上線一周,播放量突破10億;收官時,播放量逼近60億;如今,累計播放量已經達到67億,豆瓣評分穩定在8.1,35%的人給出了五星好評。
這是今年上半年,由張永新執導,吳秀波、劉濤、李晨、張鈞甯、唐藝昕、張芷溪等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簡稱《軍師聯盟》)交出的成績。
如今,這部質量與品相皆為上乘的大劇又回來了。
12月7日,由《軍師聯盟》原班人馬打造的劇二代《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簡稱《虎嘯龍吟》)於優酷開播,宣告後三國時代司馬懿長達四十年的大權獨攬生涯正式拉開帷幕。
沿襲了上一部劇的特點,《虎嘯龍吟》以其精良的製作、走心的表演、緊湊的節奏,飽受觀眾好評。
上線僅一天,播放量就突破了1億,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優秀程度。
曹丕駕崩,曹叡稱帝
諸葛亮等關鍵人物一一露頭
「大軍師司馬懿」系列是以三國時期的「魏國」為故事大本營,通過對權謀與情感的描述,抒寫魏國大軍師司馬懿如履薄冰、機智傳奇、謀冠天下一生的故事。
眾所周知,司馬懿一生歷經了曹家四代王室:曹操、曹丕、曹叡、曹芳。
第一部《軍師聯盟》集中在曹操、曹丕時代。主要講述司馬懿是如何從一屆文弱書生走上為官之道,運用謀略幫助曹丕一次次通過曹操的考驗,並將曹丕送上世子位的。
而第二部《虎嘯龍吟》則來到了曹叡、曹芳時代。主要講述司馬懿是如何走進權力中樞,並逐漸從輔臣到獨攬大權,從「別人的手中刀」成為「執刀人」的。
故事緊接上一部展開,首集就是「曹丕駕崩、曹叡稱帝」。
曹丕自知命不久矣,一邊命人三百裡加急,秘密召司馬懿回朝,一邊立皇長子曹叡為皇太子,並封鎮南將軍曹休、鎮西將軍曹真、尚書令陳群,與司馬懿同為輔弼大臣,輔佐曹叡。布置完這一切,他帶著遺憾與難以割捨的情感,駕鶴西去。
之後,皇太子曹叡登基。這不僅意味著一個全新時代的展開,也意味著一系列新人物即將陸續登場。
其中,最受觀眾期待的自然就是「諸葛亮」了。
要知道,《虎嘯龍吟》中最大的看點,就在於「冢虎」司馬懿和「臥龍」諸葛亮的對決。
據了解,之後該劇將深度刻畫兩個人在亂世之中,亦敵亦友、英雄相惜的共鳴與遺憾。屆時,徵孟達、空城計、六出祁山、斬馬謖等扣人心弦的經典故事也都會以耳目一新的方式一一呈現。
飾演諸葛亮的是演員王洛勇。
他是當之無愧的實力派,表演功底紮實,舞臺、影視作品豐富,曾在電視劇《焦裕祿》中挑大梁飾演焦裕祿一角。
也正是因為他在裡面的出色表現,才讓《虎嘯龍吟》的導演張永新找到了他。
「洛勇老師曾經在前些年演過一個非常棒的角色焦裕祿,好多人形容焦裕祿同志的形象經常會不自覺的用到一個成語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詞也是用來形容諸葛亮的。從精氣神上來說,我們主創團隊經過再三的審視,覺得請洛勇老師來演是比較合適的。」
除此之外,姜維、魏延、曹真等後三國時代裡的重要人物,也將一一露頭,與司馬懿展開博弈。
從跪到站,從虛到實
藉由「司馬懿的一生」探討人性
早在第一部播出時,主創成員就透露過,《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其實是一部作品,無論是劇本還是拍攝,都是一起完成的,只不過後來因為播出時間、檔位、後期等問題,才沒有辦法一起播出。
不過,儘管劇情連續完整,但兩部劇之間還是有非常明顯的「差別」。
一方面是來自於人物本身。
導演在談及作品時也說:
「如果我們把上部的司馬懿看成是一種『跪著』的狀態,那麼下一部,他『站起來了』。」
的確,《軍師聯盟》的重點在朝堂,當時的司馬懿被迫入仕,捲入曹家的奪嫡之爭,既要面對曹操的猜疑,幫助曹丕上位,又要顧及自己的家人,保護他們的安危。
所以他必須「跪著」。
而《虎嘯龍吟》則進入了後三國時代,此時,以司馬家為首的士族子弟正在崛起,逐漸成長到能與大魏宗親抗衡的地步。
而司馬懿的身份也變成了「託孤重臣」,進一步走入了權力的中心。
之後,他扶持年幼的曹芳繼位、正式獨攬大權,這一切也意味著他徹底「站了起來」。
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對歷史的書寫。
因為歷史上對於青年司馬懿並沒有過多的記載,所以《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形象,更多是藝術創作。
而隨著司馬懿的崛起以及司馬家族的興起,歷史上對於中老年司馬懿的記載也變得多了起來。因此到了《虎嘯龍吟》,將更多還原歷史本來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劇的野心還並不僅僅止於此。他們還想藉由司馬懿跌宕起伏的一生,來探討人性。
從前期的隱忍蟄伏、恪守臣道,到後期的聚集力量、野心勃勃,司馬懿的情感一直在發生變化。
預告中有這樣一個段落讓人印象深刻。
年輕時的司馬懿,看到「依依東望」四個字,認為「望的,是畢其一生的抱負,是畢其一生的榮耀;是畢其一生最大的成就」。
然而隨著後來,他與家人漸漸產生隔閡,入仕的初心也由保護家庭變為驅逐利益。尤其是到了暮年,身邊所有的美好事物,包括家人、對手、戰友都離他遠去。
這時的他,才認為原來「依依東望,望的就是畢其一生,是時間,是人心」。
回歸到對於人性的探討,無形之中拔高了劇集的高度。
正如該劇主演、監製吳秀波接受採訪時所說:
「我們的戲,藉助了歷史,也藉助了歷史上很多有名的人,但我們要講清楚的就是人性。我們要講清人性裡面的愛,要講清人性裡面的美,同時也要講清人性裡面的欲望和自私,我們從未曾有一刻不直面人性的惡。」
這才是一部大劇應當具備的格局、責任感和野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