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僅答題,更是學習。讓每個人都博古通今,能文能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可九天攬月,可五洋捉鱉;前知五千年,後知八百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共同增長知識,攜手學習強國。
關於電影的題目很多,如果沒有看過這些電影,就很容易記混亂。有機會可以看看,網上都有,畢竟題目裡提到的都是經典的電影。
1.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受到____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A、打字機
B、電視機
C、縫紉機
D、電唱機
此題選C。電影機和縫紉機有啥關係呢?還真的是有淵源。電影機其實是集體發明的傑作,很多人做出過貢獻。最早的原始電影機出現在17世紀後期,相當於幻燈機,只能放映幻燈片。電影機的原理是這樣的,沿著軌道連續拖動膠片,讓膠片的每一幀都能在光源前短暫停留,光源的強大照明將膠片上的圖像通過透鏡投射到銀幕上。這就涉及到一個難題,如果讓膠片勻速地不停運動,那人們看到的影像將是一片模糊。這就需要膠片經過光源的時候要短暫停留,也就是要一動、一停、一動、一停地經過光源。整條膠片要做一動一停的間歇運動,當膠片運動的時候,遮住片門,膠片不動的時候,打開片門,這樣投射到屏幕上的影像就連貫地動起來。如果電影是24幀的,即放映速度是每秒鐘24張畫面,就是在每秒鐘內使影片經過光源時停頓24次。
這個難題連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都束手無策,而是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解決了它,哥哥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弟弟路易·盧米埃爾,其中主要是弟弟路易的功勞。路易正是受到縫紉機的啟發:縫紉機(那時已經發明了縫紉機)縫衣服時,衣料作一動一停的間歇,當縫紉機針插進布裡時,衣料不動;當縫紉機針縫好一針抬起時,衣料就向前挪動一下,一動一停,一動一停。這得益於縫紉機裡面一個特殊的機械裝置。就這樣,縫紉機幫助科學家解決了電影的放映難題,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機出現了。
2.電影是根據____原理,運用攝影和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數字電影除外),通過放映以及還原技術,在銀幕上形成能表達一定內容的活動影像和聲音的一種技術。
A、視覺暫留
B、走馬燈
C、皮影戲
此題選A。這個題和上一題關係密切。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視覺形象並不會立即消失,視覺的這一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視覺暫留約0.4s。電影機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一幀幀畫面播放投射到屏幕上,在人眼看來就是連貫的動作,根本感知不到每幀畫面的切換。我國古代的走馬燈也是利用了這個原理。皮影戲利用的是皮影的透光性。盯著下面的圖像15秒,然後把目光移到一面淺色的牆上,看看能看到什麼。
3.電影中的「殺青」詞是指____
A、電影的前期拍攝完成
B、電影同期剪輯製作完成
C、電影的發行完成
此題選A。殺青指我國紙張普遍應用前,在竹簡上刻字或者書寫之前,要先把竹簡放到火上烤乾燥,這樣有利於書寫,也防蟲蛀,這道工序就叫「殺青」;因為烤的時候竹片冒出的水像汗一樣,故又稱「汗青」,泛指寫完著作。後來汗青也成了史書的代稱,文天祥有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電影也借用了這一說法,拍攝部分完成叫「殺青」,後面才是剪輯、製作、發行等。殺青一詞還經常用在茶葉加工中,把摘下的嫩葉加高溫,減少水分,抑制發酵。
4.立體電影是放映時能給人以三維視覺,有明顯縱深感的電影。是利用類似____攝製成具有水平視差的兩幅畫面的影片。
A、兩眼的不同視角
B、運動視差
C、眼睛的調節
此題選A。立體電影是利用人們雙眼不同視角產生的視角差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拍攝立體電影時,用如人眼那樣的兩個鏡頭,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放映的時候觀眾戴上特殊眼鏡就產生了立體的效果。如果不戴特殊眼鏡看到的立體電影是這樣的。
5.一部影片須在取得____後,方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行、放映。
A、《電影片發行許可證》
B、《電影片攝製許可證》
C、《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D、《電影片審查通過證》
此題選C。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就是俗稱的「龍標」。每次在影院看電影時,出現在片頭的綠底龍頭標誌,上面寫有「公映許可證」以及電審字號。有了這個標,電影才能公開放映。在咱們國家,電影是公映許可證,電視劇是發行許可證。其他的攝製、審查兩個證,先不說有沒有這些許可證,即便有也不代表可以公映。
6.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____和____。
A、人工修復、電腦修復
B、軟體修復、硬體修復
C、畫面修復、聲音修復
D、綜合修復、個別修復
此題選C。這個好理解,畫面修復就是去噪、提升對比度、顏色飽和度等。聲音修復就是提高音質。因為是數字修復,沒有所謂的純人工一說了,即便人工也是用電腦的。
7.下列選項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不包括____。
A、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B、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C、柏林國際電影節
D、坎城國際電影節
此題選B。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獅獎」,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獲得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張藝謀的《紅高粱》、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獲得過。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過。這就是咱們經常聽到的歐洲三大電影節。斯德哥爾摩電影節也是有的,瑞典的,但小眾化一些。
8.「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這句經典臺詞出自於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____。影片根據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由武兆堤導演。
A、《英雄兒女》
B、《風雲兒女》
C、《黨的女兒》
D、《甲午風雲》
此題選A。
《英雄兒女》,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鬥,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沒看過的建議看看,現在都是數字修復版的,雖然是黑白的,但也很高清了,畢竟代表了一個時代。
《風雲兒女》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1935年拍攝的,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出自這部電影。
《黨的女兒》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根據地籠罩在白色恐怖中,共產黨員李玉梅帶領人民群眾堅持鬥爭,最後為了掩護遊擊隊員而英勇就義的故事,黨費的那道題就是出自這部電影。
《甲午風雲》講述了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在彈藥用盡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這幾部電影在電影題目會反覆出現,最好一次區分清楚,如果有時間可以看看這些老電影,看一遍答題就不是個事兒了。
9.歌曲《共產兒童團歌》出自於1958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____。
A、《祖國的花朵》
B、《上甘嶺》
C、《紅孩子》
D、《英雄兒女》
此題選C。《紅孩子》1958年上映,講述了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後,留在蘇區的紅軍子弟蘇保和小夥伴們與白匪軍展開英勇鬥爭的故事,電影的主題歌就是《共產兒童團歌》。
《祖國的花朵》講述了小學五年級學生幫助落後同學共同進步的故事,電影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廣為傳唱。
《上甘嶺》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10.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____,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人主演。
A、《漁光曲》
B、《生死恨》
C、《普通一兵》
D、《橋》
此題選D。《橋》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片長90分鐘。《漁光曲》《生死恨》都是解放前的電影。《普通一兵》是新中國的第一部蘇聯電影譯製片。
《學習強國爭上遊答題解析》系列之解析為片羽堂原創,受平臺原創保護,可以關注分享收藏轉發,但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片羽堂:浮生散記,致力原創。品味生命,解讀世界。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