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感謝貧窮」北大寒門女孩,2年後的一條朋友圈,看哭無數人

2020-12-27 騰訊網

這裡是小熙陪你一起度過的第 576 天

還記得2018年,那篇全網刷屏的文章——《感謝貧窮》嗎?

以707的高分被北大錄取的河北姑娘王心儀,在文中情真意切地寫下自己的家境:

「生於棗強貧困縣,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母親體弱多病,外公生活難以自理。

姥姥被診斷出乳腺癌,一家人手忙腳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

生命像註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8歲那年,我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

這些常人難以想像且避之不及的貧窶和窘困,在小姑娘的筆下,通通化成了兩個字:感謝

感謝貧窮,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感謝貧窮,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永不低頭的氣量……

兩年前初看這篇文章,我就被王心儀的樂觀堅強打動。

我很佩服她。

哪怕出身限制了她的視野,刺傷過她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她依然能夠突破痛苦、掙扎和迷惘,尋得一線光明。

所以兩年間,每一次瀏覽到王心儀的新聞時,內心總是會湧起細碎的感動。

比如她用一個人的力量,引來了一群寒門學子都迫切需要的政府資助。

圖源@浙江在線

比如疫情期間,她主動參加棗強縣南湖公園的志願者服務活動。

因為得到了來自家鄉人民的關愛與幫助,所以心存感激,想要通過公益,回報家鄉,回報社會。

左一為王心儀 圖源@河北日報

比如她曾說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融入團隊,去支教。

於是大一的上半學期,她就報名了系裡的支教團。每周三周四,去給打工子弟小學的孩子們上課

一次支教課的影響力能有多大,王心儀不知道。可哪怕再微不足道,對這些孩子而言,起碼是有益的。

為農民工子女上課的王心儀 圖源@河北日報

還有定期的敬老院慰問,捐贈生活及學習用品。

最讓人內心澎湃的是:

王家姑娘,今年參軍了,正式成為了一名海軍新兵。

她在朋友圈裡寫道:

「出發去新的地方了,也不出自己所料哭得稀裡譁啦。來日方長,一起衝!」

這個小學時就學會餵雞割草、放羊,體恤父母,呵護小家的女孩子,如今將熱愛和感恩置於大家,放在了更長遠的地方。

軍人夢,其實很小就根植在王心儀心裡。

高考報志願,她填報了國防科技大學。即便後來被北大錄取,她對參軍依然念念不忘。

夢想再次被點燃,源於大一的一堂思政課。

北大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宋璽學姐來學校做報告。

講了自己以唯一一位女陸戰隊員的身份加入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利亞執行護航任務的事跡。

學姐一句「你的立場越大,你的力量越大」,觸動了她。

2019年,王心儀首次報名參軍,卻因仰臥起坐差幾個而遺憾落選。

於是今年,她重振旗鼓再次報名應徵,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學生士兵。

她說,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所以更想傳遞這份溫暖。

「希望自己能夠去更多的地方,給寒冷的人送去陽光。」

曾經感謝貧窮考上北大,如今一身戎裝不負韶華。

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處汲取生命的養分,再回饋於腳下每一寸熱忱的土地。

女孩王心儀,書寫了一個令無數人感到溫暖的結局。

你可能不知道。

同年,和王心儀一起收到北大通知書的,還有一個男孩。

他叫崔慶濤,以669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灰頭土臉的大男孩正和父母一起,在工地上運送建材、攪拌砂漿。

崔慶濤也是寒門,出生於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一個距離縣城車程要一個小時,還得搭上20分鐘山路的小村子。

家裡窮,牆是土塊砌的。

上小學的時候,有次土牆倒塌,差點將他活埋。

父母外出打工,不滿十歲時,崔慶濤就學會了一個人生活。

為了省錢,就去買小賣部5毛錢一根的澱粉火腿腸炒飯吃。這樣的夥食,他從三年級,吃到六年級。

他也知道父母賺錢不容易,所以只要是假期,就給父母幫忙。

夜裡3點起床,在大棚裡撒雞糞,背化肥。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崔慶濤周末回家就謊稱學校沒有布置作業。先幫著把農活做完,再躲在被窩裡,借著手電筒的光亮完成學業。

就這樣,熬過一個又一個夜晚,終於收到了北大的橄欖枝。

圖源@東方IC

圖源@掌上曲靖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所以高考一結束,崔慶濤就隨父母一起到工地上打工,每天要幹12個小時的體力活。

比起這些,崔慶濤接下來的一番話,更加令人動容。

他說:

「我是大山裡的孩子,走出大山,我也會回到大山。

但是回到大山,我會給大山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崔慶濤和王心儀一樣。

有展翅高飛的能力,卻眷戀著腳下的土地。

體會過命運不公,感受過生活不順。

當他們發現讀書真的有用,外面的世界真的比想像中的還要美好時,第一個想法都不是停留在外面的世界。

王心儀選擇向前一步,用自己的光照亮更廣的世界。

崔慶濤則是轉身,他想拉著更多的人走出來。

世界上不乏一出生就降臨在羅馬的幸運兒,但我們更需要如王心儀、崔慶濤一般,看過繁華世界,更戀貧瘠家鄉的普通人。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他們走了很久很久的路,才抵達別人一出生就站立的遠方,卻沒有馬不停蹄趕往下一站,而是轉過身去拉了掉隊的同伴一把。

以前寫寒門,我想過兩個問題:

一個是,貧窮是成就一個人的重要因素嗎?

看完王心儀和崔慶濤的經歷,答案浮出水面。

能夠使人重獲新生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貧窮激發的鬥志。出身底層的孩子,他們最大的痛,就是輸不起。

畢竟沒傘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路終歸得自己走一走,別人到達終點的速度可能比我們快,但看過的風景未必能有我們多。

另一個是,窮人家的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可能在哪裡?

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那也得看「貴子」到底是哪般定義。

若是馬雲、王健林這般,那麼的確很難。

若是把它定義成貧苦家庭出身,通過讀書、奮鬥過渡到小康家庭,把田間地頭轉換成寫字樓和格子間,那麼每個人都有機會。

生活許你一地雞毛,你是能將它紮成一束漂亮的雞毛撣子的人。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榨為檸檬汁的人。

希望便觸手可及。

把這個問題的立意再拔高一點,還是王心儀和崔慶濤。

很多逃離鄉村來到大城市的孩子,一旦有機會留下來就再無回到家鄉的念頭。

而他們,從未忘記自己的來處。

自媒體人羅發財曾說,

這個世界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從苦難中來,再回到苦難中去改變它。

這個世界有多冷漠,這樣的善良就有多珍貴。

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的,也正是如此:

看海的人很多,能夠不流連海的美麗,回歸到山裡,把其他人也帶出來看海的,真的太少。

所以無論如何,我也得誇誇這兩個孩子。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不只是教育的定義,也該是人性的定義。

-END-

點個「在看」,

為努力的人點讚!

相關焦點

  • 「寒門學子」河北女孩王心怡707分考進北大,感謝貧窮讓眾人淚目
    說到寒門學霸其實對於很多人或許身邊曾經存在過,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們可以看到每年都有家境很差,但是最終勵志逆襲的高考學霸的產生。比如在19年的高考中來自於雲南大山的林萬東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位學霸所在地為我國極度貧困地區,而且林萬東一家6口人中還有2人患病,但是林萬東卻一直沒有因為家境不好而放棄學業,特別是他偉大的母親更是沒有在三個孩子的學習上面有任何的退步,就算是再難,林萬東的媽媽都會咬牙往前走,最終供出了林萬東和女兒2位大學生,小兒子正在讀高中,即將參加高考
  • 曾經感謝貧窮如今一身戎裝
    還記得兩年前那個因為「感謝貧窮」火爆全網的衡水姑娘、北大女孩王心儀嗎?2018年,王心儀以高考707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她所寫的《感謝貧窮》獲得了網友的關注,無數人被她的樂觀打動。近日,這個樂觀堅強、心懷感恩的小姑娘又「刷屏」了——懷揣報國夢,光榮入伍,奔赴軍營!
  • 倪萍感謝苦難,寒門女孩感謝貧窮,何錯之有?
    在談到陪伴親人這個話題時,汪涵說到:「連我兒子都說,他要感謝這個疫情,讓爸爸有更多的時間陪在他身邊。」此話一出,現場一度尷尬,後來白巖松圓場說:「你看,有的人就是面對疫情,他是收穫。」此話題才算過去。這十二年的心酸和艱辛,有幾個人能體會?但是倪萍說「感謝苦難」。那麼倪萍是愛上這些苦難的日子了嗎?怎麼可能!如果可以選擇,她一定希望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要經歷,安安穩穩的過一生該有多好。但是,她沒得選。
  • 「感謝貧窮」的河北女孩王心儀 在北大的生活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河北棗強女孩王心儀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王心怡在2018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 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清華園不久前正式迎新,今年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 本科新生農村生源比例20.2%,這是清華大學近年來的新高。 大家還記得前幾年北京高考狀元熊同學的採訪嗎?
  • 「寒門學霸」王心怡:高考707分入北大,《感謝貧窮》讓網友落淚
    河北學霸王心怡:高考707分北京大學,一篇《感謝貧窮》引起熱議。在2018年高考中,她憑藉707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成為了又一位「寒門出貴子」的代表人物,她曾寫過一篇文章《感謝貧窮》引無數讀者感動落淚,這篇文章辭藻樸素卻句句戳心,曾被人評為2018年最美的文章。她就是王心怡。人窮志不窮,自強獨立的王心怡從小就有一個大學夢。
  • 寫下《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參軍了,精鋼終會鑄成利刃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王心儀,那個曾經寫過《感謝貧窮》的河北女孩,在考上北京大學後,時隔兩年,她參軍了,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人。兩年前,王心儀憑藉著707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入學後,她在網發布了一篇《感謝貧窮》,講述了她從小,在貧窮的家庭生活中,努力求學的故事。這篇文章點燃了那個夏天無數人的內心,使無數人潸然淚下。
  • 707分考上北大,寫下「感謝貧窮」的女生,如今的現狀引人深思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最近網上有很多人都在討論「寒門出貴子」這個話題,有些人覺得現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畢竟偏遠地區的教育條件不太好,而且有些寒門家庭也負擔不起學費,因此這些人之中出貴子的機率是比較低的。
  • 「感謝貧窮!」寒門女孩考入北大,你過得不好,真的不是因為窮!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 看了今年高考的3個農家學霸後,我終於明白什麼樣的寒門,才能養得出...
    北大副教授劉雲杉做過一個統計: 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 BBC拍過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他們用了7個7年,跟蹤了一群不同階層的孩子,最後發現: 窮人的孩子長大後,大多依然是窮人;富人的孩子長大後,大多依然是富人。 今天,我想聊一個沉重卻很有價值的話題: 那些走出寒門的貴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 「寒門學霸」王心怡:高考707分入北大,《感謝貧窮》讓全網落淚
    高考,是每個人相對最公平的競爭機會。為什麼公平?因為無論你是男是女,無論你來自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學校和地方,你都面臨著同樣的試卷,同樣的考試環境,同樣的匿名判卷,同樣的期望,同樣的悲傷或快樂的結果。
  • 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這寒門逆襲的唯一方法
    微信朋友圈曾經有一段時間被一個女孩的演講《寒門貴子》刷屏。她叫劉媛媛,那一年她23歲,那是她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也是她第一登上這麼大的電視舞臺。 在演講裡,劉媛媛說:「你要相信,上天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 北大研一生演講《寒門貴子》發人深省,看完都哭了!
    有一個在銀行做了10年的資深hr在天涯上發了帖子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說在當下這個人情社會裡,窮人家的孩子比我們的父輩更難翻身了,這個帖子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你們覺得有道理嗎?我們家就是寒門,不,我們家都沒有門。現在想想都不知道我爸媽是怎麼把我跟我兩個哥哥從農村供出來上大學,甚至讀研究生的。
  • 為躲父母索求,北大博士消失20年:我看見「寒門貴子」另種艱難
    貧苦寒門出貴子,逆境挫折出人才。 這些耳熟能詳的詩詞俗語,都已屢見不鮮。很多人都認識到,教育是改變貧窮家庭的有效途徑。如何培養出一個大學生,讓他們脫離農村的屬性,是多少為人父母殷切的期盼。所以,數億父母都在為「寒門出貴子」而努力著。
  • 她707分上北大,他713分上清華,窮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努力?
    她707分上北大,他713分上清華,窮人家的孩子只有拼命讀書清華北大,是我們中國最高等的學府!清北曾經培養出多少的偉人學者,社會精英!他們承載了我們國人最高的期許。這兩所學府又是多少學子心心念念的象牙塔呢?我想,肯定有不少的學生曾在自己的學生時代暢想過進入清華或者北大學習的經歷吧?可是能考上清北卻又是難上加難!
  • 《北京愛情故事》中的這一對看哭無數人:八年前看不起石小猛,八年後我們都成了石小猛
    對沒錢的人來說,容易面對更多的誘惑,更難以拒絕,也更容易走彎路。 王思聰曾在感恩節時發過一條微博:感謝上帝在我來到這世界的時候幫我選擇了「簡單」模式。他含著金鑰匙出生,一出生就大富大貴,他的父親、家族就註定了他出生後的順利。
  • 貧窮限制了想像?寒門大學生的焦慮更殘酷
    2015年,《光明日報》刊發《農村學子你在北大還好嗎》提及「農村學子的一大短板是英語」,「還有一個短板是在研究性學習上表現欠佳」。2016年,搜狐教育《寒門學子:進得去的名校,抹不掉的階層烙印》一文將大眾的視線轉移至「他們進入名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如何」「是否和城市大學生一樣適應學校的環境」。
  • 靠讀書擺脫「寒門」 90後北大碩士抖音售書超4500萬元
    寒門出身,拼命讀書,成功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習演講,只用兩三個月,拿下《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投身創業,短短數年,入圍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入駐抖音,通過直播帶貨售書,10月8日至今成交額累計逾4500萬元。
  • 長沙女法官被刺身亡,生前最後一條朋友圈曝光,看哭無數人……
    身邊的所有人,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單位的同事,只要一提起周春梅,沒有一個不是豎起大拇指的。她在遇害的前幾天,還發了一條朋友圈,她的最後一條朋友圈裡,有女兒玩耍的照片,還有自己和女兒一起的合照,朋友圈裡是滿滿的幸福和關愛。
  • 嵩昕匯徐佳昕趙林嵩老師:感謝貧窮,奠基奮鬥拚搏源泉汩汩長流
    為了還清債務,嵩昕匯徐佳昕趙林嵩斯琴的精神就如胡楊樹一樣,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而當斯琴終於還清了父親的債務時,她為了建設新牧場,為了情感,又演出了一幕幕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故事。畢竟,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貧窮,沒有那種臨危受命果敢與拚搏,並持之以恆奮飛不已,須知,「天下金銀,須彎腰而拾」,「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要有此雄心壯志,並選擇好正確的努力方向,何愁不能大展宏圖,開創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