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28日起,山西省將又添一張王牌旅遊景區名片,這就是經過改造修繕後的晉商博物院。遊客可以在每天下午6時期,登錄晉商博物院微信公眾號,輸入姓名、身份證號和電話,來預約每天放出的4000張免費門票。
提起晉商博物院這個新名字,也許您會覺得陌生,其實這個大院子已經有1300年以上歷史,堪稱三晉大地表裡河山錦繡太原城裡的第一大院。早在宋朝開國皇帝一把火燒了晉陽城後,世代居住的太原人,便遷到了汾河對岸的平晉城。聽起來這名字挺平常,細細一琢磨,這不是剷平三晉的寓意麼?於是,大家紛紛抵制不去平晉城裡住。大宋朝廷沒有辦法,便派來大將潘美另外選城址,在東北方向的唐明鎮落腳,重新擴建修建城池,這就是現在的太原城。隨後,潘美把帥府安置在重耳廟裡,擴建為帥府,也就是現在咱們看到的晉商博物院。不過,專家在考證這段歷史時,至今沒找到足夠的證據,給後人留下了考古課題。
民間相傳這裡在北宋時就是帥府,可那時的山西最高長官的辦公地在長治潞州,那裡才是咱們說的省會,這裡充其量就是個地方軍政機關。時光一晃到了元朝,這時候的山西最高權力機關辦公地,轉到了現在的大同,也和這裡沒關係。不過,終於有把這裡當成府衙的最早記錄,當時的一個省府部門入駐在此地,從1289年起開啟了它的府衙歷史,儘管還不算省府所在地。
再往後的身價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明朝九大藩王之一的晉王,在太原蓋起宏大王宮,蓋起了太原城牆,作為山西最高權力的布政使司,從1376年起遷到這裡。到了明朝中期,巡撫作為代表皇帝派下來的欽差大臣,掌管山西、河南兩省,要在太原建辦公場所,山西布政使司作為地方機構,為了討好中央,趕緊搬家離開,把這裡的風水寶地讓給了巡撫做衙門用。從此以後的明清朝代,歷任巡撫都駐紮在這裡發號施令,從沒離開過這裡,延續著執掌山西最高權力的大院。
直到辛亥革命後,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這裡成了都督府、督軍府,成為軍閥閻錫山的辦公地。在抗戰淪陷時期,這裡是偽省政府的所在地。解放戰爭勝利,摧垮了閻錫山腐朽政權,這裡回到人民懷抱,依然是省政府、省人民委員會和省委的所在地。到了2017年,省政府搬遷後,開始了修繕改造。如今,這裡已成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按照歷史資料恢復了明清撫署和民國時期的面貌。
如今,在晉商博物院緊鑼密鼓準備開張時,已經掛上了「天下晉商」的牌匾,裡面布置了很多晉商主題展品,將展示三晉人文歷史的輝煌。許多歷史名人張之洞、孫中山等都在裡面留下了足跡,作為地標的梅山鐘樓,在夜裡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