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實君按:財經記者出身的80後河南本土自媒體創業者,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把一個叫做《餐飲老闆內參》的微信公眾帳號,做到了千萬級別的估值並且拿到了百萬級別的風險投資。對於這樣一個勵志故事,投實君不會讓粉絲親們只看個熱鬧,還讓親們近距離圍觀大佬。
昨天,投實君獨家邀請這樁勵志投資案的三位主要當事人加入「投實問策」微信群,進行了一場真心話大冒險!這場群聊的尺度之大、乾貨之多,堪比任何一個風投大佬的「內部講話」,並且立即吸引了大券商的直投團隊前來「搶項目」,呵呵呵。原汁原味的群聊記錄奉上!
另外,本文的最後,有剛剛拿到百萬投資的TMT行業新貴傾情奉上的《草根微信行業公號實操手冊:定位要像針尖一樣犀利》(附在最後)。
群聊主要人物介紹:
TMT行業新貴:《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譚野、秦朝
微璽投資創始合伙人:五哥吳高遠
特邀觀察員:二兔創始人黃濤
投實君和TA的好夥伴 豫小鯨
對了,需要收看前情提要的親們,請點擊文章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本文系投實君獨家原創,轉載、引用需與投實君聯繫獲得授權。
估值1000萬,《餐飲老闆內參》虧不虧?
投實君: 今天內參君譚野跟我聊了,我能說估值虧了麼!
二兔黃濤 : 不虧。因為第一次融資,儘快拿到現金,比什麼都重要。 拿到這個錢,再快速布局,把粉絲或營收等數字做上來,再融資,就可以好好考慮估值了。
這次不拿,下次不知道什麼時間才能拿到。如果這期間競爭對手拿到了,那就很危險。或者騰訊把行業規則變了,那也完蛋。
豫小鯨:規則現在已經變了,都在拿閱讀量排行榜說事兒了。
二兔黃濤:是啊。如果前幾天不拿,這個規則的改變就有可能導致收入下降,拿不到融資了。當時譚野問我時,我說根本就不用猶豫。不要想著反正每個月有收入,而且收入越來越多,不害怕,這種想法很危險。如果馬雲現在持股不是7%,而是70%,那麼阿里巴巴估計早就像老榕的8848那個電商網站一樣,不存在了。把事做成,比什麼都重要。
二兔黃濤 : 第一次,儘快拿到錢,太重要了。現在再發展,會有意想不到的機會過來。比如,哪個餐飲老闆看到,感覺你有實力,也許就給你一個大單的合作,類似的機會很多。甚至招聘員工,都會有新變化。你就可以招到之前可能招不到的人。可以把股份大量讓出,但得確保對公司的控制權。這非常重要。像劉強東持股18%,但投票權是80多。這樣就不至於像馬雲那樣搞什麼合伙人制度了。
馬雲是中國第一代靠融資推動的創業者,沒經驗。所以對公司的投票權沒掌控。好在他是個強勢而且有影響力的人,不然就是王志東的下場。
豫小鯨:投實君你為什麼認為不值?說說看?
投實君: 因為他告訴了我融資額,為這個額度出讓股份的比例我覺得高了。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咱們完全內部討論哈,投資人並不是風投大佬,沒有太多資源可用吧。
譚野 :創業就是要融到花不完的錢。
投實君:譚野你覺得值不值?
譚野 :現在看可能高估,未來看可能低估。其實只做帳號不需要融資,但其他衍生的非媒屬性業務需要。更重要的是融資有利於招募團隊和擴展客戶。
風投一定得是大佬?黃濤譚野都說「不」!
二兔黃濤:守著100%的股份,但公司沒發展,也沒用.
投實君: 可是創業者絕對是要選投資人的。我說的資源主要指無形資產層面,像品牌、行業地位、人脈之類的等等。
二兔黃濤: 永遠不要奢望投資人給你多大資源的幫助。所謂找投資看資源,就是個偽命題。所有的創業,全得靠自己。等你的公司進入死局時,投資人跑得比你的員工還快。
前期的投資。大牌投資機構就是在名氣上會對公司品牌有幫助,實際業務不會有什麼幫助。當然微璽投資還是有一定資源的,有些資源是譚野所需要的。
最後兩輪的融資,是要看資源的。能不能幫你上市,那就看投資人的資源與運作能力了。實際上大部分的創業項目都是先拿到錢、贏得發展的時間與空間最重要。
投實君:我不了解譚野的運營狀況,我的想法是,本來就是輕資產行業 ,融這點錢很重要嗎?
二兔黃濤:《餐飲老闆內參》確實是輕資產,但不融這個錢,就沒當回事,在咖啡館辦公,去不去看心情。但拿了投資,他們就建立了辦公室,還招了人,像個公司的樣子了,有發展目標,而且有些想法也可以執行了。
譚野 :投資人的資源說詞反正我不大相信。
TMT行業的估值,都是靠拍腦袋?
豫小鯨 :回到原點的問題,自媒體帳號的估值體系到底是什麼?
投實君:TMT行業就是拍腦袋估值呀!看的是資本市場的想像空間!
豫小鯨:砸出錢的時候,就算是拍腦袋,也會有自己的套路。接收錢也是,至少有商業計劃書把套路說明白。
二兔黃濤:天使輪的投資,我個人感覺,估值的方法大概是:1、融資最多500萬,再多了很難融到;2、出讓股份不超過20%,最多25%,再多,創業者就不值了;3、或者乾脆一點兒,直接確定數字,估值1000萬以內,好的行業,好的模式,好的團隊,可以拿到2000萬。對於創業團隊,我的感覺是:第一輪融資,靠講故事;第二輪就要靠數字了,或者再講一次故事;第三輪,絕對要靠營運數字了,純粹靠故事,已經不可能了。
投實君:不如我們邀請投資人自己說說看。
投實君邀請五哥吳高遠加入群聊
豫小鯨:@五哥吳高遠,投實君說TMT估值投資都是拍腦袋!!!決定這個投資你拍了幾次腦袋吖?
五哥吳高遠 :對於價格的確需要拍腦袋,因為價格高低不是我主要關注的因素。但對於是否值得投資是需要慎重對待。《餐飲老闆內參》符合我的粉絲經濟工業化投資理論的所有要素。1.有粉絲數量 2.高粉絲黏度3.高粉絲轉化率4.團隊靠譜。
譚野看中投資人神馬?拿錢快、不幹預,其他都是扯!
豫小鯨 :首輪融資,投資人看中內參君的是?
秦朝 :用戶價值、定位、商業模式。
譚野 :不是現在的收入,而是基於用戶群體的商拓價值。
投實君:你們看中投資人什麼?
譚野 :拿錢的速度和對業務的不幹預,其他都是扯。
豫小鯨:拿錢夠快,有多快?
五哥吳高遠 :5.28日路演 到6月中旬決定投資。
豫小鯨:另外,不好意思,全世界都說自媒體找不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五哥吳高遠 你想好咋退出了嗎?
五哥吳高遠 :退出有太多路徑,作為天使階段考慮這些問題沒有意義,做一家能夠活下來的企業就算成功。
拿到錢後怎麼對投資人交代?若不死不活就自我了結。
譚野 :我的第一目標:降低脆弱性,控制成本和快速融資都是手段。我對猝死有恐懼感,對低質量成長和創業死循環有恐懼,輕和快是我目前的比較合適的選擇。
豫小鯨:@譚野 你的第二目標呢?
譚野 :賺到錢。身邊太多朋友陷入低質量發展魔咒,折騰幾年都是5碼步行的節奏、浪費生命。
豫小鯨:拿到投資後,怎麼花才不浪費生命?
譚野 :我原來一直想把個人興趣和創業賺錢融合,後來發現只是傳說。核心能力和商業邏輯的融合才是王道。我們的原則是若不死不話就自我了結,黃濤見證了我們掐死項目的速度。
二兔黃濤:掐死項目,我還幫忙了呢,哈哈!
嗯嗯,現在親們一定對萬能的「投實問策」微信群很好奇了!吧,其實群主等你也很久了!
關注投實(公眾號toushi007),在對話框直接回復您的姓名、職務和聯繫方式,投實小秘書審核通過後將邀請您加入群聊!
————————以下也是乾貨的華麗分割線——————
草根微信行業公號實操手冊:定位、玩法與運營
作者:譚野 秦朝
命名的緣起:定位要象針尖一樣犀利
俗話說:名正方能言順,在我看來,名字是定位最直截了當的說明書,起個好名字就無須逢人囉哩囉唆地闡釋一番。「餐飲老闆內參」這三個詞的疊加基本上是最精簡的定位闡釋。
我們專注的行業:餐飲。
我們服務的群體:老闆。
我們內容的屬性:內參。
為什麼選定餐飲行業?
首先是因為餐飲行業規模龐大,企業存量是百萬級的,可以說我們選擇了一片肥沃的土壤,避免了在鹽鹼地上玩精耕細作。
其次這個行業物種多元,競爭充分。高端者有俏江南,草根者有沙縣小吃,洋品牌有麥當勞和肯德基,老字號有全聚德和狗不理,當然還有新近冒出的酷品牌:黃太吉、雕爺牛腩和甘其實,而且這個行業競爭異常激烈,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進者和退出者。物種的多元和競爭的充分使得企業對行業情報有著穩定和強烈的需求。
第三,作為綿延數千年的且極為分散的傳統行業,餐飲業既不為傳統媒體重視,也不為新媒體們青睞。大眾媒體上,你能看到汽車、房產、家居、健康、IT甚至小學生作文的專版,但很少看到餐飲相關的,在專業的財經媒體上,你更少看到餐飲企業的消息,因為整個A股數千家上市公司裡,餐飲的名額只有3家。如果說,房產、汽車、IT等行業情報處於飽和狀態,那麼餐飲業的報導規模和頻率可謂荒蕪。
我們為什麼選定老闆群體?說得冠冕堂皇一些,掌舵人決定了輪船的航向,我們要影響有影響力的人,說的實誠一點:服務好老闆群體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老闆既能決定公司的經營策略,也能決定公司的採購計劃,因此我們的服務對象不是服務員、廚師和前廳經理。
再來說說:我們為什麼要定位為內參?
信息是分層級的,例如資訊、知識、智慧,同時信息也是分階級的:操作的、管理的、決策的。為老闆做內參的定位就決定了我們的立場和特色:我們就可以推出「餐飲老闆如何駕馭職業經理人」這樣的文章,而不用介意職業經理人們看了不爽,有立場才能有角度,才能擺脫四平八穩的老好人狀態,才有可能做老闆們的貼身小棉襖。
我們拒絕為自己戴上「為行業鼓與呼」的高帽和鐵帽,誰愛戴誰戴,時間久了搞個頸椎病實在不划算。
玩法的斟酌:不原創也不玩人格體
說過了定位,再來噴噴玩法。
1、不強堅持原創
仇勇先生日前撰文闡述自己的自媒體玩法,說他堅持不原創,這一點小弟亦步亦趨,心有戚戚然。有多少自媒體人在早期提槍上馬,夜夜奮戰,但到最後總是堅而不久,悲慘者甚至會精盡人亡。《餐飲老闆內參》這個公號自誕生就奉行絕不原創的原則,不是不想,實則不能。因為自己的精力不允許、能力不允許、人脈不允許,同時也因為讀者介意的不是信息的原創性,而是信息的實用性。在一個企業存量百萬級的行業裡,搞原創絕對是掛一漏萬的節奏。有客官說了:你侵犯了別人的版權怎麼辦,這話題得專題討論。不過,好像文摘類報紙、牛逼轟轟的讀者文摘和轉載為生的門戶網站都在活蹦亂跳著,這證明能靠利益再分配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
2、不瞎玩人格體
在羅胖子、程苓峰、鬼腳七諸多前輩的光環效應下,眾多初入行的蛾子也躍躍欲試,但結果可能是飛蛾撲火,而非沾光發光。自我造星和搞魅力人格體,絕非易事,這實在是心智天賦、職業履歷、人脈資源、自律意志的綜合工程。即使是靠造星為生的娛樂業,恆星也是小概率事件,一個新人要想達到華仔這樣的基業長青,跟中500萬大獎的可能性有一拼。當然,你若志存高遠,心比天高,小弟必得奉上兩縷欽佩目光。
3、找精英引爆點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引爆點級人物,例如電商行業的馬雲和強哥,例如IT界知心大叔李開復和鳳雲邪神周鴻禕。如果你的內容能得到這些人的關注和轉發,那麼就能迅速收穫行業一波關注小高潮。這一點,我們也屢試不爽。我們在運營初期,通過微信把一些內容直接@給了十幾位中國餐飲百強企業的CEO和多位省級餐飲協會負責人,懇請他們的關注和轉發,在運營第一個月,這一策略就為我們帶來了將近五百位餐飲老闆的關注,而這是我們後期持續運營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和他們一旦形成良性互動,他們持續的反饋和評測,會成為你升級和改善內容的重要支撐。
4、拉結盟須及時
運營到第二個月, 在《內參》的老闆訂閱群體突破3000人時,我們終於鼓起勇氣申請加入號稱自媒體第一聯盟Wemedia,也不知道是盟主青城老賊童鞋當天是不是喝了小瓶二鍋頭或是飯後刮發票中了獎,竟然放我們這個小號入了聯盟。
結盟運動,讓我們受益匪淺。聯盟成員的互推,讓我們的訂閱數實現了數波增長小高潮,記得當時看到後臺的數字,美得是合不攏嘴啊,終於理解了老前輩們的諄諄教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就在上周,我們和超級小資大號「每天一堂紅酒課」進行了互推,這又為我們帶來了兩百多小資訂閱者,不惜在此夾個小抄,致謝一下。
總之,草根們的一個重要生存策略就是:結盟。當年天朝尚屬草根時,還不是亞非拉的黑兄弟們把咱抬進了聯合國?
再重複一篇:學會結盟,草根也能煉成土豪金。
運營的修煉:紮好馬步才能凌波微步
當年小弟從內陸省會跳槽到《21世紀經濟報導》深圳記者站做見習記者時,第一次見到了體系化的採訪手冊,心裡那個激動呀膜拜呀,感覺好高級呀。驚嘆:原來做新聞不只是耍點文字,也可以用做產品和做項目的方法論玩呀。
再後來,小弟又從都市報跳槽到了新浪地方站,主管新聞中心和財經中心,上任第一天的任務不是教導90後小屁孩們,而是學習新浪老沉同志主導的厚厚幾十頁word文檔的《編輯手冊》,哇,這一次又大大地長了見識,不得不心悅誠服地承認:標題黨也不是好當的。
等小弟再次辭職轉戰微信公眾號時,第一要務就是上網搜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實操手冊,可惜,眾裡尋他千百度,那貨依舊不知在何處。無奈之下,不得不零碎地學習諸位前輩一篇篇大作,不斷地搗碎和消化。
但是考慮到《內參》這個公號終究有一天要從小弟手中交出去,所以還是腆著臉想總結個123出來,照虎畫貓,可笑之處邀君一笑。
公號的運營策略想來包含以下幾部分:選題策略、編輯策略、視覺策略。小弟自出道以來與視覺板式無緣,因此視覺策略可以改日由負責排版的小夥伴專題匯報,在此只探討選題和編輯層面的問題。
首先說選題策略。按照本人習慣的緯度,結合《餐飲老闆內參》的運營實踐,我將選題類型做了4種分類,分別是:
1、以動態為中心的資訊型選題
2、以企業為中心的案例型選題
3、以工具為中心的技巧型選題
4、以思想為中心的跨界型選題
資訊型選題,以最新的行業動態或預警為主題,例如我們曾經刊發的《中國餐飲業O2O報告發布》、《老闆們當心:光碟行動正在變味》。這類文章是行業公號的標準配置,沒有不行,多了也不行,比例調配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內參》發布這類信息的頻率大概是半月一篇。
案例型選題是《內參》的主流,在最近一周我們就刊發了《呷哺呷哺的變奏:一隻火鍋的真面目》、《漫咖啡的盈利邏輯:賣咖啡還是出售生活方式》、《萬科跨界開食堂:最貴菜品15元,秒殺外婆家?》、《雕爺牛腩:一個高帥富跨領域空降作戰的故事》,這類選題專注於挖掘一家企業的經營閃光點,目前從後臺數據的反饋來看,此類選題是最受歡迎的。
技巧型選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種,我們也先後刊發了《連鎖餐飲為何天生是微信公號的好基友?》、《做營銷,要炒作還是靜營銷?》、《二線城市火鍋店小老闆,是如何玩轉網際網路的?》、《協同營銷秘訣:微博像飯館、微信像廚房》,這一類文章也是頗受歡迎的,畢竟新趨勢和新工具的普及工作還是有價值的。
最後一類調味和裝B的選題類型,是以思想性為主打的跨界型選題,以《內參》為例,我們先後刊發了《壽司之神:餐飲人的光榮與信仰》、《向曾國藩學習領導力:天道忌巧,去偽崇拙》、《騰訊掌門馬化騰最新演講精華:網際網路未來的7個思考》,這類選題也是不可或缺的,畢竟天天講案例和技巧也是單調的,每一年我們也不都得聽個講經論道的不是?
以上四類選題,基本佔據了《內參》內90%左右的比例,其餘的會用一些趣味型的內容做補充,例如我們也刊登過《那些年,我們瞧不起的土生意》、《我愛餐飲:用電影增加員工的行業認可度》等文章,這些題材雖然打開率和轉發率都不錯,但它們像冰激凌一樣,不能泛濫食用,吃多了會膩的。
上面總結的類型基本屬於相對靠譜的,在早期我們也做過一些小清新和文藝範兒的選題嘗試,例如在周末推送一首海子的詩,或者在中秋節搞個所謂的靜態微電影《我和月亮有個約會》,但後臺數據的反饋表明,訂閱者對這類選題並不敢冒,他們更喜歡直奔主題親個小嘴,而不是脈脈含情拋個媚眼,這年頭,咋都是重口味呢。所以我們也迅速地把我們僅存的那點文酸氣給掐斷了。當個人小趣味與運營目標吻合時,趣味有助於風格的成型,但當其與運營目標背離時,刻意地堅持只能讓其變成雜音或噪音。除了果斷去之,別無它法。
選題策略之後,聊聊編輯策略吧,這一帕分為兩個部分,內文的加工方法和如何起標個題。
轉載文章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原文轉載。但在實際運營中,完全符合公號脾性的文章並不多,所以再加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個方法是:部分截取。
從原文中提取特色內容,進行再編輯和標題重擬。例如《內參》12月3日選取的文章原文標題為《老鄉雞快跑》,講述的是:安徽知名餐企業鄉村雞的創業故事,原文採訪紮實內容豐富,但我們結合《內參》的定位,截取了」特勞特公司協助其完成更名「的章節,並重新擬定題目為《定位之父的新生意:為一隻中國雞命名》,作為微信公號,讓主題更聚焦、文章更銳利是必修的功課,偷懶是要遭受懲罰的。
第二個方法是:多文組合。
在月初《內參》刊發了一篇名為《高富帥你不懂愛:有種當紅小餐館名為屌絲餐飲》的文章,這其實是三篇同題文章組成的微專題,第一篇文章是寫一家名為「屌絲外賣」的企業拿到了風投,第二篇遞進到:一家名為「舌尖上的屌絲」的草根餐館生意火爆,最後一篇是點題文章,分析為什麼包子、串串、混沌等屌絲型產品成為餐飲創業新標的。當你確定要做一個主題或概念時,如果單篇文章不足以支撐,就可以採取這種策略。
部分截取和多文組合僅僅是兩種再加工的方法,更多的玩法我們也在摸索中,有興趣的大家可以通過微信小窗口私聊。
最後聊聊標題策略,這是門臉,是重點。
標題的信息容量和呈現角度都很要命,標題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文章的打開率,小弟的直觀判斷,其有60%左右的影響度。首先談信息容量問題,如果標題太短、太曲徑通幽、太抽象就會影響到讀者對文章價值的判斷,所以《內參》80%的文章標題都採取了兩段式,例如《新物種衝擊波:即食中餐精確狙擊上班族》、《狂攬8000萬投資:一個包子店的逆襲之路》等,這些標題雖長,信息量卻大,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選擇的是信息量充分,而不是簡潔美。(這種取向,很有可能是當年在21世紀受的毒害,呵呵。)
再來說說標題的呈現角度。11月下旬,《內參》選用了一篇萬科開設餐廳的新聞,如果沿用原標題,對讀者而言只是一篇動態而已,不具吸引力,但我們抽取了該文中的一個細節,即萬科餐廳的食品定價很低,最貴的菜品不過15元。聯想到之前我們報導過的明星餐廳「外婆家」的白菜價策略,我們將兩者強行進行了關聯,擬定了《萬科跨界開食堂:最貴菜品15元,秒殺外婆家?》的標題,後臺數據表明,這篇文章的打開率高達80%多,是《內參》日常平均打開率的兩倍。萬科、最貴菜品15元、秒殺外婆家,這三個關鍵點的提取和組合,無疑提高了標題的性感指數。
這年頭,不性感,咋存活?
內容運營是一個手工活兒,得耐心的一點一點的摳,不過我們信奉一句自造的名言:紮好馬步才能凌波微步。
前景與心態:再嘮叨點題外話
關於自媒體的前景與錢景,業界討論很多,不過也好象沒有定論,對下一步的趨勢,我們也只是有一個模糊的判斷,之所以堅持做下去,有兩點原因:我們把自己定位為學習者,這個公號的運營就像是做作業,成或敗,都是自我練習的道具。第二,自媒體的商業化是一個生態問題,平臺和寄生在平臺上的業者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職責,時候到了,自然有結果。
與思考相比,行動總是難的,與放棄相比,堅持總是難的,與糾結相比,釋懷總是難的。
相信時間能賦予所有問題以答案,前提是你有耐心去探索。
投實問策,逐鹿中原。
投實公眾微信平臺,由中原地區頂級財經界人士聯手打造,只給決策者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投實,投實帳號:toushi007
或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字體「投實」關注投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