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十月一號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康乾盛世,統治者自大,閉關鎖國,不屑外交,歐洲經過幾百年的工業革命與高速發展,各方面都已領先全世界,而中國還在固步自封。看過《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與《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會發現一切不是偶然,源於統治者與時代。早在明朝時,資本主義已萌芽,當時的火器技術已被重視且被研究,一個王朝衰落滅亡總是很奇妙,天災頻發,又兼人禍。到了清朝,火器反被丟棄一邊,被西洋人撿去研究,此消彼長,後來的一敗塗地不是沒有道理的。1840年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八國聯軍侵華,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籤立無數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成立,日軍1937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八年抗戰,三年內戰,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國全面解放。
清朝存亡之際,國家倡導「洋務運動」、「實業救國」,師夷長技以制夷,當時第一批出國留學生,漂洋過海,十之八九水土不服客死異鄉,即便這樣,義無反顧。清朝滅亡,可是革命者們站起來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不知凡幾,中國的千千萬萬人,都在努力,中國向前走的步伐一直沒有停下過。民國時,有條件的學生大多選擇留學,遠赴重洋求學,求得學問,回國報效。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知道國內最頂尖學府有兩所,理科代表清華大學,文科代表北京大學。少有人知道清華大學的由來,梁實秋先生著《我把活著歡喜過了》中清華八年所記:學校的創立乃是由於民國紀元前四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決定退還庚子賠款半數指定用於教育用途,意思是好的,但是帶著深刻的國恥的意味。
電影《無問西東》剪影,圖為西南聯合大學老師講課,風雨交加之際,無法傳授學問,教授學生四字「靜坐聽雨」,且聽雨聲,且觀風雨,學問自在,只要努力學,何處不學問?「《無問西東》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沈光耀的母親對他所說的話「當初你離家千裡,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有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影。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
不是為了父母,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可是,沈光耀已經想好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無問西東》很讚!難得有一部電影看完這麼久,一句話還縈繞耳邊,難得有一個畫面在腦海中一直存在,駕駛飛機毅然決然地撞上去,雖死不悔。有所信仰,有所敬畏,有所堅持,有所不畏!」,去年所寫的觀後感,電影中沈光耀的原型是千千個中國第一批飛行員,犧牲時平均年齡僅23歲。「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而是整個國家危亡,所以我們都要去當兵了」。抗戰史料記載一位飛行老師的筆記「我的學生們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抗戰下全中國的努力,沒有人願意當亡國奴,直至戰死,絕不低頭。
與朋友聊起這段剪影,他說,現在也容不下幾張潛心學術的課桌,你潛心學術幾十年,皓首窮經,鑿壁偷光,抬起頭來發現還追不上房價上漲兩三個月。我想以前容不下課桌的原因是國家危亡,現在容不下課桌的是人心浮躁,根本區別是民眾生活的改變,以前多努力過得還是苦,現在只要努力就能不愁吃穿,你說不好嗎?不見得。你說好嗎?也不見得。這個社會環境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樣子,我們要抱的希望是從自身做起,點點滴滴,不好我們就去改變,改變不了,我們就去影響,猶如愚公移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總會好的。國家危亡之際尚且有人潛心學問,為什麼現在衣食富足反而靜不下心研究學術?根本在於心態,不在於背景,背景給人的是影響,但最終是主觀意識做主。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知恥後勇,國家危亡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逼著往前走,往前跑,跟上別人甚至於領先才不會挨打。讀胡適先生文「社會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向來被壓迫的社會分子能站在大庭廣眾之中歌頌他的時代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所在的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家庭幸福,有書讀,有工做,有愛好。如果這是順民,那便當個順民吧。
今天既是國慶節,又是中秋節,家國撞了個滿懷,中國人重傳統,自古以來中秋佳節闔家歡樂,在異鄉的則感慨「每逢佳節倍思親」,潮汕人更重節日,節日可以理解為現在所說的儀式感,某些時刻因為儀式感顯得與平時不同,更有幸福感,今年是我第一年沒在家過節。在家的中秋節,母親早早叫我們起床準備拜祖公祖嬤,天公天嬤,一拜天地,感恩風調雨順水土恩,二拜先人,慎終追遠。很多人感慨傳統文化的流失,但是我想,只要我在,我會堅持,同樣想法的不在少數,傳統文化會發揚,不會消失。認為是迷信的人也很多,我不會反駁,無須反駁,不在這種傳統文化影響下長大的人是不會理解的。白天拜好後親友聚聚閒話家常,一年當中難得幾次,晚上則喜歡在天台上坐著喝茶,一家人喝茶聊天其樂融融,年輕一輩加上遊戲,合作默契完虐對方所得的快樂是雙倍的。歌蘇軾詞以應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日常小劇場
小朋友:姑姑你今天都在家打一天遊戲。我:哪有一天,不打遊戲難道跟你們一起看《熊出沒》?小朋友:看《白雪公主》也可以啊,《熊出沒》跟《白雪公主》二選一,你想看哪個都行。我:。。。
外甥女生日在中秋,這是她三周歲的生日,恰逢國慶,佳節有佳賢更佳,祝外甥女生日快樂,健康成長!
衷心祝願諸位,中秋節快樂,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