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宣傳量極小的情況下,《中餐廳》開始了這一季的「裸播」。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密室大逃脫》《樂隊的夏天》之類的王牌節目壓縮。已經開播第四季的《中餐廳》顯得並沒有那麼具備優勢。
上一季中,黃曉明的霸道總裁形象成為節目最大賣點,一句「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成為了一時網絡金句。這種刷屏式的宣傳效應為黃曉明塑造和深化了自身人設,也為節目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全新出發的《中餐廳》,又有多少可打造的賣點。
首先、靜止的餐廳地址變換為動態的餐廳地址,通過沿長江航行的方式使得中餐廳能夠接觸到更多地食材以及風土人情。
其次,對客人進行限制,將原本可供招攬的客人數量減少,需要招攬以家庭為單位的客人,突出溫馨的主題。
最後,雙大廚的陣容組合使得中餐的料理有更大的變數,或許增加更多地看點。
但是在汐姐看來,這期中餐廳雖然設置了限制與噱頭,但已經拋棄了原本中餐廳製作的節目理念。在前三季的節目之中,節目將推廣中國美食作為其宗旨,無論是邀請外國友人進行中餐品嘗還是與外國友人之間的互動,都在直接或間接推動文化交流,傳播中方文化。
但既然將節目的立意放在宣傳,就不應該在受眾上進行過多限制。讓一家人共同享受中國美食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立意,但無論從中餐廳作為噱頭的盈利導致較高的價位或是從原本就習慣的中國胃來說,這一配置都不再那麼讓中餐廳的食材受到歡迎。
吃慣了中國菜的國人加入到中餐廳的品嘗行列之中來,是想突出菜品的精緻與家常形成對比,將中餐再次束之高閣,還是在品嘗之後只剩下無營養的誇獎。在第一期的節目之中,節目組著意將餐品的定位放在招待外賓上面,已經拉遠了中餐廳中餐與民眾的距離。再通過家人的方式將距離召回,有些反差。
在第一期節目播出之後,「外出採買超支」「財務總監崩潰」「運送行李困難」已經是前幾季之中出現過的話題。按照汐姐的個人猜測,這季的節目大量鏡頭都會出現在廚房之中,但為了營造節目效果產生的爆點又將放在哪裡。這一季的中餐廳,真的能再續輝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