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助力國人餐桌升級 中國稻米加工實現「黃金碾磨」

2020-11-20 網易新聞

2020-11-06 11:06:40 來源: 中國食品報大健康產業

舉報

  糧食事關國計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減少糧食產後損失浪費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糧食產後損失嚴重,大力推動稻米減損加工,將有利於稻米加工產業良性發展,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人民獲得更多福祉奠定堅實根基。

  為傳播「適度加工」理念,推動中國優質糧油發展,在近日中糧集團舉行的福臨門大米新品全國首發儀式上,中國糧油學會發布了面向行業及消費者的《稻米營養減損加工與美味白皮書》,以進一步推動我國稻米加工方式的轉型升級。

  

  適度加工 推進節糧減損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針對我國糧食產後損失嚴重,糧食收穫、農戶儲糧、糧油加工和消費等環節損失率高的問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今年9月發布《關於創新舉措加大力度進一步做好節糧減損工作的通知》,指出通過科技創新,全面推廣節糧減損新技術,積極開展糧食儲藏、物流、加工等領域節糧減損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通過實現糧食加工的法治化、標準化,實現全鏈條節糧,助力節糧減損。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糧食在儲藏、運輸和加工等環節,每年損失浪費700億斤以上,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糧食單產數據統計換算,大約相當於至少1億畝耕地的產量,其中加工環節損失糧食達150億斤以上,約佔21.4%。按我國年產稻穀兩億噸計算,由過度加工改為適度加工,可節約糧食近2000萬噸,相當於1.3億人一年口糧或4000萬畝稻田一年產量。

  為規範企業生產,引導市場理性消費,切實達到大米生產和消費中「節糧減損、營養美味」的目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於2018年10月發布《大米》國家標準,並於去年5月開始實施。新國標在大米的加工精度方面做出了如下調整:加工精度由原來的按「一、二、三、四」等級劃分變成了「精碾」和「適碾」;對加工精度設置了上限,一級大米的加工精度由舊國標的90%以上調整為80%—90%。

  近年來,國內推出一系列稻米加工技術規範,規定糙出白率控制在88%—91%以內,即碾減率控制在9%以內時(不同原料會有所差異),拋光增碎控制在1.5%(秈米)、0.75%(粳米)以內,為稻米的不過度加工提供了量化評價指標,更好地推動稻米加工產業良性發展。

  適度加工 切合國人營養需求

  如今,我國居民飲食已經開始逐步進入以健康美味為衡量標準的新階段,單一地按照產品加工等級來標註產品質量已不能滿足居民對於食品營養和美味的需求,需要形成適合我國不同人群的營養美味需求與消費需求的分析體系。

  中糧糧谷營銷公司總經理盧其松表示,有不少消費者在選擇大米時刻意追求「精糧」,但他們卻不知道「精、細、白」的背後是營養的極度流失以及糧食的嚴重浪費。以稻米加工為例,只有在經歷多次拋光後,才能成為色澤晶亮的精米。但每次拋光都會增加一次對稻米的損耗。大量的維生素、α生育酚和礦質元素等營養物質均集中在大米皮層、糊粉層和亞糊粉層,過度加工不但會損失掉這些營養物質,還會因為破壞亞糊粉層造成口感品質下降。另外,長期食用加工過度的大米還會造成營養缺乏及失衡。

  此次發布的白皮書顯示,糙米的胚和皮層中含有豐富的脂肪、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稻米在碾磨加工過程中,其營養成分逐漸流失。研究表明,隨著碾減率的增加,大米中的維生素B1、膳食纖維、煙酸、鉀、鈣、鎂和鋅各項營養成分的含量都隨之降低。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我國居民維生素B1的日攝入量為每天1.1毫克—1.3毫克,我國成人維生素B1的攝入量均值為每天0.9毫克—1.1毫克,現實生活中攝入不足比例達到80%以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過多追求精米白面,導致大量的維生素B1流失。研究表明,碾減率9.74%的大米的維生素B1含量較碾減率12%的大米高40%以上。

  的

  膳食纖維在腸癌、高膽固醇血症、冠心病、肥胖、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防治中有積極作用。然而,稻米的過度加工會導致膳食纖維的大量流失,碾減率9.74%的大米的膳食纖維含量較碾減率12%的大米高175%。此外,隨著碾減率的提高,稻米的外觀品質會逐漸提高,但當加工精度超過「適度」範圍後,不但米飯食味沒有提高,同時經濟指標也明顯下降。

  日本對大米過度加工有嚴格控制,日本大米加工出品率高,糙米出米率90.5%—92%(比我國平均高1.5%—2%),低於90.5%即被判為過度加工。日本研究表明,亞糊粉層中含有大量與美味和營養相關的成分,過度加工會破壞亞糊粉層,導致產品品質下降。在日本的相關產品宣傳中,也將亞糊粉層稱為美味層。

  中糧糧谷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華簡介紹,此次發布的福臨門自然香大米,開創性地採用了9%黃金碾磨技術,不僅充分保留了稻米原生味道,同時極大降低了無謂的加工耗損。黃金碾磨是保留大米原生美味層的稻米加工工藝,只碾磨到原米的9%,能夠同時滿足消費者對營養和口感的雙重需求。

  (記者 周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引領 SOD產業健康發展
    山東未來趨勢生物科技打造「壽人濟世」大健康品牌隨著消費的升級,注重營養與健康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對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打造高品質的健康產品,並以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為依託不斷地升級品質與服務,為實現健康產業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 龍江稻米飄香世界
    展會提檔升級聚焦五端 優質稻米打造龍江品牌 本屆綠博會和大米節聚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在展覽展示內容上,增加了疫情催生現代農業和綠色食品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宣傳高端產品品牌,發揮產業帶動作用,暢通消費供需鏈條,促進產業結構和消費水平持續優化升級。
  • 大豪科技加快科技創新 助力行業智能改造升級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大豪科技卻從「危」中覓得了「機」。當今我們已經是處在了一場大變革的時代之中,這場變革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將從工業經濟進入到數字經濟、信息經濟的新的時代,只是這場疫情將推動變革的節奏加快。在製造端,數位技術引發著生產要素、生產關係和製造方式的變革。這將是行業走出疫情困境的重要抓手和引擎。
  • 常州黃金村的「稻米經」:千畝稻田產出「黃金米」助力脫貧致富
    李航 攝中新網常州5月28日電 題:常州黃金村的「稻米經」:千畝稻田產出「黃金米」助力脫貧致富作者 唐 娟 魏佳文村集體年收入從2萬元發展到470萬元;固定資產從9萬元增加到7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從1700元增長到2.76萬元……地處茅山老區的常州金壇黃金村,憑藉著打響有機軟米「金字招牌」的「稻米經」,走出了一條「黃金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陳光:中國未來15年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轉向
    明確「科技強國」為我國「十四五」暨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戰略思想,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科技強國」的基本內涵是指通過顯著提高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形成強大的原創技術能力和自主創新技術供給能力,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動力實現過程。「科技強國」的預期目標狀態是,2035年國家綜合科技創新實力居於全球10名以內,2050年國家綜合科技創新實力居於全球領先地位。
  • 科技創新專班精準發力以科技創新助力全市脫貧攻堅
    科技創新專班精準發力以科技創新助力全市脫貧攻堅今年以來,科技創新專班緊緊圍繞「三創四建」活動安排,紮實推進農業領域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為全市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積極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圍繞林果、養殖、農產品深加工、中藥材等主導產業需求,組織實施了一批科技計劃項目,其中市級財政資金支持項目6項,資金36萬元;向省科技廳推薦了「青龍北蒼朮高效栽培管理技術集成與示範」「馬鈴薯多元功能肥及其水肥菌一體化技術產業化開發」等一批項目,共爭取到了13個項目,獲得資金900餘萬元支持;依託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組織實施了市農科院專項,支持了7個項目,資金50萬元。
  • 乘風破浪 安吉爾以科技創新助力中國製造
    當前,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前,中國製造企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國民高端淨水品牌安吉爾研製出「長效反滲透膜」,打破了國產淨水品牌大多依賴進口濾芯的現狀。
  • 引領行業持續創新蒙牛新鮮酸奶助力國民健康升級
    會議由乳協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主持,國家衛建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崑岡以及企業代表就「如何引領發酵乳製品營養研究,提升乳製品營養價值」相關話題開展了討論。作為中國乳業領軍企業,蒙牛多年來一直堅持對益生菌發酵乳的創新與升級,對消費者進行乳製品營養知識科普,助力「健康中國」,推動全民營養健康升級。
  • 隱形冠軍|福洋生物:用科技為玉米「升級」,傳統產業躍上新臺階
    開工頭一兩年,因為公司生產玉米澱粉的科技含量低,只能實現初步加工,產品不夠精細,加之市場環境影響,導致銷售狀況很差,賺取的利潤很微薄。對此,張雷達想出了「延伸產業鏈」的辦法:從單一玉米加工,延伸到以玉米澱粉為基本原材料,尋求產品更新和科技進步。2011年,福洋公司新推出了葡萄糖酸鈉和變性澱粉兩個新產品,建成了生產線。
  • 「產業扶貧巡禮之一」廣西田東:科技引領綠色驅動,芒果變身「黃金...
    脫貧攻堅以來,我國聚焦產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合力攻堅,加大資金、人才支持力度,匯聚科技、保險之力,卓有成效地補齊了產業發展短板,激發了鄉村活力,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成為脫貧攻堅的突出亮點。為進一步鞏固產業扶貧成果,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促進各地取長補短、相互借鑑,「中國扶貧」微信公眾號從今天起,特開辦「產業扶貧巡禮」專欄,敬請關注。
  • 眾多科技「大咖」齊聚美麗雁城,助力「大城衡陽」解鎖「創新密碼」
    「百年變局數勝未來」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我市開幕,眾多院士專家齊聚雁城,助力衡陽尋求解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密碼」。這是又一場破解衡陽發展「奧秘之鑰」的探索之旅,必將成為推動我市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和「助力器」。   誰能夠破解科技進步的「創新密碼」,誰就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
  • 足行健按摩鞋亮相2020中國加博會 助力大健康時代新發展
    第十二屆中國加博會立足於中國加工貿易發展「雙循環」的新格局理念,緊扣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主題,著力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貿易展、商機展、技術展。共吸引參展企業共1193家,展位2611個,包括足行健按摩鞋、京東、OPPO、vivo、康佳等業內知名企業。
  • 長三角優質稻米產業技術創新研討會舉行
    10月27日,長三角優質稻米產業技術創新研討會暨農業科技成果競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