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描寫了一位天真爛漫而又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整首詞歡脫輕快,細膩真實而生動。
作者李清照,1084年出生在書香世家,在今天的山東濟南章丘之地,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作為書香之家,李家很重視子女的讀書教育。古人讀書目的在於做官,李家也不例外,可以說李家世代都有人在朝做官,在齊魯那塊地方,李家很有聲望,李清照小時候的生活也很優渥,從她的教養就可以看出來,說她是貴族少女一點也不為過。李清照的父親叫李文叔,是個進士,相當有才華,大文豪蘇軾就曾誇讚過他寫的文章。
李清照出生的時候,傳說她母親做夢看到一顆星從天降落入懷,從後來李清照表現出來的才學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文曲星,文曲星降臨書香門第,合情合理,當然這很可能是後人杜撰,但是足以說明後人對她才學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李清照從小就聰明,天賦盛名,家裡的訪客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有提親的。據說這首點絳唇就是在她十二歲時候寫的,起因正值貪玩年紀的她和弟弟在花園裡蕩鞦韆,小時候玩起來哪顧得上形象,鞋子脫了,頭髮也凌亂了,正玩得高興,父親喊她回房。回到房間弟弟告訴她有人提親,於是對愛情還懵懵懂懂的李清照就偷偷地走到門口張望,但一不小心被父親發現,這還得了,李清照立馬縮回房間,一邊擔心父親責問一邊寫下了這首小詞,流芳千古。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正值花季的少女,太過於貪玩,忘記了時間,蕩完了鞦韆就覺得微微倦怠,懶洋洋地站起來,揉了揉酸軟的小手,旁邊的花瓣上落滿晶瑩透亮的露珠,顆顆圓潤飽滿,淋漓香汗浸溼了她薄薄的羅衣,由此可見她玩了很久。忽然,少女聽到有人說話,聞聲看去,發現有客人來,猝不及防,少女驚慌失措地匆匆跑開,鞋掉了都來不及回頭穿,只穿著襪子跑路,金釵從雲鬢裡調皮地滑溜,少女邊跑邊摸頭髮,發現髮釵不見了,匆匆回頭掃一眼,也沒有看到髮釵墜落在哪個地方,但是還是先溜吧。不過這個時候誰會來呢?少女心裡好奇,於是按捺不住心裡的激動好奇,就一臉羞澀地倚靠在門邊,想偷看但是被發現了,於是順手摺下一枝青梅握在小手裡,作為遮掩,時不時地嗅一嗅,然後裝作很自然地回眸偷看。
國學大師詹安泰在《讀詞偶記》裡這樣誇讚這首詞,「女兒情態,曲曲描繪,非易安不能為此。」意思就是說這首詞表現出來的小女兒情態,惟妙惟肖,只有李清照這種才女才能寫得出來,可見李清照作為女詞人,她的文學作品確實非常出彩,才高品潔,描述她和她的作品非常貼切。
這首詞上闕寫少女蕩完鞦韆,我們可以想像到少女蕩鞦韆的美好模樣,忽上忽下,像一隻靈巧的小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裙角翻飛。而貪玩了之後,雙手無力又有點麻木,懶得活動,「慵整」一詞形象貼切地寫出了少女的嬌憨可愛。「露濃」這幾句,不僅點名時間地點,詞人還藉此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春天清晨的花園裡羅衣溼透的少女與花枝露珠交相輝映的安靜而和諧的畫面,引人無限遐想,由花和露珠的美好,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出少女的那種柔美可愛,是凡人,偏偏美好的不似人間俗物,可能這就是貴族詞人寫出來的詩詞吧,小時候的詞人生活富裕,沒有憂慮沒有憂愁,只有懷揣著懵懂愛情的少女心。
「纖縴手」這一典故來自於《古詩十九首》裡的:「娥娥紅粉裝,纖纖出素手」,多形容少女稚嫩柔美的小手。這也為我們說明了少女的年齡,尚未被世俗憂患沾染的年紀,一切的一切都很自然美好。
下闕描寫了見客人來了之後,少女慌張、羞澀、好奇的神態,一連貫的動作層次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給讀者很強的畫面感,讀完詞句,仿佛看到一位體態輕盈的少女匆忙逃跑,一邊跑一邊忍不住回頭偷瞄的畫面,不得不說,詞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字裡行間裡雖然沒有對客人進行一點兒描述,但是根據少女一系列的反應,我們很容易就能推斷出,客人肯定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年輕公子,前來求娶少女,不然詞中的少女怎麼會如此羞澀呢?一個待娶,一個待嫁,這種愛情令人無限嚮往!
「和羞走」三句構思非常精巧,文字雖然非常簡單稀鬆平常,但是在作者的筆下卻熠熠生輝,很凝練。作者三言兩語將少女回眸偷看,含羞帶怯,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刻畫的深邃細膩,不得不再次驚嘆,作者的文筆一般不能望其項背。
李清照是著名的女詞人,讀到這首詞,我們會覺得她在寫自己,一位活潑灑脫,純潔多情的少女,心被一位突然到訪的陌生人激起千層浪,懵懂的愛情,安靜而美好,大多都像這樣,沒有轟轟烈烈,一切源於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