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勇
編輯:彭冬林
排版:陳瑜
隨著90後、00後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其對時尚與美的定義更加廣泛,這也使得裝飾性彩色隱形隱形眼鏡(含平光片)市場不斷擴大,彩片市場已成為一塊日益膨大的「蛋糕」。一方面,各大彩色隱形眼鏡廠商紛紛開始發力線上、線下渠道,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另一方面,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對消費者的視力健康造成嚴重隱患。
時隔多年之後,
彩色隱形眼鏡(以下簡稱:彩片)
市場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傳統眼鏡店彩片經營狀況如何?
還存在哪些問題?
一起來看看本刊記者帶來的獨家行業採訪吧!
彩片市場:
有法可依,亂象未除
前不久,陝西省西安市有關部門會同多家媒體對轄區內的彩片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揭開了市場中存在的眾多亂象:在西安市雁塔區西八裡村的一些飾品店,門上公然貼著售賣彩片的招牌,不到10㎡的店鋪內,貨架上擺放著近百個小玻璃瓶,裡面裝著各種顏色的彩片。據店主說,銷售此類產品已有多年,從來也沒辦過《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甚至有店主表示,根本不知道經營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需要辦理經營許可證。此外,在當地的文具批發市場內,也可發現各類彩片的身影:各種價格低廉的彩片產品擺放在櫃檯最顯眼的位置,黑、棕、藍、綠、灰、紫等多種顏色和款式玲琅滿目。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來這裡購買彩片的年輕人很多,不少是來自附近大學的學生,經常在此購買彩片的一位大學生表示:「眼鏡店的彩片都很貴,日拋要10元一片,而市場裡的彩片便宜很多。」
儘管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法規,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和其他隱形眼鏡產品一樣,已經納入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實行經營許可管理,可謂「有法可依」,但事實上,在一些地區,上述規定卻淪為一紙空文,市場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顯而易見。對此,有關部門亟需加大監管力度,對於無證經營彩片產品的商家依法依規嚴厲查處。
眼鏡店彩片經營:
難掩尷尬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由於各類因素的作用,除了部分眼鏡店彩片銷售業績呈穩定上升趨勢,相當多數的眼鏡店該類產品銷售都出現下滑情況,有的甚至一落千丈:據湖南岳陽新揚明眼鏡總經理胡保紅介紹,與前幾年相比,最近一兩年來,他的眼鏡店彩片的銷售減少了一大半,產品銷售額在總體銷售額中的佔比已不到10%;廣東中山明遠視光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明遠則指出,其店內彩片銷售佔比微乎其微,純屬一種可有可無的輔助產品。
對此,有行業人指出,不少眼鏡店彩片銷售持續下降的原因,除了飾品、文具店等不具備法定資質的商業機構違法違規經營導致顧客分流外,網絡銷售的衝擊也是重要因素。據了解,目前不僅許多中小彩片產品品牌在網絡平臺上大行其道,就連一些知名彩片品牌也紛紛涉足電商渠道,由於其突出的成本優勢,網絡銷售的產品價格之低廉與線下傳統眼鏡店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據湖南岳陽新揚明眼鏡總經理胡保紅介紹,在湖南地區,某知名彩片品牌的網銷產品價格甚至低於傳統眼鏡店在批發商渠道的進貨價,而當下年輕一族對於彩片產品的訴求,除了款式,就是價格。網絡平臺正是挾特殊的成本和價格優勢,對線下傳統眼鏡店的彩片經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河北唐山便民眼鏡總經理王文江指出,縱觀當前的國內彩片市場,一些地方的執法監管部門對於網絡平臺(包括飾品店、文具店)與線下傳統眼鏡店在事實上存在兩種「待遇」:對於網絡平臺以及飾品、文具店等無證經營的嚴重違法行為聽之任之,不下功夫予以整治,而對於傳統眼鏡店的「緊箍咒」則越「念」越緊:不僅要求持證經營,而且嚴格檢查進貨記錄以及銷售記錄,即使對於一些輕微的違規行為,也動輒警告、罰款。這種執法環節和政策環境上的「雙軌制」對傳統眼鏡店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對於廣大眼鏡店經營者,是一種難言的尷尬。
毋庸諱言,由於市場定位以及消費契合度等方面的局限,眼鏡店彩片產品的經營中,也存在其他一些明顯的短板。對此,四川浙文眼鏡總經理胡立國認為,由於彩片(彩色平光隱形眼鏡)產品不帶光學度數,除了必要的眼部檢查外,不需要進行驗配,相對於其他視力矯正產品,其專業技術含量較低,再加上大多數年輕時尚一族「短平快」的消費習慣,導致該產品的顧客忠誠度很低,這使得主要依靠顧客口碑相傳和回頭客重複消費獲得業績的傳統眼鏡店相形見絀。
此外,雲南昆明精益眼鏡總經理李兆君指出,傳統眼鏡店由於顧客和產品定位的局限,說到底,銷售彩片只能稱之為「兼營」,無法像彩片專賣店和電商平臺那樣儘可能多地儲備各式各樣的彩片款式和花色品種,因而在與彩片專賣店和網絡平臺等機構的競爭中,往往落於下風。
眼鏡店:
如何獲得更大「蛋糕」
採訪中,部分行業人士和經營者指出,在當下的彩片市場格局下,傳統眼鏡店要想擺脫不利境地,分得更大的「蛋糕」,除了需要政策和執法層面的改善,眼鏡店必須尋求自身的突破。
首先,是產品結構的調整。鑑於當下眼鏡店「兼營」的性質,彩片款式單一、花色品種少,備貨不夠齊全,不能充分滿足年輕一族的消費需求,而當前彩片進貨渠道大多採取現金交易,退貨也受到嚴格限制,眼鏡店要單方面擴大備貨,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庫存和巨大的資金壓力。對此,雲南昆明精益眼鏡總經理李兆君建議,在可能的條件下,可採取同知名大品牌商深度合作開設「店中店」的方式,既能最大限度地擴大備貨,又能獲得品牌商的更多支持,快速提升銷售業績。
其次,是提升銷售人員的專業服務水平。重慶美陸眼鏡董事長傅冠俊認為,儘管相對於常規視力矯正產品,彩片(彩色平光裝飾性隱形眼鏡)不需要經過常規的驗配環節,但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的管理規定和操作流程,在產品售賣前,必須對消費者眼部進行認真檢查,排除不適合佩戴彩片的禁忌,這同樣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此外,有別於常規視力矯正產品,彩片產品的銷售和服務有其特殊的專業話術和銷售技巧,需要銷售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學習,以提高專業服務水平。
第三,加大推廣力度。當前不少年輕消費者缺乏科學和理性的消費觀念,片面追求彩片色彩的美觀和價格的低廉,而往往忽略了對產品安全性的考慮,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部分經營者無證經營和違規操作的市場亂象,給自身的視力健康帶來隱患,同時也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效應,使得不少正規經營的眼鏡店陷入「英雄氣短」的無奈和尷尬。因此,有行業人士提出,大力宣傳引導消費者,在消費者中牢固樹立視力健康的意識,養成理性、科學的消費觀念和習慣,至關重要。
彩片市場的「救贖」之道
針對彩片市場的亂象和諸多深層次問題,要使彩片市場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當務之急是建立有序的經營環境,提高彩片經營的門檻,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的管理規則和流程,嚴把經營許可審批關,對包括網絡平臺和傳統眼鏡店以及其他的經營實體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對於不具備資質的經營實體,一律拒之門外,對於無證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加大打擊處理力度。
與此同時,作為經營主體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加強自律,本著守法經營和誠信經營的原則,堅決杜絕一味追求利潤而置消費者合法權益於不顧簡單地「一賣了之」的行為。
此外,傳統眼鏡店的經營者,還需以一種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心態,從價格戰的誤區中走出來,否則,在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中,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長此以往,眼鏡店極有可能將在彩片領域面臨集體「退場」的尷尬。
更多詳情請查閱︱《中國眼鏡科技雜誌》2019年5月號。作者:原勇。欲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雜誌,電話:023-63736074。
中國眼鏡科技雜誌社對以上內容擁有完全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完整註明出處及標明作者,否則本社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