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愛好者和職業攝影師天天都要和專業的相機打交道。我們在外出旅行的時候,拿著一部普通單反就已經亞歷山大,可是,職業攝影師們可是經常要扛著「長焦大炮」討生活的人。由於常年負重,很多攝影師的身體出現了勞損問題,這些問題多集中在手肘、腰間和頸椎的關節位置。
國外一名按摩師Shelley Lake注意到了這個情況,順便說一下,這位按摩師也是一名兼職攝影師,所以才能體會到攝影師的痛。最近她從人體工程學角度出發,總結了一份健康科學的手持相機指南,一方面可以提高手持的穩定性,順便又能保護關節。
注意,以下建議均以左眼取景為參考,如果你習慣用右眼做主眼,可以試著切換過來。
1、首先是站姿需要調整
好的站位可以最大化手持穩定效果。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拳擊運動員,在腳下有一條線,兩腳自由站開,右腳跟和左腳大拇指處於同一條直線上,兩腳距離和肩膀同寬。最好的站位姿勢就是把相機所有重量都垂直分配到腳上。
站得要直,但注意放鬆肩膀和膝蓋,不要繃緊你的手臂、肩膀和後背肌肉,兩腳距離太近太遠也都不行。
2、手持方式
左手找到鏡頭和相機的重心位置,這個點就是支撐相機的最佳位置。拍攝時用左手支撐鏡頭,自然彎曲讓手臂緊貼身體。右手負責控制機身,收起下巴,眼睛會緊貼在取景器上形成另一個支撐點。如果要調節參數最好依靠記憶盲控。
左手找到鏡頭和相機的重心位置,這個點就是支撐相機的最佳位置。拍攝時用左手支撐鏡頭,自然彎曲讓手臂緊貼身體。右手負責控制機身,收起下巴,眼睛會緊貼在取景器上形成另一個支撐點。如果要調節參數最好依靠記憶盲控。
3、手指控制
其他控制指的是鏡頭部分,畢竟不是所有操作都能在機身上完成,比如說變焦。對於變焦部分的操作,使用的則是三點固定法,拇指和中指捏住變焦環,食指頂住鏡頭前部形成一個三點結構,拍攝時還可以用這三根手指微調拍攝角度。
4、下蹲
下蹲的目的是要降低人體重心和拍攝位置。蹲姿狀態下,右腳半跪在地上,支撐相機的手肘固定在膝蓋上方,中間可以墊上一些柔軟的東西,比如帽子、背包或者圍巾。如果拍攝現場有籬笆、長凳,也是很好的支撐物。
5、電池手柄
使用電池手柄,它除了增加續航之外,還可以減輕手部疲勞感,有些用心的第三方廠家還會針對舒適度自創一些手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