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悠風號》對京都作品中青春的重溫

2020-10-13 equation

重新看了一遍京吹2,(在已知利茲與青鳥的劇透的前提下),對前幾集那一對的戲份看得更仔細,也就提起來了看下去的興趣。

之前看得蠻潦草,京吹我記得第一季是追了一陣的,看到第八集反而棄掉了。當時的我覺得演出太誇張做作(和冰菓相比),突如其來的愛的告白什麼的,總覺得在賣百合,而又知道主角二人不是愛情的關係,就棄掉了。現在倒回去看,還是當時的自己太狹隘了。第八集的演出著實是驚豔的。二人的感情也有「賣」的成分,但是也是恰到好處。

當時還有一個棄掉的原因是因為寫實。本來以為冰菓是京都作品中最寫實的,其實冰菓更理想化一些。就像冰菓中寫到升學的部分,用折木和千反田對話的浪漫的場景帶過了。在京吹中,升學與演奏的衝突則是非常重要的矛盾點治之一。新番時期看京吹時,裡面寫實的那部分讓我覺得有點反感。因為過於反映現實了。把各個人的情緒都表現出來,讓人喘不過氣。在這個方面我比久美子更惰性,所以看了會很不安吧。

畫面和人物上和冰菓相比,有更多高光,更多的肉感,一開始也不太能接受。因為一開始一直以另一部冰菓這樣的期待來看京吹。最後事實證明京吹是不同於冰菓,另一種青春的絕妙呈現。如果比喻的話,冰菓像是離地面五公分,京吹像在地面上墊著腳吧。

像冰菓和京吹這樣的作品,不免會有想帶入自己的想法。冰菓在一開始看的時候,還是初高中,覺得很容易帶入折木的想法。後來高中畢業時看新出的冰菓新出的一卷書《遲來的翅膀》,就感到已經不能將自己完全投射到冰菓中的人物了。看京吹的時候,15年是高中,是開始迷茫的時期,對於京吹的青春百態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看動畫本來是想從現實中脫離,所以當時停了下來。而後再看的時候是大學了,一口氣看下來。好看。心裏面由衷地這麼想。青春期的心思,高中面臨的現實,加上吹奏部這個融合著熱愛,天賦,人心的交織等等的混合體,用這些將青春這個複雜的東西呈現了出來。

只是現在看的時候有一種悲傷感。因為看寫實系的作品總是和自身相聯繫,所以京吹對自己而言太苦澀了。當然,有青春自身的苦澀感的原因。不過裡面美好的東西也顯得相當苦澀。對於久美子的成長,久美子和麗奈soulmate般的關係,麗奈對於成為「特別」的決意,葵前輩一開始時明確的放棄等等,對於吹奏樂部本身,都由此感到悲傷。自己好像遠遠做不到她們那樣。實用主義的我一開始就對熱愛和興趣進行了放棄,但是沒有葵學姐那樣果決清晰,就像是隨波逐流。麗奈所說的特別應該很多人都有想過。想成為厲害的人,想成為獨一無二的人。而現實說:當你意識到自己不再特別時,你就長大了。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困境吧。這樣的人並沒有作為被敘述的價值。而像鎧冢前輩那樣,雖然內向又脆弱,但是卻擁有著天賦。或是吹奏部的大家,有天賦或沒有天賦也好,至少在為一個看起來很特別的目標努力。青春片往往都有這樣的劇情。但是這或許是我的痛處。在普通中掙扎著,逐漸放棄了成為特別的人,而在這樣的作品裡充分的共情起來,時常有酸澀感從內心湧出。像久美子姐姐那樣妥協和放棄之後,終於與父母攤牌,最後解開心結對妹妹的演奏送上祝福,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吹響以及冰菓的觀看的體驗隨著年齡變化有很大的不同。年齡越往後,後勁越強。在我目前為止的短暫人生的不同階段,觀看感受的這種微妙的變化,也是我自己的青春的成長史。

另外,非常想看利茲與青鳥,不能引進的話趕緊發售BD啊!

京吹和冰菓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期待京都的下一次突破

相關焦點

  • 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火災 12人確認死亡 另外大約10人心肺停止
    京都消防員已經確認12人死亡, 大約10人心肺停止 ,另外38人受傷。 京都警方稱,火災發生於當天上午10時35分,工作室共三層,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承認自己在一樓潑灑汽油後縱火。警方目前已控制了縱火男子,該男子受傷並被送往醫院。另據警方透露,案發現場發現了多個類似刀具的物體。目前尚不確定這些東西是否屬於被捕男子。據了解,火災發生時工作室內共有約70名員工正在上班。
  • 日本動畫最黑暗的一天,「京都動畫」突發火災!!
    讓三設帶大家回顧下「京都動畫」的精品作品全金屬狂潮 フルメタル・パニック! 吹響悠風號特典:吹奏樂部的日常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映像特典 吹奏楽部の日常(2015)京都動畫的人物都頗有特色看人臉就能認出是不是京都動畫作品漫迷們也稱為「京阿尼臉」
  • 《吹響悠風號》吹響!京阿尼的青春群像
    不知為什麼,無論是在「京都廚」還是非京都粉絲圈中,《吹響!》的人氣都遠不如其它幾部經典作品,而我認為的京吹則是不輸於《冰菓》的作品,這篇評論也算是表達心目中對這部作品的敬意。 《吹響吧!
  • [HBA作品]京都四季酒店
    京都是世上少有的四季分明、風光如畫的城市,在這家由HBA新加坡團隊完成的四季酒店內,讓您感受到京都春日浪漫的櫻花,盛夏搖曳的竹林、深秋絢爛的紅葉和冬季柔軟的粉雪。作為世界上最為迷人的城市之一,探索京都的奧秘並不是那麼簡單——HBA與四季酒店集團的使命就是幫助賓客探索京都古韻,體驗這座古都的魅力。
  • 《吹響悠風號》回歸初心的上低音號
    京都動畫是一家讓人又愛又恨的公司,京稱頌它那傲視業界的作畫水平與入木三分的青春禮讚,京黑則反感它那一成不變的臉譜風格與單薄隨性的故事劇本。但不管是粉還是黑,大概都會不會不承認《吹響吧!上低音號》是京都動畫的又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在回歸初心、返璞歸真中,繼《冰菓》問世三年之後的京阿尼試圖在觀賞性、故事性、趣味性和藝術性之間找到令人滿意的平衡——事實上也確實做到了,使得京吹完全有資格稱為京阿尼在延續和挑戰自己美術與敘事風格上的集大成者。
  • 日本京都動畫大火:他們創造了美好,卻被罪惡吞噬
    圖片來自豆瓣用戶@一夏這座成就了很多人心中的美好的小樓被濃煙大火吞沒。 為什麼京都動畫能牽動這麼多人的心?這幾集的主題是《漫無止境的八月》,涼宮春日不想讓暑假結束,於是讓其中的一天陷入了無限輪迴,除了女二號長門有希和觀眾,其他人都對輪迴毫無察覺。對於當時追番的觀眾,等了一周又一周,發現都是相同的一集,崩潰之外,想必更加會對長門有希產生前所未有的認同感。畢竟,觀眾只是重複了八周,長門可是重複了上萬次啊。
  • 《吹響悠風號2》個人感受記錄
    勸歸成功後,京都對明日香的描寫也簡直精彩至極。終於有人給予明日香一個作為普通高中生,可以任性得為了實現自己的心願,而不顧大局的許可。這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種終於可以不再壓抑自己心願的感情,以及自己後輩如此支援自己的感動,交織在一起,流淚的表情,又怎麼能描繪得出來呢?
  • 《吹響悠風號2》吐槽
    京都既想打百合球,又不放棄BG線,最後反而亂七八遭。
  • 《吹響悠風號2》吹響悠風號2
    而此劇相比起上一季,成員們的「真正面目」也漸漸顯現了,總體來看,黃前久美子就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通過她的眼睛和行為,吹奏部成員們的過去故事一個個出現,當然作為勵志類作品,人們都是好的,向上的。
  • 【經典重溫】欲望號街車 (1951)
    經典重溫這個欄目鯉魚會向大家推薦一些,公映時間超過五年以上,即使大家看過這麼久了也值得二刷的經典作品
  • 《吹響悠風號》吹響吧!上低音號
    上低音號第一眼就被這個番名吸引住了,本身對音樂有關番就喜歡,再加上是京都製作,細緻的畫風、背景……京吹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何為青春,久美子本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 被麗奈 和吹奏部的人與事改變了態度,學會了當仁不讓,和麗奈一樣立志成為一個特別的人。
  • 《吹響悠風號2》各種各樣的情感,都傳達到了
    姐姐的處境處處對應著明日香的現狀,京都一點一點的鋪墊著情緒,然後從第十集開始爆發。姐姐過去選擇了所謂成熟的決定,然而現在卻後悔著,想要改變,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明日香也是選擇了看起來對大家都好但違背了自己心意的決定。姐姐的事刺激著久美子,而明日香可能會像曾經的姐姐一樣,特別是到前輩家補習的時候,久美子知道了前輩其實很想參加全國大賽的。
  • 重溫《鐵達尼號》的感想
    昨晚看完CBA廣東東莞銀行與北京首鋼展開生死對決,最終廣東隊戲劇性的取勝,挺進決賽,後來無意中換臺,偶然看到電影頻道在播《鐵達尼號》,重溫了一次,就這樣,它又一次投入我的波心,當然記得也好,最好忘掉!
  • 《吹響悠風號2》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真實感動的青春
    感謝京都動畫 感謝京吹說京吹是京都動畫中最寫實的番不為過(冰菓有推理元素在???沒看過不清楚)京吹講的故事都無比真實,你或多或少能感同身受,又或者像我這樣對他們充滿嚮往。第一季中,京阿尼把主要劇情給了麗奈,麗奈慢慢影響久美子,久美子在麗奈影響下成長。
  • 《吹響悠風號2》讓我這個死宅也體驗了一下青春
    然後感嘆:京都真棒啊。順利成為京都粉。另外,不懂什麼原畫分鏡演出之類的。先說一下的我印象深刻的幾段。第1集,南中那段,BGM是ダッタン人の踴り。畫面配合BGM顯得格外的悲傷,而且節奏也掌握的特別好,音樂情緒轉換時畫面也隨之切換。然後就是特別喜歡希美前輩(和聲優也有些關係吧),完全就是一個傻傻的男朋友形象。我覺得希美前輩長笛的實力也不能差到哪裡去吧。
  • 京都動畫為何被稱為業界精英?只因它的每部作品都深入人心
    京都動畫是一家以動畫企劃、製作以及動畫製作相關的技術指導為主要營業事項的日本企業,一直以高質量的動畫作品被動漫宅們所熟知。京都動畫出品的作品多為日常系治癒動畫,雖然沒有炫酷奪目的特效,但是每部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都深入人心。
  • 《吹響悠風號2》有關京吹的一點點感想
    京吹系列到現在大抵有三部作品了(不算總集篇式的電影)我也都看完了。作為後冰菓時代京都最耀眼的作品,已經有無數人從作畫分鏡演出到思想內容做出分析與解讀了,我這個普通觀眾也很難有什麼更好的見地,但趁著它帶給我的感動還沒消失,我打算寫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