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TVB臺慶劇《尋秦記》主演古天樂在主題曲中唱道,「天命,誰能扭轉運程。「這部改編自黃易名作的劇集最終收穫當年TVB收視亞軍,並成為國產穿越劇鼻祖和一代港劇經典。隨後古天樂告別港劇,全力投入電影領域。
18年後,身為兩屆TVB視帝和金像影帝、如今的天下一電影製作公司老闆的古天樂,在3月18日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攜電影版《尋秦記》主創亮相,宣布劇版主演全陣容回歸。古天樂笑言,因為講的是19年後的故事,所以最大好處是大家都不用化(年輕)妝。
《尋秦記》之後的18年,港片逐漸式微,港劇處境日益艱難,唯一曾經再引發熱潮的港劇爆款,是《尋秦記》主演之一的林峰參演的2014年警匪劇《使徒行者》。由該劇改編的電影版在2016年暑期檔登陸內地院線後,以6億票房成為目前為止票房最成功的港劇IP電影。一股港劇IP改編潮,則由此迎來了另一波浪奔浪流。
而林峰重回主演的劇版《使徒行者3》和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再合體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則是如箭在弦。
當年的主題曲仿佛一個香港影視的隱喻,當曾經在華人影視市場叱吒風雲的港劇、港片雙雙遭遇瓶頸,兩者能夠相互抱團取暖,用一出港劇IP 「尋秦記」,扭轉運程嗎?
時勢再造IP:從超級網劇到港產大片
「即使最死忠的港劇迷也不得不承認,港劇已不復當年勇。」一位資深港劇迷指出,即使在香港本土,港劇也正在逐漸失去原有市場。
以《尋秦記》播出的2001年為例,佔據TVB收視前十的僅有兩部外購劇,分別是排名第一的王晶導演、TVB舊將張衛健出演的《小寶與康熙》和趙薇、蘇有朋等主演的經典瓊瑤劇《情深深雨濛濛》。而其它前八名則包括許多內地觀眾熟悉的經典港劇:吳啟華主演的《妙手仁心2》、歐陽震華、蔡少芬出演的《陀槍師姐3》、吳啟華、佘詩曼、黎姿出演的《倚天屠龍記》、陳浩民、溫碧霞出演的《封神榜》等。
而2018年佔據TVB收視前三的就有一部外購劇《延禧攻略》和一部合拍劇《宮心計2》,2018年的TVB收視亞軍《跳躍生命線》又有多少內地觀眾熟悉呢?
港劇一向是TVB乃至香港影視工業的重要品牌產品,自八十年代起,《射鵰英雄傳》《上海灘》、《創世紀》、《金枝欲孽》等優質原創作品奠定了港劇的品牌。然後近年來,不只是香港本土,在TVB的傳統市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華語市場,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海外市場營收均出現了下降。只有內地市場依然憑藉網劇實現營收增長。
如何利用港劇在內地市場殘留的人氣,將過去的粉絲變現,是TVB正在思考的問題。
與內地視頻網站合作「超級網劇」成為延續經典TVB劇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宮心計2》、《飛虎之潛行極戰》都是大熱港劇IP續集,憑藉這些經典港劇在內地積累的人氣,當集結了原創班底的劇集在內地以網劇形式播出時,短時間內就受到了大批網友的關注,前兩部分別拿下25億、15億的播放量,而後兩部則都取得突破30億的播放量。
「這些經典港劇延續穩定的播放成績證明港劇IP在內地仍有競爭力,而這也激發了內地和香港的創作人和平臺聯手打造出更多的經典港劇續集。」目前已經列入拍攝計劃的就包括《衝上雲霄2020》、《使徒行者3》。
經典港劇續集的一張王牌是經典角色的回歸和劇情的延續性。例如離巢5年後重回TVB的林峰迴歸後第一部戲就是《使徒行者3》,林峰也將演回自己的經典角色「爆Seed哥」,而「卓Sir」苗僑偉、「歡喜哥」許紹雄也將回歸。至於劇情,TVB高層杜之克透露:「《使徒3》將解開第一部、第二部留下的很多未解之謎。」
為什麼這些港劇續集能源源不斷在內地市場取得成功?
劇評人指出,這需要從創作和製作兩個層面理解。從創作上看,港劇續集可以發揮香港製作團隊的優勢,也只有香港本土團隊能拍出港劇特色。
例如吳奇隆擔任出品人,內地團隊製作的陳翔、郭曉婷等主演的翻拍版《尋秦記》,不僅播放量一般,豆瓣評分更只有2.3分。港媒批評該劇道具幼稚不走心,秦朝居然用筷子,主角穿得衣服花紅柳綠跟個網紅。網友們則紛紛表示:建議改名《快樂星球》。
而從製作層面看,對於TVB來說,將庫存IP翻新,可以最大限度規避市場風險,挖掘經典港劇剩餘價值,用TVB行政總裁李寶安的話說,「最沒有風險就是第一」。 而對於內地平臺來說,則可以通過合拍經典港劇續集,完成對古裝劇、警匪劇、家族劇等經典港劇的類型布局。
「越來越多的經典港劇續集在內地市場以網劇的形式取得成功,但更早實現港劇IP北上的卻不是電視,而是電影。」一位影評人指出,目前港劇IP「再就業」是兩條腿走路,除了製作續集,打造經典港劇IP電影版,不僅是為港劇,也是在為港片探尋一條新的出路。
港劇翻拍:港劇+港片,再創世紀還是粉絲收割?
「港劇和港片現在是抱團取暖,相互需要。」一位影評人指出,隨著大量主創北上,港片的原創力明顯下滑,港片也開始進入IP時代。
3月21日閉幕的第23屆香港影視博覽展上,從未來港片近50個重點項目來看,主創陣容仍是以老牌導演和熟臉演員為主,其中又包括《追龍2》、《拆彈專家2》、《掃毒2》、《反貪風暴4》、《葉問4》等多部續集,以及《尋秦記》、《新倚天屠龍記》、《新河東獅吼》等大量經典IP重啟項目。
影評人指出,動作、古裝類題材依然是港片最有優勢的操作類型,但這類影片往往投資較大,類似莊文強《無雙》這種打磨十年的原創爆款可遇不可求,擁有經典IP基礎的港片自然更容易得到立項的機會。當原創乏力,而方便開發的經典港片IP挖掘殆盡,經典港劇翻拍自然成為香港電影業另一個選擇的方向。
而對於手握大多數經典港劇IP的TVB來說,也有急切的粉絲變現需求和壓力,「因為IP是有有效期的。」
最初港劇翻拍片並未將內地市場作為重點,而更像一場本港市場粉絲變現。2009年港劇《學警狙擊》中的配角Laughing哥在本港大熱,TVB和邵氏兄弟電影公司趁熱打鐵拍攝了Laughing哥系列電影第一部《變節》,該片中Laughing哥實際上淪為配角,風頭被新加入的黃秋生和吳鎮宇的角色搶走,但該片依然在當年取得1546萬港幣票房,成為當年港片暑期檔票房冠軍。
在本港化的製作之下,該片並未在內地上映。兩年後系列第二部《潛罪犯》得以在內地上映,但票房僅為1269萬。
「該片內地票房的失利促使TVB思考如何打造出更符合內地觀眾口味的港劇翻拍片。」
laughing哥系列結束後,有3年的時間,沒有一部改編自港劇的電影上映。直到另一部TVB港劇爆款《衝上雲霄》的出現,讓TVB又決定翻拍電影版,這一次他們請來了憑藉《葉問》系列在香港電影業聲名大振的葉偉信執導了《衝上雲霄》電影版,但鄒凱光改編的劇本幾乎放棄了原劇主要人物和故事線,反而將重頭戲放在古天樂、鄭秀文等扮演的新加入角色身上,最終該片被觀眾批評為加長版mv,但卻在豆瓣評分僅為4.4分的情況下,在2015年春節檔斬獲了1.5億票房。
「該片的口碑和票房倒掛實際上生動地說出了港劇改編電影的困境和機會,一方面港片和港劇採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敘事和手法,電影導演拍攝港劇改編電影很容易錯失劇集的精髓,但另一方面原版劇集巨大的觀眾緣,又令根據劇集內容進行IP發酵的電影票房更有保障。」
汲取了之前多次改編的經驗之後,無線啟用了原劇監製文偉鴻擔任《使徒行者》影版導演,又請來古天樂、張家輝和原劇中的佘詩曼、徐紹雄等卡司組合,並花費重金讓劇組遠赴巴西拍攝,最終該片在2016年暑期檔登陸內地院線後,拿到了6億票房,成為當年票房黑馬。
「改編爆款劇集,無外乎是有一定的觀眾基礎,在觀眾轉化率上有一定保障,但當年的觀眾能否為電影埋單,卻還是演員陣容、製作品質、市場需求和營銷共同決定的,例如同為經典港劇改編電影的《十月初五的月光》就因為類型和年代間隔太久等原因沒有激起水花。」影評人指出。
但港劇翻拍片總體被市場廣泛看好,2018年上映的邵氏電影公司參與投資的電影有《脫皮爸爸》與《兄弟班》,但與港劇IP電影《使徒行者》《衝上雲霄》相差甚遠。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內地市場上邵氏兄弟打造的一系列港劇翻拍片,比起原創電影,更有市場保障。
除了邵氏電影公司,其他香港電影人也有可能翻拍港劇經典,例如古天樂買下的就是《尋秦記》原著的版權,而原劇主要演員萱萱、林峰等則已經成為了古天樂旗下公司的藝人,加上古天樂和TVB良好的關係,最終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原班人馬重聚。
但港劇翻拍並非沒有質疑,例如原劇中的經典角色連晉和嫪毐的扮演者江華本人就持反對態度,他表示,以演員角度來看,20年前與20年後還要演同一個角色,其實意義何在?
「《尋秦記》翻拍的成敗,最關鍵的還不是資金,而是劇本的改編問題。」影評人指出,2001 年劇版的成功除了有演員的功勞,編劇黃國輝對黃易小說的改編也是備受稱讚。在保留穿越設定的同時,劇情其實進行了大幅度重編,在臺詞上,還融入原著沒有的港式幽默對白。而電影的呈現方式與電視劇有明顯的差別,加上相隔十餘年,如何保留原劇韻味的同時贏取新一代觀眾,都是影版改編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也有影評人指出,相對多數港劇IP電影大幅度改變陣容,新版《尋秦記》卻幾乎以原班人馬上陣,背後其實更多是古天樂個人的情懷和對港片的責任感。這種模式更類似孤例。未來港劇翻拍片依然是大勢所趨,但新的創作者更有可能是借殼再造,例如新版《使徒行者2》就進一步淡化了原劇痕跡,反倒是第一部影版裡的古天樂張家輝成為了常駐卡司。
「儘管市場需求旺盛,但港劇翻拍片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值得開發的經典港劇還有多少?」影評人指出,2014年的《使徒行者》以後,港劇並無新的爆款出現,而過往的經典劇改編則因為年代久遠存在較大市場風險,例如《大時代》、《金枝欲孽》等,放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改編呢?
為什麼當年不改編?影評人指出,狹小的市場規模是香港影視天然的、難以克服的短板。港片衰落之後,面對本土如此狹小的電影市場,若讓港劇翻拍成電影,本是吃力不討好的生意。
但近幾年大陸電影市場的爆發,營造了一個足夠大且相對多元的電影市場,才為港劇翻拍電影創造了足夠的市場環境,但港劇又已是時不我予。
港劇翻拍片的進擊之路,十面埋伏。但港劇IP再造依然刻不容緩, 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下,當港劇和港片這兩艘耗費數十年時光打造起來的巨輪,在影視市場變幻的波浪中迎來順流逆流,面對原創力走低和頂級創作人紛紛轉戰內地市場,這兩個曾經領風氣之先的「好兄弟」終須兄弟同心,才能在廣闊的內地市場演出重尋觀眾情懷的「尋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