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晚舟
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掀起的仙戀劇風潮,在《三生三世枕上書》(以下簡稱《枕上書》)播出之後的高熱度裡,持續證明了其在古偶劇市場的強勢地位。據骨朵數據顯示,自1月22日播出以來,騰訊視頻獨播、企鵝影視出品、嘉行傳媒承制出品的《枕上書》就拿下骨朵熱度體系1月20日—1月26日的網絡劇周榜冠軍。與此同時,鳳九和帝君重逢之後多場高甜名場面引發觀眾大量討論,並登上微博實時熱搜榜。
縱觀近年來劇集市場「仙俠IP擁堵」,同類型劇集趨近飽和,市場表現呈現出疲軟之態。而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開始、被觀眾期待了三年的東鳳CP在《枕上書》再續前緣,不僅承接住了劇粉與書粉的期待,還用其持續走高的熱度表現向市場展現了仙戀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較於常規神仙戀的糾葛悽美,《枕上書》無疑是一場突破升級。被網友評為「又甜又虐真上頭」 的《枕上書》,在「三生三世」的IP世界裡,最大突破點在於用視覺語言的加強制造劇集美感,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原名場面,以新穎的人設與情感模式增強新鮮感,並牢牢抓住言情劇的核心——收割少女心。
事實上,根植於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仙戀劇自帶的瑰麗想像與飄渺氣質很好地滿足了女性觀眾的審美需求,而由此延展出的愛情故事本身就充滿無限可能。
阻隔了現實因素,仙戀劇裡純粹的愛情故事對於都市女性來說無疑是一劑心理按摩劑。瞄準女性受眾,《枕上書》如何構建「神仙戀」新圖景,骨朵與總製片人高琛和嘉行傳媒製作團隊聊了聊。
細節控與強特效
「破產級特效」是《枕上書》評論區的高頻詞,總製片人高琛對此印象深刻。據悉《枕上書》的整體特效量非常大,全片大概包含3萬多個特效鏡頭。「從重要的特效動物角色小狐狸、雪獅、龍等到一些大場面的打鬥比如東華和燕池悟的對戰、東華為鳳九闖蛇陣等都做了細節。」
製作組與特效公司有一個共識:不會一味追求華麗,而是盡力做到讓特效與戲本身的審美需求達到最大契合度,讓特效能夠溶於戲本身,更好的幫助戲去表達需要的情境。以鳳九化身的「小狐狸」為例,高琛在策劃時就希望「它能夠成為劇中一個真正的角色,而不僅僅是一個動物形態的工具。」
因此在真實感與擬人化上做出了許多細節設計。在160萬的毛髮量、900餘個鏡頭,佔時42分鐘2520秒63000幀的工作量裡,特效團隊最終是動用了多臺渲染設備,高峰時期共有1100臺電腦同時渲完狐狸場次鏡頭,同時還進行了16個其他角色的製作。
仙戀劇,落腳仍在「仙」。為了營造出仙戀劇裡飄渺感與唯美感,《枕上書》在從置景服裝、內容情節、演員妝化、人物設置等方方面面都進行了細節的補充與豐富。高琛舉例道,「天宮除了主場景的那些宮殿亭臺樓閣之外,還需要特效團隊完全新做一套建模去匹配每一個環境的背景,這些建模前期就需要3個月的時間,後續匹配天宮的主場景環境,還要再耗時8個月來完成製作。」
強化的細節與特效在劇中隨處可見,從螢火蟲特效裡的觸角、鳳九摘完雨時花根以後頭上的水草、鳳九用尾巴毛為帝君做的紅色毛筆到帝君下棋的棋子擺成狐狸形狀等等,《枕上書》就像一口寶藏,每一幀背後都是製作組的精心打磨。
《枕上書》故事情節複雜,延續三世的故事時間線為了能夠做到明顯的區分,在製作層面也下足了功夫。首先是服化道上的區分,第一世在天宮的服裝以薄紗質感和偏清冷的素色為主,第二世則是比較典型的宮廷裝,第三世顏色質感更重一些,阿蘭若鮮明的紅衣、髮型等會根據角色的變化為其服務。
再者就是場景的區分。據高琛介紹為了能最大程度的把不同場景的特色呈現出來,這部戲90%都是置景。
比如九重天用霞光流雲包裹,以金、白、玉的輝煌質感為主,塑造仙宮的巍峨感;青丘則是主調綠色,高山綠地繁花的純粹美感,狐狸洞以山石為主輔以花草藤曼裝飾,洞口的小水池波光粼粼,反射在角色身上別有一番美感。
人間弱化了設計感,讓其呈現出觀眾印象中最傳統最「人間」的狀態;梵音谷則是黑白色系,阿蘭若之夢更偏向於有東方神秘感的自然生態;魔族的場景與打光偏暗,以黑、紅色調為主,燃燒的火焰元素充斥其中,例如遠處天空看上去燃燒的火。
法術打鬥場面則足夠有特色:比如帝君出現時身後的佛鈴花瓣,十裡桃林的主人折顏上神在使用法術時,出現的彰顯其身份的桃花花瓣…
仙戀劇的基調是「仙」,因此視覺呈現顯得格外重要。《枕上書》在製作層面上強化了特效,並結合故事本身賦予大量的細節,製造唯美感與藝術氣質,做到視覺上的「好看」,也就成功了一半。
差異化人設
三生三世龐大的故事體量裡,《枕上書》的人物塑造上也跟隨劇情進行了複雜化。在仙戀劇的唯美基調上,《枕上書》將故事主題定位了「成長」,高琛解釋道,「成長是嘉行所有作品中一直非常重視的一個主題,也是每個人,無論劇中人還是我們本身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
成長主題的添加讓《枕上書》的人物層次更加豐富,在傳統三生三世的仙戀模板裡,劇情重點都在男女主角波折不斷的愛戀故事裡。而《枕上書》在「少女執著追愛」的言情劇傳統模板裡加入「成長主題」的養分。這種娓娓道來的成長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直給劇情」帶來的刺激,但它傳遞出來的力量感和期待感卻會隨著人物的不斷蛻變而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吸引人。
對照在兩位主角身上,則有非常清晰的成長脈絡。三世的複雜經歷給予了人物情感轉變足夠的空間。第一世沒什麼情感經歷的鳳九,她的受挫與心碎都帶著少女的大無畏與勇敢。而這時期的東華帝君主基調仍是高高在上的神君。到了第二世的凡間,鳳九在經歷了生離死別之後,逐漸體會到什麼叫責任,對於感情也有了更深的體悟。
宋玄仁這個角色則與帝君呈現兩極化的對比,高琛告訴骨朵,「他的這個角色依舊有他自己這一世的功能性在,他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人情味,也有無奈。所以鳳九逃婚給帝君叩首的那場戲是我們前半程劇情裡一個很重要的情感釋放點,只有前面這些基礎打牢了,到這場戲大家才會更投入去感受那種撕心裂肺、愛而不得的苦痛,也為後面第三世的虐與甜做一個情感鋪墊。」
在最近劇情的「阿蘭若之夢」這一世裡,高琛介紹道阿蘭若本身是一個美強慘的角色,她和鳳九的性格並不相同,共通點是她們的善良美好和對正義的追求。鳳九的阿蘭若相當於一個「戲中戲」,既要發揮阿蘭若在夢境中的功能作用,又要有鳳九式的表達,是一個兩者結合體和升華。
帝君在前邊種種的情感積累之後終於在這一世明確了對鳳九的感情,進入阿蘭若之夢後就是兩個人的情感爆發期。這一世的東華帝君多了更多人性,完成了從「神格」到「人格」的變化,「兩個人都完成了某些層面的成長。」
在鳳九與東華這段「追星式戀愛」裡,鳳九的性格基調是單純善良不諳世事的「小幼狐」,但她對東華的愛始終是獨立和平等的。而表面上看似高冷的東華帝君,也在與鳳九的相處裡流露出人性的一面。戲弄鳳九、默默地吃燕池悟的醋……這些都是他對親近的人展露出的人性表現。而當他們面臨天下大義和天下蒼生生死存亡時,「捨棄小我以護蒼生」的付出也是劇集想要傳達的另一重涵義。
還原與擴充
有《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打前陣,《枕上書》在改編與還原上則加入了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對於原著中大量名場面的還原,比如原著中「東華撞見鳳九洗澡」「鳳九向帝君討要鐲子」「鳳九變帕子」等場面,彈幕上常有原著粉表示,「這句就是原臺詞」「拍出了我的少女心」。
除了名場面以外,原著本身裡涉及到讀者爭議點以及對人設有一點傷害的情節,《枕上書》也進行了影視化的邏輯修正。高琛舉例道,在鳳九進入「阿蘭若之夢」,跟帝君變化的息澤談戀愛的情節裡,因為鳳九不知道息澤是帝君,所以可能有讀者會產生「鳳九愛上別人」的錯覺。「這個情節在書裡可以有很多心理活動的描述去補齊,但電視劇裡卻沒辦法這樣做,所以我們進行了改編,讓鳳九很早就認出了帝君。」
三生三世系列是很多讀者耳熟能詳的故事,男女主角糾葛三世的設定對於年輕觀眾來說也不算新鮮。怎麼讓觀眾在了解劇情的情況下還能期待影視化的內容?《枕上書》強化了角色的人設、場景的仙境感和還原度、用細節鋪墊塑造更為柔軟細膩的情感表達。
同時在女性情感向的天然優勢裡,製作組也賦予了劇集更多深層次的內容挖掘。比如鳳九在面對生死困局時的堅韌,要保護自己所珍惜的人和事物時的義無反顧,兩種質感的內容可以在同一個角色身上交互存在相輔相成,讓角色更飽滿也更好地表達情感訴求。」
另外女性觀眾本身的情感就更加細膩,她們對於人物的成長和情感的變化都非常敏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能在作品中去展現成長的魅力,一方面是成長本身是非常美好和值得去分享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觀眾們能夠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體會成長的過程,去分享自己的感受,這也是讓我們這些創作者們非常有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