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的壓軸劇目,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盪氣迴腸的一聲「晨鐘」,點燃觀眾的滿腔熱血與澎湃激情。
值此演出之際,又恰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休館翻新,上海歌劇院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策劃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雕像陳列」,讓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展廳中的重要展品「南陳北李」雕像首次「走出」一大會址,在上海大劇院作特別展出,「南陳北李」在劇中李大釗與陳獨秀等人的歌聲中再次「相會上海」。
四年多來,上海歌劇院與主創團隊及各方專家一起,針對《晨鐘》的劇本、音樂、舞臺呈現等各個方面聽取意見、展開探討,並通過音樂會版、舞臺版、巡演版、講演版等多個版本數十場的演出實踐,不斷總結、修改打磨。在昨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表示,重新打磨後的《晨鐘》更富於戲劇性,不僅故事更加緊湊,情緒和情感也更加飽滿。
作曲許舒亞在保留了前稿亮點的同時,對於劇中主要人物,結合各自嗓音條件與聲音特質進行了新的書寫與打磨,使得全劇音樂的整體感更為鮮明,結構層次更為周全,情緒節奏的張弛起伏也更為有度,「旋律部分,增加了不少振奮人心的合唱,希望通過更有張力的表達,讓年輕人入耳入心。」在許舒亞看來,修改後的詠嘆調,讓主人公在堅持理想與信念之外,更多了人性的一面,「比如就義前的那段唱詞,不光是慷慨激昂,也流露出戀戀不捨,讓英雄更有血有肉。」
除了音樂,在整體人物故事的塑造上,以詩意的表達來呈現歷史的厚重,是整個主創團隊不謀而合的設想,「主旋律,要打造成精品而不是宣傳品。」導演熊源偉一直相信,只要用心打磨,紅色題材也能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和認可,「我們希望挖掘劇本背後的深度,再以貼近當下觀眾的方式去呈現。」
此外,此番新上演的《晨鐘》還根據之前演出實踐的經驗,邀請多媒體設計豐江舟加入主創團隊,對多媒體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上海上海」和「相約建黨」等多段多媒體投影將煥然一新展現在觀眾面前,與此同時,調整了部分舞美、道具,在力求更有質感、兼顧歷史與當代審美的同時,為演員的舞臺調度提供更大的便利。
據悉,在結束兩天的演出之後,主創團隊與演員們將繼續對劇目作出調整,力爭在明年的巡演中,以更優質的品相呈現給北京、上海等各地觀眾,將這份信仰與敬意傳遞到更多的人,希望晨鐘迴蕩心間,初心使命永存。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