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崔大大,每天給你一篇娛樂圈深度好文
最近大火的《安家》在網上口碑兩極分化挺厲害的,而且目前口碑主要在朝著崩的方向走。
作為日劇改編劇,無論是製作還是演員陣容,這部劇還是挺強的。但哪怕是請了孫儷這樣的國內影視劇收視女王來當主角坐鎮,可從目前來看,我們的收視女王還是沒能救回這部劇口碑走向崩潰的局勢。
不會吧,孫儷也有不行的時候?
崔大大最近也好好看了一下這部日劇本土改編的「房產中介職場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崔大大的觀點,這部劇到底崩在哪了?
都知道哈,《安家》這部劇的原型是在日本大火的日劇《買房子的女人》,算是日劇改編劇,不過劇情本土修改的比較大。崔大大是看過原作的,回頭看這個改編劇吧,發現雖然故事差不太多,但是人物情節變化還是很大的,特別是主角的變化。
設定上還有角色定位都不同,不過口頭禪倒是都一樣。
崔大大個人印象裡,孫儷的巔峰時刻還是集中在《甄嬛傳》裡的甄嬛吧。
這突然從古裝宮鬥劇裡的王妃一下跳到現代職場劇當個房產中介,說真的,崔大大一開始還是挺擔心這幾年演慣了古裝劇的孫儷會不適應這種從沒接觸過的新角色。
但事實證明,人家孫儷「影視劇收視女王」的名號也不是白叫的。
在劇中,孫儷飾演主角「房似錦」帶給觀眾的印象是一個造型幹練,事業心強的職場女強人,說話做事不冷不熱,總感覺和旁人保持著一定距離,感覺性子挺高傲的。
在崔大大看來「房似錦」這種形象和行事風格,其實根本不是現實中房產中介該有的樣子。
現實中的房產中介其實更接近「謝亭豐」那樣的老油條,平易近人,平時嘻嘻哈哈性格接地氣,但業務能力強,輕鬆談笑間也能很快準確掌握客戶的需求。
崔大大相信,作為資深演員的孫儷肯定也明白,這個角色如果按照這種方式演,肯定會與真實情況相矛盾。
但人家為什麼還要這麼演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這個角色深層次的矛盾內核。
一個角色所表現的方方面面,必定是有因果聯繫的。對「房似錦」而言,她如今的行事風格和性格無外乎都是受到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影響而產生的。
看過這部劇的朋友都知道哈,「房似錦」小時候家庭條件很艱苦,不被父母疼愛。在這種有缺陷的原生家庭下成長起來的「房似錦」,必然是缺乏安全感的。
因為缺乏安全感,她要不停的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她才會竭盡所能滿足索取無盡的家人,在工作中背上那句「沒有我賣不出的房子」。
同時,她肯定也非常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沒有太強的同理心,這也造成了她性格不接地氣,有些冰冷,在劇中說話做事有時候會給人很異常的感覺,比如強行窺探用戶隱私,賣房子主要靠利用女性心理忽悠引起購買衝動。
講道理,崔大大雖然覺得劇中「房似錦」這種人能做到金牌房產中介真的挺不真實的,但放到「房似錦」這個人本身的設定和之前的經歷來看,她的性格和行事風格倒是挺真實的。
所以,孫儷其實是深刻理解了這個角色的背景和角色本身的矛盾才會選擇這麼演的。這一點是日劇原作主演比不了的,頂級演員的角色理解力就是這麼強。
雖然網上很多對這部劇的吐槽點集中在了該劇描繪的房產中介從業者真實性與否的問題上,但崔大大不是很想討論這個真實性的問題。
畢竟,國內房產中介從業人數太龐大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我們覺得不真實未必現實就不會存在這樣的例子。
像家庭條件本來就不好,幾年不開單拿著底薪混日子的朱閃閃,現實裡就不會有這種職場鹹魚嗎?肯定有啊!
什麼?房產中介一定是服裝統一的?這未必啊,全國這麼多房產中介,不是只有「某家」和「某愛我家」,路子野的多了去了,不是什麼公司都要統一服裝。
當然,在業績至上的房產銷售行業,身為店長卻推崇佛系管理,鼓勵人性化管理的徐文昌,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在現實情況下確實比較違和。但是沒有辦法,編劇就是需要這樣去塑造徐文昌,以此來凸顯身為主角同時也是店長的「房似錦」不同之處。
而這些小問題其實對這部劇影響不大,在崔大大看來,真正讓觀眾感到不適應的是這部劇在故事情節上的不合理。
這部劇主要的故事線就是主角房產中介「房似錦」通過各種方式解決不同購房客人的買房問題,瘋狂籤單走向職場巔峰。所以,這部劇要想好,那麼整個購房的故事必須是能合理說服觀眾,讓觀眾認同主角。
但是在劇中,「房似錦」到底是真的合理的幫助購房者解決了買房的問題嗎?還是完全憑藉著自己主角光環,強行讓客人買房?
崔大大覺得顯然是後者,就拿第一個要房子帶儲物間的客人舉例子。
客人情況就是家裡人多,都擠在一個一居的房子裡,家境不好,沒什麼錢,但是想換二居
需求就兩點:房子儘量要大一點,最後這個房子一定要帶個儲物間給自己當辦公的地方用。
「房似錦」知道這個需求了以後,立馬就把那套十幾年賣不掉的「跑道房」一裝修,跟女方關係簡單套熟之後,單獨拉著女方就進了房子開始介紹。
一間房子,就開始規劃人家一家的生活:以後你的孩子要住這間房子,爺爺奶奶住哪間房子,你住哪間房子,唯獨就沒提人家老公住哪。
而最後「房似錦」開始給客人力推這個房子的時候,總結一下就是三點:
1.你看這房子有三個房間,儘管老公不能和你睡一起要離得遠,但其他人夠住了啊。
2.閣樓能看見星星,有詩和遠方。
3.雖然價格高,你們努力多貸款借錢也一定能買得起。雖然之後這幾年會很苦,你們以後收入肯定高。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主角其實根本沒有挖掘到女方真實的購房需求。而編劇可能真的也沒認真想過,這樣的房子到底是不是這家人真正想要的。
怎麼可能是啊!
這家人真正的需求是需要一套面積合適幾口人居住,帶個儲物間,價格合適的房子。而不是一套莫名其妙有個閣樓,實際可使用面積超低,價格還貴的離譜的「跑道房」。
別人真正擔心的是經濟負擔,主角卻不停的給別人鼓吹詩和遠方,主角明明體會不到這家人真正的困境,卻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幫客人解決了問題。
而作為主導買房的女方,自己買房的真實需求和自己家裡目前真正的困難,她心裡自然最清楚不過了啊。明明可選擇的範圍還有很多,為什麼莫名其妙在一個帶閣樓的房子裡一談詩和遠方,眼神一愣,就突然咬著牙貸款借錢也要買下它?
你讓稍微帶點腦子看劇的觀眾怎麼想?編劇這麼寫真覺得能說服得了觀眾,讓觀眾認同主角嗎?
所以,在崔大大看來,核心故事情節設置其實是不合理的。這種故事是說服不了觀眾認同你的,而就是因為這種不合理才導致了這部劇咋子網上現在口碑開始崩壞。
還有像劇中「房似錦」替賣家裝房子、給孕婦住剛裝修的房子這些細節這裡就不多講了。相比之下,最可怕的是,在後續情節上,這種故事情節不合理還有不少。
崔大大覺得這部劇取材還是挺討巧的,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人更關心「買房」這件事了,而且這個故事在改編的過程中還加了不少時下流行元素,比如職場愛情,女性成長等等。所以這部劇開播前能這麼受歡迎。
但是不得不說,至少看到現在,崔大大覺得,這個有原作參考的改編故事,沒打磨好。
同樣是賣房的故事,日劇原作《賣房子的女人》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元素,基本都是在講找房賣房,雖然故事線簡單,但人家就是通過「房子」來展現日本不同家庭生活狀態,雖然故事簡單,但是立意很有深度。
而看看國內這個版本,仿佛就跟之前那個《深夜食堂》改編版一樣,拿著原作的背景,加了不少當下有熱度的元素拼湊出了一個故事,想講的東西很多,但都沒講好,崔大大覺得還是挺可惜的。
儘管劇中各個演員們演技都還是可圈可點的。但目前該劇豆瓣評分已經掉到6.3了,很接近目前口碑崩壞的《新世界》評分。希望後續劇情上能發發力,編劇能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畢竟你也是曾經寫出《蝸居》那樣有深度的故事的編劇啊。
咱們不追熱度,好好寫個情節合理點的故事有這麼難嗎?
文章的價值不在於有多少人觀看,而在於傳遞正確價值觀,如果觀眾老爺你也認同這篇文章傳遞的觀點,不妨點個讚關注支持一下我這個新人作者吧,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