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叄號,編輯丨樸芳
《隱秘的角落》後,愛奇藝「迷霧劇場」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怎麼讓「國產懸疑劇最佳舞臺」持續產出佳品。
《非常目擊》以遺憾收場,成為第四部作品的《在劫難逃》,肩上的擔子便自然而然的又重了幾分。
「迷霧劇場」正式上線前,《在劫難逃》的觀眾期待值比《非常目擊》、《十日遊戲》甚至《隱秘的角落》都要高,這一點對比四部劇近半年的百度指數就能清楚看到。至於主要貢獻者,無疑是身為二番男主演的鹿晗。
歸國四子、前頂級流量、首次出演反派,這三大標籤的背後無一不蘊藏著可觀的話題和流量,而《在劫難逃》播出前,鹿晗已憑藉《穿越火線》挽回了一些因《上海堡壘》丟掉的面子,讓觀眾看到了「演員鹿晗」的可能性,這同樣為《在劫難逃》增加了一份看點。
另一邊,影帝王千源擔綱主演,懸疑劇金牌製作公司五元文化操刀,再加上鹿晗甘心以二番身份出演,也點燃了大眾對《在劫難逃》品質的好奇心。
豆瓣評分7.8,評分人數破2萬。《在劫難逃》目前的口碑超越了《非常目擊》和《十日遊戲》,而播後的熱度成績也依舊是四部之最。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在劫難逃》上線第二天在愛奇藝的熱度值就達到了6900,而《隱秘的角落》用了一周,《非常目擊》和《十日遊戲》最高都只在6000上下。
但不能忽視,《在劫難逃》之所以能贏得如此出挑的熱度成績,離不開「迷霧劇場」的廠牌影響力和號召力。不僅如此,結合已更新劇情和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的觀眾反饋,《在劫難逃》的口碑和熱度能否維穩甚至保持持續上升的勢頭還存在不確定性,更令人玩味兒的是,愛奇藝目前並沒有給《在劫難逃》安排超前點播。
「西西弗斯」式命運循環重演
「Sisyphus」是《在劫難逃》的英文劇名,也是它的敘事手法,即時間循環。
原刑警隊長張海峰(王千源 飾),因獨生女朵朵在2017年意外死亡而深受重創,選擇長期休假的他開了一家河粉店渾噩度日。兩年後,他意外捲入一起連環殺人案,兇手趙彬彬(鹿晗飾)不僅在自首後點名要見張海峰,還在出逃時綁架了他的前妻喬昕(吳越飾)。
天台對峙,張海峰與趙彬彬同歸於盡,但張海峰一覺醒來,一切都回到了案發的前一天,而這背後與朵朵的意外死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隨後,命運開始循環重演,張海峰也在與趙彬彬的一次次時空對決中逐漸靠近真相。
時間循環(time loop)最早發源於古埃及的「永恆輪迴」理論,在古希臘、古印度、古阿茲特克都有類似的表達,近代則經由哲學家叔本華和尼採進一步發展和反思,再度復興,並啟發了大批科幻作家的思路,進而成為科幻影視中的一支分流。
站在大的國際影視市場上看,時間循環的敘事手法已經被玩爛了,《土撥鼠之日》、《明日邊緣》、《月影殺痕》都屬於典型的「西西弗斯」式命運循環,《忌日快樂》、《前目的地》、《一天》玩得也都是時間節點穿越。但站在國產影視劇的角度上,這一手法確實很新穎,一方面是作品數量屈指可數,另一方面是能把它玩好的很罕見,同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有完沒完》、《逆時營救》口碑都未過及格線。
《在劫難逃》目前的問題更多在沒玩出新意,「連環殺人」、「拯救女兒」、「拯救家人」的設定在以往的時間循環影視作品中很常見,而《在劫難逃》目前最大的懸疑點或是說維持神秘感的關鍵,也是在常規的「穿越時空的觸發機制是什麼」、「兇手趙彬彬為什麼要殺人」以及「兇手趙彬彬和警察張海峰有什麼聯繫」。
至於備受期待的鹿晗演技,就已更新的前6集的觀眾反饋看,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不過,《在劫難逃》僅更新過半,也不得不承認,劇集開篇「五指山鐘錶店」的暗喻很抓人,孫曉萌的花店與趙彬彬家裡都掛著的三復仇女神油畫究竟暗藏怎樣的玄機,同樣能吊起人的追劇欲望。畢竟,畫中描繪的三位復仇女神在希拉神話中被統稱為「厄裡倪俄斯」,她們的任務是追捕並懲罰那些犯下嚴重罪行的人,而如果按照這個寓意走,現在的受害者張海峰很可能也是一位加害者。
多變的懸疑表達,難定的品質輸出
《在劫難逃》的最終表現難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隱秘的角落》為迷霧劇場帶來的深深震撼正在減弱,甚至已經有聲音表示「《隱秘的角落》就是迷霧劇場的天花板」。
誠然,從《十日遊戲》到《在劫難逃》,迷霧劇場的內容矩陣一直具備突出的差異化和創新性屬性。《十日遊戲》是國內首部東野圭吾作品改編的懸疑劇集,重在愛情懸疑;《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社會派」推理作品三部曲之二《壞小孩》,故事更加本土,主題聚焦社會話題;原創劇集《非常目擊》構建了一個被重重迷霧包裹的詩意懸疑故事,筆墨多落在人性與自我救贖上;同樣是原創劇集的《在劫難逃》則採取了「時間循環」的敘事手法,把懸疑與輕科幻元素融合到一起。
後續待播的《沉默的真相》、《致命願望》亦是如此。《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紫金陳「社會派」推理作品三部曲之三《長夜難明》,這也是紫金陳最具現實批判意義的小說,故事聚焦一場因意外而在大庭廣眾之下被當場破獲的殺人拋屍案,結構精巧,邏輯嚴密,且真相讓人極其震撼;《致命願望》改編自那多懸疑推理小說《餵食者協會》,故事設定在懸疑的基礎上融和了備受年輕人喜歡的冒險與輕科幻元素。
差異化和創新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大眾對懸疑劇不斷拔高的要求中並不僅僅只有這兩點,如何在做出新意與特色的同時,把品質做出彩,是所有懸疑劇都無法迴避的課題,而後者是更難實現的。
這一層面上,爆紅的《隱秘的角落》對愛奇藝迷霧劇場是幸也是不幸,它用一份超出預期的高分答捲成就了迷霧劇場「國產懸疑劇最佳舞臺」、「網劇市場新地標」的美譽,讓平臺的劇場化運營正式邁入了2.0階段,但與此同時,它也把大眾對迷霧劇場的期待值拉滿了,換言之,《隱秘的角落》成了迷霧劇場的品質底線。
可事實是,《隱秘的角落》這樣的作品整個國產懸疑市場都難保證一年出一個,而對比IP改編,開發自原創劇本的劇集也普遍存在更多不確定性。所以,《非常目擊》的折戟,《在劫難逃》的不確定,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既然迷霧劇場是愛奇藝先於行業對劇場品牌化運營與變現空間、精品化短劇模式的一次深度探索,那又何必苛求部部都是《隱秘的角落》。畢竟,任何一次全新的探索並不總會一帆風順,懸疑短劇在內容創作層面也存在較高的門檻,而一部部帶有鮮明差異化和創新性的作品足以說明,愛奇藝在不斷借新起點挑戰著自己。
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曾在某次採訪中表示,迷霧劇場短劇集的整個會員表現非常突出,會員用戶的拉新和召回率都很高。不僅如此,迷霧劇場也幫助愛奇藝形成了「黃金會員+星鑽會員」的新會員體系,再次證明付費超前點播可以用好內容走通。
愛奇藝的探索已經有了成效,這既意味著未來的路會更加難走,又說明它確實具備打開更多可能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