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作為「功夫」的代表人物,在世界也是唯一一位人盡皆知的「武術家」;但李小龍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得益於自身高超的武藝之外,還有身邊好友的竭力幫助。
李小龍在影視圈身邊有很多好朋友,譬如姜大衛,狄龍等;更有人盛傳林正英才是李小龍最好的朋友。曾經李小龍拍戲,因為林正英沒有到場就讓全劇組關機等他一人,由此可以看出林正英在李小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也有人說李小龍最好的朋友是「樊梅生」,因為當年李小龍要收樊梅生的兒子,也就是今天的「樊少皇」做自己的「兒子」;如此一看,兩人沒有特殊關係,李小龍絕對不會輕易說出這樣的話。
林正英也好,樊梅生也罷,與李小龍關係再好只能作為「好友」,但只有此人與李小龍才堪稱「兄弟」。他就是外號「小麒麟」的陳元華。提起陳元華可能少有人知,但說起「小麒麟」,熟悉李小龍的人一定都知道。「小麒麟」陳元華與李小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因為兩家世交的原因,李小龍一直都是小自己6歲的陳元華的「大哥」。
李小龍最初在美國發展,但由於某些特殊原因,李小龍的才華不能完全發揮;因此,當初李小龍回國發展的主要原因正是「小麒麟」的極力促成。當時的「小麒麟」陳元華也是一位功夫高手,圈裡人稱「筋鬥王」,一直在香港發展,也算有些資源。
當時香港電影被「獨臂刀」王羽霸屏,李小龍初來乍到又生性高傲,如果沒有「小麒麟」陳元華在李小龍與嘉禾之間極力撮合,恐怕李小龍至今也看不起嘉禾。也正是嘉禾出品的《唐山大兄》,李小龍在香港一炮而紅,從此奠定了自己在香港影壇的地位。
李小龍走紅後並沒有忘記「小麒麟」,在之後的經典電影《精武門》和《猛龍過江》中,李小龍特意安排陳元華出演角色。除此之外,李小龍又憑藉自己的資源為「小麒麟」攬戲;小麒麟雖然功夫不錯,但在當時中規中矩的影視形象中,陳元華的臉顯得古靈精怪,因此一直不溫不火。
雖然自己的好兄弟「小麒麟」一直不溫不火,但李小龍並沒有嫌棄,兩人關係一如既往的好。就像「小麒麟」在媒體面前「控訴」李小龍說的話一樣「我大哥有時候很孩子氣,我倆打撞球他就非贏一把才肯罷休,故意讓他吧,他還會生氣!」如果兩人沒有超乎尋常的感情,估計李小龍也不會這麼「孩子氣」。
李小龍在世時,小麒麟說「只要有大哥李小龍在,自己就不會差。」;但是1973年李小龍逝世,小麒麟又淪落為「替身」或「武師」。李小龍的去世最傷心的除了李國豪母子外,就是小麒麟了,正如他對媒體說的一樣「李小龍是我大哥,不管他去世後多少年,他都是我的大哥,像親哥哥一樣!」
也許李小龍和小麒麟關係太好,情同手足太像兄弟,以至於命運也同出一轍。在李小龍逝世後不久,「小麒麟」陳元華因為車禍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