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在奧斯卡的對手,我都給你們扒乾淨了

2021-02-19 肉叔電影

前幾天,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各國選送名單塵埃落定。

中國內地代表是創造了票房奇蹟的主旋律動作片《戰狼2》。

有一種說法是:由於奧斯卡的報名限制,它的大部分獎項角逐,基本都是美國電影界圈地自己玩;而外語片的角逐上,因各國都會選送自己的最出色得意之作,所以最佳外語片的入圍者,甚至會比奧斯卡其他獎項的提名片還有看頭得多。

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選出《戰狼2》,其他國家和地區又給奧斯卡選送什麼電影?


今天,肉叔就來給各位扒一扒。


來看幾部熱門的申奧片,都拍了些啥——

導演: 黃進
主演: 曾志偉 / 餘文樂 / 方皓玟


這是一個社會邊緣人物的故事。


患有躁鬱症的阿東(餘文樂 飾),剛從精神病院出來,與多年未見的父親(曾志偉 飾)共住蝸居。


以前,他辛苦養家,照顧生病的母親。高壓的工作與母親的怨恨,讓他最終爆發,令母親在浴室裡摔倒致死。


現在,他一貧如洗,被前女友說「我真的很恨你」,被鄰居、朋友、乃至陌生人視為「非正常」,以異樣眼光相待。



借著阿東,導演實則在批評社會。


香港的房價之高,讓「棺材房」應運而生,大量人不得不煎熬地住在逼仄的空間。階級的分化及固化,令草根階層們未來如同浮萍,漂浮未定。



冷漠的社會,原生家庭的痛苦,對未來的絕望。


重壓之下,有人苟延殘喘,有人索性放棄:阿東的老友因金融危機選擇跳樓、前女友信教、父親拋棄家庭.


說到底,誰都活出了「病」,阿東只是其中一個。


此片一舉拿下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最佳新導演,第36屆金像獎新晉導演和最佳男女配角獎。

 導演:張勳

主演:宋康昊 / 託馬斯·克萊舒曼 / 柳俊烈 / 劉海真


一部看了不舒服的電影,改編自韓國上世紀80年代光州民主化運動的真實事件。


來自首爾,安於天命的金司機(宋康昊 飾),搭載德國記者進入光州拍攝,意外被捲入時代浪潮。


電影的震撼與感動,並不刻意,而是隨著劇情發展,逐層疊加。從一開始的詼諧,到後半段的殘忍嚴肅,交相映襯——


開頭,金司機市井味兒濃重的輕鬆哼歌,與後來邊唱邊哭,鮮明對比。



與光州司機初遇時,是互相埋汰;而結局卻是,光州司機因護送他們犧牲。



片中感動肉叔的,都是這些小小的事情——


一個雪中送炭的飯糰、一頓粗茶淡飯、一個綁著蝴蝶結的餅乾盒。


電影最特別的地方,是將鏡頭對準了這次運動中那些無人問津的民間英雄。於歷史的裂痕處,照進一束耀眼的人性光芒。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 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ter of Cambodia Remembers

柬埔寨

導演: 安吉麗娜·朱莉
主演: Sareum Srey Moch / Phoeung Kompheak


由安吉麗娜·朱莉導演。本片改編自柬埔寨女作家安容(Loung Ung)的同名回憶錄,描述了1975年的柬埔寨。


那時的柬埔寨,在紅色高棉執政下,開始長達四年的恐怖統治與種族屠殺。


這部片,便是以小女孩安容的視角,將那段沾滿鮮血的歷史,豁開一個口子。


安容隨家人踏上逃亡之路。一路上,她看到平民被當牲畜般奴役,晝夜不停地幹苦力。



也遭遇了家庭破碎的變故:父親被士兵帶走,再也沒有回來;母親帶著小女兒赴死;親人們在混亂中離散。


何止安容一家,千千萬萬的家庭,都歷經了同樣的苦難。沒有誰,能逃過歷史狂潮。


面對殘虐的政治題材,朱莉並未濫用煽情,而是以克制的鏡頭,展現出戰爭面前,個人命運的渺小與無常。



導演: 黃惠偵
主演: 黃惠偵


第67屆柏林電影節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


你有真正和家人對過話嗎?你了解你的家人嗎?


在這部片裡,導演黃惠偵通過拍攝自己與母親的日常生活和對話,希望以此揭露兩代人間的心結,並對「愛」這個字提出質疑。


《日常對話》的拍攝,很難。


難在「日常」。怎麼在日常的情景中,把積鬱胸口的陰影,在鏡頭前向母親訴說?說出來後,它又會帶給家人怎樣的衝擊?


你看,當母親說出「我也知道你很討厭我」這句話,兩個人都沉默淌淚。



更難在「對話」


當女兒告訴母親,你知不知道爸爸小時候經常摸我?母親愣了半會兒,無法面對。


回望往事,面對自己的同性性向,面對曾經的家暴,母親說,如果她可以再選擇一次,她絕對不會結婚。


發現了麼?


《日常對話》最難的不是「拍」,而是「說」。說出傷痛,才能與家人和解,也能與自己和解。


一部沒有宏大歷史意義的小眾紀錄片,它透出的,是寶島一貫的溫暖和堅強。



每分鐘120擊 

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

法國

導演: 羅賓·坎皮略
主演: 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 / 阿黛拉·哈內爾 


第70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同志、愛滋病。兩個關鍵詞,搭構出這部電影的主題:反抗。


故事發生在1980年末期,愛滋病肆虐的時代。法國愛滋行動組織Act Up,日以繼夜開會辯論,企圖喚醒大眾的關心。


他們反抗社會偏見。闖進教室,企圖讓大眾更加了解愛滋病。


他們反抗無良藥廠,拼盡全力救助朋友。

梅爾通藥廠故意減少產量來哄抬新藥,我們會為需要的人取得藥物。

他們聚會討論、上街抗議冷漠政府,即便被路人以語言攻擊,也要活出自我,為同志群體爭取人權。

但是,作為愛滋病群體,他們在對抗的同時,生命也逐漸走向衰弱……

《每分鐘120擊》不是贏在題材有多邊緣,而是它坦誠地展現出人類對情慾與生存的渴望。

就像@馬西嘻嘻嘻說的,它可貴的,是當中的尊嚴和力量

導演: 克裡斯蒂娜·戈洛佐娃 / 佩塔爾·瓦查諾夫
主演: 斯特凡·德諾利博夫 / 瑪吉塔·戈施瓦


一塊手錶引發的血案。


主角是一個鐵路工人,有天他在鐵軌上撿到一大堆鈔票,卻不為所動,上報後隨即成為交通部的榮耀。


交通部部長在表彰大會上,將他的舊手錶拿下,親自給他戴上新手錶。然而,他向部長低語「有人偷燃油」時,卻被低聲呵斥,匆忙帶過。



舊手錶是父親留給他的遺物,卻沒有人記得還他。他打電話詢問無果,一氣之下,上直播將業內偷油事件告知眾人。


誰知這塊手錶竟牽扯出一個吃人的腐爛社會:公關部長威脅他,如果不撤回言論的話,便誣陷他,送他進牢房。偷油同事將他打得遍體鱗傷。


片中處處充滿意味深長的細節——


鐵路工人的口吃,暗喻著底層人民的有苦難言。



鐵路工人給交通部打電話時,電話那頭總有蚊子飛動的嗡嗡聲,比喻「組織吸人血」。



犀利的視角,批判了腐敗的官僚體制。在這個體制中,人逐漸活成了行屍走肉,朝現實跪下雙膝。




導演: 阿格涅絲卡·霍蘭 / 加西亞·阿達米克
主演: 阿格涅絲卡·瑪多特-加巴卡 / 維克多·茲波羅夫斯基 

波蘭新浪潮女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導演的懸疑犯罪片。

你能想像,一個善良淳樸的60歲英語老師,是喜歡玩「狩獵殺人」的連環殺手嗎?

這部片,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而且它提出問題——為什麼?

答案,隱藏在電影中出現的各類人中——

被名利誘惑、喪失良知的警察,以獵殺動物為樂或牟取利益的狩獵者,認為人類生來比動物高貴的神父……

你不能把動物當成人一樣,這是罪

上帝讓動物臣服於人類,這就是自然秩序


這些人,把虐殺動物當成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為保護動物四處奔波的老婦人,卻被看成是奇葩。



電影表面上在講連環殺人犯,實則是在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不過不少觀眾也說,片子傳遞的觀點太極端,讓人接受無能。


畫面精美,態度極端。如果人獸平等,女主角殺人後何以心安理得樂享晚年?@郝春兒 





導演: 中野量太

主演: 宮澤理惠 / 杉咲花 / 小田切讓 / 松坂桃李


一個靠打工獨自撫養著上著中學的女兒的中年單親媽媽雙葉,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只剩下幾個月。


於是她決定,要利用最後的時間,完成自己的遺願清單。


把離家出走的老公找回來;讓家裡的廢棄澡堂重新開業;幫自己的女兒克服校園霸凌的難關。



本是一個悲劇收場的故事,卻因為主角雙葉這一份積極,充滿了鼓舞人心的能量。


它拒絕過分沉浸哀傷,還有不少喜劇瞬間的加持。

如果悲傷實在不可避免,那就找法子同它對抗。

可以涮肉,可以泡澡,用一大鍋熱水,洗(涮)去疲憊和哀傷。

《滾燙的愛》是一鍋夠料夠火候的雞湯,傳達的是一種炙熱的生命態度——就算你快要死了,才更要好好活啊。



肉與靈 Teströl és lélekrö

匈牙利

導演: 伊爾蒂科·茵葉蒂
主演: Morcsányi Géza / 亞歷山德拉·博爾貝伊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


一個非一般愛情故事。


男主安德,屠宰場的財務總監,左手殘疾,生性孤僻。女主瑪麗亞,是屠宰場新來的質檢員,患有人際交流障礙與強迫症,性情比安得還要孤僻。


兩個扯不上什麼關係的人,卻因為不斷做著同樣一個夢,而漸漸靠近彼此。


夢中,她們是雄鹿與雌鹿,互相依偎取暖。


但現實,兩人卻要面對自己的傷口。

你看,瑪麗亞因為內心缺陷,無法進行身體接觸。安德因為身體殘疾,早已習慣一個人的孤獨。

愛情的背後,是一段擁抱孤獨與接受欲望的自我探索。

別被電影美到死的劇照騙了,裡面有一段噴射的割脈戲,據說讓影院看片的好幾位觀眾都昏過去了呢。


下面是其他各國(地區)選送片單:

以色列

《狐步舞》(פוֹקְסטְרוֹט )

導演:塞繆爾·毛茨(Samuel Maoz)

瑞典

《自由廣場》(TheSquare)

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Ruben Östlund)

奧地利

《快樂結局》(Happy End)

導演:麥可·哈內克(Michael Haneke)

俄羅斯

《無愛可訴》(Нелюбовь)

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 Andrey Zvyagintsev)

德國

《憑空而來》(Aus dem Nichts)

導演:法提赫·阿金( Fatih Akin)

黎巴嫩

《羞辱》(  قضية رقم ٢٣)

導演:齊德·多爾裡(Ziad Doueiri)

中國大陸

《戰狼2》

導演:吳京

義大利

《吉普賽少年》(A Ciambra)

導演:喬納斯·卡皮納諾(Jonas Carpignano)

希臘

《美國廣場》(Γιάννη Σακαρίδη)

導演:恩尼斯·薩卡裡迪斯(Yannis Sakaridis)

西班牙

《九三年夏天》( Estiu 1993)

導演:卡拉·西蒙·皮坡( Carla Simon Pipó)

智利

《普通女人》(Una mujer fantástica)

導演:塞巴斯蒂安·萊裡奧(Sebastián Lelio)

瑞士

《天道》(The Divine Order)

導演:佩特拉·比翁迪娜·沃爾普(Petra Biondina Volpe)

 

波赫

《男人別哭》(Men Don't Cry)

導演:Alen Drljević

 

伊拉克

《黑暗的風》(The Dark Wind)

導演:海珊·哈桑(Hussein Hassan)

亞塞拜然

《石榴園》(Pomegranate Garden)

導演:Ilgar Najaf

 

尼泊爾

《燦爛陽光》(White Sun)

導演:Deepak Rauniyar

 

多米尼加

《啄木鳥》(Woodpeckers)

導演:喬斯-馬拉·卡巴爾(José María Cabral)

土耳其

《艾拉》(Ayla)

導演:Can Ulkay

 

比利時

《忠誠》(The Racer and The Jailbird)

導演:邁克·洛斯卡(Michael R. Roskam)

 

烏克蘭

《黑色水平》(Black Level)

導演:Valentyn Vasyanovych

巴勒斯坦

《必修課程 واجب》(Wajib)

導演:安娜瑪麗·雅西爾(Annemarie Jacir)

 

泰國

《入黑之時》(By the Time It GetsDark)

導演:安諾查·蘇薇查柯邦

委內瑞拉

《印加人》(El Inca)

導演:Ignacio Castillo Cottin

 

喬治亞

《可怕的母親》(ScaryMother)

導演:Ana Urushadze

克羅埃西亞

《別盯著我的盤子》(Quit Staring at My Plate)

導演:Hana Jušić

塞爾維亞

《她的安魂曲》(Requiem for Mrs.J)

導演:Bojan Vuletic

 

芬蘭

《芬蘭的湯姆》(Tom of Finland)

導演:多姆·卡如庫斯基(Dome Karukoski)

 

拉脫維亞

《梅蘭妮紀事》(The Chronicles of Melanie)

導演:ViestursKairiss

 

荷蘭

《蕾拉》(Layla M.)

導演:梅卡·德容(Mijkede Jong)

挪威

《西爾瑪》(Thelma)

導演:約阿希姆·提爾(JoachimTrier)

 

羅馬尼亞

《新聞線索》(The Fixer)

導演:阿德裡安·希塔魯(Adrian Sitaru)

 

愛沙尼亞

《魔鬼時光》(November)

導演:Rainer Sarnet

 

愛爾蘭

《花崗巖之歌》(Song of Granite)

導演:Pat Collins

 

盧森堡

《堤壩》(Barrage)

導演:Laura Schroeder

 

立陶宛

《冰霜》(Frost)

導演:沙魯納斯·巴塔斯(Šarūnas Bartas)

 

哥倫比亞

《罪人親屬》(Guilty Men)

導演:Iván Gaona

 

葡萄牙

《聖喬治》(Saint George)

導演:馬可·馬丁(Marco Martins)

埃及

《傑克遜酋長》(Sheikh Jackson)

導演:Amr Salama

 

捷克

《冰媽媽》(Ice Mother)

導演:博赫丹·斯拉馬(Bohdan Sláma)

越南

《父與子》(Father and Son)

導演:梁廷勇

 

科索沃

《少年無求》(Unwanted)

導演:Edon Rizvanolli

墨西哥

《暴風雨》(Tempestad)

導演:Tatiana Huezo

英國

《我的純潔土地》(MyPure Land)

導演:Sarmad Masud

 

巴西

《賓果:晨光之王》(Bingo: The King of the Mornings)

導演:Daniel Rezende

 

摩洛哥

《徵途漫漫》(Razzia)

導演:那比爾·艾奧殊(Nabil Ayouch)

巴基斯坦

《愛的季節》(Saawan)

導演:Farhan Alam

 

寮國

《鬼姐姐》(Dearest Sister)

導演:Mattie Do

 

阿爾巴尼亞

《今夜破曉》(Daybreak)

導演:Gentian Koçi

秘魯

《羅莎·瓊碧》(RosaChumbe)

導演:Jonatan Relayze

 

伊朗

《氣息》(Breath)

導演:納基斯·阿貝耶(Narges Abyar)

印度尼西亞

《圖拉》(Leftovers)

導演:Wicaksono WisnuLegowo

 

阿爾及利亞

《伊斯坦堡之路》(Road to Istanbul)

導演:拉契得·波查拉

吉爾吉斯斯坦

《半人馬》(Centaur)

導演:雅坦·阿迪卡可夫(Aktan Abdykalykov)

丹麥

《消失的你》(You Disappear)

導演:彼得·肖諾·甫(Peter Schønau Fog)

 

斯洛維尼亞

《礦工》(The Miner)

導演:Hanna Antonina Wojcik-Slak

 

冰島

《樹下驚魂》(Under the Tree)

導演:Hafsteinn Gunnar Sigurðsson

斯洛伐克

《烏克蘭邊界》(The Line)

導演:彼得·比布亞克(Peter Bebjak)

 

玻利維亞:

《黑骷髏》(Dark Skull)

導演:Kiro Russo

 

巴拿馬

《不只是兄妹》(Beyond Brotherhood)

導演:Arianne Benedetti

 

印度

《倔強的牛頓》(Newton)

導演:Amit Masurkar

 

厄瓜多

《阿爾芭》(Alba)

導演:Ana Cristina Barragán

哈薩克斯坦

《報得三春暉》(Road to Mother)

導演:阿坎·薩塔耶夫(Akan Satayev)

 

烏拉圭

《世上另一事》(Another Story of the World)

導演:Guillermo Casanova

 

肯亞

《什麼什麼》(Kati Kati)

導演:Mbithi Masya

 

新加坡

《大笨象》(Pop Aye)

導演:陳敬音(Kirsten Tan)

 

加拿大

《霍克拉加靈魂之地》(Hochelaga, Land of Souls)

導演:佛朗索瓦·吉拉德

 

菲律賓

《獵鳥》(Birdshot)

導演:Mikhail Red

 

巴拉圭

《搜尋引擎》(Los Buscadores)

導演:Juan Carlos Maneglia/Tana Schembori

 

阿富汗

《給總統的信》(A Letter to the President)

導演:Roya Sadat

 

突尼西亞

《我們的終章》(The Last of Us)

導演:Ala Eddine Slim

 

亞美尼亞

《女人葉娃》(Yeva)

導演:Anahit Abad

 

莫三比克

《鹽糖火車》(The Train of Salt and Sugar)

導演:Licinio Azevedo

紐西蘭

《一千根繩》(One Thousand Ropes)

導演:圖西·塔馬西西

阿根廷

《扎馬》(Zama)

導演:盧奎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

 孟加拉國

《克哈哈》(Khacha)

導演:Akram Khan

 

南非

《傷痕》(The Wound)

導演:約翰·特倫戈夫(John Trengove)

澳大利亞

《之間的空間》(The Space Between)

導演:Ruth Borgobello

 

海地

《海地,我的愛》(Ayiti mon amour)

導演:Guetty Felin

宏都拉斯

《莫拉桑》(Morazán)

導演:Hispano Duron

 

蒙古

《成吉思汗的孩子們》(Children of Genghis)

導演:Zolbayar Dorj

 

塞內加爾

《菲麗希緹》(Félicité)

導演:阿蘭·戈米斯

敘利亞

《小甘地》(Little Gandhi)

導演:Sam Kadi

 

哥斯大黎加

《萬物之聲》(The Sound of Things)

導演:Ariel Escalante

 

相關焦點

  • 看了「戰狼2」和它的奧斯卡對手,我懷念張藝謀
    關於《戰狼2》的「神話」仍在繼續。已在華語影史票房一路絕塵的它,又試圖攻取新的榮譽——它將代表中國內地,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都說「戰狼2」燃,只有我看到它的痛
    這幾天最熱的片,十點君說是「戰狼2」應該沒人會反對吧?一開始吸引我去看這片的,完全就是它飆升的票房,上映4個小時,拿下近億的票房,今天甚至已經突破11億票房,部分場次一票難求。主旋律片居然拿下這麼高的票房,666,必須去看看。
  • 「戰狼2」在奧斯卡的對手之一,這部電影你打幾分?
    這個月的月初,今年的2017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各國選送名單塵埃落定。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是燃爆今年夏天,創造票房奇蹟的主旋律動作片《戰狼2》。相對於奧斯卡最佳影片向來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最佳外語片這個獎項反而更有看頭,因為各國都會選送出得意之作。百花齊放,公平競爭。
  • 肖鷹:《戰狼2》被奧斯卡金像獎拒於門外的真相
    洛杉磯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入圍第90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初選名單(大名單)。《戰狼2》未入初選——初選不入圍,就是根本不入圍。《戰狼2》以近56.8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為2017年全球現象級的電影。它為何被被奧斯卡金像獎拒之門外?
  • 「影史第一」竟然抄襲?我扒到了一個大瓜
    呼聲最高的名單裡,就有「兔八哥」。可如果我要問你,「兔八哥」出自哪部動畫,可能很多人都答不上來。「咦?難道兔八哥不是出自動畫片《兔八哥》?」如果上百度百科搜《兔八哥》,出現是會是這麼一個次條。但稍微懂點英文估計就看得出來,這上面的英文字,怎麼也不會翻譯成「兔八哥」。你們小時候都被譯名給騙了。
  • 《戰狼2》出徵奧斯卡?
    《好萊塢報導者》5日稱,今年有92個國家/地區報名參選明年奧斯卡外語片角逐,創歷史新高。其中《戰狼2》將代表中國內地出徵。另一部「慰安婦」題材的中國電影《二十二》此前已報名參選本屆奧斯卡紀錄片單元。問:《戰狼2》怎麼會這麼火?吳京:這個不是我個人的成績,是整個中國人的愛國的情緒的一個爆發。問:《戰狼3》什麼時候開拍?
  • 當你們都在關注「戰狼2」的票房時,我卻被這個快60歲的Big Daddy迷倒了
    截止目前,《戰狼2》票房破35億,無懸念超越《美人魚》,問鼎中國影史總冠軍,且票房還在繼續增長當中。
  • 清華教授:戰狼2被奧斯卡拒於門外的根本原因在這…
    《戰狼2》以近56.8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為2017年全球現象級的電影。它為何被被奧斯卡金像獎拒之門外?考察國際影評界,普遍認為:《戰狼2》攝製技術和思想主題均存在嚴重缺陷,與國際電影發展主流相違背。諸多評論家明確指出,《戰狼2》作為2017年新片,是對1985年美國電影《第一滴血2》的拙劣而且嚴重的模仿。
  • 吳京:從紐西蘭為「戰狼2」的後期製作看中國電影的未來
    最近《戰狼2》宣布延後1個月下架,意味著該片的票房還會持續上漲。面對「華語最高票房導演」頭銜,吳京認為最大的收穫不是紀錄,而是拍攝過程中累積的經驗。拍戲學習軍事技能從2012年的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開始,吳京即為《戰狼》系列做準備:「拍那部劇,就是為學習坦克的指揮、坦克和人員的配合、直升機和坦克的距離,爆炸氣流對直升機的影響……換回來的都是經驗。」他自信地說,目前華語導演能掌握這些技能的人不多,這些都是他最大的財富。
  • 定了,《戰狼2》,奧斯卡!
    苦等多日之後,奧斯卡外語片中國內地的代表影片終於正式確定。沒錯,就是內地大熱的票房冠軍《戰狼2》。
  • 其實《黑豹》無非就是黑人世界的《戰狼2》
    而Wakanda更保留著大量的傳統黑人文化,因此這也讓眾多黑人產生了「共鳴」。LeBron James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黑豹》是最偉大電影之一,「在當下的時間和地點,在我們所處的社會形態之中,我認為它的上映時機非常完美。讓我感到自豪,我希望非裔美國人的孩子都能看到。」
  • 刷了12遍「戰狼2」,我為自己驕傲
    這些朋友分別是:《戰狼2》二刷的;《戰狼2》三刷的;《戰狼2》四刷五刷六七刷的。華語最快破10億,連續單日破3億,單日最高票房……《戰狼2》打破國產電影歷史記錄的速度,就跟火箭沖天似的,嗖嗖嗖。條姐一覺醒來,《戰狼2》已經成為內地票房第一。
  • 從「戰狼」到「八佰」,一場知識分子與普通國人情感撕裂!
    當我看了電影「八佰」後,在微博、豆瓣、知乎平臺看大家的感想和評價時,一些背景介紹為某大學教授、研究員或某知名媒體人能問出一些類似「為什麼要綁著炸藥包跳樓?」的話語後,我似乎有點明白了!從「戰狼2」拿下56億多票房位居國內票房第一、《湄公河行動》、《
  • 因坐地起價錯過《戰狼2》,甩鍋經紀人,扒扒那些錯失爆紅的女演員
    最近吳京的電影《戰狼2》超級火爆,除了劇情本身好看外,還有很多外在因素也起到不少的作用,因為有部同期檔的《建軍大業》從一開始就成了爭論焦點,遭葉大鷹導演吐槽,說演他爺爺的演員不合適,太娘,所以人們就將目光放在了硬漢性的《戰狼2》之上,大部分成熟觀眾都希望影視作品回歸本質,憑演技和正確三觀形象引導人
  • 《紅海行動》和《戰狼2》比的話,境界上已經超越了
    《戰狼2》(2017)而由中國海軍提供全方位支持的《紅海行動》,在格局、規模與軍事細節上,都要完全勝過《戰狼2》。《紅海》的幾個作戰段落——沙漠坦克追逐戰、城市街道突圍戰、海上營救人質行動、鈾黃餅爭奪戰,在陣仗上都完全勝過《戰狼2》的任何一場重頭戲,這也讓人們明明白白的看到了電影的5億成本花在了哪。與《戰狼2》主角三人組隨機應變的亂戰相比,《紅海》中八位海軍陸戰隊隊員的戰術素養、策略性與團隊配合能力,佔據了全方位優勢。
  • 「戰狼」後吳京又一重量級電影,《金剛川》對抗美國撐北韓
    電影《戰狼2》有句經典愛國臺詞「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就係咁「愛」出56億人仔票房,男主角吳京打贏全世界之後仲打救埋宇宙,之後推出嘅《流浪地球》搵多46億票房!
  • 戰狼是怎樣煉成的
    於是,到了《戰狼2》開拍,14家出品方找上門,7家發行方聯合發行,《戰狼2》得到8億票房保底。「戰狼」系列在第一部開拍前就已經寫好了三部的劇本,而《戰狼2》本應是原來的《戰狼3》。閱讀到了國際氣氛與民眾情緒的變化,嗅覺敏銳的吳京讓《戰狼3》恰到好處地提前上映。
  • 若吳京向這10大動作片學習,《戰狼3》票房必破100億
    《戰狼2》結尾彩蛋留下了一個懸念:餘男到底有沒有死?暗藏了吳京要拍《戰狼3》的決心。 2017年9月20日,導演吳京透露:「《戰狼3》劇本已經送審,只要電影局一錘子同意,拍攝的進程就緊隨其後了」。
  • 拿了奧斯卡的成龍,還缺遊戲界的一座「小金人」
    披著成龍的皮,演李小龍的戲如果要說成龍大哥與遊戲的結緣,按照我這代人的印象,最早的應該就是「小霸王其樂無窮」了~遊戲可玩度很高,難度其實也蠻高的……我記得,這款遊戲能衝到第幾關,也是幼時小夥伴們遊戲身手高低的評判標準。反正我是沒有成功通關過……這遊戲其實是一款「掛羊頭賣狗肉」的作品。1984 年成龍、元彪、洪金寶的電影《快餐車》上映,該作在日本的譯名就是《Spartan X》。
  • 我不受歡迎都是你們的錯!漫畫「喪女」動畫化確定!
    我不受歡迎都是你們的錯!漫畫「喪女」動畫化確定!而類似的活動有今年1月宣布「男子高中生的日常」動畫化,因此網友普遍認為這是某作品動畫化的標誌!   現在這個謎底終於揭曉!由谷川尼可創作的漫畫「喪女」宣布動畫化!漫畫「喪女」自2011年連載至今,已經推出了2卷單行本,在2012年6月時,單行本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4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