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感受愛:「回饋」是愛最好的延續

2021-01-09 王真的小Q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人的一生,都要受到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愛的洗禮,我們的靈魂在一次次愛的沐浴中變得乾淨脫俗,我們的受傷心靈在一次次愛的哺育下茁壯成長。

《雲邊有個小賣部》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青年作者張嘉佳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之後的又一力作,記敘了一個少年的故事。

少年劉十三,自幼生長於雲邊鎮,從小和自己的外婆相依為命。他對故鄉的人事物都有著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感情。

長大後的六十三決定出遠門闖蕩天下,他來到了大城市去追尋遠方和夢想,但是在一次次的打擊後,他心灰意冷回到了故鄉休養生息。

但是他發現,現在的故鄉早已不是曾經的故鄉了,婚禮,孤兒,家庭變故接踵而來,他的靈魂將再次受到挑戰。

有些愛仍然存在,而有些愛卻永遠離開了他。

一、 劉十三愛的旅途

1、 外婆王鶯鶯的親情之愛

蘇童: 故事裡的外婆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物。

這裡不得不提男主角劉十三的外婆王鶯鶯了,她年輕時被趕出夫家,獨自將女兒也就是劉十三的媽媽養大,而自己的女兒也在劉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

從此變成了外婆和外孫兩人的相依為命,雲邊鎮的那個小賣部就是祖孫倆共同的家。

在劉十三大學畢業去闖蕩大都會卻一直碰壁的時候,是七十多歲高齡的外婆將劉十三灌醉,讓其傾訴自己的苦衷和痛苦,並執意將他留了下來好好照顧他,不願意他再受傷害。

2、 對故鄉懷戀的鄉愁之愛

劉十三,無論身在何方,都永遠忘不了故鄉的山山水水,忘不了故鄉的那條條溪流,忘不了故鄉秋天的那片金黃的麥浪,忘不了故鄉的橋頭邊上,外婆開著的那個小賣部。

這是一種鄉愁,也反映出了當代年輕人在外漂泊時的羈旅之思,是當代人對故鄉的愛。

鄉愁是很多人心中很重要的元素,我們其實無論身在何方,我們的心中永遠都有給故鄉留下一個位置。

因為故鄉,即我們的出生地,即我們生長的地方,即我們的心靈歸屬,我們愛故鄉,是因為我們能夠在受傷的時候得到故鄉山水和人們的滋潤。

當夕陽西下,晚霞的最後一抹光暈撒在故鄉車站旁的河邊時,我們彼此的心靈已經釋然。

3、 對生命成長的熱切之愛

劉十三,從來沒有向命運低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自己生命和成長的熱愛。

他本是一個南方水鄉的農民出身,家鄉生活也不是多麼窮苦,他完全可以不用去外面累死累活地打拼,在縣城找個工作便是。

但是,他的心中還有詩和遠方,他從未停止過對自己夢想的追求,這也便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

我們愛生命,有很多種方式,有的是把自己的愛無私地播撒給別人,也有的是把自己的愛投入給自己追求的夢想上面,從來不向生活低頭,不向命運投降。

張嘉佳在他書的封面寫著: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與海。

生活中有太多人給予我們愛的關懷,我們理當有所回饋。

二、 回饋和愛的關係討論

1、 愛的初衷不是得到回饋

愛的初衷其實是沒有理由,只是因為自己想愛對方。

任何以要求回饋的愛,都是虛偽的無恥的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

愛是不需要或者不求回報的,當我們愛對方的時候,我們心中所訴求的應該是對方好過一點,對方開心我們就開心,對方難受我們自己心裡也過意不去,這才是真正的愛。

而如果,你說你愛著對方,但是對方對你不理不睬,你就開始怨恨對方,這可能說明你的愛並不是真正的純潔的愛。

2、 愛和回饋是一種良好的情感循環

有愛,才會有回饋,有回饋又會產生新的不一樣的愛,人的世界就是因為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持續發展升華下去。

愛的目的並不是回饋,也就是說愛的主觀作用和回饋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當我們接受了別人的愛,我們難道有理由不回饋嗎?

出於良心我們都會去回饋,而對方得到了我們的回饋,自然也會對我們產生更多的好感,對我們施以更多的愛,而我們又將銘記於心,找機會報答,永遠不忘。

這是人性最美麗的地方。

3、 回饋是報答愛的最好方式

如果說,你不想讓愛你的人,給予你愛的人失望,那麼回饋他們就是最好的報答方式了。

如何回饋,留著下一部分討論。

雖然說回饋不可以被奢求,但是作為給予我們愛的人,誰不會因為自己的愛得到了我們的回饋而更開心呢?

所以,回饋給我們愛的人,也是我們的愛的反饋,是向對方傳達愛的正能量的過程。

三、 如何回饋愛?

愛有很多種,這裡主要論述:親情之愛,友情之愛,愛情之愛。

1、 如何回饋親情

1)、明白親情最容易被遺忘

著名評論家蘇童還說:相較於愛情,親情總是容易被忽略卻更震撼人心的部分。

親情,真的很容易被遺忘,但我們不知道的是,親情其實承載著人世間最大的愛,最無私的愛。

因為你愛一個無血緣關係的異性,可能是出於你的精神渴求,你愛你的朋友,因為對方也是對你好。

而你的親人愛你,是無條件的,因為他們真的不奢求你能給他們帶來多少東西。

親情最是不起眼,但是份量卻特別大。

2)、親情最需要的是讓對方放心

我們如何報答回饋我們的親人呢?

很簡單,不需要你幹什麼大事情,不需要你做到什麼某行業的領軍人物,不需要你花很多錢來建設家鄉,拉拉窮親戚。

你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千萬不要讓愛你的親人為你擔驚受怕,這是你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報答親情的辦法了。

2、 如何回饋友情

1)、尊重朋友的生活方式

我們回饋友情,很多時候就是想著讓朋友好,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我們很多時候喜歡把自己覺得好的那套生活方式"回饋"給朋友,從而這就在側面抨擊了對方現有的生活方式,這其實嚴格意義來說也不會讓對方開心。

我們應該尊重友情,具體就是要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不要隨便對朋友的生活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要老是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一直在對方面前提起。

2)、關鍵時刻不要掉鏈子

友情,最看患難見真情。

如果你問朋友,報答回饋他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對方會告訴你,自己危難的時候有你就行。

是的,很多時候友情往往只看一方危難的時候另一方在做什麼。

你送給你朋友無數的東西,請他吃無數的飯,都抵不上一次在他危急的情況下伸去援手來得有效果,這也是最好回饋友情的辦法。

3、 如何回饋愛情

1)、記住愛人的一點一滴

愛人最需要你記住的,是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是自己身邊的具體的事物。

可能是自己的穿著,可能是自己某些時刻說過的一些話,也可能是自己曾經傾訴過的夢想。

記住這些細節,就是說明你在意你的愛人,愛人就會感到回饋。

2)、選擇性地記憶兩人的美好時光

回饋愛情更需要我們記住彼此的美好時光,刪除那些黑暗時光。

因為那些美好時光是我們共同的禮物財產,最有強度和高度來點綴我們的愛情回饋。

美好時光會讓愛人心暖,會讓愛人感到你的愛意。

綜上,愛不求回饋,回饋和愛是良好的循環,回饋也是報答愛的最好辦法。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如何回饋親情,友情以及愛情。

結語

我們其實只要留心,就會發現人世間處處都充滿著愛,但是讓我們困擾的是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報答回饋這些愛。

站在對方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真心去回饋就夠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雲邊有個小賣部」
    ——張嘉佳 《雲邊有個小賣部》   2.外婆說,什麼叫故鄉,祖祖輩輩埋葬在這裡,所以叫故鄉。   ——張嘉佳 《雲邊有個小賣部》   3.那麼熱的夏天,少年的後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
  • 段子手張嘉佳,首部長篇《雲邊的小賣部》: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
    讀者超過四億的張嘉佳,曾是微博上寫段子的段子手,因為他的段子過分溫暖,被廣大讀者「催」著出書。他的第一本書也被拍成了電影,時隔五年他帶著雲邊小鎮的劉十三,與大家在《雲邊有個小賣部》正式見面了。張嘉佳可以算上文藝界的一個傳奇,被喻為作家導演。他自大學開始便筆耕不輟,寫小說編劇本。他一改往常的小故事風格,續寫了他第一部長篇故事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
  • 雲邊有個小賣部
    「萬物都有故鄉,眾生都有故事」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 張嘉佳筆下的每個故事,溫暖而細膩,仿佛駐足在時光的背後。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讓你想起故鄉和童年
    時隔五年,張嘉佳帶著他的長篇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新回歸,用他的故事再一次帶給讀者溫暖與感動。正如張嘉佳所說: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張嘉佳講述的是雲邊鎮一對祖孫的溫情故事。孫子劉十三是個一心嚮往大城市的小鎮青年。外婆王鶯鶯是個喜歡小鎮生活的小賣部老闆。祖孫倆相依為命。
  • 繼《擺渡人》後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立項
    來源: 1905電影網 舉報   11月3日,據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張嘉佳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在平凡的愛中,倒影出我們曾經的過往
    無意間翻看了張嘉佳的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用了四個小時讀完,悲喜交加,也徹底本該入眠的夜晚,一夜無眠。故鄉,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它儼然已經成為遙遠的代名詞。曾經也像劉十三一樣千辛萬苦想要逃離的地方。雖然我們都成功了,但他卻回去了,而我仍然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掙扎。
  • 《雲邊有個小賣部》:每一次離別都是生離死別
    幾年前,讀《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第一次認識張嘉佳和他動人的故事。那時,我沉浸在茅十八和荔枝轟轟烈烈的愛情裡,久久不能自拔。而後,看過很多故事,卻鮮有能特別打動人心的。時隔五年,等來了張嘉佳的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迫不及待地抱回家,看了整整一個通宵,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感動夾雜著無奈,溫暖夾雜著遺憾。
  • 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雲邊有個小賣部》~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張嘉佳全新作品,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關於夏天的記憶很混沌,快樂和悲傷胡亂地攪在一起,刻著無法回到原點的年輪。
  • 張嘉佳《雲邊的小賣部》:儘管路途艱辛,仍有溫暖相伴
    《雲邊的小賣部》是張嘉佳的作品,是一本主人公成長的書籍。雲邊鎮外婆王鶯鶯開了一個小賣部,靠著這個小賣部,王鶯鶯和孫子劉十三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劉十三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去大城市,王鶯有點捨不得孫子,但是劉十三執意要走。在大城市生活談何容易,劉十三在待不下去了,不得已又回到了雲邊鎮。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不是劉十三,卻又都是劉十三
    張嘉佳寫的書籍《雲邊有個小賣部》裡的主人公,也是生活裡的大多數人。他很努力,但總是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他很執著,但從不曾真正擁有。原生家庭的不完整,劉十三常常不安卻異常執著。不安於現狀,執著於一段無果的戀情。我們不是劉十三,卻又都是劉十三。
  • 《雲邊有個小賣部》——這本書也太溫柔,太悲傷了吧
    前幾個月,看到朋友書架上放著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當時問他這本書好看嗎,他說,還沒開始看,之後我也快忘記這本書了,唯一的印象就是覺得這本書的名字挺特別的,也沒怎麼放在心上,讓我決定去看這本書是在網上看到這本書的一個簡介視頻,發現這本書好像挺符合我的愛好的,因為疫情期間,於是我在手機上讀完了它的電子版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讓我陪你走回故鄉看一看,那曾日夜相見的山和海
    ——張嘉佳時隔五年,那個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張嘉佳又回來了。只不過這一次,他把「全世界」換成了「雲邊鎮」,主人公由「陳末」換成了「劉十三」。新書名叫《雲邊有個小賣部》,是一本長篇小說,故事橫跨十五年。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老人靠著躺椅假裝睡著,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書心得
    主人公劉十三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自幼相依為命。十三為了心中理想,努力讀書,為的是有一天離開雲邊鎮去遠方世界。後來憑著努力,看到了遠方世界的愛情和現實。但是一切都不如意,最後還是回歸於那平淡無奇的小鎮——雲邊鎮。回歸了故鄉,也看到了更多雲邊鎮的故事。這個故事愛情方面並沒有過多地給我深刻的感觸,不論是劉十三與牡丹也好,和程霜也好,無非就是情竇初開與日久生情的愛情表達。
  • 讀過《雲邊有個小賣部》嗎?談談書中的那些經典語錄!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張嘉佳所寫的一本書,寫了少年劉十三的故事。有的人刻骨銘心,沒幾年就會遺忘;有的人不論生死,都陪在身旁。下面就來看看書中的那些經典語錄吧。
  • 《雲邊有個小賣部》:平凡如你我,也終會照亮別人的人生
    導讀:張嘉佳作品《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從小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在這個世界上,活得轟轟烈烈的人終歸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平凡如你我,簡簡單單的生活,從年少時的好好學習,到後來埋頭苦讀迎戰高考,再到後來削尖腦袋般地找工作,之後又兢兢業業的朝九晚五甚至開啟996的工作模式。
  • 《雲邊有個小賣部》:誰不是一邊悲傷,一邊被溫暖
    在《雲邊有個小賣部》裡也有個外婆「王鶯鶯」,穿著碎花短袖,白髮攏成一個髻,胳膊戴著套袖,守著雲邊鎮的小賣部。她抽著捲菸,喝著酒,打著麻將,瀟灑得好像逃脫了時間的制裁。一邊罵著外孫劉十三智障,一邊開拖拉機來回兩百公裡,連夜把失戀又失業喝得爛醉的劉十三拖回了家。
  • 雲邊有個小賣部:程霜,我心中永遠的意難平
    那麼熱的夏天,少年的後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無數個季節的風穿越過這條通道,有一隻螢火蟲在風裡飛舞,忽明忽暗。#雲邊有個小賣部#關於《雲邊有個小賣部》給我感動最深的就是王鶯鶯和程霜,一個是親情,一個是愛情。
  • 《雲邊有個小賣部》,張嘉佳繼《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又一力作
    在一個遙遠的山邊小鎮,山的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山的那邊是外婆的海。就是這樣一個雲邊小鎮,這樣一個充滿愛的故事,溫暖了我整個冬天。出乎意料的是,程霜並不像其他城裡的女孩子那樣靦腆、害羞、文靜,她反而第二天就在村裡孩子們去上學必經的石橋上,把大家都給打劫了。就在劉十三和牛大田一起被打劫的時候,劉十三並不屈服。最後給了程霜五塊紅薯幹,而程霜要的則是五塊錢。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都是劉十三,長大才發現雲邊藏著念想
    網圖侵刪《雲邊有個小賣部》是關於故鄉、親情、愛情的故事,也是雲邊鎮青年劉十三成長的故事。張嘉佳的文字總是有這樣一種魅力,讀著讀著,不知不覺淚流滿面。輕描淡寫的文字,笑中帶淚的講述,讓我相信,真的有這樣一個竭盡全力生活的劉十三,真的有這麼一個充滿溫柔和善良的小鎮,在陽光下,在我們每個人的的經歷和回憶裡。劉十三,在雲邊鎮與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以小賣部為生。劉十三沒見過媽媽,但是媽媽給他留下一段話:「別貪玩,努力學習。長大了考清華北大,去大城市工作,找一個愛你的女孩子結婚,幸福生活。」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都是劉十三,心裡都有一個回不去雲邊鎮
    雲中有個小賣部 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外婆說,什麼叫故鄉,祖祖輩輩埋葬在這裡,所以叫故鄉。」兩年前哭著看完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兩年後再看仍然淚流滿面。開小店的王鶯鶯,笑的清脆的程霜,還有那個像你像我也像他的劉十三,他們的生活的地方也好像是我們心底某個回不去的地方。記憶中那個想去山那邊看海小孩子,不曾長大,外婆的拖拉機永遠載著一份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