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詩人」傅聰謝幕,音樂與家書仍「繞梁」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2006年,傅聰在上海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上海音樂廳提供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孫麗萍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消息傳來,國內音樂界為之扼腕痛惜。而在網絡上,《傅雷家書》的讀者對這本「成長啟蒙書」的溫情記憶,亦如潮水般湧動不息。

晚年:常把「阿拉爺講、阿拉爺講」掛嘴邊

  「我們將永遠記住他,他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音樂家!」傅聰逝世,國際著名的阿格裡奇基金會在網絡上發出追思與評論。

  在鋼琴家郎朗眼中,傅聰是「古典樂壇裡的一股清流,也是一種精神燈塔」。

  傅聰是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的長子。1934年,傅聰出生於上海。酷愛藝術的父親傅雷,學貫中西,當時擁有一座上海知名的書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長子傅聰,他寄託了全部的父愛和畢生的文藝理想加以培養。

  「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放送西洋樂曲,不論是聲樂是器樂,也不論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靜靜地聽著,不會吵,也不打瞌睡。」

  發現傅聰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傅雷讓他學習鋼琴。幼年時的傅聰,幸運地師從遠東第一交響樂團——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的義大利指揮家、鋼琴家梅百器,在其門下受教。但為了反抗父親,他一度中止學琴。他自稱,直到17歲之後「才真正下功夫練琴」。

  1954年,傅聰赴波蘭留學,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傑維茨基教授,並於1955年獲得「第五屆蕭邦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演奏大獎,在國際古典樂壇嶄露頭角。正是在這段時期,傅聰與父母開啟了長達十餘年的書信往來。這些書信後來被弟弟傅敏發現,整理出版。這就是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裡有藝術啟蒙、音樂鑑賞;有成長之道、家國情懷,從為人處世到治學態度,點點滴滴、無微不至。閱者無不驚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可以如此境界高遠、宏大開闊,又可以這般「嘮嘮叨叨」、念茲在茲。

  「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在這部家書中,父親傅雷坐於書齋,向著遠在天涯的遊子傅聰敞開靈魂,將藝術的靈犀和人生的感悟一一坦白、全然託付。曾翻譯過羅曼羅蘭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傅雷,常常以「成為約翰·克利斯朵夫那樣的人」自勉並激勵傅聰,希望他在精神上追求至純至美,又能夠擁有剛強的生命力。

  毋庸諱言,父子之間也會有矛盾和衝突。以嚴厲和性格剛烈著稱的傅雷,儼然一位「虎父」。少年心氣的傅聰,也曾承受不住父親巨大的期望和嚴格的管教,嘗試叛逆,甚至出走。在一次接受採訪中,他回憶自己經常和父親發生矛盾,跑出家門,輪流躲在爸爸的幾位好朋友家裡「避風頭」。

  但更加毋庸置疑的是,通過《傅雷家書》,父親傅雷的靈魂,深刻鐫刻在傅聰的音樂之中。傅雷熱愛東西方古典藝術,並且具有極高的鑑賞力。而傅聰自稱為「古典樂的守門人」,將他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建築於人類燦爛古典文明的高峰之上,並守護著這些先行者的秘密。

  傅雷以人類古典文明的精華滋養傅聰的心靈。他在家書中反覆告訴傅聰:「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鋼琴家。」

  這諄諄教誨正是傅聰的「精神燈塔」。據友人回憶,晚年傅聰常把「阿拉爺講、阿拉爺講」掛在嘴邊。他感嘆,何其幸運,父親將他當成了一個朋友、一個知心的同道中人來傾訴心情、切磋藝術,父親將他視為了「在這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父親給我的家書、給我的感受,是一種具有人文主義精神的大寫的愛(『LOVE』)」。傅聰曾說。

授課:總是一襲唐裝,講地道的上海話

  在國際樂壇,傅聰的名字緊密地和「蕭邦」聯繫在一起。傅聰在寫給父親的家書中提到:中國人詩詞中含蓄的、浪漫的家國情懷像極了蕭邦的內心。

  從小浸染在中國古典詩詞歌賦之下的傅聰,常以一顆玲瓏剔透的「中國心」去理解和解釋歐洲音樂家的作品。他曾說:「莫扎特的音樂裡有一種大慈大悲。莫扎特全部都是愛,這一點和賈寶玉是一樣的!莫扎特又像孫悟空一樣千變萬化。你給莫扎特一個主題,他就能編,要怎麼編就怎麼編,而且馬上就編。他俏皮極了,這就是孫悟空的本領!」

  關於傅聰的音樂,還有一段軼事。一次音樂會後,有人從傅聰演奏的蕭邦夜曲裡聽到了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聽聞這評論,傅聰激動非常。

  無論是澎湃的舞蹈性的生之歡樂,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涼、「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都充溢在傅聰的音樂中……對中國傳統詩性文化的深深眷戀和對西方古典音樂的不懈求索,共同成就了這位被《時代》周刊讚譽的音樂家。

  「一枝猶負平生意,歸去何曾勝不歸。」改革開放後,祖國的大門向傅聰敞開。思鄉情切的傅聰自此頻繁歸來,幾乎每年都要在國內舉辦音樂會,還在國內著名音樂學府參與教學。

  滬上樂評人李嚴歡回憶說,每一次傅聰歸國舉辦音樂會,都是人滿為患、氣氛熱烈,成為一時城中盛事。「他回來演出的很多音樂會上,都會演繹蕭邦的《瑪祖卡》。傅聰演繹的蕭邦如此詩意。可以說,從他的琴鍵上流淌出的,是一首首舞蹈的詩,是演奏者本人心靈澎湃的詩。而傅聰晚年演繹的蕭邦夜曲,則有一種巨大的悲劇情懷。這悲涼源自他本人的命運、以及他對古代中國古典詩詞的感受。」李嚴歡說。

  傅聰在上海音樂學院開辦班的場景,令許多人記憶深刻。他穿唐裝,授課中說地道上海話,一邊彈、一邊唱著旋律,手把手教授學生,那形象正是一位去國懷鄉的中國長者。

  鋼琴家郎朗記得,傅聰給他最大的激勵在於中國文化方面,「我清楚地記得2001年我在倫敦首演結束時,傅聰先生滿含熱淚地過來與我擁抱。他會親自給我爸打電話,叮囑讓我多讀中國文學,推薦我讀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這都成為我在日後演奏古典音樂時的精髓所在。」

  家國情懷,從《傅雷家書》注入傅聰的身心。而漂泊海外的傅聰,恐怕已將這鄉愁化為一種「永恆的悲劇性的詩意」,融入琴聲。

臺上:是音樂「苦行僧」,不是「大師」

  「2014年11月7日,傅聰老先生好像過往一樣,邁著穩健而堅定的腳步,走向星海音樂廳的舞臺。這是他一直喜歡的舞臺,每次來,他總是長時間弓著身子在這裡獨自練琴。」長期主辦傅聰國內音樂會的廣州左岸色彩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方潔這樣回憶。那是傅聰在祖國的最後一次巡迴音樂會。

  即使八十高齡,傅聰還是一位音樂上的苦行僧。

  在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傅聰反覆強調,他不喜歡做「大師」:「對我而言,音樂就是愛,就是一輩子的追求。」

  方潔記得,傅聰練琴特別認真。每次從上海家中出發去機場,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反覆懇求「再讓我練10分鐘」。他總是吃完早餐就到音樂廳,一直練琴到下午六點半,吃一點小點心、用熱水泡手、再小睡十分鐘,就登臺演奏,將完美的音樂呈現給聽眾。

  從1998年開始,樂評人李嚴歡幾乎沒有錯過傅聰在國內的每一場音樂會。他還記得,15歲那年,去傾聽大師的現場演奏時那種「小粉絲的心情」。

  「看他走上舞臺的那一刻,心中湧起的念頭就是——我終於看見了一個活在書本上、錄音中的傳奇。」李嚴歡說。

  李嚴歡也曾看見過傅聰「傳說中的現場練琴」。「他是怎麼練?當天晚上舉辦音樂會,下午他到音樂廳坐下來走臺時可能還不到一點鐘。他的練習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傅聰會先把蕭邦24首練習曲從頭到尾慢練一遍,一個一個音練……你想像不到像他這樣年紀、這樣成就的音樂家,是這樣刻苦地練琴。」

  「隨後,他下一下臺、抽幾口菸斗。很快的速度,他又上臺,將晚上的音樂會曲目再慢練一遍。這時已經是晚上6點鐘左右。老先生吃很少一點東西,就又上臺了。」

  傅聰一生都是如此,沉浸在音樂世界裡,每日精進,從無懈怠,永不止息。他逝世後,一位友人在朋友圈感嘆:「終於不再練蕭邦24首練習曲了……終於達到了完美啊!」

  傅聰有一句名言廣為流傳:在音樂裡沒有傅聰,只有音樂。這種對音樂的全然投入、奮不顧身,或許就源自《傅雷家書》中貫穿始終的「旋律」——要永葆赤子之心。

  音樂由心而發,一切旋律都是心曲。縱使造化弄人,傅聰出走半生歸來仍是「赤子」。

  2004年,傅聰出版訪談體自傳《望七了!》。2014年,傅聰在國內舉辦八十生日音樂會。這些舉動,在音樂界人士看來,都像在預演一種「莊重而充滿儀式感的告別」。

  在八十生辰音樂會上,傅聰演奏了他畢生喜愛的六位音樂家作品,分別是莫扎特、舒曼、海頓、德彪西、貝多芬和蕭邦。李嚴歡記得:「這是前所未有的……尤其舒曼、貝多芬晚年是較少出現在他音樂會中……當時人們都有一種感受:好像是傅聰想將他熟悉的、喜愛的音樂家,都一一拿出來,彈給聽眾,像是把自己一生演奏的精華集中展現。」此次演出之後,傅聰告別舞臺。

  2020年的冬天,曲終人散,傳奇謝幕。

 

相關焦點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
    在葉永烈所著的《傅雷與傅聰》一書中,曾記述了翻譯家傅雷和他鋼琴演奏家兒子傅聰的故事。在此,我們謹以書中的文字,悼念這位「鋼琴詩人」。在這一消息發布的前一日,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曾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令人悲痛的是,一日之後,就傳來了傅聰去世的噩耗。▲傅雷長子——「鋼琴詩人」傅聰感染新冠在英去世 享年86歲。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
  • 《傅雷家書》收信人因新冠去世,曹可凡、郎朗憶「鋼琴詩人」傅聰
    音樂方面,傅聰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他獨特而具有深邃東方韻味的演奏風格,讓全世界樂迷體味了「東方鋼琴詩人」的魅力。從鋼琴的世界走出來,傅聰也是《傅雷家書》中那個虔誠聽取父親教導的收信人。從他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每一段成長經歷,讀者們都仿佛置身其中,與他共同參與經歷著那些個人抉擇和家族起伏。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丨逝者
    1934年3月10日,傅聰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傅聰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傅聰為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的美譽。
  • 傅雷家書裡的鋼琴大師傅聰去世了,曾在西安留下鋼琴絕響
    傅聰是為音樂而生的信徒,他是痴愛音樂的鋼琴詩人。他活在幾代中國人熟悉的《傅雷家書》裡,他活在鋼琴流瀉的音符裡。當地時間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一代世界知名華人鋼琴家泰鬥隕落,成為中國音樂界的巨大損失。
  • 「鋼琴詩人」傅聰因新冠去世!他是《傅雷家書》的收信人,父母幾十年前自縊身亡
    傅聰是中國最著名的鋼琴家之一,被譽為「中國的蕭邦」,也被稱作「鋼琴詩人」。7歲半學鋼琴,18歲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表演,19歲出國參加比賽。傅聰出國的日子,父親傅雷懷著滿滿的思念和教誨給兒子寫信。這些信件後來被整理成書籍,著名的《傅雷家書》就這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書中的父子都去往了天堂。
  • 「鋼琴詩人」傅聰病逝,這是他與青島的4次緣分
    2011年的演出現場他還加演兩次,為保證在青演出效果,傅聰更是「隨身攜帶」兩架鋼琴,哪怕是演出前一天也仍在悉心排練。「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發現音樂的高深!」一生中,眾多世界級的鋼琴大師塑造了傅聰,而在性格與人生態度上,父親傅雷留下的《傅雷家書》卻成為傅聰影響世界的風向標。傅聰的離去,既是樂壇的損失,也是文化界的一大損失。
  • 【餘音繞梁】瀘州500青少年 湧向第二屆鋼琴賽
    【餘音繞梁】瀘州500青少年 湧向第二屆鋼琴賽 2020-12-19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鋼琴詩人」傅聰:貝多芬像杜甫,舒伯特像陶淵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當地時間12月28日,國際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曾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父子通信集《傅雷家書》影響一代人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傅雷之子「鋼琴詩人」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傅聰學生孔嘉寧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傅聰(1934年3月10日-2020年12月28日),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
  • 鋼琴詩人傅聰來連開音樂會 獻「黑白鍵」盛宴
    「鋼琴詩人」傅聰(資料圖)  新商報訊 「我是鋼琴的奴隸,更確切地說是音樂的傳教士,人生的大半輩子消磨在琴上,太辛苦了!但我還沒有退休的計劃。」年至80,鋼琴詩人傅聰先生依然活躍舞臺。被問及是否常看《傅雷家書》,他回答:「所有的話都印在我的心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我很不喜歡把那些文字教條化或者神聖化。」傅聰對自己的要求相當嚴苛,即便年歲已大,但每日還是保持六小時的鋼琴練習。他也很在意演出環境,他曾透露,「在演奏中聽到『咔嚓咔嚓』的拍照聲,這很影響我的集中。」
  •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 他和父親的通信集《傅雷家書...
    都市快報綜合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鋼琴詩人 蕭邦
    弗裡德裡克·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作曲家、鋼琴家,出生于波蘭華沙,畢業於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 「鋼琴之王」、「鋼琴詩人」 「音樂之父」還在傻傻分不清楚?
    「音樂之父」就是出身於音樂世家的巴赫,巴洛克時期德國作曲家、鍵盤演奏家 。巴赫的音樂作品體裁豐富,其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器樂作品則涵蓋獨奏曲、協奏曲、管弦樂合奏曲、重奏曲在內的各類體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故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誰是「音樂神童」?
  • 86歲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他和父親的通信集《傅雷家書》影響了一代人,80歲時還在杭州開過鋼琴獨奏會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
  • 鋼琴詩人傅聰病逝他鄉,網上卻有人批他為「叛徒」
    被譽為「鋼琴詩人」的華裔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肺炎於12月28日在英國倫敦病逝,享壽86歲。
  • 出神入化——走進「鋼琴詩人」的音樂世界(二)
    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 鋼琴家傅聰輝煌一世:痴情音樂獲譽「中國蕭邦」,卻因新冠離世
    當地時間12月28日,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兒子——知名鋼琴演奏家傅聰先生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而此時,他患上新冠肺炎住院的消息才傳出2天。傅聰先生一輩子痴迷音樂,是首位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獎項的新中國音樂家,《時代》周刊曾對他大加褒獎,稱他是"當今中國最偉大的音樂家"。
  • 不能被忘記的中國「鋼琴詩人」
    「鋼琴詩人」這個名頭底下當然是蕭邦,可中國的鋼琴詩人是誰呢?他叫許斐平。
  • 傅聰逝去《傅雷家書》成絕唱,父子情深離散歸屬成往事!
    86歲「鋼琴詩人」傅聰28日因新冠肺炎在倫敦離世的消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弦。這位享譽世界的中國鋼琴家背後,站著對他影響至深的父親。或許,與傅聰的音樂一樣動人的,是父子倆在複雜歷史背景下的離散,以及對藝術人生的共同追求與歸屬。如今,傅聰逝去《傅雷家書》成絕唱,父子情深離散歸屬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