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莎朱志剛馬豪傑
「原來老百姓問個事需要跑好幾個地方,現在進了綜治中心這扇門,好些問題、難題都能在這兒得到解決,確實感到很方便!」近日,在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綜治中心採訪時,筆者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近年來,地處豫魯冀三省交界的南樂縣主動作為,先行先試,聚焦人民群眾需求的增長點,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畫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探索出一份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南樂處方」。該縣公眾安全感、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位居濮陽市第一,連續6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
全要素整合一中心全鏈條化解矛盾糾紛
12月9日,筆者走進南樂縣綜治中心,導引服務臺前,縣信訪局的工作人員正為來訪群眾做登記,大廳內,住建、人社、公安、法院等部門的服務窗口一字排開,秩序井然。
在群眾來訪接待室,當天負責接訪的是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魯法中,聽完群眾的陳述後,他說:「你們反映的這起工作人員作風粗暴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查核實,請放心,一經查實絕不姑息。」
該縣整合政法、信訪等單位的矛盾化解資源,高標準建成縣綜治中心,目前有5家常駐單位、5家輪駐單位和若干個隨叫隨駐單位,形成集信訪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綜治信息平臺、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於一體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立「政法統籌、信訪打頭、調解為主、訴訟斷後」矛盾糾紛化解模式,讓老百姓遇到問題,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做到「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一條龍服務、全鏈條解決」,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實現有機結合、良性互動,確保各類矛盾糾紛有人跟、有人管、有人調。
最近,南樂縣元村鎮的段大姐的一塊心病總算去掉了,說起這事兒她感觸頗深,「本以為我家宅基地的事要打官司才能解決,想不到在縣綜治中心很快調解成了。」
她家與鄰居為宅基地產生矛盾好多年,事情反映到縣綜治中心後,分配給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員來到村裡實地查看,現場調解,最終促使兩家人握手言和。
有群眾打趣說:「到了綜治中心反映問題就像到醫院看病,根據自己的問題『找科室』,效果不好,還有金、銀牌調解員『專家號』,提供一對一解決問題服務。」
不僅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南樂縣還創新領導接訪、下訪、約訪機制,分管領域信訪量較大的縣領導,集中力量解決重點疑難複雜的信訪案件;其他縣領導每月到分包鄉鎮開展約訪下訪,縣信訪局提前梳理、分類信訪案事件,有針對性地解決信訪積案,提高案件化解率。
今年11月份,南樂縣矛盾糾紛化解率同比提升24.58%,信訪量環比下降36%;全縣各級綜治中心受理各類矛盾糾紛421起,化解391起,調成率92.87%;縣法院訴訟案件減少16.2%,刑事、治安案件分別減少19.2%和23.5%。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得到提升。
全科化網格「一網打盡」群眾煩心事
前不久,因為送石料的工程車壓壞了村道,還攪亂了村內安寧,西邵鄉蘇苑村及周邊村的村民意見很大,「走,大伙兒上路把那車攔下,非得討個說法。」蘇苑村網格員蘇雲增得到消息後,趕緊通過綜治網絡平臺把問題反饋到鄉裡。鄉幹部、村幹部和派出所民警迅速趕來,正好與打算上路攔車的村民們撞了個滿懷。經過一番溝通勸導,平復了村民們的激動情緒,大家願意坐下來,商量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場衝突就地得到化解。
「以前我們有事都找社區或民警,現在是直接找網格員和樓棟長,很多事情不出村就能解決。」君澤新村村民李大爺說,君澤新村推舉了樓棟長,小到車輛違停、垃圾桶亂擺亂放,大到鄰裡糾紛、徵地拆遷等矛盾糾紛,都被「一網打盡」。
「老張,事情是這樣的,他住2樓,我住1樓,他廚房防水沒做好,水漏下來把我家牆壁都泡變色了,你說我該不該找他賠錢?」
說這話的是南樂縣近德固鄉君澤村村民李師傅,他口中的老張叫張少昌,是這個村的網格員。老張每天都在村裡走訪排查,發現問題和糾紛,就馬上拍照上傳到濮陽市社會綜合治理平臺。今年6月份,老張在走訪中了解到李師傅和樓上鄰居因房屋滲水產生糾紛,兩家差點要「對簿公堂」,老張耐心地給他們做調解工作,當天,這起鄰裡糾紛就得到了妥善解決。
筆者在南樂縣網格化管理多網合一智慧信息平臺上看到,事件分類、訴求內容、上報時間、辦理狀態以及事件相似度分析,在平臺上實時跟蹤,一目了然。南樂縣圍繞「加強基層建設、優化基層服務、完善基層治理」這條主線,將政法、組織、環保等多個部門的網格資源整合為一個網格體系,探索建立了「全科化網格,雙線服務」機制,線上反映,線下辦理,由管理為主向精細化服務為主轉變,向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社會心理服務、政策法規宣傳、公共服務代辦等方面拓展,工作觸角延伸到所有街巷、樓宇、門店和住戶。
目前,全縣設立328個單元網格,配備網格長、網格員1975名,每個網格明確政法信訪專職網格員,制訂16個部門的職責清單,實現了各類社會治理事項全覆蓋,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釐米」。
全方位治理防患於未然、治病於未病
「村民小事村裡辦,有理無理大家判,有事就找評理團。」在南樂縣谷金樓鎮六屯村有這樣一句順口溜。
順口溜裡提及的「評理團」,是指六屯村運用「三治融合」工作法創新推出的村級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機制,包括監督團、律師團、賢達團。通過設立「說事評理」,邀請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威望高、為人公道且具有一定調解能力的村民擔任矛盾糾紛「調解員」、法律政策「解說員」、綜治維穩「參謀員」。
婆媳或妯娌發生矛盾、兄弟因祖屋產權起爭執、鄰裡之間為宅基地鬧糾紛……在六屯村,村民遇到煩心事就喜歡找「評事團」說說,在「評事團」的調解下,一樁樁一件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群眾不跑腿,矛盾不上交。
「立新風、樹正氣、勤學法、嚴律己、禁惡習……」在六屯村黨群服務中心,牆上掛著村裡制定的「六屯之約」,從文明、文化到家庭、守法,涵蓋農村生活方方面面,語言通俗接地氣。村民們告訴筆者,三治融合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不光村容村貌變好了,村民們的素質也提高了,矛盾糾紛也越來越少。
「讓他三尺又何妨,古有『六尺巷』,今天就有我們安莊村『六尺路』!」梁村鄉安莊村支部書記王喜堂說。安莊村與河北省三馬村是搭界村,在道路硬化整修時,因為1米的路肩互不相讓,多次差點引發群體性衝突。通過召開「道德評審會」激活鄉賢資源,發揮鄉村精英在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中的作用,多次奔波兩地,做到「以德論事」,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今年年初,南樂縣印發《關於推進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工作方案》,在全縣推廣「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治村模式。要求各村堅持黨建引領主線,成立治安巡邏隊、五老調解隊兩支隊伍,組建人民監督團、法律服務團、道德評判團三個團隊。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面啟動」的工作思路,今年每個鄉鎮建立5個村級示範點。針對各村不同特點,堅持一個試點一張圖,一個村莊一方案,打造出了一村一品的亮點。
「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的『南樂處方』,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發生,實現民事民管、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最大限度激發鄉村治理活力,促進鄉村振興。」南樂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玉林說。
如今,「三治融合」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在南樂縣全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全縣第一批60個試點村已全部建成,以黨建為統領,以自治激發民主活力,以法治推進現代治理,以德治滌蕩文明新風,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參與、群眾自治的良性互動。湧現出了「精細治理」的「六屯模式」,「小馬扎」議出大民生的「後陳經驗」,「區域聯防、鄰裡守望」的「平邑樣本」,「村民說事」的「四坡實踐」,用小支點撬動社會治理大格局。
「兒子打來電話俺還覺著奇怪,他在天津打工,咋知道俺孫子從家裡跑出去了?原來他用手機就能看見。」梁村鄉申莊村村民劉喜梅說。
治理智能化是基層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彌補鄉村監控盲區短板,南樂縣創新實施「平安鄉村」工程,在每個村背街小巷安裝高清攝像頭,讓群眾不管身處何地,都能通過手機隨時查看家門口情況。
平安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樸素的期盼,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不懈追求。南樂縣堅持打防建管一體化建設,將掃黑除惡重點村集中整治與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防患於未然、治病於未病。今年以來,該縣組織公安局、法院等93個縣直單位,結合疫情期間「雙包雙控」責任劃分模式,在全縣開展大走訪,重點宣傳電信詐騙、文明交通秩序等,群眾安全防範意識大大增強,城區交通秩序明顯好轉。
「南樂縣要堅持政治統領,以理念、體制機制方式創新為動力,建好一個中心,抓實一個載體,織密一張網格,激活一個大腦,創新一套機制,不斷提升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探索具有南樂特色的社會治理之路。」南樂縣委書記劉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