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南衛視的《聲入人心》開播以來,音樂劇等舞臺劇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最近不少玩家們在搜索舞臺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劇目,那就是根據網易人氣遊戲《陰陽師》改編的日本舞臺劇《陰陽師:大江山之章》。這部由奈爾可集團與網易遊戲合作的音樂劇作品吸引了不少玩家的目光。作為第二次巡演,該劇目在國內多個城市進行巡演。其實這不是第一次有遊戲改編成舞臺劇的形式,其實不少遊戲都有推出改編舞臺劇的習慣。
《陰陽師:大江山之章》
那些改編成舞臺劇的遊戲
說到遊戲改編的舞臺劇,就不得不提《櫻花大戰》系列。這款1996年由世嘉推出的經典戰棋遊戲在一開始製作的時候,就加入了濃鬱的舞臺劇元素。不管是以知名劇團「寶塚劇團」為原型的帝國歌劇團,還是數量豐厚的遊戲插曲,都在暗示這並不是一款單純的遊戲作品。而在遊戲初代發行之後,由聲優參與的真人舞臺劇《櫻花大戰歌謠秀 帝國歌劇團·花組特別公演 因愛之故》也在日本開始公演。融入原作劇情的全新故事引來了大量的觀眾,也讓不怎麼玩遊戲的人群知道了《櫻花大戰》這個在業內收穫無數的遊戲品牌。而主題曲《檄!帝國華擊団》更是成為一首經典作品,在每次公演的舞臺上唱響。
經典作品《櫻花大戰》
從1997年開始公演之後,《櫻花大戰》系列先後推出了多部音樂劇作品,每一部都由原作的聲優參與演出。即使在遊戲已經發售多年後的2019年,官方仍然推出了復刻的公演《歌劇海神別莊~來自櫻花大戰~》,並吸引了一大群老粉絲的支持。而隨著《新櫻花大戰》的公開,世嘉也表示將會繼續延續這一傳統,在明年推出以《新櫻花大戰》為背景的全新音樂劇。
《櫻花大戰》的公演在日本擁有大批粉絲
除了《櫻花大戰》系列之外,還有不少的遊戲推出了相應的音樂劇作品,比如世嘉的《戰斧》、卡普空的《戰國BASARA》、IDEA FACTORY的《薄櫻鬼》等等。這些根據日本遊戲改編的舞臺劇作為IP衍生產品之一,在日本收穫了粉絲無數。
而受到日本的影響,網易也和日本奈爾可集團合作,在2018年將旗下遊戲《陰陽師》改編成音樂劇《陰陽師:大江山之章》,在日本和上海先後演出。得益於經驗豐厚的日本改編團隊,《陰陽師:大江山之章》在日本和國內的巡演都獲得了大量玩家和觀眾的支持,並在今年開啟了二次巡演。
《陰陽師》國內巡演海報
其實這並不是網易第一次接觸泛娛樂演出,早在2014年,網易就和杭州宋城進行合作,推出了一場特別的COSER舞臺秀《倩女幽魂》,不過因為受眾問題,當時並沒有獲得大眾的關注。而因為《陰陽師》的成功,網易也重新開始關注舞臺,在《倩女幽魂》嘉年華期間推出了改編自遊戲的沉浸舞臺劇《倩女幽魂:夢回若蘭》。演員們在遊戲中扮演的NPC在舞臺上給玩家們帶來逼真的演出,而玩家們在舞臺上穿梭,遊走在不同的場景之中,隨時隨地的觀看者演員們的表演,還能夠和舞臺演員進行互動。這種沉浸式舞臺劇形式吸引了不少的觀眾參與,可惜的是,並沒有國內大面積的推廣。
日本和改編舞臺劇
雖然在國內還處於新的模式,不過知名的遊戲推出衍生舞臺劇,在日本卻是一個很常見的形式。一個遊戲如果獲得了初步的成功,那麼推出動畫、漫畫和舞臺劇也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不同於在國內比較流行的動畫和漫畫,舞臺劇的傳播範圍一致沒有離開過日本本土。比如《逆轉裁判》、《文豪野犬》等等,一大批由聲優參與的舞臺劇在日本吸引了不少的粉絲,其推出的周邊商品更是大賣特賣,不斷強化IP的價值。在日本,舞臺劇擁有數量可觀的固定觀眾,而如果請來成名的演員參與表演,更是可以吸引一大批演員粉了解遊戲。
說到底,這種情況與日本的舞臺劇發展歷史有很大的關係。早在20世紀初,受到百老匯等西方戲劇文化的影響,許多平民百姓也願意走進劇場欣賞舞臺劇的演出。而受此影響,不少的西式舞臺劇劇團紛紛湧出,從寶塚劇團、東寶劇場到二戰後的四季劇團。各種各樣的演出團體層出不窮,為日本的舞臺劇發展打下了基礎。
日本知名的寶塚劇團
擁有紮實的劇團基礎的情況下,日本各界對於IP衍生有了有很大的發展。日本人一向擅長改編,即使是在不適合改編的作品也能夠帶來極大的還原度,早在九十年代就推出過不少的遊戲動漫作品改編的舞臺劇作品,從《美少女戰士》到《死亡筆記》,各種各樣的故事都被製作人們搬上戲劇舞臺。其中不少作品還獲得過日本的多項獎項。
舞臺劇的火爆不僅給遊戲和動漫作品帶來更多的宣傳和IP價值,有時候也為動漫作品的創造帶來了不少的元素。用嗶哩嗶哩剛剛代理的遊戲作品《A3!滿開劇團》來說,這就是一部帶有濃厚舞臺劇元素的遊戲。遊戲中玩家扮演的女主將會來到一個即將倒閉的劇團,在這裡作為團長帶領團員們走向輝煌。而受到不少玩家歡迎的動畫作品《歌劇少女》更是憑藉其中的夢幻公演元素和強大音樂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擁有大量舞臺劇元素的《A3!滿開劇團》
國內能夠適應這個模式嗎?
雖然遊戲改編舞臺劇在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然而想要真的在國內對這一模式進行複製,卻還要克服重重的困難。
目前國內的舞臺劇市場雖然已經受到大眾的關注,然而商業模式還有待開發。隨著《聲入人心》等節目的熱播,越來越多的普通年輕觀眾開始嘗試走進劇場,不過這些觀眾大部分仍然以經典的劇目或者自己喜歡的演員為主要選擇標準,原創劇目的吸引量並不多。即使是少量吸引觀眾的原創劇目,大部分也是由知名製作人或者強大的團隊推出。從目前來看,想要推出一款成功的遊戲改編舞臺劇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請來知名的演員參與。
吸引無數觀眾的《聲入人心》
然而即使是有知名演員參與,想要推出一款符合觀眾要求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國內的舞臺劇製作模式還處於一個不太成熟的狀態,業內缺少關注,也缺少水平足夠高的人才,尤其是編劇的人才缺乏更是讓舞臺劇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阻礙。這種情況下,在國內推出優秀的舞臺劇作品都不容易,更何況是遊戲改編的舞臺劇作品呢。
目前國內的舞臺劇市場剛剛打開,對於國內的遊戲開發商來說,推出相關的作品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時機。不過隨著舞臺劇的觀眾越來越多,高水準的演員和製作團隊越來越多,想必像日本一樣讓遊戲改編作品在劇場大放異彩,也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