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悲情,晚唐的古詩為何如此悽涼?「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2021-01-12 老張侃詩詞

在古典詩詞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對個人在他鄉一個人苦苦打拼生活經歷的描繪。尤其到晚唐時期,這樣的悲情更多了一層。對於古代的讀書人來講,可能只有科舉這麼一條出路。一旦失敗,這一輩子都即將毫無指望。

所以為了能夠考取功名,為了能夠在京城混出個人樣,大多數人剛剛成年就離開故鄉,走向更大的城市。畢竟在那裡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也方便參加科舉,有的人到了長安就能夠考上;有許多人卻可能要在外漂泊很長時間,甚至是一輩子。

在這樣漂泊的時間當中,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會有無限的悲情。羈旅他鄉,對故鄉的思念。對渺茫前途的思考,對自己當前處境的自苦自憐,都借著詩句表達了出來。有很多的古詩傳承了上千年,依然有濃鬱的韻味。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這首古詩就是馬戴的《灞上秋居》,是晚唐一首非常經典的唐詩。仔細品讀,我們可以看得見其中的悲情。尤其是這其中的一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寫出了多少天下遊子羈旅天下的悲苦。再加上對應的晚唐時代,這樣的一首古詩更顯出悲涼。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唐詩的一開始,詩人借物起興。把原上的秋風細雨剛剛停下來,傍晚的時候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南飛去都描繪出來。雁群從來不曾駐足,看到天邊飛去的大雁,詩人想到了在他鄉漂泊的自己。「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這裡的樹葉紛紛落下,但卻是在他鄉,也正是因為在他鄉,在這寒冷的夜晚,只有那一隻孤燈陪伴著詩人自己。

詩歌的前四句就營造了一種非常悽冷的氛圍。每一個在他鄉拼搏與孤獨為伴的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後面的詩句更有一種悲涼。空園當中,露水滴滴答答,詩人居住的地方非常荒涼。獨門獨戶,只能和野僧為鄰居。

名義上說是赴京趕考,但居住之地卻如此的荒涼。為什麼詩人要遭遇這樣的境地?那就是因為心中懷揣著夢想。「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來到此地居住了這麼久了。這份荒涼也早已經浸透了他的人生,何時才能為國效力?

這是在外漂泊之人最深情的呼喚。他們思念故鄉的情感是真實存在的。但他們知道現在沒有辦法回去,只有在功成名就之後,才能夠衣錦還鄉。然而這個功成名就的過程是漫長的,也是殘忍的,一如這個詩人所表達的那樣,「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每一個成功的人或許都曾經經歷過這樣的折磨,這十個字印在腦海,是不是像曾經獨自一人在他鄉漂泊打拼的你?

相關焦點

  • 《全唐詩》裡很孤獨的一首詩,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很是傷感
    馬戴的這首《灞上秋居》那就是一首很孤獨的作品,整首詩寫得很是傷感,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所以這樣的作品,我們只要細細品來,也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骨子裡的感傷之懷。這樣的作品那也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一讀。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 蘇軾被貶時,短短8句詞,道盡了他的孤獨,最後一句難以超越
    有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有馬戴的「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可能一個純正的有思想的文人,都會有自己急於與人訴說卻無處訴說的孤寂。北宋偉大的詞人蘇軾所作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就是把孤寂描繪得最為透徹的作品。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後。
  • 風雪瀰漫,詩人徐凝《廬山獨夜》: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雲
    他因為模仿大詩人李白的名作《望廬山瀑布》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被宋朝大詩人蘇軾給狠狠地嘲諷了一下:「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徐凝的《廬山瀑布》:「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事實上,這首詩自有其價值,或許根本不像蘇軾說的那樣不堪。蘇軾對徐凝的貶斥行為,無異於有點兒魯迅先生所說的「棒殺」。
  • 關於思鄉的古詩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杜牧:《旅宿》) 17、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1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9、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 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年少苦讀,卻仕途坎坷。他成家後與妻子非常恩愛,可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到處奔波。一方面他感慨自己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另一方面痛惜自己無法盡一位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經常深感自責。下面介紹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悼亡妻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枕是龍宮石,割得 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 晚唐杜牧一首唐詩28字寫盡雨夜之思,但全詩卻沒有一個「雨」字
    再晚唐的時候,杜牧是能夠和李商隱能夠相提並論的著名詩人。李商隱在雨夜寫出一首非常精彩的唐詩,杜牧在雨夜當中也曾經寫出一首精美絕倫的詩作。雖然杜牧的這首古詩在名氣上比不上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但是他用28字,卻寫盡了雨夜之思。而且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杜牧的這首唐詩當中,雖然句句寫雨,但是全詩卻沒有一個「雨」字。
  • 悽涼詩句_描寫悽涼的29首古詩
    脈脈人千裡。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儘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百憂集行 - 唐代·杜甫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 唐代僧人子蘭詩詞擷拾賞析:「帶煙千井樹,和磬一樓風」
    關於子蘭,在星輝熠熠的唐代,子蘭名不見經傳,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卷三》中「道人靈一」條有記載,其中有「其或雖以多而寡稱,或著少而增價者,如……曇域、子蘭、僧鸞、……四十五人,名既隱僻,事且微冥。」,雖然一筆帶過,然而表達了對唐代諸多僧人詩人的欽佩,子蘭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