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專業影評獎項,還是觀眾視角的IMDb評分(以及中文網際網路的豆瓣、時光網),
教父三部曲中前兩部的評價均名列前茅,經典地位毋庸置疑。
也有說法,《教父》不是成為「經典」,而是定義了「經典」。
那麼,《教父》系列憑藉什麼取得如此之高的讚譽?
本文嘗試做一個深入的分析。
暫且拋開各種獎項以及評分不談,三部電影時長超過9個小時,
拍攝時間跨度18年,鮮有「明顯穿幫」的鏡頭。
這在1970年代,沒有CG技術做後期補救的製作條件下,電影拍攝「一次成型「,非常難得。
電影劇本、拍攝、剪輯、配樂、表演、服裝、道具等等,三部片子基本上做到了一以貫之的「高水準「。
可以這麼來理解:影片最後所呈現給觀眾的視聽體驗,基本達到了劇本經由「視聽語言表達」所能拓展的上限。
猜想,這大概是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在看過十遍以後,由衷感嘆:「《教父》可能是影史最棒的影片「的原因。
而湯姆漢克斯、姜文對《教父》頂禮膜拜,也絕非偶然。
無論電影的光影如何炫目,表演如何出彩,歸根結底,我們看到的是銀幕上呈現的故事。
三部電影的製作,得益於小說的原著作者馬裡奧普佐同時擔任編劇,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劇情流暢,節奏統一,人物設置豐滿有度,戲劇衝突安排合理。
通俗的說就是: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情節跌宕起伏,但不覺得「胡說八道,瞎編亂造「。
三部曲講述了一個完美的、連貫的故事。
兩代教父的家庭合影
從導演到演員,凡是參與過教父三部曲的電影人,都可以稱為「業界翹楚「。
馬龍白蘭度的精湛演技,模糊了電影表演和劇場表演的界限。
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兩代教父、男神的演技,自是不消多說。
一般的配角,也都是光芒四射。
馬龍白蘭度的精湛演技,模糊了電影表演和劇場表演的界限
《教父Ⅰ》中桑尼、麥克、湯姆三個人的扮演者一起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兒,更是創造了奧斯卡的歷史。
影片的配樂也達到了非常高的藝術成就,在無數的場合被重複演繹、改編。
攝影、服飾、化妝、美工、音效、道具等等,均有不俗的水準。
堪稱打造了「黑幫電影「的巔峰之作。
此後,向《教父》致敬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或者說,是電影製作團隊對視聽語言的邊界拓展。
《教父Ⅰ》開場的婚禮,鏡頭內部運動、鏡頭分切、鏡頭組合、聲畫關係充分服務於敘事,已然稱為教科書級別的典範。
一個場景,把人物交待的清清楚楚,故事的支線鋪陳得密密麻麻。只能嘆服。
《教父Ⅱ》結構手段、敘事方式備受稱道。全片以過去和現在交叉敘述的方式,一方面敘述麥可如何擴張他的家族事業,另一方面描述第一代教父維託·柯裡昂如何發跡,並成為教父的過程。張弛有度,繁而不亂。
《教父Ⅲ》相比於前作的盛譽,確有遺憾和差距,但影片整體的製作依然可圈可點。
前作中的感情衝突、人物關係得到很好的延續。
影片最後的歌劇表演和暗殺場景的平行交織頗具張力。
艾爾帕西諾非常震撼人心的表演
毫不誇張的說,教父系列拓寬了電影視聽語言的邊界,為後世的影視人提供了可資參考學習的典範。
儘管《教父》系列分別成片於1972、1974和1990年,在影視技術遠超當年的今天,沒聽說有哪位導演、演員「宣稱重拍」或者有意重演《教父》。
總而言之,教父系列最偉大之處,是將一部通俗黑幫小說化為「始於1900年代、義大利黑幫視角的美國社會變遷史」,深刻隱喻美國夢背後的殘酷、血腥、暴力,也極力讚美了人性的美好、家庭的溫情。
更深層次上,探討黑幫世界的輪迴宿命無法逆轉,現實世界的利益糾葛無可避免。
無可辯駁,教父三部曲系列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
《教父》家族首映45周年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