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劉嘉穎
短短三周,《演員請就位2》就成為當下最有話題度的綜藝,每次播出,都能掀起各種劍拔弩張的衝突和腥風血雨的爭論。
對演技的關注讓位給話題,「變味」的綜藝感讓觀眾直呼「精彩」。
當然,看李誠儒和郭敬明吵架,成了最有戲劇衝突的那條故事線。
以至於在新一期的節目中,倆人觀點破天荒地達成一致,#當李誠儒的意見被郭敬明同意時#等話題被直接送上熱門。
在點評唐一菲和曹駿演的《三十而已》時,李誠儒表示「這次特別同意小四的一個觀點」,鏡頭切到郭敬明一臉靦腆的笑容;
而在預告中,李誠儒與爾冬陞的意見出現分歧,郭敬明站出來說「我同意誠儒老師的意見」,李誠儒的反應如下
網友為李誠儒配詞:「如果我有罪,法律會制裁我,而不是讓郭敬明同意我的觀點來折磨我。」
數不清這是第幾次倆人攜手上熱搜了。在「瓜多管飽」的《演員請就位》系列節目裡,李誠儒和郭敬明早已成為了一對不斷貢獻話題度的「歡喜冤家」。
網友為二人製作的CP圖。
1
在《演員請就位2》第二期播出後,「如何幫李誠儒吵贏郭敬明」成了廣大網友津津樂道的一門學問。
事情的起因是郭敬明給了小愛豆何昶希一張S卡。S卡代表著導演對演員演技的評級為最高級別。何昶希的演技如何我就不放原片了,是每在熱搜上看到一次就尷尬得頭皮發麻的程度。
郭敬明給S卡的理由倒是振振有詞:他對於S的解釋是「student、seed、special」,稱自己這麼做是為了鼓勵新人,老師對待「差生」要付出更多心血。
聽起來好像說得通,但4位導演一共就8張S卡,要在40個演員中發出去。郭敬明的行為就好比給「差生」頒發了一張三好學生獎狀,這對於其他演技更好的演員豈不是毫無公平可言?
這一舉動引發了在場很多人的不滿,趙薇調侃:「他就是想找跟自己長得像的」,演員董思怡則直接上臺發問各位導演發S卡的標準是什麼。
在一旁的李誠儒老師早就看不下去了,被cue到發言時上來就直接點破郭敬明為自己辯護時的前後矛盾:「我不喜歡翻手為雨覆手為雲的各種作法。」
郭敬明急著想打斷他,李誠儒一句「小小的年紀要懂得尊重人」瞬間讓火藥味十足,連爾冬陞導演都露出了快樂吃瓜的表情。
接著李誠儒開始質疑何昶希的演技,眼看著快吵贏了,此時郭敬明的詭辯術又開始了:你可以有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在一邊兒的主持人大鵬也突然跳出來站隊,語氣中頗有責備李誠儒「倚老賣老」的意思。
看得廣大網友「拳頭硬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誰對誰錯,就問李誠儒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吵贏郭敬明?
其實這不是李誠儒第一次輸給郭敬明的詭辯術了。
早在《演員請就位》第一季,他倆之間就發生過一場大戰。
在點評演員演繹的郭敬明作品《悲傷逆流成河》時,李誠儒用一臉迷惑的表情發出靈魂質問:「這是暢銷書是吧?」「難道我們現在年輕人都是在看這種?」
被這話戳到痛處的郭敬明,立馬開始了自己的一套話術:先說這是中國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小說,接著又是那句話「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
李誠儒老師顯然沒看出小四已經暗中偷換了概念:你跟他說作品不行,他跟你上升主題。而「存在即合理」這種詭辯話術,李誠儒在節目第二季才憤而提出質疑。
在幕後採訪中李老師終於理清楚了,一句「不能以廉價的筆觸引發廣泛的共鳴」,一語道破本質。
2
都說李誠儒心直口快、一針見血,但也不乏有人評價他「倚老賣老」。其實不是,李誠儒可是名副其實的「傳奇大腕兒」。
演員科班出身的他,最早在影視圈拋頭露面,不是當演員,而是在86版《西遊記》的劇組幹了5年劇務。
《西遊記》導演楊潔評價李誠儒。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李誠儒順著中國的「下海」潮,開始嘗試經商。
先是賣蘋果、帶魚掙了一些錢,後來又做起了服裝生意。1991年,他在北京開了一家面積近1000平米的服裝店,起名叫「特別特」,在北京賣得特別火。
不得不說李誠儒很有商業頭腦:他做當時市場上不常見的日式風衣,一下就賣出10萬件;衣服料子成本很低,卻賣得好、利潤高,十分有賺頭。
當時有「北京四李」的說法,其中一個就是李誠儒。那時的他已經是百萬富翁。
李誠儒漸漸「飄了」,轉而去做外匯買賣,投資回報高,但風險也高。結果遇上了美日貿易戰,虧得血本無歸。
年近四十的李誠儒決定重返影視圈。他自己也承認:「如果沒有這些經歷,我現在也不會成為一個比較優秀的演員」。
憑藉曾經和警察打交道的豐富經驗,他出演了《重案六組》裡的曾克強。這部劇當時有多火就不說了。
在演了大大小小的角色打磨演技後,李誠儒留下了許多經典名場面,《大腕》裡那段長鏡頭就是其中之一。
他演了一個精神病,那段300多字的經典臺詞,念白清晰、節奏適度、一鏡到底、一氣呵成。
「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李誠儒曾坦言,這次表演經歷是他做演員「靈魂出竅」的時刻之一。他在念臺詞時,感覺自己的靈魂飄在了上邊,告訴自己快說完了,後邊沒幾句了。直到一口氣演完了,靈魂才回到肉身之中。
聽了李誠儒的傳奇經歷,你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好演員是怎麼煉成的」。
3
這樣的李誠儒,面對不少小鮮肉們「辣眼睛」的演技,索性直接奉上一門火遍全網的「儒言儒語」:「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今年的節目一開播,他上來又是一連串:「味同嚼蠟」「味如雞肋」「如此乏味」。
只有老戲骨,才有這樣的底氣。
而李誠儒和郭敬明不斷的「Battle」,正是體現了兩種演藝市場規則的對峙。
有人吐槽郭敬明的選人標準是「眼緣請就位」,這恰恰也反映了郭導背後龐大的電影市場的運行邏輯。
《小時代》系列,帥哥美女、奢靡浮華,雖是當之無愧的爛片,卻賺得盆滿缽滿,多年後「顧裡生日」的梗還能刷爆熱搜,大有成「一代人經典」之勢。
再看越來越多的愛豆在不斷進軍影視界,爛片、爛劇層出不窮,卻有人買單。
流量市場在不斷擠壓演員市場,這一點在《演員請就位2》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溫崢嶸、馬蘇等一眾國民女演員被市場評為「B級」,而在影視圈名不見經傳的愛豆陳宥維卻能被評為「S級」。
在節目裡,流量愛豆的演技被爾冬陞等導演批評得體無完膚,而好演員能被看見,受到溫柔的表揚和鼓勵。
但在現實中,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卻還在不斷上演。
李誠儒曾在《演員請就位》第一季總決賽時「神還原」自己在《大腕》裡的經典鏡頭,同樣是一氣呵成,臺詞功底盡顯。
「所以我們成功投資人找什麼演員,都找流量最大的不找戲好的。我們成功投資人的口號是:不求戲好,但求流量。」
這才是對於當下演藝圈的一句警示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