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初,在廈門時,我特地去了東坪山中一間已小有名氣的民宿——山茶花Ciao。當時接待我們的,是任職民宿店長的喻力。
那天第一次見到他。他穿著白襯衣,系深色的圍裙,及耳中發,帶著羞澀笑容。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很多人覺得他像臺灣男生,靦腆,說話節奏緩緩的,又很溫和,說幾句就開始露出笑容。民宿的職員多是女生。無形地,這位1米86的大男孩給了整間店很大安全感。
剛畢業不久的他,在專業之外又修了兩年日文,為了之後去日本繼續深造。大學主修車輛工程,所以非常嚮往可以去關西地區學習,神戶、京都都是他非常喜歡的地方。
他的外錶帶著點喜感,喜歡把快樂帶給大家,有點懶散隨意、不拘小節,但和所有好看又機靈的男生一樣,知道自己的優點,又會微微有些沾沾自喜。
第二次去那個民宿住,也許比先前熟悉了,喻力完全不如第一次見面那樣安靜。比起實則內向的我,他喜歡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來發現更有意義的人生,也有著與靦腆笑容截然相反的浪人心態,不以價格多少來作為鑑別百物好壞的標準。他在街頭來來去去,看著人們如何生活,感受快樂與哀愁,相信個體之間的真誠與互助,細微於心。
去年年末,他離職了。我們找了個機會,一起去了泰國。對於第一次來到的陌生國度,喻力對任何事物都新奇一番,覺得泰國街頭小巷的路邊攤都美味無比。不出時日,他就開始學起泰文,希望在出國之前的大半年,可以在泰國生活一段時間。
這次 brunch,我們選在曼谷 ABAC 大學附近經常會去的一間特色餐廳。這間餐廳的真實名字似乎已經被大家忘記了,可能因為餐廳大部份的餐桌都是舊縫紉機再次利用,大家都叫它「 縫紉機」。
「 縫紉機」在當地其實挺有名,每到正常用餐時間,客人絡繹不絕。Brunch 正適合我們。喻力最喜歡吃的,是海鮮雞蛋咖喱飯配幾串肉丸。最近還發現豬油包菜非常好吃,這次 brunch, 還點了泰式小火鍋。
「 縫紉機」是一間很親民的住宅區附近的泰式餐廳,店內布置懷舊,老闆讓送菜的小哥穿上羅馬戲服來端菜。更出乎意料的,是價格平到極點——四人用餐,點了滿滿一桌,只需400銖,相當於70多人民幣,人均20元都不用。
喻力對於「 縫紉機」可算是百吃不厭,幾乎快成了他在曼谷的廚房。
Brunch with Q&A - 喻力
1. 在來泰國之前你對它的印象是怎樣的?來到之後,又有什麼新發現?
之前對泰國的印象特別好,因為一直都很喜歡泰國菜,另外,還知道泰國是個特別重視佛教的國家。來了之後,我發現國內的泰國餐廳是根據中國人的口味進行了「改良」,泰國本土的食物和我們平時在國內所吃的泰國菜還是不太一樣,更加酸和辣。特別是泰國的辣椒讓我印象深刻。
2. 目前人生中最喜歡的餐館
可能生活地方一直在變,很難對一個餐館產生很深的情感。我喜歡的餐館,不會是裝修豪華的法式餐廳,也不會是嘈雜的路邊龍蝦小排檔,我比較中意簡而有味的小餐館。最好是有一個有故事,冷眼看世界的店主,每一道料理都是用心烹製,常客都是些有趣的人,像日劇《深夜食堂》那種。
3. 關於食物最美好的經歷
最近能想起來的一次美好的食物經歷,應該是我辭職時,神經大條的老闆親自為我準備一桌美食的那一次。其實那天她生病,嗓子啞到說不出話來,卻一大早去菜市場買了很多菜,張羅了一個上午,只為為我踐行。醬燒雞翅,紅燒肉,肉末蒸蛋,青檸魚等等,我一邊感動一邊吃了好幾碗飯。可能美食會因為用心,而讓人更加記憶深刻。
4. 關於食物最糟糕的經歷
最糟糕的經歷暫時想不到,如果是好的食材被浪費,那挺糟糕的。
5. 最離不開的食物
咖喱。不管是泰國咖喱,印度咖喱,日式咖喱,總覺得一旦食物和咖喱組合到一起,美味變加倍。咖喱蝦,咖喱蟹,咖喱雞翅,咖喱魚蛋,咖喱牛肉,這些聽上去就很有食慾。
6. 禁忌食物,最不想碰的食物
不吃狗肉。
7. 你在泰國去了那些城市?如果把它們比作一樣食物,你會怎樣形容?
去過曼谷,芭提雅,清邁,普吉。曼谷是一座國際大都市,也有市井氣很濃的生活味道,就像泰國菜中很有名的 TOM YUM KUNG 冬陰功湯,裡面有豐富的食材和味道。芭提雅給我最大的感覺是開放和情色,它必須是很辣的 Sundom 青木瓜沙拉,辣到流鼻涕那種。清邁是 TOM KHA KAI 泰式椰汁雞湯,古城和新城的交合,讓這個城市既古樸又有活力。普吉必須是 KAENG PHANAENG 咖喱炒蟹,貴而美味。
8. 泰國之行對你的意義
旅行讓人認識世界,也認識自己。泰國是一個保守又開放的國家,它很吸引我。比如這次旅行,剛好碰到了泰國的「封鎖曼谷」行動。在中國從來見不到這樣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人們在大街上駐紮帳篷,所有人都穿戴著標誌性的衣服和首飾,街上用大音響放著演講和音樂。如果沒有直升飛機在頭上飛,我會覺得自己在參加嬉皮士的音樂節。這次對我最大的觸動就是,以後要去看更遠的世界。
9. 在泰國吃到的最讓你難忘的食物是?
醉蝦。把新鮮的生蝦用酒「灌醉」醃製之後,放到一種不知名的樹葉上,自己再在上面加上蒜蓉、椰絲、生薑粒、青檸檬、薄荷葉、苦瓜、小魚乾等佐料,澆淋拌好的特色泰式辣醬,包好之後一口吞下,五味雜陳,這種美味讓人慾罷不能。
10. 最想一起 brunch 的人
最想和女朋友以及在泰國打拼的好朋友們一起 brunch。好的食物與喜愛的人一起分享,美味會加倍。
攝影:王天遲
文字:Shiho Koo
【關注】:點擊本文標題下的「brunchwith」。
【分享】:點擊右上角 [•••]發送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查看歷史消息】:點擊屏幕右上角 [•••],「查看公眾號」,再在主頁,「查看歷史消息」。
1. brunch with 第一回:與Licheng Ling,在布魯克林跳蚤市集
2. brunch with 第二回:與老爺Samuele,在上海家中
3. brunch with 年度壓軸:蘇恩禾,北京查查廚房
4. brunch with 新年開篇:莊潔,在她上海家中
5. brunch with 莊潔:花絮篇
6. brunch with Izhar:紐約東村
7. brunch with 虹影:北京家中
8. Lenny Kaye:音樂家、製作人、作家,紐約
9. Maibelle & Wayne:創業者,舊金山
10. 朱迪、周寧夫婦:北京鈴木食堂
11. Mark Kawano & Timothy Donnelly:Storehouse創辦人, 舊金山
12. Johanna Burke:裝置藝術家、櫥窗設計師,紐約
13. 宋冬:藝術家,紐約
14. 蔣國恆、肖潔夫婦:北京
15. Matilda Wang: 甜點師,布魯克林,紐約
16. 莊仔、小貓夫婦:創業者,北京 嘉文,在德化
17. 林延:藝術家,紐約
18. Designer at work: Christophe Lemaire
19. Designer at work: 嘉文,在德化
20. 泉州淘舊物
21. 許曉禾,旅行者,紐約
22. Yohji Yamamoto | The Talks
23. Nora Silva:雙魚紋身女孩,藝術家,布魯克林
24. 江昕荷、孫瑾瑾:Atelier Murmur, 巴黎 (上)
25. 江昕荷、孫瑾瑾:Atelier Murmur,巴黎(下)
26. 江昕荷、孫瑾瑾:Atelier Murmur,巴黎,花絮
27. Edwin Lo, 獨立音樂人,香港
28. Doyal Gauranga:僧侶/主廚,紐約(上)
29. Doyal Gauranga:僧侶/主廚,紐約(下)
30. 老梅:創業者,杭州
31. 瀾|廚房:德國漢堡
32. Danielle Calding:室內設計師,布魯克林
33. Danielle Calding 居所,布魯克林
34. 長發黃、短髮汪、童工、Miss Li : 擁有A|B面生活的人,杭州
35. Patrick Janelle: 派對籌劃者,紐約通
36. Melissa Dishell:波西米亞創業者,紐約
37. Melissa Dishell:居所,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