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薩德的特別行動案例非常多,幾乎無奇不有。今天我說一個稍微冷門一點的案例:從法國偷回五艘的飛彈快艇。後來以色列就是憑藉這些飛彈艇,贏得了「贖罪日戰爭」。
埃及人買來了飛彈快艇,以色列不甘落後也從德國訂購
從地圖上看去,以色列國土地形狹長,西面連接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所以加強海軍建設一直是以色列的一個重點。可是苦於建國不久,有沒有造船技術和工業,以色列海軍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一艘「埃拉特」號驅逐艦,這還是來自美國的一艘古董,由破冰船改的。與埃及比起來,以色列海軍落後了許多,尤其埃及還有蘇聯的幫助,20世紀60年代,蘇聯設計建造了飛彈快艇,這個小東西速度快,帶兩枚「冥河」飛彈,戰鬥力非常強。這種新式的海上攻擊武器一出來,埃及就秘密從蘇聯進口了六艘,海上力量更加強大,以色列的海岸線全部在埃及海軍的攻擊範圍之內。
當時以色列的總理兼國防部長本-古裡安知道埃及裝備了飛彈艇後,憂心忡忡,他知道這是個巨大的威脅,他也知道聯邦德國能造「美洲虎」飛彈快艇,並且德國戰敗後,一直對以色列有一種負罪感。但以色列和德國還沒有建交,再說德國也不想淌中東這灘渾水。於是他通過摩薩德的密碼渠道和德國達成協議:聯邦德國為以色列製造12艘先進的「美洲虎」飛彈快艇,6年內全部交付。到1964年底,德國向以色列秘密交付了3艘。
沒想到這個事被無所不能的《紐約時報》記者發現,立刻在報紙上發出了標題聳動的新聞。世界輿論一片譁然,尤其是阿拉伯世界更是義憤填膺、罵聲一片。聯邦德國政府沒法子,只好含糊其辭地發了聲明;此類交易是不可能發生的,德國政府並沒有要和阿拉伯國家過不去的意思,希望阿拉伯兄弟不要誤會;聯邦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同阿拉伯各國保持良好的友誼和合作關係。以色列再想從德國開回飛彈艇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不服輸的摩薩德時任局長西蒙·佩雷斯可不這麼認為,他通過各種秘密手段和利益交換,再加上鍥而不捨的精神,最終讓艦船建造大國法國接手完成德國的訂單。不過法國人的條件是:在中東,以色列人絕對不可以首先發動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否則,不僅我們法國的日子不好過,你們以色列人也將會因此受到懲罰。世界的體系應該保持一種均衡的態勢。法國人之所以這樣,一來他們在中東有著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們和埃及有著說不清的歷史淵源。
以色列滿口答應,就這樣,「美洲虎」飛彈快艇建造工程就在悄然無聲之中來到了法國的瑟堡港的造船廠。為了防止再出現什麼亂子,以色列派了他們的海軍司令莫迪凱·利蒙上將以駐法使館武官身份進駐巴黎,監督快艇的建造。不過,莫迪凱·利蒙上將曾經是一名摩薩德的資深的優秀特工,這一點鮮為人知。飛彈快艇建造工程開展得十分順利,1967年5月,法方已經為以色列生產了4艘快艇並且很快運到了以色列。現在只剩下五艘飛彈快艇還沒有建造完成,沒想到出事了。
惹惱了戴高樂總統,法國對以色列武器禁運
1967年6 月5 日,以色列在阿拉伯國家大兵壓境的情況下,突然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果僅用了6 天就佔領了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大片土地;同年12月,以色列又出動飛機襲擊了黎巴嫩的貝魯特機場,炸毀了13架阿拉伯飛機。這一下法國人不高興了:你可是答應我們不會先發動戰爭的。他們認為這是以色列公然違背對盟國的承諾,這在外交上是不能容忍的。
以色列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向法國不停的解釋,但法國就是不接受,法國總統戴高樂總統說:「發生了的就是發生了的,沒有發生的就是沒有發生,不要加上那些數不清的『假如』、『如果』。你們的那些摩薩德特工的情報往往總是捕風捉影,說什麼以不發動戰爭就面臨亡國,這純粹是杞人憂天;相反,你們發動的這場戰爭已經打破了中東不戰不和的局勢,這是對均勢地緣政治的一個打擊,也是對法國公開的蔑視。」
立刻,法國政府就宣布對以色列實行全面的武器禁運,不僅不會再向以色列出售軍火,就連那些已經付過款的飛機、彈藥,包括正在建造之中的5艘「美洲虎」飛彈快艇,法國政府也將不再交付給以色列了。雖然氣憤,但以色列一點辦法沒有,眼睜睜地看著造好的飛彈艇不能運回。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只有用我們的方式把它們『取』回來!」摩薩德局長的阿米特充滿自信地說。
第三次中東戰爭仍在繼續,1967年10月21日黃昏,以色列海軍最大的戰艦——埃拉特號驅逐艦在巡邏和封鎖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時,被埃及海軍派出的「蚊子級」飛彈快艇擊沉了,以色列損失慘重。時任以色列總理的列維·艾希科爾傷心之餘,立刻召集「瓦拉希」會議,商討對策,「瓦拉希」即情報與安全委員會。自然地大家又想到還在法國的飛彈快艇。怎麼樣把這五艘飛彈快艇弄回以色列,這是大家重點討論的問題。飛彈快艇雖然小,那是相對大海來說的,要想在法國政府反對的情況下把五艘飛彈快艇運回以色列,簡直就是個難於上青天的任務。
在摩薩德局長阿米特看來,事情不管多麼難辦,只要行動開始,下一步就是克服一個個困難而已,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他給總理提了個方案:運回五艘飛彈艇,具體操作由摩薩德來執行,但政府和軍方要配合。以色列總理列維·艾希科爾是一個生於俄羅斯帝國基輔附近的猶太人,年輕時是一個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支持者,參加過多次復國運動,在一戰還加入了猶太軍團在戰場上打擊奧斯曼人軍隊。他也是膽大心細敢於冒險的人。他批准了摩薩德的方案,這個行動計劃叫「諾亞方舟」的計劃。
以色列人開始認真地執行「諾亞方舟」的計劃,一開始很簡單也合乎大家的正常想法,就是找法國瑟堡造船廠老闆弗利克斯·阿米奧要錢,飛彈艇你們不給,那我也不要了,但你要把錢還給我,那筆錢不是個小數目。船廠老闆弗利克斯·阿米奧為難了:以色列人不要剩下的五艘飛彈艇,法國政府是滿意了,可這艇基本造好了,怎麼處理呢?如果賣不出去,可是一筆不小的損失,誰負擔?以色列的錢怎麼還?
這時,一個挪威商人找上門來了,他們是專門從事海上石油開採業務的,是一家在巴拿馬註冊的正規公司,當時這樣的公司很多,他們為了逃稅方便,大多在低稅的巴拿馬註冊。最近他們的公司正在阿拉斯加海岸鑽探海底石油,那些海上鑽探平臺相互距離不遠不近的,需要大量的交通艇來聯繫,並且他們現在急迫地需要五條,以後還有可能增加。他們看上了船廠為以色列造的飛彈艇,說只要船,不要武器,這就不涉及軍火交易,只是一項純粹的民間商業活動,不需要太多的審查批准。其實這個公司是摩薩德的一個白手套,但是你要想查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瑟堡造船廠老闆弗利克斯·阿米奧高興壞了,上下疏通,很快達成交易,他還帶這個公司的代表西姆到船廠參觀,到建造的船上看看,兩家氣氛友好和諧。1967年10月,5艘快艇已經如期完工,全部停靠在瑟堡港碼頭,阿米奧馬上通知石油勘探公司前來提貨,接到通知的當然是摩薩德,但名義上仍是石油公司,公司馬上派來了三個人到船廠看船,準備最後的交接工作。這五都是摩薩德久經沙場的特工,其中有一名叫埃茲拉的,還是以色列飛彈快艇的艇長。
這些人在船廠很快把船廠的環境和船廠周邊海域搞得清清楚楚,還和船廠人員打成一片,關係融洽。他們對船的主機要求很高,說將來在阿拉斯加附近工作,氣溫低,環境惡劣,所以要檢查好。於是他們常常在晚上啟動機器檢查。儘管聲音很大,但船廠是理解的,因為將來使用環境要求高嗎。1967年12月23日這一天,瑟堡港來了一百多名「遊客」,他們分別來自西歐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是來這座美麗的海港城市歡度聖誕節來了。其實這些人都是摩薩德局長阿米特精心挑選的摩薩德特工和以色列的海軍官兵,「諾亞方舟」的最後行動將在第二天晚上進行,也就是聖誕節的晚上。
12月24日午夜時分,那一百多名「遊客」 從各個不同的方向悄無聲息地來到了港口,迅速地登上了5艘快艇,每艘快艇20個人,不一會,瑟堡港內5艘快艇上的發動機一齊轟鳴起來,當然這種聲音對廠裡的保衛人員和附近居民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他們在家過著聖誕節,還感嘆船廠的工人太辛苦呢。一切就緒,5艘飛彈快艇悄悄地解開了纜繩,駛出港口,直奔地中海深處,開始了它的回歸之旅。第二天一早,船廠人員驚奇地發現瑟堡港碼頭上已經空空如也,昨天全天還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那裡的5艘快艇不見了,連石油公司的代表也不見了。這個時候,船廠裡的人隱隱約約覺得事情大了,他們趕緊向當局報告。
你們把這些飛彈快艇弄到哪兒去了?我要一個回答,一個迅速的回答
飛彈快艇失蹤的消息很快傳到總統府,喬治·蓬皮杜總統立刻找來外交部長,大發雷霆:我剛剛向阿拉伯國家許諾了,法國將是阿拉伯人最忠實的盟友。可是現在,卻讓猶太人把他們的快艇駕走了,這不是言而無信嗎?我的臉都丟盡了!我們要立即作出反應!」
法國外長舒曼立即在外交部緊急約見以色列大使,但是不巧,以色列駐法國的大使沃爾特正在瑞士過聖誕節,這還是他第一次外出過節呢。也不顧什麼禮節和風度了,舒曼對著兩名普通的以色列外交官幾乎是咆哮地問道:「你們把這些飛彈快艇弄到哪兒去了?我要一個回答,一個迅速的回答,像這些快艇一樣迅速的回答。」這兩名普通的以色列外交官卻異常冷靜,一個驚訝地說:這是個令人費解的事,聞所未聞啊,我要立即了解。另一個說:外長先生,你們沒有搞錯吧,這些快艇萬一開進了海法港,對以色列來說可是個後果非常嚴重的事啊!
很快報紙上就登出了一條驚動全球的爆炸性新聞——法國瑟堡造船廠為挪威建造的5艘飛彈快艇,在聖誕節前夜竟然不翼而飛了。法國國防部不得不緊急出來闢謠:「此事只是關係到該造船廠按合同轉讓給一家挪威貿易公司的幾艘民用船隻。」法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話,更激起了那些記者們的好奇與疑問,不過大家心裡其實都知道怎麼回事,只是沒有證據罷了。
12月28日,經過三千多海裡的航行,5艘「美洲虎」成功地開到了海法港,摩薩德又一次獲得了匪夷所思的成功。後來以色列在這些飛彈艇上加裝了自己的「伽伯列」飛彈,在「贖罪日戰爭」的海上戰鬥中把埃及的飛彈艇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