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紐大舞蹈教授電影作品 斬獲多項電影節獎項

2021-02-19 上海紐約大學NYUShanghai

門鈴響起,信件到了,她的世界隨之崩塌了。由上海紐約大學藝術學副教授Aly Rose(羅紅玫)執導的時長14分鐘的舞蹈電影The Leaving Room,以「刻奇」(Kitsch)風格探究了一位女性如何向一段人生篇章揮手作別。

影片在上紐大校園及上海玻璃博物館拍攝。上紐大藝術助理教授陶思燁在影片中扮演遭遇丈夫背叛的妻子,另外幾名上紐大學生和員工也參演其中。截至目前,該影片已囊獲全球獨立電影節、實驗舞蹈及音樂電影節、亞洲人電影節、聖何塞國際電影節,以及拉斯維加斯電影節等多項國際電影節獎項。

「The Leaving Room講述了一名女子在遭受丈夫背叛後,被迫面對內心的震驚、憤怒及悲傷情緒,」Rose說道,「我希望中國的青年觀眾們能夠對女主角努力尋找自我的過程感同身受,並從中得到啟發。」

整部影片共有五幕:信件、花瓶、相冊、合同和舞會,分別對應「悲傷」的五個不同心理階段。之前曾上過Rose教授舞蹈課的2020屆學生Amelia Jin、賓雪和2019屆學生趙雪涵在影片中擔任舞者。上紐大信息技術部技術支持主管高雪聖在片中飾演闊綽而又不羈的丈夫,學術事務部副教務長John Robertson及學術事務部副主任Diane Geng在「合同」一幕中扮演雙方的律師。

Rose教授表示,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大家不是專業演員,但都在準備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全身心投入其中,詮釋了自己的角色。飾演丈夫的高雪聖表示,對他來說最有難度的一幕是把離婚協議書甩在妻子(陶思燁飾演)臉上。由於擔心傷到搭檔,他在扔協議書時總是顯得力度不夠。最後,在幾次拍攝效果不佳後,導演Rose教授不得不介入其中,利用過肩鏡頭捕捉到了這一幕。

陶思燁表示,角色扮演是拍攝過程中的一大挑戰。「對我來說,舞蹈是當下情感的自然表達,無需『表演』。但在影片拍攝中,我得在事先設計好的情節下做出準確的反應,同時還要放大自己的情感。」

Rose教授也很感謝上海玻璃博物館對影片給予的支持,感謝他們提供「破碎BRKN」展覽的藝術裝置作為拍攝場景。「這部影片我看了很多遍,我很驚喜地看到舞蹈與展覽本身之間的交融與呼應,」上海玻璃博物館創始人、上海紐約大學長期合作夥伴張琳說,「音樂在『破碎BRKN』展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影片裡的舞蹈表演恰好與本次展覽凸顯音樂的這一特點相呼應。此外,舞蹈電影這一呈現方式,毫無疑問也為觀眾們欣賞藝術作品和展覽開闢了另一種途徑。」

Rose教授表示,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觀眾欣賞到像The Leaving Room這樣的舞蹈電影,欣賞其中所傳達的可能性及蘊藏的力量。「我相信,電影中的舞蹈表演展現了許多細微的差別,讓觀眾們感受到轉瞬即逝的現場表演中常常丟失的細節,」她說,「在我看來,這部影片中的舞蹈不僅展現了人的身體之美,也給予觀眾思考的空間,引發大家重新審視對愛情、責任,以及女性為維持婚姻所做出的犧牲的先入之見。」

影片於12月10日(周四)在上紐大首映

👆點擊觀看影片

相關焦點

  • 這部來自霞浦的電影斬獲亞洲華語電影節斬獲三個獎項
    由福建省霞浦陳氏兄弟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電影《大上海之奪寶奇兵》參加澳門第二屆香港青年國際電影節和亞洲華語電影節斬獲三個獎項
  • 奇幻電影《透視之眼》北京國際電影節斬獲獎項
    網易娛樂4月20日報導 近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京舉行,備受矚目的活動單元——網際網路影視行業年度盛會「網影盛典」如期盛大開幕,都市奇幻電影《透視之眼》在本屆斬獲「2018年最受關注的網絡電影」獎項,未播先火,成為現場焦點
  • 【新聞】黃丹教授作品《搬遷》在塞班國際電影節喜獲嘉獎!
    由我系教授、系主任黃丹老師導演,剛剛在第四屆北京青年影展成果展示會上斬獲「最受關注故事片」榮譽的《搬遷》(原名《北梁的天空》),於首屆塞班國際電影節再奪多個獎項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公布——電影《金都》斬獲多項大獎!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於5月6日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金像獎所有獎項在線上公布。由演員金楷傑出演的電影《金都》得到8項提名,導演黃綺琳奪得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同時斬獲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金楷傑表示,為自己出演的電影能夠獲獎感到榮幸,並會以此為激勵,精進演技,為大家呈現更多更好的作品,也請大家多多支持中國電影,支持演員金楷傑。
  • 《再見,少年》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斬獲多項榮譽
    國華娛樂網訊,由英皇影視文化、大地電影出品,焦雄屏監製,殷若昕導演,張子楓、張宥浩領銜主演,屈夢汝等演員主演的電影《再見,少年》入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H!Future新人榮譽,榮獲四項提名。同時,也斬獲了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多項榮譽。
  • 藝術學院兩畢業生電影作品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
    他在本科期間拍攝的定格動畫和真人表演相結合的《變形記》,斬獲了2012年第九屆全球華語大學生最佳實驗片獎。此外,他本科期間拍攝的多部短片作品,如《巴別塔》《獨生子》等也獲得了包括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單元最佳創意獎等在內的多項榮譽,作品兩次入圍ISFVF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作品展。而這次《女他》的拍攝,也是從六年前他就讀本科時開始的。
  • 電影《大上海之奪寶奇兵》斬獲兩大電影節三項大獎
    由福建省霞浦陳氏兄弟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電影《大上海之奪寶奇兵》參加澳門第二屆香港青年國際電影節和亞洲華語電影節斬獲三個獎項!陳家俊導演獲得傑出導演獎,攝影師劉軍濤獲得最佳攝影獎,小演員陸家輝獲得優秀兒童演員獎。
  • 《日光之下》全國藝聯上映 斬獲多項電影節大獎
    《日光之下》全國藝聯上映 斬獲多項電影節大獎 11月27日,由梁鳴執導,呂星辰、吳曉亮、王佳佳領銜主演的電影《日光之下》,正式於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日光之下》是導演的個人首部長片,接連攬獲27項海內外重要影展榮譽,被譽為「今年最讓人驚喜的華語電影處女作」。在此前舉辦的國內首映觀影中,導演李霄峰、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演員週遊等電影同行,都給予影片高度評價,直言「看完感覺悵然若失,縈繞心頭」「寫實又寫意,幻滅又殘忍」。
  • 斬獲國際電影節獎項 雲南取景電影《天堂的張望》昆明舉辦見面會
    雲南網訊(記者 侯婷婷)11月6日,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插甸鎮水城小學拍攝的電影《天堂的張望》在昆明舉行見面會,導演杜斌、主演杜奕衡攜雲南演員們與觀眾面對面,交流這部感人影片的創作歷程。感受到社會愛的力量和無數陌生人的關心,也使張望變得無比堅強,她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接受著治療,並一次一次經歷著鬼門關,然而就在大家都認為張望的病快要好起來的時候,張望卻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電影海報
  • 耳東影業參與作品再摘重量級獎項,斬獲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7個大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來是中國電影行業的盛事,見證著中國電影的發展,斬獲金像獎在很大程度上標誌著行業對於作品或者演員本身的認可。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耳東影業就有三部作品斬獲7大獎項。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
  • 瀟影新片《狃花女》斬獲澳大利亞AFFA三大獎項
    近日,澳大利亞AFFA電影節在西澳美麗城市曼哲拉市落下帷幕,各個獎項也逐一揭曉。
  • 電影獎項大盤點
    一、世界性大獎目前世界範圍內含金量最高、知名度最大、影響力最強的電影獎項是法國的金棕櫚獎和美國的奧斯卡獎。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這四大電影獎被視為國際影壇最具影響力或藝術代表性的獎項。
  •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電影獎項一覽
    商務合作請添加小編微信:TMBB1000作為一個電影人,你怎麼能不懂電影節?!你難道不想在電影節上拿到獎項和獲得名聲嗎?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電影節,以及一些獎項設置,好讓大家對國際電影節有個清晰的全局觀。
  • 《艾米粒》PK 4500部斬獲休斯頓電影節金獎
    該電影節還首度開設了「全景中國」單元,為中國電影提供更大的展映平臺。在獲獎的中國電影中,由自紀錄電影創始人,鬼才美女導演舒子自編自導自演的優質短片電影《艾米粒日記》表現引人關注,首次參選電影節便斬獲原創戲劇雷米金獎。
  • 外國知名電影獎項和電影節介紹
    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並成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項而已,和中國的「華表獎」是一個意思,只是一個本土的電影獎項,但從他設有「最佳外語片獎」來看他也不是國際性的,而電影節的定義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
  • 【票·資訊】終於斬獲金棕櫚的韓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到底算老幾?
    2019年正值韓國電影百年,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斬獲金棕櫚,無疑是坎城電影節送給韓國電影的一份厚禮。從千禧年之後開始發力,由借鑑好萊塢類型片起步,到如今徵服世界觀眾,韓國電影在亞洲、乃至世界影壇究竟能排上老幾?小編用一份坎城電影節「獎牌榜「來告訴你。
  • 亞洲電影大獎獎項揭曉,《寄生蟲》稱最大贏家,而她已經接連斬獲六...
    前幾日金鷹獎剛剛落幕,而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的便隨之而來,作為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次創辦的亞洲電影獎項,在整個亞洲的範圍內都進行評比的亞洲電影節大獎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 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新的電影作品在不斷湧現,觀眾的口味隨著市場化的變化也在不斷變化,怎樣讓這種評獎令人非常信服?國際上的各大電影節獎項都遵從怎樣的評審規則呢?我們不妨放眼世界,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取經」。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有專門的選片委員會來負責選擇入圍影片,鼓勵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儘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獎項由每屆的評委會選出。
  • 李英愛奪得第25屆春史電影節影后,李秉憲再次斬獲影帝獎項
    6月19日,今日韓國舉辦了第25屆春史電影節,李秉憲和李英愛都紛紛現身活動會場,而且分別獲得了最佳男女主角的獎項,非常值得誇讚,李英愛是憑藉《復仇母親》這部電影奪得影后,她上臺發表感言,看起來寵辱不驚,落落大方。
  • 《盲琴師》原型人物真實事件揭秘 橫掃波蘭各大電影節
    《盲琴師》原型人物真實事件揭秘 橫掃波蘭各大電影節  由導演馬賽·皮耶普萊茲卡執導,大衛·奧格尼克領銜主演,波蘭殿堂級爵士鋼琴家與音樂製作人萊謝克·莫斯德擔任編曲,講述天才盲人鋼琴家對抗不公命運的傳記類獲獎佳片《盲琴師》(暫譯),繼接連斬獲波蘭各大電影節多項大獎後,再度獲得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青睞,入選「金爵獎劇情片官方入選影片」片單,並將於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