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靈樨
今年暑期檔,有想過《延禧攻略》不會輸,但沒料到竟贏得如此漂亮。
從2019年開始,陸續播出的高分臺劇引發了劇迷們對臺劇復興的暢想,也由此引發對TVB劇集的期待。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整理了豆瓣評分超過8.5的TVB劇集,如下表,不難發現2010年後的高分劇集鳳毛麟角,港劇仍然無法超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
進入21世紀,內地影視市場呈現出繁榮的景象,龐大的資源體系和專業的製作團隊吸引了兩岸三地的影視人才納入內地市場,尤其是2005年前後,陸續出品了多部由兩岸三地影人合作的項目。由於嘗到了與內地合作的甜頭,不少香港影人也來到內地發展,TVB長期處於被迫低產、發展停滯的狀態。
即便如今TVB也奮起直追,陸續籌拍了多個項目,但從已播出的《法證先鋒4》來看,反響和熱度都十分平庸。許多TVB劇迷對此表示失望,質疑「TVB是不是徹底涼了?」在本文中,筆者將探討TVB「涼涼」的原因,以及TVB的復興有多少希望?
瘋狂拍續集,炒冷飯成常態
若論原創IP,TVB給觀眾們留下了不少經典的原創故事,而這些原創劇集在經歷了市場檢驗後大熱,便會繼續啟用原班人馬拍攝續集,這是香港TVB劇的慣用伎倆。
劇N代若想保存較長的生命力,一定要保障每一季的故事都能深入人心,縱觀TVB膾炙人口的劇N代作品,一般以緝毒、警匪、臥底等題材見長。比如《廉政行動》幾乎以兩三年拍一季的速度,共拍攝了11部劇集。《法證先鋒》也拍攝了四部,目前正在籌拍第五部。《使徒行者》自2014年第一季爆火後,也陸續拍攝了電影版和劇集版的續集,目前《使徒行者3》處於待播狀態。
可見,懸疑涉案劇是TVB的強項,但類型遍地開花的TVB劇也涉獵了醫療、喜劇、殭屍、愛情、古裝等多部劇集,不過鮮少有長命的IP。《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承載了80後、90後的童年回憶,然而在拍攝了三季後也夭折了。醫療題材的《妙手仁心》也僅拍攝了三部,2005年之後便沒有再創作過續集。
2020年播出的劇集中,《法證先鋒4》、《反黑2》、《盲俠大律師2》都是此前IP的續集,不過皆沒有太大的反響。目前官宣的正在籌備和已開機的劇集中,《BB大曬》是《BB來了》的第二季,《解離日記》是《刑事偵緝檔案》的第五部,《陀槍師姐2020》是《陀槍師姐》的第五部。這些劇集很多都是在炒90年代的冷飯,即便主演已湊不齊全,卻還是要硬著頭皮繼續拍攝,美其名曰是「情懷」,但也不少劇迷質疑TVB「江郎才盡」。
作為影視創作者,一味「炒冷飯」會阻礙市場的進步。雖說TVB劇的續集也往往能夠保障質量,不至於口碑下滑,且也仍然有不少優秀的新劇輸出,不過相比二三十年前的盛況還是望塵莫及。
戲骨進軍內地,演員青黃不接
從1967年開始,香港TVB由邵逸夫創辦,並於1972年成立藝員訓練班。這個被稱為香港演員的「黃埔軍校」的訓練基地培育出了周潤發、關錦鵬、黃日華、劉德華等一大批影響香港影壇甚至影響了整個中國影視劇產業的明星。尤其是在1984年改制以後,縮短了訓練時間使藝人的產出量暴增,但也間接影響了藝人的質量。
90年代的TVB劇集幾乎被劉青雲、黃日華、古天樂、周潤發、吳鎮宇等壟斷,21世紀以後張衛健、錢嘉樂、宣萱、黃宗澤、佘詩曼等也成為了TVB劇的熟面孔,難免會讓觀眾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
張衛健從90年代開始便塑造了多部經典的角色,他搞怪獨特的演技方式紅極一時,也成為了近10年來的高產明星。先後主演了《阿有正傳》、《齊天大聖孫悟空》、《小寶與康熙》、《機靈小不懂》等劇集,評分多半在6-7分左右。
黃日華的黃金時期在90年代,先後拍攝了《雪山飛狐》、《天龍八部》、《天地豪情》等電視劇,到了2010年代便出於低產狀態,直到現在幾乎退出了演藝圈。林峰自2000年以來開始在TVB拍戲,先後拍攝了《溏心風暴》、《尋秦記》、《大唐雙龍傳》等劇集,2010年以後的《使徒行者》、《雷霆掃毒》等警匪劇也深入人心,去年與蔡卓妍合作的《機動部隊》播出,除此之外並不其他作品。
這兩年TVB出品的劇集中仍然以熟臉演員為主,惠英紅的《鐵探》、楊千嬅的《多功能老婆》、胡杏兒的《向西聞記》、鄭則仕的《街坊財爺》、陳豪的《一代宗師迎新歲》等,主演幾乎都是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演員,鮮少有新人面孔。
內地影視市場的火爆讓不少香港藝人都奔赴內地發展,惠英紅、林峰、黃宗澤、佘詩曼等香港演員皆參與了內地影視劇的製作,香港TVB漸漸失去了往日光彩,藝員培訓班也自2014年以後便沒有新人產出。在演員青黃不接的境況下,TVB急需培育新鮮力量,不僅演員需要新鮮面孔,編劇、導演乃至整個幕後團隊也需要「換血」,才能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推動TVB劇的發展繁榮。
與內地視頻平臺合作,
能否擴大TVB市場?
不難發現,近些年TVB開始與內地視頻平臺頻繁合作,其中不僅有原創的新項目,也有一些經典IP。
比如《使徒行者3》就是企鵝影視與TVB聯合出品的,雙方平臺分攤成本費用,內地的拍攝資源與香港的藝人資源進行最大的融合共享,這也體現了影視寒冬之下各地影視從業者「報團取暖」的趨勢。
無獨有偶,由袁偉豪、惠英紅主演的《鐵探》也是企鵝影視與TVB聯合出品的劇集,這部劇集的演員與幕後團隊幾乎是TVB的人才,彌補了內地市場在內容製作方面的不足,然而播出平臺在騰訊視頻極大程度上保障了收視熱度和穩定受眾,打開了TVB在內地的市場。如今,TVB與騰訊正在籌拍一部驚悚警探劇,預計4月底開機,主演也是惠英紅。
《法證先鋒4》是優酷與TVB合作的作品,除此之外,《機場特警》也於3月30日在優酷上線。
去年,TVB與愛奇藝合拍的《踩過界2》已經開機,此前TVB已與愛奇藝合作過《守護神之保險調查》,只是沒有太多的關注度。
可見近兩年,TVB與中國三大視頻平臺都展開了深度合作,並且有望繼續合作下去,這也是TVB復興策略的第一部,藉助國內視頻平臺的力量吸引更多的內地觀眾,只不過就目前的成績來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TVB的復興之路任重而道遠,對於很多觀眾來說,港劇意味著情懷,但如果過分「玩味」情懷而失掉內容質量,必然會損失掉許多觀眾緣。市場的寒冬恰是內容的暖冬,影視從業者們團結一致奉獻優質的內容和具有品質的劇集,才能攜手共渡難關,TVB在內地市場的助力下也才擁有恢復生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