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氏、富察氏、鈕鈷祿氏……聽來聽去,清朝後宮的妃子總逃不開這些姓氏。
為什麼?只因它們都屬於「滿洲八大姓」。
我們知道,皇帝娶妃,格格選駙馬爺,多是為鞏固皇權,有著明顯的政治意圖。
就像清初皇太極,先後娶了大玉兒的姑姑、大玉兒、大玉兒的姐姐,而這幾位女子也不介意,因為無論哪個得寵,都是她們蒙古科爾沁部勢力在滿清的紮根,以此互相滲透,讓根基更穩、榮華更久。
帝王結親,自然首選顯赫的「滿洲八大姓」。
除了前面說的那拉氏、富察氏、鈕鈷祿氏,還有就是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齊佳氏、索綽羅氏。
冠以漢字姓分別為:那、富、郎、關、佟、馬、齊、索。
【那拉氏】
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據說,那英就是那拉氏的後人。
一個古老姓氏: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那懶氏。
一個貴族姓氏: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
至明末,那拉氏分為烏喇那拉、哈達那拉、葉赫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並有所分化。
從努爾哈赤的兩位皇后,到清末的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幾乎每代清帝後宮都有這個姓氏的妃子,且身居高位。
只是沒想到,詩意的納蘭性德,也來自這一氏。
【佟佳氏】
佟佳本是地名,後以之為姓。據說,佟大為是佟佳氏的後人。
努爾哈赤的元妃、順治帝的皇后、康熙帝的皇后及貴妃,道光帝的皇后、鹹豐帝的貴妃……還有著名的隆科多等,都來自這個氏族。
【瓜爾佳氏】
源於女真族,以部族名稱為氏。後代有關之琳、周海媚等。
按不同的地區有蘇完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入關後又有鳳城瓜爾佳氏、金州瓜爾佳氏等分支。
康熙帝的貴妃、嘉慶帝的安嬪,以及康熙帝四個兒子的福晉們……還有鰲拜,都是該氏族中一員。
【馬佳氏】
以地為氏,原氏族起源地「嘉裡庫馬佳」。
後宮中,有康熙帝的榮妃;另外,清初大學士圖海、道光時禮部尚書升寅等為該姓著名人物。這一氏族隨軍入關後少部分為官,大部分經商。
【富察氏】
以地為氏。又作「傅察」、「富爾察」。
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元時,曾冠漢字姓李。
努爾哈赤的繼福晉、乾隆帝的皇后及兩位貴妃……至於其他親王的福晉、格格的額附,更是數不勝數。
另外,傅恆,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皆為一時炙手可熱的人物。
【索綽羅氏】
以地為氏,又稱「索綽絡氏」。今漢姓多用索、曹、石。
後宮有乾隆帝的瑞貴人、鹹豐帝的婉貴妃。
石姓的來源:大學士英和的高祖都圖,曾經管理過國庫,因為一絲不苟,被康熙帝賜「石」姓,故其後裔皆以「石」為姓。
【齊佳氏】
以地為氏,後改漢字姓齊。
齊佳氏人口不多,名人也少,卻是滿族一大特別顯貴的家族。
八大姓之中,有的說法以「赫舍裡氏」代替「齊佳氏」,或因齊佳氏名人較少,而赫舍裡氏,康熙的皇后即是,且家族居功甚偉,勢力強大。
【鈕祜祿氏】
原系地名,因以為姓。郎朗為該氏後代。
漢字姓裡面,有的稱「鈕」,也有的稱「郎」,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
後宮中,有皇太極的原配夫人(第一任大福晉)、康熙帝的皇后及兩位貴妃、雍正帝的皇后、乾隆帝的嬪妃和貴人,嘉慶的皇后及貴妃,道光的皇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