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愛了不該愛的人
你的心中滿是傷痕
你說你犯了不該犯的錯
心中滿是悔恨
你說你嘗盡了生活的苦
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 陳淑樺《夢醒時分》
很多人最早接觸陳淑樺
是來自這首《夢醒時分》,
都會被其哀婉但是卻又不失瀟灑的
曲調所吸引,
更加因為陳淑樺那親切而高貴
的聲色所折服。
陳淑樺像是一位高貴的哲人,
將人生同愛情用音樂傳達於你我。
陳淑樺的歌聲有種讓人
看透世事卻又充滿希望的魔力。
但是陳淑樺的命運卻也是如此的不幸,
時至今日很多人已經將她忘卻,
也有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
陳淑樺還是否生活在這個世界。
人生就是如此,
當你在大紅大紫時
你是萬眾矚目的焦點,
一旦你退隱乃至生活陷入困境,
你也就和普通百姓一樣不再被人關注。
但我想說,陳淑樺,
不管你身在何處,我們沒有忘記你。
陳淑樺,1958年5月14日生於臺灣。對於歌唱,陳淑樺有著少有的天賦。年僅八歲時,因為參加當時臺灣最大型的歌唱比賽,就以一首《個個滿足》從而獲得冠軍。九歲的陳淑樺就已經錄製單曲。
初期的陳淑樺唱的是偏民歌的曲風,像《紅樓夢》,《最後一次攜手》等,其中《娃娃的故事》廣受歡迎,這是一首很頑皮的兒歌,讓人童心大發。那時的陳淑樺很樸素,歌雖好聽,卻沒有自己的風格。
1982年農曆年前,她發表了以主打歌《夕陽伴我歸》同名的個人專輯,並採用快歌慢歌皆有的唱片製作模式,該專輯成為當年臺灣賣座最佳專輯之一。
1983年陳淑樺跳槽至EMI,1985年以華視歌手身份獲得第二十屆臺灣電視金鐘獎年度最佳女歌星演員,歌唱事業備受肯定。得獎後推出的《情》雖然不太引人矚目,銷量好像也一般,但它無疑是陳淑樺民歌時期完美的句點,專輯文宣也有提到她為錄製這張專輯做足功課,每天早起鍛鍊練歌,不僅投入人力,傾注不少個人情感,在錄《黑髮變白髮》時更幾度潸然淚下,無法自已。
真正讓陳淑樺紅遍亞洲的是她轉投滾石唱片並遇上製作人李宗盛——1989年《跟你說,聽你說》專輯發行,其中《夢醒時分》這首經典的情歌將陳淑樺的成熟女性代言人的形象推向全亞洲。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有這樣的一位短髮的都市白領形象的女子,在唱著女人寂寞的心事,男人渴求的秘密,該專輯成為臺灣音樂史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專輯唱片。
《你走你的路》的MV裡陳淑樺乾脆的轉頭離去的經典形象深入人心。當時無數人為了這首歌醉倒,可以說李宗盛+陳淑樺的經典組合實在難以逾越,這張專輯首首都是經典,每首歌都可以讓人品味再三。
可以說,1989年陳淑樺開啟了一個專屬的音樂時代。用《夢醒時分》宣告了一個瀟灑年代的來臨,讓聽眾毫不猶豫地與拖泥帶水的流行音樂告別。
9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陳淑樺不斷交出屬於華語樂壇巔峰期的佳作——《一生守候》吉他纏繞的濃情、《聰明胡塗心》的悠揚堅定、《失樂園》的狂悲遺憾、《問》的緩緩撫慰,或影視金曲《滾滾紅塵》、《笑紅塵》、《情關》、《這樣愛你對不對》也因為淑樺的演唱而有畫龍點睛之效。...《一生守候》專輯獲得第三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而《滾滾紅塵》獲得1991第十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提名)。
1996年,剪掉長發的陳淑樺依然簡潔自然,由小蟲操刀的《生生世世》讓陳淑樺再次在金曲獎登頂最佳女歌手,張國榮和陳淑樺的《當真就好》二人合作得天衣無縫,纏綿悱惻。在滾石,和陳淑樺合唱的男歌手都是天王級的人物,像是李宗盛,像是周華健(《萍水相逢》),還有成龍(《明明白白我的心》,《守住永遠》),陳淑樺在當時樂壇的江湖地位可見一斑。
陳淑樺是很謙和的女人,和她的歌一樣,理智,成熟卻從不傷悲,即使在最紅的時候,也能清楚的看清自己的方向。
陳淑樺的事業在1997年開始出現危機,這年因誤食含有安非他命的減肥食品,歌唱生涯中斷。1998年1月發表專輯《失樂園》後完全退出歌壇,最大的打擊來自1999年母親的去世。
在陳淑樺近30年的演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肯定不是將她推上天后頂峰的李宗盛,而是全程參與、寸步不離的陳媽媽。陳淑樺一直單身,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因為她被媽媽看太緊之故,不過,陳淑樺倒是顯得很安於媽媽的保護傘,所有事務的決策權全部交給媽媽,她只需專心唱歌。
媽媽抽身離去,她的世界就整個塌了。她不窮,更不至於潦倒,卻喪失了全部的氣力、全部的精神,漸漸淡出娛樂圈,漸漸連人間也恨不能淡出了。她沒辦法面對沒有媽媽的世界,沒辦法呼吸沒有媽媽的空氣,甚至展顏歡笑,或許都是對媽媽的不恭敬,沒有媽媽的佑護,她談不了合同,接不了演出,沒有媽媽的遮蔽,「社會太亂、太可怕,連家門口也亂」,連大門都不能輕易開,更別提行走江湖把歌唱。
2007年有媒體拍到陳淑樺並刻意刊登一張「一臉滄桑,面容瘦削,眼神空洞「的特寫,只見」一臉素顏的陳淑樺戴著眼鏡,嘴角下垂,面色凝重,和9年前有天壤之別。據報導,陳淑樺當時在公寓樓下閒逛,甚至看著公告欄喃喃自語。」照片流出後引起公眾譁然,紛紛指責媒體居心,其實還有如圖上的「一臉笑容」的陳淑樺卻沒有刊登,陳淑樺只是深居簡出,沒瘋也不潦倒。
身邊的摯友從未停止過對陳淑樺的呼喚和關心,李宗盛「感性與理性」演唱會上,梁靜茹一曲《夢醒時分》落下,舞臺的大屏幕上慢慢滾出下面一段文字。這是李宗盛寫給老友陳淑樺的一封信。
TO 淑樺:
淑樺,一切還好嗎
但願你已從失去母親的深切哀傷裡平復過來
不管我們樂不樂意
隨著歲月增長
我們都得漸漸的去看見
人生更完整的面貌
我們所有的獲得或失去
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
反而是經歷一切之後
從而發現自己
一次聊天中,周華健的好友、著名的節目主持人陳凱倫說出,他曾在2005年3月與陳淑樺面對面地聊了兩個多小時。那次,陳凱倫是在一個慈善機構的幫助下,才有了登門拜訪的機會。
原來,退出歌壇後,陳淑樺就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佛學研究,閉門不出,一個人關在房間裡,同住一屋的父親和姐妹都難與她搭上話,甚至一度還有「出家」的打算,後來因為家人反對才放棄。陳凱倫說當時陳淑樺「臉色紅潤,精神相當不錯,滔滔不絕,恢復到鄰家大女孩的模樣」,她甚至曾考慮復出,但到了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
也有傳言稱,「縱貫線」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感動陳淑樺,讓她從自閉中走出來。羅大佑曾說:「淑樺現在是在比較封閉的狀態裡,我們想給朋友一些幫助,做一些事情。4個男人加一個女的,我們可以寫一些歌。我想等到我們4個弄得比較成熟一點再找她,可能會好一點。」 可是,直到「縱貫線」宣告解散,陳淑樺仍然沒能走出自閉陰影。
很多事情都會改變。
可是陳淑樺的歌好象在任何時代
都能那樣不疾不徐、從從容容地,
溫柔婉約地唱進心裡。
她的歌在當時不僅開創流行,
在新世紀的今天,
她的歌曲甚至早已超越流行,
成為永不褪色的經典。
很多事情都會被模仿。
但是至今卻從未有誰能模仿得了陳淑樺。
她自成一格的氣質與聲線,
沒有人可以抄襲、沒有人能夠模仿。
很多事情都會被遺忘。
唯獨陳淑樺沒有。
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唱了很久,並在八十年代初迎來了第一個歌唱高峰,幸好沒錯過她的第二個事業高峰,親歷見證了她臺灣第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唱片的誕生,那時我已成廣播人,狠狠地推波助瀾了一下,因為喜歡。
接下來她剪短頭髮,簡單利索且理性,歌聲成熟而不哀傷,極合我意。這些年收集了一批她的黑膠唱片,對她的過去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在遇到李宗盛之前是個中文歌和英文歌都唱得不錯的女歌手,但也只是「不錯」,離「很好」還有些許距離,而,李宗盛是真正點石成金的高手,他寫她唱,化學反應簡直噼裡啪啦,市場的反應是最好的檢驗,就這樣,陳淑樺華麗蛻變!和她沒有私交,和你一樣,僅僅因為喜歡她的歌。
2010年在臺灣遊日月潭時見到有民間組織自發為她祈福,方知金曲歌后令人惋惜的近況,於是加入為她祈福的隊伍,在祝福卡上寫下了這一行字:願紅塵滾滾中盡處煩惱。
遠遠地衷心地,祝她安好……(文:梁永斌)
更多金曲與話題
點擊節目收聽
《我的黑膠時代》在 喜馬拉雅FM 上線
可點擊文章底部 閱讀原文 收聽更方便
《我的黑膠時代》
主持 梁永斌(歡迎加個人微信 hjsdbin)
本公眾號由 廣州風有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運營
合作或建議,聯繫QQ:153450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