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逃難和飢餓是童年基調,但是焦裕祿學習十分認真,成績優異。10歲時年家鄉遭遇天災,焦裕祿輟學回家幹農活,在街邊挑擔賣一些東西補貼家用,後在煤窯做工。在他19歲的時候,日軍侵佔家鄉,他又流落江浙一帶,沒吃過一頓飽飯。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焦裕祿回到家鄉並加入了民兵,參與解放戰鬥,並於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焦裕祿領導民兵,領導遊擊隊,打土豪分田地。
31歲時便已經成為共青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機械加工車間進修,掌握了熟練的機械工作。1962年調往河南蘭考縣擔任書記,和群眾戰鬥在治理"內澇,鹽鹼,風沙三害"第一線。最終由於肝癌犧牲在治理現場。
焦裕祿用自己的行為鑄就的"焦裕祿精神",得到全國範圍內的推廣,上級也多次發表講話,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學習"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為祖國奉獻了一生,他的長女焦守鳳如今又過得怎麼樣呢?
窮書記家的窮女兒
焦守鳳在很小的時候,就要一邊幹農活,一邊照顧弟弟妹妹。後來,焦裕祿擔任了縣委書記,但由於焦裕祿的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父親經常拿自己的工資救助貧困的百姓,最終導致家中經濟窘迫,自己和弟弟妹妹連新衣服都買不起,只能把衣服縫縫補補繼續穿。焦守鳳身上,只有一件母親手織大衣,這件大衣從小學到初中,可以說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焦守鳳在讀初中的時候,這件大衣已經經過無數次縫補拆洗,在學校的時候,她被同學嘲笑穿著寒酸,嘲笑她是窮書記家的窮女兒。此時的焦守鳳正是愛美要強的年齡,被同學嘲笑後她十分傷心,便告訴父親,希望能買一件新衣服。
結果父親告訴焦守鳳:"作為幹部子女,不能搞特殊化,學習是第一要務,勞動上也要敢為人先,堅決杜絕物質享受,杜絕精神攀比。"也正是焦裕祿這樣以身作則的教導,使得他的子女都成為了"焦裕祿精神"的堅守者。
書記女兒是個臨時工
焦守鳳一面要忙於學業,一面又要幹農活,一面又要照顧弟弟妹妹,再加上家庭經濟窘迫,焦守鳳初中畢業後便輟學了。初中畢業後,有幾個機關單位想為焦守鳳安排工作,畢竟她是書記的女兒。
要知道,在那時候能得到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是極為難得的,這讓焦守鳳十分高興。結果父親得知後,一口回絕了這些機關單位,就連焦守鳳想要去縣委辦公室擔任打字員的請求,也被父親拒絕。理由是"幹部子女絕對不可以搞特殊化,絕不能一出校門就進入機關單位,你需要體力勞動,靠自己就業。"
最終,焦守鳳在醬菜廠做了一名臨時工人,做著最苦最累的工作。焦守鳳每天都要不停的切蘿蔔,切辣椒,醃製好以後還得挑著擔子去街上吆喝叫賣,經常累的回到家手都抬不起來。要知道辣椒燒手,常人切幾個辣椒都會覺得手被燒得十分難受,而焦守鳳每天需要切幾百斤辣椒,這份工作有多苦可想而知。
一開始焦守鳳並不能理解父親,哭鬧埋怨甚至罷工,直到父親幫助她在街上挑擔、叫賣,在父親的諄諄教導下,焦守鳳逐漸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一幹就是大半輩子。
知足常樂
焦守鳳曾回憶:"在後來,我開始反省自己,認真工作,在醬菜廠做臨時工做了很久,也正是這段又苦又累的工作,讓她比其他弟弟妹妹更能吃苦,也更容易滿足。"由於焦守鳳在工廠工作表現積極,認真能幹,之後便被調到工會工作。後來單位兩次分房給她,都被焦守鳳拒絕:"晚上回來能有張床睡覺,那就是好的,我滿足了,不要求太高的條件。"
在工作中,焦守鳳認真能幹、艱苦樸素的品質,深深吸引了一名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要知道,在當時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不亞於如今的博士生,極為稀缺。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為了焦守鳳,他甚至放棄了極為優厚的任教工作,在工廠默默工作,兩個人相濡以沫,並且生育了一兒一女。
如今焦守鳳已然年邁,但是焦守鳳依舊沒有接受單位分配的房子,生活在一個漏雨的狹小房子裡。在焦守鳳身上,我們能夠看到焦裕祿的影子,焦守鳳雖然出生就是書記之女,卻並沒有因此高人一等,並且還繼承父親的艱苦奮鬥的優秀品質,成為了"焦裕祿精神"的接班人。年近七十的她回顧自己的一生,她說"我很高興,自己沒有給父親抹黑。"
一家都是接班人
不僅是焦守鳳,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任蘭考縣副縣長,人大代表,一生都交給了蘭考縣;長子焦國慶和五女焦守軍從小從軍,保家衛國;三女焦守雲是"焦裕祿精神"的堅定宣傳者,甚至受到了領導人的接見;四子焦躍進,上山下鄉,並且回到蘭考開展工作,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焦裕祿",任中共開封市常委;焦保鋼是焦裕祿最小的兒子,長大後成為了一名督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結語
君舟民水,為官者人民的公僕也。正是焦裕祿的艱苦奮鬥,廉潔奉公影響了自己的子女,也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如今的我們,更應該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將焦裕祿視為我們的人生榜樣,將"焦裕祿精神"作為我們的人生準則。無論過去,未來,"焦裕祿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