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在數月前的文章《反華就是反紐西蘭》中討論過紐西蘭大學學者們聯合投訴反華教授布萊迪(Anne-Marie Brady)一事,她所在的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下稱「坎大」)收到了學者們對她學術不端的投訴,於是坎大對她過去對中國的研究內容展開了學術調查(見文末附文)。本篇為追蹤報導和評論。
正文
布萊迪教授顯然心虛地認為坎特伯雷大學的調查結果會對自己不利,可能會被開除而無法再戴著「坎大教授」的頭銜四處招搖了,於是困獸猶鬥、負隅頑抗。據報導,她近來糾集了一幫學者和議員為自己聯署發聲,打著「學術自由」或「國家安全」的幌子給客觀獨立的學術調查扣政治帽子,製造幹擾噪音。聲勢還挺浩大,還有個別政客加入了她的隊伍。
最近,國家黨在中區Tamaki剛剛拿了華人票上任的國會議員Simon O』Connor也出來給反華教授布萊迪撐腰了。下面我就吐槽一下國家黨國會議員Simon O』Connor的這封公開信的內容。
第一段裡,Simon認為坎大對布萊迪教授的學術調查違背「學術自由」,認為學術論文應當公開辯論,而不是暗箱調查。
乍一聽冠冕堂皇,其實漏洞百出。首先,坎大現在對布萊迪教授僅僅只是調查而已,還並未進行任何處罰,到時候若她真被坎大處罰了,再談「違背學術自由」不遲,Simon顯然太急了點。其次,教授拿著坎大的工資,頂著坎大的頭銜與學術聲望,坎大對其工作內容進行調查,屬於對自己員工的正常內部管理,天經地義,他人無權指手畫腳。教授也並非公職人員,其研究的學術性也很強,大多紐西蘭人並不懂,理論上沒有公開辯論的義務和必要。但即使公開辯論也沒問題,也許Simon並不知道布萊迪教授的所謂「研究成果」有多麼見不得光。布萊迪教授以前寫論文時顯然沒有料到日後精通中西文化的紐西蘭居民越來越多,她的論文中謊言太多太低級,有的甚至別人翻翻字典就能露餡。紐西蘭媒體曾就我批判布萊迪一事採訪我,當時就壓下了我的爆料內容而不敢報導,最害怕公開辯論的是哪邊不言而喻。
第二段裡,Simon抬出「上一屆」國會的外交國防貿易委員會主席的身份給布萊迪背書,認為她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寶貴的」(invaluable)和真實的。他還指出,他的「外國同行」也很喜歡這些研究,尤其是關於紐西蘭的大學與中共之間聯繫的部分。
這段話是Simon在利用國會頭銜為布萊迪背書,稱布萊迪教授的研究是「真實有理」的。顯然他的這個結論並沒有經過公開辯論或學術調查來認證,只屬於個人觀點,卻試圖拉上國會這麼中立神聖的機構背書,屬於公器私用。我還特別注意到「外國同行(counterparts overseas)」這個詞,Simon作為紐西蘭的國會議員,居然如此深受「外國同行」意見影響,我很好奇這個「外國」究竟是哪個宗主國家,以至於讓Simon這個紐西蘭議員如此俯首帖耳?這算不算是「外國影響力」?
第三段裡Simon指責對布萊迪教授的調查是一種類似網絡暴民的「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也是在「試圖封殺政治觀點」,尤其這些觀點是關於「國家主權和安全」時,他認為這種封殺更是不可容忍。
首先,在紐西蘭首先挑起「抵制文化」的正是教授布萊迪和她的朋友們,她在紐西蘭煽動「抵制中國」、「抵制親中紐西蘭人」已經很多年了,也沒見Simon出來譴責一下「抵制文化」,怎麼布萊迪教授被「抵制」了一下就受不了了?虛偽的雙重標準。其次,布萊迪教授被調查的是「學術研究」而不是「政治觀點」,學術研究要力求客觀真實,而政治觀點則是自由的個人意見,這是兩個概念。如果學術研究被發現不符合客觀事實,甚至之所以不符合客觀事實是由於學術不端所致,就會有損大學的學術聲望,大學有權封殺,這叫「維護學術權威」和「尊重事實」;而如果只是布萊迪的個人政治觀點,就算布萊迪真被坎大開除了,也照樣可以天天在網上發表,哪來的「封殺政治觀點」?至於Simon擔心的「國家主權」問題,我覺得一個紐西蘭議員總是受「外國同行」的意見指導,才是最值得擔心的「國家主權」問題,無論這個「外國」是中國還是美國。
結語
我就很納悶,Simon O』Connor作為奧克蘭中區富人區的議員,身邊住著這麼多華人,卻非要依賴一個沒怎麼去過中國的白人來研究和分析中國,卻非要依賴「外國同行」的指導意見。在中國議題上,華人之中隨便挑一個剛從中國來的移民就比連「洋為中用」都不知道什麼意思的布萊迪教授更權威,Simon O』Connor選擇性無視華社的觀點,實在令人質疑其判斷力,也為大選投他票的華人選民感到不值。
Simon O』Connor的這篇公開信也許是在吸引反華民意的選票,陰謀論一點,也可能是在替國家黨測試華社的反應,如果華社沒什麼意見的話,國家黨可能會跳出更多的國會議員支持布萊迪教授和煽動反華情緒來挽救自己的支持率。曾在中國稱讚中共的前國家黨黨魁橋哥,作為Simon O』Connor的連襟,不知道對他的這篇公開信是否預先知情以及有何看法。
另外我還是比較同意Simon「公開辯論」的主意的。如果Simon不是為了騙選票,而真的是為了真相和學術自由而戰,那麼就應該把舉報布萊迪教授的紐西蘭學者們質疑的學術問題都列出來,翻譯成中文列印出來,派發給各個華人社團以及華人媒體進行廣泛的實名問卷調查,讓住在紐西蘭的這麼多真正的中國專家們,民主地、公開地評判布萊迪教授的研究成果,是不是真如Simon所說的「真實」和「無價」。當然我個人估計Simon沒膽子接受這個挑戰。
(Simon的公開信下有人評論他很「勇敢」,他真的勇敢嗎?)
魔王寫於11月3日
=============================================
附文:反華其實是反紐西蘭(寫於8月16日)
紐西蘭學界質疑和調查布萊迪教授
很多紐西蘭人近年來諜戰劇上身,把紐西蘭的華人當作中國派來的間諜,好像把羊群當敵人衝鋒的當代唐吉坷德。其實幾年之前紐西蘭並沒有這種輿論風潮,而坎特伯雷大學教授、美國智庫背景的布萊迪就是煽風潮、帶節奏最活躍的代表。然而紐西蘭stuff網站報導,坎特伯雷大學日前收到學者們的聯名舉報,決定啟動對布萊迪教授的學術調查,副校長Ian Wright對記者說,舉報方認為布萊迪教授的論文含有很多「明顯的事實錯誤和誤導性推斷(manifest errors of fact and misleading inferences)」。這件事說明紐西蘭學界已經開始對布萊迪過去對中國的「研究」產生了質疑與反感,若她的謊言被戳破和公開,將會顛覆她過去的反華宣傳成果,而華社形象會就此翻身。
被布萊迪教授惹怒的除了她所在的坎特伯雷大學外,還包括梅西大學、奧克蘭大學和維多利亞大學等。比如布萊迪教授指控與中國石河子大學有合作關係的梅西大學,石河子大學在新疆,她硬是將其與「迫害少數民族」聯繫起來,並且指控梅西大學的一名華人教授為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輸送人才,而該校發言人回應,梅西大學與石河子大學的合作只是農業學科。她的論文還指控維多利亞大學的一個華人高管與中國軍方背景大學的人員合作,並接受華為公司資助,以及指控坎特伯雷大學和奧克蘭大學與中國西北工業大學在軍用科技上合作並為其培養人才,並且指責奧大一名華人教授「住在海外卻心繫祖國發展」(「who lives abroad but whose heart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estral land」)。
評論1:「明顯的事實錯誤和誤導性推斷」 「manifest errors of fact and misleading inferences」
拿她宣傳最猛的文章「魔法武器(Magic Weapon)」為例,布萊迪教授將毛澤東號召的「洋為中用」歪曲翻譯為「讓西方人服務中國」,並以此臆斷中共號召普通中國人到國外去佔領和奴役西方人。這種歪曲翻譯毒害甚廣,聽信的西方人不僅會厭惡中共,還會因此懷疑和歧視身邊的普通華人,形成類似「黃禍論」的種族歧視思潮。你以為她黑的只是中共,但其實她黑的是全體華人。其實「洋為中用」的唯一意思是「中國人應該學習西方」,只要翻翻字典就能查到,布萊迪教授要麼是學術不精、字典都不會查,要麼是為了政治目的故意歪曲事實、學術不端。林肯說過,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學界只要認真客觀調查,必能發現她很多類似的謊言。
評論2:「住在海外卻心繫祖國發展」 (「lives abroad but heart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estral land」)
「心繫中國發展」有什麼問題嗎?那麼多成天關心中國人權狀況的人士,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為了中國好」,算不算是「住在海外卻心繫中國發展」的人?布萊迪教授為什麼不指責他們還和他們合作?看來在她眼裡,這些人其實在「破壞中國發展」啊,而她認為「希望中國發展」的人一定不是中共就是親共分子。布萊迪教授的這個邏輯相當於在說,「只有共產黨才愛中國」,這可能是我遇到的稱讚中共最猛的人了,蔣公嘆「天下何人不通共」,這讓出資養她的美國情何以堪?
換個角度思考,除了心繫中國的發展,紐西蘭人包括華人也完全可以心繫美國發展、歐洲發展、亞非拉國家的發展,說到底這算是「國際主義精神」,只是華人語言文化相通,了解祖國,所以會優先關心中國而已。紐西蘭是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國家,憑什麼指摘華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近來還有一位華人勸我說,「華人出國了就應該與中國劃清界限,才能融入主流和從政」。紐西蘭可不是反華國家,如果是,那麼就立法、或者在華人移民時告訴他們「紐西蘭不歡迎心繫祖國的華人」,如果沒有或者不敢這麼做,那麼就請尊重華人的想法。「住在海外卻心繫祖國發展」的想法在紐西蘭相當常見,印度人這麼想,歐洲人這麼想,亞太島國人這麼想,華人為什麼不能這麼想?就因為有人不喜歡「華人的祖國」?那如果有人不喜歡華人的膚色,華人是不是也要為了融入主流或從政而漂白一下?「融入紐西蘭」的第一課應該是了解自己的公民權力,包括言論自由的權力和不跪著接受歧視的權力,這位華人還是好好學學吧。
評論3:反華就是反紐西蘭
紐西蘭學界此次對布萊迪教授的反擊體現了部分覺醒的紐西蘭人對這股「獵巫」風潮的厭惡。除了攻擊學界,布萊迪教授在紐西蘭政界和商界也都四處攻擊華人以及對中國友善的非華人,奧克蘭市長、國家黨前黨魁橋哥和紐西蘭總理傑辛達等都被她攻擊過。可見為了美國利益而反華,她與全紐西蘭為敵,對她不滿的人其實非常多。
國際關係方面看,紐西蘭是小國,面對一個友好了近半個世紀的強大國家,若不繼續與之友善相處和溝通交流,而是受謊言蠱惑、處處挑釁對方的核心領土問題,背後慫恿的那個國家卻彌補不了多少紐西蘭因此損失掉的利益,我不知道這種賠本把強友變強敵的行為,對紐西蘭國家利益有何好處。紐西蘭人需要有長遠的視野,中國發展穩健,人民支持率高,「中國崩潰論」在國際政治學界早已破產,紐西蘭的生存之道應當是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和未來,努力保持與中美兩國的平衡關係,並從中左右逢源獲取國家利益,而不是貿然踏入這兩個競爭的巨人之間充當某一方的炮灰。
紐西蘭雖然是五眼聯盟國家,但其實「五眼聯盟」只是新美幾十年前基於聯盟關係的一個合作框架,其本身並不代表紐西蘭與美國是同盟關係。這裡科普一下,2010年紐西蘭與美國之間的官方外交關係被確定為「新型戰略夥伴關係」,而1986年到2010年之間,兩國只是「友好國家」而已。反而中國和紐西蘭才是經貿方面的同盟,兩國的官方外交關係叫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憑什麼說美新是盟友而中新是敵人呢?
內政方面,華社也是紐西蘭舉足輕重的少數族群,如果紐西蘭主流社會在討論和決定中國相關議題時不聆聽和尊重紐西蘭華社的意見,很可能同時會傷害華社情感。這只會加劇紐西蘭社會的對立和分裂,民主精神淪喪。紐西蘭華人普遍了解中國,與中國有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由於反華基本都是完全建立在「對中國的錯誤認知」基礎上的,一些人不應幻想華人也會因無知而反華。試圖用「五鬥米」逼迫華人政客放棄「親中」也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不能代表和維護華社民意的華人政客,最終對政黨和紐西蘭都毫無價值。
總結:
紐西蘭人必須,也遲早會意識到,冷戰思維對外不適合當前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時代,對內不適合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會,紐西蘭搞冷戰思維,對抗的絕不僅是中共而是全體華人,對抗的也不僅是華人,而是天下大勢和紐西蘭的國家利益。我一直相信紐西蘭人民是成熟而有智慧的,會最終會打破偏見謊言、撥雲見日,把國家推向正確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