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空間調度、音樂、人生哲學
在影片中導演大量運用展示空間的大全景,以使得畫面開闊,景深悠遠。此景別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動的環境空間,渲染氣氛、創造意境。同時在展現空間的時候又經常會把鏡頭調度到人物或景物的近景或特寫上來,體現一種凝視的恬靜。[1]
本片採用回憶的方式來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在現實與回憶中反覆切換。在現實進入回憶的轉換中,多通過馬克斯與其他人物的對話來達到場景的轉換以及空間的調度。
在「鋼琴決鬥」片段中導演採用化入化出的方法進行非常精彩的空間調度。「化」的方法,通常比較含蓄、委婉,並往往表現某種寓意。傑利登場後,長鏡頭定格在吧檯方向,畫面右下角開始化入酒杯,拉近,並將其他事物包括傑利全部化出,使觀眾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雖然實際上傑利和酒杯兩部分都存在於一個完整空間內,但導演的這種風格化處理卻給了觀眾一種空間跳躍的異樣感。
音樂在整部影片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影片的靈魂所在。莫裡康內的音樂與託爾納託雷的畫面之間結合達到了天衣無縫、絕妙感人的境地。
在鋼琴決鬥時,Jelly的影子出現在畫面中,伴隨著的是一段低調、沉悶、壓抑的音樂,更為低沉的大提琴聲也隨之漸入。整個過程沒有臺詞,其間只有一個威士忌倒入酒杯的聲音似乎想打破壓抑的沉悶,但隨即又被淹沒。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檯上,才結束這段壓抑而富有張力的音樂。在此段結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極富技巧的音樂震驚全場後,長達十幾秒的無聲運用更是精彩絕倫,把觀眾的情緒帶到了一個興奮的頂峰。配合著全場目瞪口呆的畫面,在此刻我想再也沒有比無聲更適合表達此時感情的聲音。[2]
《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經典的電影,幾乎將電影畫面、臺詞與音樂結合到完美無缺的地步。
《海上鋼琴師》之所以經久不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透過影片可以延伸出無限的哲學主題,關於存在和非存在、理想和現實、無限和選擇等。「1900」關於88個琴鍵的有限和人的無限的闡述,是影片在哲學層面最經典的論述。
「這些城市,你唯一看不見的是它的盡頭。阻止我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無法看見的東西。在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在鋼琴的88個琴鍵上,能創造出無限的音樂。當我站在舷梯上,在我眼前鋪展開的,是有幾百萬、幾億個琴鍵組成沒有盡頭的鍵盤,那是上帝的鋼琴。」 「1900」這段形而上的敘述落實到形而下的生活經驗中是無限的世界和有限的個人之間的悖論,是在無限的未知中我們到底需要多大的世界?是面對無限的選擇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自己?他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蹟,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時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樂者——從在丹尼的海葬時所聽到的音樂就註定了他與音樂一生的糾纏;傳奇——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樂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欲望沒有盡頭——這是「1900」下船時突然止步,繼而回身的真實原因。如果下了這個船,他將會擁有一切:金錢、名望、地位和巨大豪華的房子,美麗高貴的妻子等等一切物質上的東西。但他將失去賴以驅動敲擊琴鍵的靈敏手指的靈感。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所有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說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然而對於我來說,這片子的每一分鐘都是在折磨我的神經。一個懦弱的人,一個不敢面對現實的人,也許這世界有很多人在逃避,逃避著那看不到的未來,不願下船,只因看不到城市的盡頭。
胡塞爾說:「每個人的世界都是『自我建構出來』的」。所謂現實是對自我世界的理解。當無數的人對美國夢所承載的欲望、金錢、自由趨之若鶩的時候,「1900」對自己和世界有著清醒的認知。88個琴鍵、一艘船、一輩子,遠比蔓延的城市、無數的街道、無盡的遠方、遠大的夢想、無限的選擇更有意義。他用有限的88個琴鍵支撐起一輩子的熱愛,彈奏出整個世界。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1900」,那是塵世中的我們不敢付諸行動卻又心懷嚮往的理想,是每個人心中的詩與遠方,是那份無處安放的孤獨。
參考文獻:
[1]葛德.《電影攝影藝術概論》 中國電影出版社.
[2] David Sonnenschein.《聲音設計一電影中語言,音樂和音響的表現力》浙江大學出版社.
文字:周文龍
排版:劉文倩
審核:蘇晶晶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