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朋友突然問我:「小王啊,我小姨子買了兩個玉石,一個羊脂玉一個白玉,做的都是你們出的證書。那個羊脂玉我看了,密度賊好賊細,一點結構沒有;另個白玉密度就差了點,花有點大。但是為啥證書上都寫得密度是2.95,你們是不是沒有好好測呀?」我聽了這位朋友的話以後,覺得這個問題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加上關於「密度」的這個疑問貌似最近也挺普遍。所以本人決定寫一篇小短文,跟大家聊一聊正常物理學中對密度的定義,與市面交易中大家口頭語中「密度」的區別。
在物理學中,密度代表著物質每單位體積內的質量,例如在4攝氏度,1個大氣壓下時,每立方釐米的水的質量為1.0克;每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00千克。密度是物質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屬性,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各種物質的密度值是固定的,因此可以通過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試密度,準確的區分各種物質與材料。
在珠寶玉石鑑定中,密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鑑別成分:因為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各種物質與材料的密度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據密度的區別準確的區分各種珠寶玉石。附幾種常見玉石密度表:
2. 鑑定物質是實心或者空心:因為相同實驗條件下,相同體積的同一物質,其密度必定相同,所以一旦相同體積的相同物質,同時測試時出現了密度偏差,則可以確定密度偏離正常值的物質一定被動過手腳。比如黃金的密度為19.26g/cm³,現在有兩個體積是一立方釐米的金條,經過同時測試密度後,一個金條重19克左右,另一個金條重14克左右,則我們可以立即判定輕的金條是空心的。
3. 未知鑑定:當收到未知的樣品時,通過測試密度,對照密度表,再配合其他的測試方法,往往就可以確定未知樣品的名稱。
附常見珠寶玉石密度表
綜上,密度是物質自身所具有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屬性,在珠寶玉石鑑定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在珠寶玉石交易市場中,「密度」往往指的是珠寶玉石的細膩程度,「密度好」代表著飾品質地細膩,「密度差」代表著飾品質地較粗。這種說法往往缺乏參照物,僅僅憑藉人們自己的感覺去判斷,同一件樣品在不同的人手中可能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這種「密度」表述方法是非常不嚴謹的,無法作用於精確的珠寶玉石鑑定工作中,僅僅能用於個人非常主觀的對於珠寶玉石的品質判斷。
所以珠寶玉石證書上標明的密度與市場中所稱呼的不嚴謹的「密度」完全是兩個概念,毫無任何關聯。也請廣大珠寶玉石愛好者將不嚴謹的「密度」改稱「質地」,以避免與真正的密度相混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