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後有《三十而已》,確實說明大眾的視線越來越關注30歲及以上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的狀態了。
放在從前,三十歲的女性算是一個半老的年齡,早也已經是兒女成群,但是現在,三十歲,是一個女性的黃金時期,她們成熟,但又朝氣蓬勃,她們嬌美,但又天真爛漫,正是一個充滿魅力和女人味的完美時期。
《乘風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雖說一個是真人秀,一個是電視劇,但是我認為本質想要傳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首先是不要畏懼年齡,它真的只是一個數字,然後是要做自己,雖然一生當中女性會有很多角色,但是最初你是你自己,不要給自己設限,永遠保持溫柔和好奇。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裡有一段我印象特別深刻,深夜藍盈盈和黃玲坐在沸騰的火鍋前彈唱《後來》,白冰先是跟著唱,後來顯然是歌詞觸動到了她,轉身大步上樓回了房間,蹲在牆壁前痛哭,有些歌真的是聽不得的。在後期的採訪中白冰也表示,「只「怪」她」當時唱了那首歌吧,她說她現在獨自帶著孩子,也挺希望有人可以幫自己一把,但是生活卻把人逼得離開了誰都能活,沒有誰會永遠陪著自己,就連自己的孩子也是,過去她可能把自己的情感依賴在別人身上,但現在是不是要對自己好一點。
看到她側蜷在床上,心裡真的挺難受的,確實,大多數的情緒和難過,最後都只能靠自己來消化,也許,睡覺是最好的治癒了,睡著了就什麼都不用想了。
樓下還在唱《女人花》,年少不知歌中意,那些聽不懂的時光多可貴,可惜,如今傷心難過的歌總是很容易就聽懂。
在網上看到有網友這麼評價這段視頻,「這一刻我太明白這個節目真正的閃亮點,不是勇氣不是夢想甚至不是堅持,而是她們每個人都帶著不可與人說的故事,卻還是坐在這裡肆意歡笑流淚著,姐姐們不是來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一直在乘風破浪。」
除了《乘風破浪的姐姐》,最近《三十而已》也頻頻上熱搜,講述在上海三個不同境遇的三十歲的女性生活和工作的故事。我以前真的從來不看這種都市類電視劇,因為生活已經柴米油鹽,就想看點不切實際的浪漫愛情。但是後來才發現劇裡的愛情故事有可能是假的,可生活的現實卻幾乎都是真的。
王漫妮大概是劇中最能引起大家共鳴的一個角色,她獨立,有想法,追求愛情,獨自在大城市打拼,報喜不報憂,什麼時候接到父母的電話都是沒事,好著呢,這是多少異鄉人的縮影。城市裡有很多高樓,每到夜晚高樓的每扇窗戶都會亮起燈,有多少人渴望著這其中一盞燈裡有自己真正的家。
王漫妮花七千塊錢租了一個房子,這對她來說是很大的一筆開銷,但是她太喜歡那個房子的大窗戶了,因為每次坐在陽臺上看下面熱鬧的人群的時候她才覺得自己是屬於上海的。所以她對自己是有要求的,知道自己每天這麼拼命努力是為了什麼,也希望自己再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和事的時候能有選擇的勇氣。
只要這個地球還在轉動,只要還活著,三十歲就會到來。所以不要害怕三十歲,其實它和十八歲、二十一歲一樣可愛,它只是時間和歲月給你的饋贈,不是套走你熱情和夢想的枷鎖,顧佳說,「你知道我出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是許子言的媽媽。」但是據我在網上搜到的關於這個角色的結局,她最後成為了一個女強人。你看,她還是顧佳,而不是只是許子言的媽媽。所以,無論到什麼年齡,都要無畏地做自己。
姐姐們即使在節目結束後,也依舊會在各自的生活中繼續乘風破浪,而在上海故事裡的那三位三十歲的角色,在生活中也各有各的故事。
而你,你也有你的生活和故事,二十歲的故事,三十歲的故事,四十歲的故事,五十歲的故事……
這裡是周二耳,每天五分鐘,陪你熱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