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UHD藍光和全景聲流視頻的普及,覆蓋P3色域的高流明的家用投影儀,加上全景聲的杜比atmos,家庭影院真的已經可以替代很多電影院了,更棒的是追美劇和打遊戲都可以在影院效果中。影院的話題很多,短焦雷射電視不在討論範圍,今天先說如何可以選購一臺好的長焦投影儀,重點看什麼?網上水文和營銷軟文太多,我看不下去趕緊來科普一下。
關於幕布今天先不說,我稍後再寫一篇詳細說,幾十種幕布的實際測試結果。這裡先簡單說結論,家庭環境還是儘量把熒幕尺寸控制在100-150寸之間,因為幕布越大,你的投影機要求就越高,還不說大的幕布安裝和拉平直的難度也大。幕布不超過150寸對於投影機亮度和4K清晰度都比較適中,有限預算內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也是當今技術和房價環境下最理想的選擇。當然,土豪們請隨意,40平的地下影院,可以直接200寸起步,投影機10萬起步。
我認為色彩覆蓋率,是投影機首先應該看的指標。雖然大家愛先說亮度,即便投影機足夠亮但畫面泛白是不行的,屏幕上能顯示的顏色數量就是由色域決定的,這就是色域。看到顏色多肯定更真實更豔麗,因此顏色覆蓋範圍肯定越廣越好,雖然最廣的色域是BT.2020(Rec.2020)標準,但在商業和家用領域都沒有任何實際應用。截止2020年初,民用領域最廣的色域就是DCI-P3,基本只需要看投影機覆蓋多少P3色域就好。比如,好幾萬的雷射機型奧圖碼UHZ886就只能覆蓋81%P3色域,定位必然不是影院,而是電視。
P3是美國數字影片協會製作影片時的色彩標準,所有影片錄製的時候顏色覆蓋只有P3色域,雖然通過色彩映射做成了10bit HDR的BT2020規範格式,但裡面的顏色覆蓋只能到P3色域,顏色落點都不會超出P3色彩區域的。另外,不同廠牌把P3映射到BT2020的時候會有明亮度差異,這也是為什麼都是BT2020規範下的UHD藍光影片不同片子的明亮度差異很大,所以一臺好的HDR投影機都需要一個專門的多級映射曲線矯正按鈕。現階段BT2020的影視錄製器材都沒有所以真的能覆蓋BT2020的影視片源是不存在的,等整個電影工業體系全換設備不知道啥時候,還不如等杜比主導的dolby vision片源靠譜。其實少數高級的投影機已經可以達到110% P3色域的覆蓋,但影片色彩只能覆蓋到P3,超出部分發揮不出實力,因此短期內投影機廠商們只會提P3,不會花力氣研發和宣傳BT2020色域的產品。
有了UHD藍光片源和完全覆蓋P3色域的投影機後,你家的色彩和絕大部分電影院就已經沒有區別了。傳統的1080p SD標準清晰度片源都是基於BT709色域,這是現今絕大部分投影機和電視都能達到的,所以你如果不看HDR那基本不用操心這個問題了。看完P3色域的影片,普通BT709的片源暗淡無色,我已經回不去了。
別看覆蓋面積差異不大,實際觀看效果差距很大
注意,現有的投影機在打開HDR功能的P3色域後,通常要加一個特殊色彩濾鏡,投影機的實際亮度一般都會直接減半!因此中高端投影機的流明數雖然越來越高,實際在看4K HDR片源時,亮度還有巨大損失,所以高亮度高色準機型才是那麼難能可貴。人眼在高飽和度情況下會錯誤認為亮度更高,誤認為打開HDR的P3色域濾鏡後亮度沒有下降或者反而升高的錯覺,所以對於實際亮度的減半也不用那麼擔心。
還有就是BT.2020格式下的P3色域和Rec.709設備其實沒法直接對應,如果直接用SDR設定的設備直接放片,色彩會不準,因此如果能手動調教把P3色域投射到Rec.709會更好。
其實上面講色彩覆蓋率還只是一個二維指標,這個指標基礎上還需要加第三維指標——亮度。有了亮度每種色彩的真實感才能完美重現。當然這是所有投影機宣傳的重要指標,但前提是色彩夠多,色彩夠準,再談亮度。
維基百科上對於色彩亮度的相對模型
看亮度請認準ANSI認證流明數,不寫ANSI的流明數都是耍流氓。沒有經過ANSI認證的流明數,打對摺都是業界良心了,有的只能打1折。比如國內很智能投影儀,大多用的都是這種營銷話術,ANSI指標下慘不忍睹。
投影機認證流明數還只是投影機發射端的亮度,最終屏幕上你能看到的亮度還取決於你的屏幕大小和投影機到屏幕的距離。屏幕越大單位亮度越小,距離越遠單位亮度也越小。家庭環境距離也就幾米,距離的光線衰減可以忽略不計。主要還是看幕布大小,幕布太大反而會得不償失。
當然不要迷信投影機的亮度,只有色彩準的前提下才說亮度,不同機器才可對比。大部分投影機把色彩調準了,亮度掉一半,然後再打開p3色域濾鏡再掉一半,只剩1/4的標稱亮度。比較好的機器能做到校色後hdr模式還有40-50%亮度,比如我現在用的TW8400,2500的ANSI宣傳流明,校色後也有1104流明。
如果有工具測量最好,沒有工具自己拿別人數據大概推算也可以。實際流明多少合適呢?假設在全黑消光的環境下(絕大部分家庭達不到,別墅地下室影院可以),一般實際亮度在12-20fl之間算理想,低於12fl則屬於亮度不足。SMPTE美國動畫與電視工程協會建議的家庭影院亮度為16fl,THX對家庭影院投影畫面的亮度標準為22fL,而杜比影院和IMAX公司對於家庭影院要求更高為30fL。
簡單粗暴的講,你想看HDR的話,100寸左右的幕布,投影機ANSI標稱流明數最好不要低於1500。為了更好的效果和更大的屏幕,中端機型對應130寸左右最好標稱流明超過2000以上,高端機型對應200寸左右流明數最好3000以上。
如何具體計算公式很簡單:
投影實際輸出流明數 = 屏幕亮度(fL)* 幕布面積平方英尺 / 幕布增益 :Lumen = fL * SquareFeet / Gain
其中, 幕布面積平方英尺 = 幕布對角尺寸的平方 /337,比如 150寸幕布面積就是66.77平方英尺。
下面是我家按照133寸幕布不同增益和tw8400投影機不同流明的情況下計算出的場景模擬(金融狗習慣性操作),結論就是基本要1.1以上增益才能達到THX的22fl要求,要1.5以上增益才能達到杜比和IMAX的30fl要求。
tw8400投影機不同流明情況下的幕布實際亮度計算
現在很多投影機都標稱p3色域,覆蓋率達不到不說,上色彩不準也是沒有用的。做個色彩映射不準確的比喻,比如說把炒的一盤雞蛋顏色變深了就是一盤屎。越是專業的投影機,越是在色準上下更多的功夫,而且具備專業的調教功能,最明顯的就是色彩準人物膚色可以看出白裡透紅。色準這個問題,不看專業評測文章的確也很難了解。國內寫軟文的一般都隻字不提,而中高端投影機評測必然會提。
一臺好的投影機都是出廠就決定了基本素質的,出廠就比較色準的才可能稍微調調就完美。比如很多非專業老牌廠產品顏色都是很不準的,中高端投影機很多時候都不拼亮度,就是比誰出廠色彩準確,再次就是能不能調準。之前炒作很火的兩臺2-3萬左右的雷射機器acer宏基 VL7850 和 奧圖碼UHZ880(美國叫UHZ65)顏色根本調不準,專業玩家避之而不及,即便之後升級的UHZ886也是一樣根本沒法調準色的。當然,這種高亮度產品更適合客廳檔有光汙染情況下配合抗光幕做長焦雷射電視用,定位用途本來就不同。
衡量投影機是否專業,很多時候就是看色彩管理軟體是否全面完整。比如說愛普生的tw8400主要就比7400多了更專業的色彩調節,價格就貴了近40%。專業機型都是必備RGBCMY這些高級色彩管理功能的。
TW8400出廠Rec.709色域已經很準,校準後也提高很有限
現階段買投影機別太在意HDR帶來的高動態反差,別說行業標準的最亮要求1000 cd/㎡,連入門級的400cd/㎡都沒有投影機可以達到。
高亮度高對比度本來就不是投影機優勢,還要求色彩準確,現階段別說家用,就影院商用都遠遠達不到,所以想體驗真的HDR效果還是買亮度600cd/㎡以上的電視吧。投影機主要看的還是大尺寸和準確的色彩。
亮度和對比度足夠,HDR優勢明顯
現階段HDR片源主要都是UHD藍光和UHD破解壓縮電影,畫質音質的確好,你真正該關心的是機器的HDR自動適應算法!尤其是HDR一鍵曲線調整功能,比如準專業的TW8400就有一個HDR按鈕16級曲線調整,專門給你快速調節最低亮度,畢竟現在P3色域的HDR亮度都沒有真正的行業標準,每部影片都有區別,手動亮度調整非常非常重要!比如漫威的UHD片基本都偏暗,TW8400要調到3左右才合適,而一些延時攝影風光類4K短片偏亮,可能要調到13左右才合適。
tw8400 專門的HDR 16級調整按鈕,還帶背光
畢竟幾千元的機器都號稱是4K,但現階段家用投影機的都並非原生4K,所以中低端可以完全無視4K解析度的討論和指標,索尼的原生4K還暗出翔沒毛用。如果你的屏幕沒有超過150寸,真假4k帶來的清晰度提高肉眼基本看不出來。家用中低端投影機基本可以忽視4K這個營銷詞彙,不用管是什麼晶片的真4K還是抖動4K,畢竟你看不出來。而高端投影機玩家的專用放映廳很可能都是150、180、200寸大尺寸高端屏幕,原生4K的差距就肉眼可見了,在貴好幾倍價格的高端機型比如JVC N6/N8/N11才會很明顯看到非晶格狀的4K畫面。
雷射、燈泡各有優劣,我覺得對於家庭影院投影機選購不用太在意。雷射也並不一定就更亮,愛普生新出的專業級燈泡機都可以到2萬流明了。雖然光源的衰減速度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幾乎不衰減的雷射也並不是就比LED和燈泡更好,除了非常高級的專業投影機,中低端雷射投影機現在都做不到色彩很準,所以中低端的電影投影機都最好不要買雷射,反而不強調準確度的可攜式投影機非常適合雷射。雷射的優勢主要還是便利,無需換燈泡,信號來得快,不需要預熱,信號握手也快,更適合用作電視而非影院。
電動鏡頭活動範圍越大,放大倍數越大,擺放越靈活。TW8400可以做到2.1倍放大,投150寸只需要4.52米,而且可以上下左右很大幅度的調節。一般投影機吊頂的情況,人的觀影距離也不會很近,所以對大部分掛好就不動的人而言可能這些功能也不重要。
這個肯定越短越好。超過50ms基本就不適合打遊戲了,tw8400實測只有27ms延遲,媲美顯示器。投影機延遲再長,普通看電影一般不至於聲音和畫面不同步,差一點也不明顯。現在很多遊戲都支持atmos全景聲,必須在影院環境下打遊戲才有感覺,和我一樣偶爾開啟atmos打遊戲的人就需要注意這個參數了。
色彩準確前提下的高流明數和廣色域才是一臺好的投影機的關鍵。如果再加上HDR大範圍調整功能,完全滿足家用了。最後,不要相信任何對著屏幕拍攝的圖片,效果好不好全靠攝影技術和相機參數,和實際呈現的畫質無關!要看畫質還是要實際觀影,更重要的是要在和你家環境接近的場景下觀看,當然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只能看各種雲評測了……尤其多看國外評測,國內的拿錢軟文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