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觀雲影院 | 「匈牙利狂想曲」無所謂什麼主義,人還是要過自己的生活

2021-02-17 和觀映像Hugoeast

3月6日至3月8日恰逢國際婦女節,「和觀雲影院」推出由和觀映像、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優酷、淘票票共同發起,並在匈牙利駐華大使館、後浪漫的支持下共同呈現一場以女性為主題的雲觀影:「時時刻刻:女性一生的銀幕呈現」

周日是最終場放映「匈牙利狂想曲」,我們與1500位影迷在A廳、B廳、C廳同時觀看,氣氛達到巔峰。大家感受著上個世紀歷史動蕩給普通家庭帶來的衝擊,也被母親數次直面生活的樂觀與堅強打動。映後,三位嘉賓匈牙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宋妮雅、匈牙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專員艾登、演員瑞塔奔走於各個影廳,帶來導演的家庭史,勾勒歷史畫卷,呈現美食與音樂,用一口流利的中文為我們展現了更為生動的匈牙利文化。

和觀放映員將交流整理如下,同時預告本周三的紀錄片放映「校長司徒雷登」,邀請了莊秋水、韓松作為映後嘉賓,可於文末掃碼添加放映員進入27號影廳

匈牙利狂想曲

(又名《母親與瘋子們》)

Mom and other Loonies in the Family 

3月8日(周日)7:00 PM 放映

劇情 | 113 min | 2015 | 匈牙利語

導演 / 編劇 | 伊波拉·亞菲克特

主演 | Eszter Ónodi / 蒂伯·加斯帕爾 / Petra Hovanyecz

製片國家/地區 | 匈牙利

放映渠道:優酷視頻 單片付費

*本片的中國大陸地區版權由和觀映像獨家提供

在近百年的時光裡,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家人,先後進行了27次搬遷。在這部幽默卻不乏溫情的影像中,觀眾可以看到20世紀匈牙利發生的全部重要歷史事件,並感受到一個家庭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在一起的堅強力量。

半世紀前,匈牙利的生活景象是夏日鮮明、裙帽豔麗,奇幻色彩和民族音樂完美交織,真實影像與荒誕想像的光影交錯,幻化出濃鬱匈牙利風情的千面浮世繪。

年邁的母親回憶家族在百年歷史長河中的榮辱興衰,在國土和宗教上顛沛流離。這卷家族史背後是一部匈牙利的苦難興亡錄。父親落魄到借雞蛋的時候,還能抽出時間玩個雜耍逗樂家人。小家庭在大時代下求生,貧寒卻未曾丟失樂趣。搬家上癮的母親和不願離開的父親,構成了每個民族的兩類人。

母親一生27次搬遷,即使入土還期盼遷移墳墓,她始終相信:「我不屬於任何地方,在這個國家所有的事件中,我應該屬於哪裡呢?我屬於你的父親,他也屬於我,對於我們來說就夠了。」對於樂天知命的父親來說:「最終你得接受你決定不了什麼的現實,也許除了帶大你的孩子,而你已經不想要更多的時候,你就不會害怕了。」

共度一生的母親與父親如此不同卻始終相愛,串起了最動人的匈牙利狂想曲。

宋妮雅(匈牙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

Dr. Buslig Szonja Andrea

(Cultural Counsellor, Embassy of Hungary, Beijing)

1974年生於匈牙利,1994年至1998年,在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學習管理學,1998年至1999年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學習漢語,1998年至2002年獲得羅蘭大學考古專業考古學士及中文專業漢學士,2004年至2005年在北京大學獲得考古學博士,2002年至2010年在羅蘭大學文學院獲得語言學博士。2005年至2012年在羅蘭大學文學院遠東系擔任大學助教,2006年至2008年在孔子學院組織文化與教育活動,2008年至2009年擔任中匈雙語學校顧問,2012年至今,在匈牙利駐華大使館擔任文化教育事務官員,參贊。

艾登(匈牙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專員)

Adam Daniel Breuer-Zehevi 

(Cultural Attaché, Embassy of Hungary, Beijing)

1983年出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2005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商學院獲得餐飲和旅遊英語專業理學士學位,2006年在布達佩斯科技與經濟大學,獲得專業翻譯及傳譯高級文憑,2007年在法國馬克·布洛赫大學獲得翻譯和同聲傳譯碩士學位,2009年開始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漢語,2014年在中國傳媒大學獲得對外漢語碩士學位,2014年至今,在匈牙利羅蘭大學神經語言學博士在讀,精通六國語言(西伯來語、英語、匈牙利語、法語、西班牙語、漢語),曾為通用電氣、MTV匈牙利國家電視臺、匈牙利多瑙電視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以色列駐布達佩斯大使館、匈牙利科學院、匈牙利議會主席團、國際勞工組織、布達佩斯藝術廳、布達佩斯商會劇院、布達佩斯恐怖之屋、世界公眾宣傳局等做過同聲傳譯。

瑞塔·維澤爾(演員)

Rita Vizer(Actress)

瑞塔從匈牙利羅蘭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本科,現在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的研究生。參演過的作品有《餘生請多指教》,《神探柯晨》,《遠大前程》,《風再起時》,《吉他兄弟》等。瑞塔是匈牙利布達佩斯短片電影節的中國地區選片人,希望以影視人、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促進影視作品的合作與兩國文化的交流。

宋妮雅:我想知道看完這部電影你們對匈牙利人有什麼感受?  

阿童木:執著。

Blufoot:火熱,奔放。

小典 Shane:樂觀有信仰。

monti:熱愛自己的土地。

宅小靖:熱愛和平,堅韌不拔。

LadyStephani:看完感覺匈牙利人心裡特別堅強!

70cc:我覺得人會受社會的裹挾 ,就像這部電影裡所有的人,但人也同時擁有選擇,像女主這樣的。

和觀放映員Hugo:雖然語言不同,但是這些人生活的勁頭很讓人羨慕,在殘酷的日子裡找到幽默和快樂。

文子:我感覺是擁抱生活中的變化,也會抓住生活中的溫暖。女主丈夫穿著美國親戚寄來的旱冰鞋,在小區廣場上滑的時候,一切都特別美好。

主持人:瑞塔,你之前和導演通過電話,她為什麼拍這部電影呢?

 

瑞塔:導演認為當代年輕人不太了解上世紀匈牙利人民的經歷,儘管有歷史大事件記錄著,但那也僅是大體的狀況,每個家庭有著自己的掙扎,而這些故事,更多來自於長輩們的口口相傳。因此導演希望啟發年輕人多去關心自己家族的歷史。

 

儘管20世紀人們的生活很艱難,但導演一家人用樂觀的生活態度挺過來了。「匈牙利狂想曲」講述的是導演家的故事,女主人公的原型是她的母親,影片中人物對話也都是選自生活中的真實對話。

主持人:瑞塔和導演聊的時候,有哪些有趣的內容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瑞塔:導演在現場看到穿好服裝的男主人公後,非常驚訝,她說「就好像她的爸爸向她走過來,神態非常像!」

 

我跟她提到我們會在中國放映她的這部電影,她非常好奇,也很高興,還有點兒害羞,說「那麼多中國人看她家人的故事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主持人:老母親是導演的家人親自出演?

 

瑞塔:不是的。老母親扮演者是波蘭的女演員Danuta Szaflarska,導演是在一部電影裡看到了這位女演員,覺得她和自己的母親很相像,因此邀請了她來出演,當時她已經90多歲了。

 

影片中的角色都很有挑戰性,因為表演需要考慮到角色年齡的跨度。包括老母親的聲音也是由影片裡的女主人(飾演者Eszter Ónodi)負責配音,她本來也不相信她能給一位92歲的老母親配音,但後來她成功了,她本人的母親都沒聽出來是她女兒的聲音。

 

瑞塔:你們剛開始看這部電影時,可能會覺得各個人物都很模糊,有點對不上人的錯亂感。這其實是導演故意這樣安排的,因為當她的母親跟她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時,她對舊時的記憶也是相對模糊的。但你會發現,故事講得越多,就越清楚,人物也越清晰。

坦白說,對於非匈牙利人而言,影片中的歷史背景不是特別重要,導演最想表達的是歷史事件對普通家庭的影響,以及一家人樂觀堅強的個性。 

宋妮雅:匈牙利20世紀的歷史有許多變化,但是唯獨沒有受到歷史變化的,就是愛情。

B廳觀眾 Wild:愛情是永恆的。奶奶在電影中, 非常有特點 ,很可愛。

B廳觀眾 蔥蔥醬:奶奶是一個充滿力量的人。

A廳觀眾 阿童木:這部影片裡有很多社會主義表達,請問匈牙利的社會主義表達裡最大特點是什麼?

宋妮雅: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深的內容要表達就是無所謂什麼主義,人還是要過自己的生活。

A廳觀眾 文子:導演在拍困難時期女主在百貨商店撿到錢包,是想僅僅表現女主的善良嗎?是否還有別的用意。

瑞塔:我也很感動。其實這場戲很短,但特別打動人。導演想表達的是,儘管當時人們的生活很艱難甚至貧困,但大家還是會互相幫忙,人心底是善良的。

 

主持人:請問艾登,您覺得母親為什麼愛搬家?

艾登:主要是因為大城市與小村莊之間的差異非常有趣,母親在大城市感覺到不安全,因為大城市充斥著政治動蕩,而在小村莊裡大家彼此認識,令她感到安心。

主持人:母親一生27次搬遷,即使入土還期盼遷移墳墓,她始終相信「我不屬於任何地方,在這個國家所有的事件中,我應該屬於哪裡呢?我屬於你的父親,他也屬於我,對於我們來說就夠了。」對於樂天知命的父親來說「最終你得接受你決定不了什麼的現實,也許除了帶大你的孩子,而你已經不想要更多的時候,你就不會害怕了。

主持人:請問艾登,看過電影後有什麼感受?

 

艾登:這部影片是20世紀匈牙利的真實寫照。影片關注20世紀的艱難時期,人們日常生活的變化,儘管新教徒婦女不是直接被迫害的人群,但是生活還是很受影響。

直到1920年,特蘭西瓦尼亞屬於匈牙利人,影片記錄了在1920年籤訂《凡爾塞和約》之後,對居住在該地區的匈牙利人有什麼影響。影片真實地再現了導演家的歷史故事,不完全代表匈牙利整體,但是匈牙利很多人有過類似的經歷。

 

對父親來說,儘管政治體制發生了變化,他也一直愛著自己的國家,即使這對他來說很難。對母親而言,家人的安全更為重要,她並不是不愛國,只是她覺得她的愛人、她的家人的安全是更為重要。她的丈夫也願意搬家,只要他們還留在國內,他不希望住在國外。

C廳觀眾 Silver:請問您作為當代知識分子您如何看待影片中匈牙利的那段歷史?

 

艾登:這個問題有些宏大,我個人的答案顯然不是最客觀的,我承認匈牙利在歷史上有很多問題,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猶太人被殺害。但作為一個非常小的國家要真正獨立,是很困難的,因此匈牙利通常被迫從外部進行政治變革。

 

C廳觀眾 巴比倫小老鼠:推廣家鄉肯定也是導演的初衷,這點好像跟波蘭又有些相似。

 

艾登:對,跟波蘭有一些相似。但是波蘭比匈牙利大很多。

 

B廳觀眾 Lin cm:我特別感興趣匈牙利由共產主義到資本主義的過程,可以詳細解釋這段歷史嗎?

 

艾登1956年發生了一場反對共產主義的革命,但是失敗了,俄國人加強了規則。直到1989年,對納粹合作者的迫害仍在繼續。此外,屬於德國少數民族的人們也受到迫害,因為政府認為他們不能被信任。但實際上,沒有人是真正安全的。

B廳觀眾 蔥蔥醬:宗教沒有受到影響嗎?

B廳觀眾 Lin cm:茜茜公主嫁到布達佩斯,並沒有被看不順眼?

艾登:對,信教徒從未受到迫害,主要是人們互相不信任,匈牙利的空城主義,反對所有的宗教。至於茜茜公主是19世紀嫁到布達佩斯的,那時候沒有匈牙利,叫做奧地利匈牙利帝國,情況完全不一樣。而影片是從1916年開啟的,當時還是匈牙利奧地利帝國,後來有了匈牙利國家。

C廳觀眾 sdist:我注意到電影裡提到新教,天主教學校等等,從電影那個時代到現在,宗教的多元化對於匈牙利人生活有哪些影響?

艾登:匈牙利的主要派別一直是天主教徒。新教徒和猶太人少數群體的情況今天是沒問題的。在歐洲,宗教多元化一直是個問題,它與民族主義的問題有關,許多宗教彼此視為敵人。

C廳觀眾 巴比倫小老鼠:請問匈牙利特色食物是什麼?

艾登:最有名的是牛肉湯,以及電影裡出現的浮島,它源自法國的甜點,由酥皮蛋餅漂浮在香草蛋奶上組成。蛋酥是用打好的蛋清,糖和香草精製成,快速煮熟。將奶油蛋黃,蛋黃,香草和熱牛奶煮熟即可,跟法國的 ile flottant 一樣。

主持人:為什麼用雞蛋開場呢?這是匈牙利的儀式嗎?

艾登:按照傳統,在復活節期間,兒童會畫雞蛋,它是生育的象徵。

A廳觀眾 cs0244:匈牙利人都是很晚才結婚嗎?

艾登:在歐洲,結婚不是那麼重要,保持單身沒有恥辱。通常,人們在30歲之前不會結婚。30歲之前最重要的是工作。如今在匈牙利,很多女士認為她們不用結婚,但可以生孩子。

B廳觀眾 Lin cm:這部電影中的女性已經有了覺醒,有了獨立自主的感覺,應該向她們學習。歐洲女人都比較覺醒得早吧。

主持人 Wild:匈牙利女性意識的覺醒 ,已經走了一百多年。真正做自己,有獨立的人格。經濟獨立,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A廳觀眾 monti:我想問男主是正宗匈牙利美男子典型嗎?

瑞塔:男主人公是典型的20世紀的匈牙利紳士,現在的風格有所改變,這類型的男士不再常見。實話說,一開始我覺得這位演員稍顯老氣,但看完影片的我完全改變了我對他原本的感覺,我挺喜歡他的,他讓我想到我的姥爺。

主持人:匈牙利的文化和中國的文化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覺到的?

艾登:最大的區別是家庭的壓力以及男性形象。比如在匈牙利,結婚是自己的決定,父母不會要求孩子做出選擇。在匈牙利社會,尤其在藝術作品中,男人通常被認為是不可靠的,只有女人才能保障家人的安全。包括影片中的家庭,男人並不那麼重要,因為所有的女人都是很堅強的性格,我的家人也是一樣。我可能不是很客觀,但是我認為性別平等非常好。

主持人:匈牙利的文化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艾登:我認為匈牙利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音樂,我們在電影裡也聽到喜劇「吉普賽公主」Csárdáskirálynő。匈牙利從來不是一個很富裕的國家,因此文化非常重要,而音樂是便宜文化的代表。比如說我們在匈牙利文化中心跳的一種音樂的教學法,叫柯達伊教學法。

文學也是匈牙利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於匈牙利處於歐洲中部,在文學和藝術上受到歐洲各地很大的影響。

C廳觀眾 巴比倫小老鼠:請問有哪些匈牙利名著?

C廳觀眾 杜逾舸:「無命運的人生」凱爾泰斯·伊姆雷

C廳觀眾 九耶Edith:「月光下的旅人」瑟爾伯·昂託,「帕爾街的男孩」莫爾納·費倫。

A廳觀眾 cs0244:能推薦幾部優秀的匈牙利的電影嗎?

主持人:2015年拉斯洛·傑萊斯執導的「索爾之子」(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2017年女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執導的影片「肉與靈」奪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C廳觀眾 甘石榴:有哪些中國電影在匈牙利受歡迎?

艾登:「臥虎藏龍」是我最喜歡的。

C廳觀眾 Sdist:謝謝艾登。希望文化中心以後能給兒童提供一些匈牙利語學習的機會,結合匈牙利動畫片和電影這種活動。

艾登:推薦這兩部!

Hanns Schwarz (Germany/Hungary,1927)

The Csardas Princess (German,1934)

瑞塔: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匈牙利電影,要是你們想去國外拍電影,可以到匈牙利取景,現在很優惠,而且匈牙利的技術和創意很棒。匈牙利電影市場近幾年越來越好了,包括給力的政府政策,更容易拿到投資,拍合拍片也有退稅的政策。

主持人:在歐洲大部分國家,政府對電影的資助機制是影響該國電影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好萊塢電影帶來的巨大壓力,政府扶持本國電影是歐洲國家一直都存在的現象。匈牙利電影由於語言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市場的有限性,因而更需要國家的援助。

匈牙利電影扶持主要來自於政府退稅和國家電影基金的資金與技術扶持。而今這兩種扶持方式都有歐盟電影扶持機構的資助。政府退稅一方面來自匈牙利國家電影基金的前身匈牙利電影基金會,另一方面有歐盟委員會的資金注入;國家電影基金在國家第六彩票的資金基礎上,也有歐洲委員會的資金投入。可以說,匈牙利核心電影扶持體系的建構既依靠國家政府的政策和經濟支持,也受到歐盟電影扶持機構的經濟援助。

瑞塔:布達佩斯短片電影節已經有15年了,每年都有非常多的短片來投賽,去年開始跟中國的各個短片電影節及專業院校建立交流,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中國短片來參加。如果你們有18年元旦後拍攝的短片,就可以投片,試試看(點擊連結跳轉)。

雖然投片有點兒費用,但不貴,這整個活動不是商業的,算是公益的。歡迎有腦洞、有轉折、或有笑點的短片,能讓觀眾看到意想不到的結局。另外我發現有些中國電影希望感動觀眾,會刻意選很感人的題材。我建議稍作調整。

主持人:匈牙利文化中心今年有什麼電影項目?

宋妮雅:今年為介紹匈牙利短片,與BUSHO電影節合作計劃了短片俱樂部。預計9月開始,10月邀請BUSHO電影節的負責人。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文化中心的微信,我們會提前發布所有信息。

主持人:聽說「匈牙利狂想曲」也曾經在中心放過,大概是一個什麼情況?

宋妮雅:2017年的匈牙利國慶節放的。因為包含我們20世紀的歷史,兩個戰爭,1956年匈牙利革命,太多信息。

瑞塔:當時匈牙利的電影還沒那麼發達,現在我在中國已經發展得差不多了,匈牙利的電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匈牙利作拍攝場景這幾年非常火,有很多好萊塢的片子來匈牙利取景。所以現階段我可以兩地發展。

我在中國的角色基本上是都市電視劇的角色,都是一些配角。當然我很理解,中國人拍的片子會寫中國人的故事,但我未來希望演主演,特別是演院線電影的主演,具有挑戰性的角色我也很想嘗試。最近我嘗試寫劇本,再往後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製片人,組織中國的劇組來匈牙利拍影片,這個得看看我的實力,還是要多多學習。

瑞塔: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八年。對我來說,我在這裡付出了很多,我真的覺得自己是這裡的人。

因此我非常希望匈牙利人能多了解中國,同樣的,中國人能多了解匈牙利,這也是我參加本次活動最主要的原因。目前,我只能通過自媒體做中匈文化交流,等我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希望能用電影繼續做交流。

最後和你們分享我的自媒體平臺(連結跳轉),我把我在中國的生活介紹給匈牙利人,特別火。很多人留言,「我看了你的視頻,喜歡上了中國,特別想學習中文。」我打算做中文字幕,這樣你們也能看懂,但是我有點拖延(笑),你們願意的話可以先看之前的幾集

96分。喜歡導演將家裡人真實的故事用影片記錄的作品,喜歡女主老太太充滿熱情的話嘮時光,還喜歡敘說回憶時那些黑白和彩色鏡頭交錯表達的不同時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選擇。她的個性沒有遺失在跨越幾十年的遷徙中,而是使她的內心在一次次搬家中變得更加堅定堅強@LadyStephani🎼    

96分。我個人覺得, 雖然歷史影響並推動了劇中主人公們所在的年代和情節的發展,對匈牙利20世紀歷史不是特別了解的我對一些情況推動的背影有些理解障礙。但拋開歷史背景,故事裡表達的親情,女性的意識獨立,母女間一輩輩的對話和親情傳遞,家庭的生活確是實實在在地感動著我,感同身受。這部影片很溫暖同時很真實,後續了解到電影是來自導演家族的真實生活寫照也佐證了這一真實性。個人很喜歡電影中穿插的歷史史料的視頻部分,也喜歡好像默片動畫片一般的設計。這些部分如同如同調味劑一般使得電影的節奏明快而有趣。看片的同時不免也帶入到自己的生活。同時,還有死亡,面對死亡,因戰爭或疾病或老去而失去的至親的家人們,如何面對最愛的人的離去,也讓我深思。在這樣一個婦女節的特殊日子,做一個獨立,美好和勇敢的女性,是我能從電影中感受到的最美好的收穫吧。@JOY    

92分。地圖上的匈牙利在放大縮小,記憶裡的母親在搬來挪去。整整跨越一個世紀的家族史,背後卻是匈牙利的苦難興亡錄。窮到去借雞蛋,父親還能玩個雜耍。小家庭如何在大時代下求生,貧寒卻不失樂趣。執意要搬家的母親和不願離開的父親,構成了每個民族的兩類人。眾人的豔羨中,和父親滑旱冰的午後真美。@Trachea    

90分。剛開始看就被影片的色彩吸引了。二戰前的歲月是很多國家的黃金年代,影片拍出了那種感覺。雖然片子裡的眾人顛沛流離,但導演依然拍出了苦難中的歡樂氛圍,實屬不易。現在這段時間看來,心有戚戚。@Lv Pu

85分。三部裡最喜歡這部,也許是因為我正處於人生的第三個階段,一個帶小學娃的全職媽媽,影片中的媽媽只是一個身份,並沒有過多地去演繹媽媽的付出,多的是女性自我的一種表現,從晚婚到瘋狂的搬家,但我依然從中感受到了一種力量,我們都會有來自周圍的限制、束縛,但遵從自己的內心過好每一天就是成功的,無論做了哪種選擇,享受它,接受它所帶來的一切,生活就是如此。@💓~

85分。匈牙利狂想曲與歷史進程展現的結合令人動容,我看到了在這個國家裡一個家族的變遷,男人、女人們在歷史動亂中的處境,有混亂的、不安的、離散的,也有閃著人性之光的、美好的、溫暖的,展現了一個豐富的、多面的匈牙利。從普通匈牙利人的視角出發凝視生活,看到根植在文化裡的優雅,深厚的音樂文化,歷史在此和家人之間的生命情感體驗是交融的。其中妻子對著丈夫喊的一句話令人動容,「我要你離歷史遠點」,我想這也是所有人的願望吧,離歷史更遠,離生活更近。@ZOE     

80分。電影中歷史的殘酷黑白,生活的明亮色彩。老奶奶經歷20一系列的戰爭與政治動蕩,依舊不放棄作為人的尊嚴,無論如何流離失所,都堅韌地生活著,這才是她可愛的核心。電影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了戰爭的殘酷與政治壓迫,美好事物的建造需要很久,毀滅卻只需一瞬間。@silver    

80分。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三點。第一點是「家」的意識。女主人公和家人一直在搬家,但是最後影片結尾的地方,她要和她媽媽和妹妹葬在一起。匈牙利的歷史在20世紀也應該經歷了很多的顛沛流離,這種「根」的意識通過故事人物的這一面展現出來。第二點是電影敘事的基調,雖然是一段並不輕鬆的歷史,但是導演選擇了一種幽默的方式來展現;並且影片當中,黑白和彩色畫面的交替使用,讓影片擁有更豐富的視覺元素。最後一點,男主角把女主角舉起來的一瞬間,這個一見鍾情的情節處理得非常地簡潔有效,讓人印象深刻。@Dan    

80分。很喜歡影片的色調,復古舊舊但又明亮乾淨,色調也表明了雖然故事背景下經歷了很多苦惱,但主角依舊對生活充滿希望。影片在介紹時代背景時,採用黑白默片的方式,詼諧幽默沒有給我太重的壓抑感,也體會到導演想要表達的愛。@宅小靖   

觀眾1500人,選座300人,影片平均分87.29分。

在問卷調查中,三位幸運小夥伴是@Trachea  @Lv Pu   @💓~ 請三位觀眾聯繫「和觀映像」微信後臺,留下姓名+寄送地址+手機,近期將收到和觀映像DVD+UCCA馬修·巴尼文件夾。

- FIN -

👇周三放映,掃碼添加放映員,進入27號影廳👇

北京和觀映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營版權引進業務,引進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佳作,追逐經典,發掘小眾,關注女性,尋求多元。2020庚子新年,首次提出「雲影院」概念,並落地實施「和觀雲影院」,創造雲端電影院的儀式感,聯結疫情期間的影迷,陪伴眾人共克時艱。

後浪漫是後浪圖書旗下的漫畫出版品牌,2015年成立以來至今已出版發行將近200部漫畫作品,是中國大陸第一家面向全年齡階段讀者的專業漫畫出版機構。追求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能經受住時間檢驗的好漫畫,向各位讀者介紹這些佳作,並重新定義一本優秀漫畫的標準。

相關焦點

  • 三克 x 和觀 | 父親與母親如此不同,卻始終相愛
    / 維卡·克裡克斯《匈牙利狂想曲》精彩預告20世紀匈牙利的生活景象是夏日鮮明、裙帽豔麗,奇幻色彩和民族音樂完美交織,真實影像與荒誕想像的光影交錯,幻化出濃鬱匈牙利風情的千面浮世繪。導演感到當代年輕人不太了解上世紀匈牙利人的經歷,儘管有歷史大事件的記錄,但那些材料無法展露每個家庭的個體掙扎。導演希望通過拍攝這部影片,啟發年輕人多去關心自己家族的歷史,翻開家族的舊相簿,辨認每個人物背後的一段史詩。《匈牙利狂想曲》講述的就是導演自己家的故事。女主人公的原型是她母親,人物對話也都來自真實生活。既然是一家人的故事,選角需要特別的緣分。
  • 李斯特及其《匈牙利狂想曲》
    他的創作和演奏將鋼琴音樂推入一個黃金時期,對後世鋼琴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匈牙利狂想曲》是他創作的鋼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體裁,也是流行最廣的作品,取材於匈牙利民間音樂,反映了匈牙利的民族精神和氣質,其中主要是以民間舞曲為主要素材,以及與民歌小調的結合。此外,李斯特大膽衝破傳統曲式的結構,在創作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成為多姿多彩、形式完美的鋼琴曲。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8
    ,該曲源於李斯特遊歷匈牙利時根據當地的音樂與風土人情根據所收集的素材在一年時間內創作出 《十九首匈牙利主題與狂想曲》 這組鋼琴小品即為《匈牙利狂想曲》 前身,正是李斯特深入匈牙利實地取材才能獲得這些素材與創作靈感為後世帶來這一系列的匈牙利狂想曲集這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分別於1846 年-1853 年,1882 年以及 1885 年這三個時間段編寫奧地利音樂家達普勒改變了其中的五首即第 2,
  • 中國電影博物館匈牙利電影展 · 和觀佳片展映 | Hugo福利
    點擊 👆和觀映像 關注我們引進外語文藝影片,創立「和觀雲影院」國內首家雲影院,陪你線上觀影,邀嘉賓映後本次」匈牙利電影展「於10.20-10.25開啟,由中國電影博物館和北京演藝集團主辦,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承辦,北京和觀映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承星影業、影和廣告協辦。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11
    同時將《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中有代表性的演奏技術結合《匈牙利狂想曲》其他作品進行分析。演奏該曲不僅要克服困難的演奏技術,更重要的是能準確生動地表現出其音樂思想。這種結構形式在《匈牙利狂想曲》其他作品中也普遍存在。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和聲調性    李斯特的鋼琴作品蘊含著豐富的調性轉換手法以及作曲家運用調性的觀念。
  • 《匈牙利狂想曲》等5部匈牙利電影20日起在京展映
    2020年中國電影博物館匈牙利電影展10月20日在北京揭幕。本次展映精選了《一天》《匈牙利狂想曲》《金克森姆》《小小港灣》和《逃離循環》等五部近年具有代表性的匈牙利獨立影片,風格迥異,類型豐富。電影《一天》海報 主辦方供圖《一天》以獨特的戲劇性視角展現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困境。照料著丈夫和三個孩子,工作和經濟上的壓力讓40歲的安娜一直很匆忙。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四首)》民族元素探微
    正是由於《匈牙利狂想曲》創作的橫空出世,李斯特被人們尊崇為偉大的「民族藝術家」。如他評價自己時說的那樣:「從搖籃到墳墓,從肉體到靈魂,我是最徹底的馬扎爾人(匈牙利的主要民族)。我以嚴肅的態度積極支持和發展匈牙利的音樂文化。」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鍵盤語言研究
    它的鋼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鋼琴曲的文獻寶庫。李斯特所創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鋼琴作品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些作品不但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而且,為狂想曲這個音樂體裁創作樹立了傑出的音樂典範。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和發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
  • 淺析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的民族化音樂風格
    淺析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的民族化音樂風格 侯 佳 (宜賓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7) 摘 要:弗朗茨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強烈的匈牙利民族特色,飽含著作曲家強烈的愛國情懷
  • 父親與母親如此不同,卻始終相愛 | 和觀 x 三克
    / 維卡·克裡克斯《匈牙利狂想曲》精彩預告20世紀匈牙利的生活景象是夏日鮮明、裙帽豔麗,奇幻色彩和民族音樂完美交織,真實影像與荒誕想像的光影交錯,幻化出濃鬱匈牙利風情的千面浮世繪。導演感到當代年輕人不太了解上世紀匈牙利人的經歷,儘管有歷史大事件的記錄,但那些材料無法展露每個家庭的個體掙扎。導演希望通過拍攝這部影片,啟發年輕人多去關心自己家族的歷史,翻開家族的舊相簿,辨認每個人物背後的一段史詩。《匈牙利狂想曲》講述的就是導演自己家的故事。女主人公的原型是她母親,人物對話也都來自真實生活。既然是一家人的故事,選角需要特別的緣分。
  • 美女大提琴演奏家《匈牙利狂想曲》難得的好音樂,不要錯過.
    今天小編給各位帶來了大衛·波帕爾:《匈牙利狂想曲》,大衛·波帕爾身為大提琴演奏家兼作曲家亦留下為數不少的大提琴作品,只可惜現在除了少數較知名一些小品之外,其它作品已經很少人演奏。對於沒有聽過他的作品的朋友不妨可以從他創作的這首《匈牙利狂想曲》聽起,這部完成於1894年的作品《D大調句牙利狂想曲》,是由7首小巧的舞曲穿插而成,旋律中帶著濃重歐民族色彩,是大衛·波帕爾的代表之作。波佩爾的匈牙利狂想曲精彩之處,是在曲子結尾的部分,大衛·波帕爾挪用了李斯特在的《第6號匈牙利狂想曲》中所使用過的吉普賽旋律來創造高潮。這應該就是再向前輩致敬吧!
  • 和觀雲影院 x kubrick |「穿越麥田」探訪塞林格的青春公路之旅
    本周三,「和觀雲影院」即將放映《穿越麥田》,跟隨傑米和迪迪,踏上一段酸澀難忘的公路冒險,直面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技巧淺論
    阿格裡奇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技巧淺論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有鋼琴曲,合唱曲,交響樂,宗教音樂,首創出「交響詩」體裁,促進了歐洲音樂的發展。 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將匈牙利民族民間音樂集中、改編、提煉、升華,向世界展現了匈牙利民族悠久古老而光榮的歷史。作品中處處都表現出熱情洋溢的匈牙利人民所具有的抒情性和反抗性。《匈牙利狂想曲》中的吉普賽音樂是其構成的重要元素之一。
  • 科普《波西米亞狂想曲》背後的故事,進影院前必看!
    我是蚊子,熱愛電影、喜愛追劇,喜歡和大家分享電影中好玩點以及自己對其的一些理解,讓各位看官們的茶餘飯後有個消遣。今天要跟大家聊聊22號國內上映的奧斯卡提名佳片《波西米亞狂想曲》,針對這部電影,蚊子想從電影劇情、皇后樂隊的背景、電影背後的趣事三大點分別來敘說,也算是給大家進影院前的一個小科普吧,尤其是最後一條,一定要看哦!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指南丨演奏得最多的兩首解讀
    》二、創作背景 《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一生創作的大量鋼琴曲和改編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體裁,一共有19首。他大膽地衝破傳統曲式結構的框框,在創作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狂想曲就是李斯特表現出來的一種寫法很自由的作品,它取用民族音樂作為素材,以自由的手法將幻想曲或舞曲等形式融入一首作品中。李斯特少年時期曾居住在匈牙利農村,在那裡他熟悉許多匈牙利民族的旋律。長大後,在巡迴演出的中途,常夜晚獨自進入吉卜賽人的營地,欣賞他們的演奏和歌舞,然後記錄他們的音樂,加以歸納整理。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 馬克西姆鋼琴演奏 1098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李斯特,是19世紀匈牙利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因具有超凡的鋼琴演奏技巧
  • 聽,多瑙河畔傳來一首《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譜出了這首史詩般的《匈牙利狂想曲》是因為那條成為無數藝術靈感繆斯的多瑙河嗎?還是因為一段有點曲折的歷史?與匈牙利相識甚早,那裡的街頭巷尾確實時刻都冒出浪漫的氣味,走在街頭的當地人,有可能就是一位藝術家。我也喜歡它的浪漫主義和文藝氣質,然而更吸引我的是匈牙利特有的神秘感,有點暗黑,如同一杯口感豐富的「血腥瑪麗」。
  • 波西米亞狂想曲
    是不是可以說,定居只是人類在一定階段相對比較好的選擇而已,本質上人內心的一部分,還是喜歡四處遊走的生活,從這一點上來講流動的生活方式可能又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人類天生有對遠方的嚮往,遷徙的自由也是人類最基本的自由之一。讀書的時候一個同學在文章裡寫到吉卜賽人,對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流露出深深的同情,現在想來其實也未必。除卻壓迫的因素,一個人和一個民族當然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 「雲」聚港澳 ⑦丨鬼馬音樂狂想曲之《麻辣教師》
    鬼馬音樂狂想曲之《麻辣教師》是源於澳門鋼琴協會2013年起舉辦的鬼馬音樂狂想曲系列,多年來反映熱烈,得到澳門各大報章媒體高度讚許。鬼馬音樂狂想曲是新穎及跨界的藝術,目的是用「輕鬆」、「活潑」和「幽默」的形式推廣古典音樂。
  • 《波西米亞狂想曲》皇后樂隊主唱傳奇一生
    ▲ 關注「微笑太陽花」,一起做真實的自己文|珍妮花 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