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粥粥審稿:貝貝豆現如今有很多孕媽會選擇剖腹產來逃避順產帶來的宮縮疼痛,可有過剖腹產經驗的都知道,剖腹產畢竟要在肚子上開刀,術後恢復也要比順產慢很多,而且產後也會遭很多罪,因此不能說剖腹產比順產輕鬆多少,沒準比順產還受罪了。
尤其是產婦剛做完手術,傷口剛被縫合後,為了避免傷口崩開,很多老人都建議產婦要在床上平躺6個小時,以加速傷口癒合。
可由於媽媽們剛做完手術,身體還不適應,一動不能動地平臥的確讓很多媽媽直呼「受不了」。
剖腹產後別再「去枕平臥」6小時了,掌握自由體位,術後才更舒適
傳統觀念一直推崇剖腹產產後要「去枕平臥」,之所以「去枕平臥」會受到歡迎,是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去枕平臥」能夠放鬆腰椎、防呼吸梗阻、防止反流誤吸、抑制傷口疼痛等等。
可隨著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術後長時間平躺不能預防上述問題,反而會滋生出新的問題。
隨著醫學的進步,不少醫學專家都表示,大多數人在剖腹產術後不應該採取「去枕平臥」的姿勢,而是應該掌握自由體位,怎麼舒服怎麼來!
Ⅰ:平躺預防呼吸梗阻?
手術後產婦仍未完全清醒,血液中還殘留了部分麻醉藥物,可能會導致呼吸不順暢。傳統的觀念認為平躺能夠預防呼吸梗阻,但是平躺會使舌根和其他呼吸組織下墜,「堵住」呼吸道,反而會加重缺氧。
正確的做法是保持「半臥位」,因為半臥能幫助增加肺活量,使肺部擴張,打開氣管,能有效防止呼吸不暢。
Ⅱ:平臥位防反流誤吸?
很多人認為平躺能夠預防反流誤吸,但是有醫生通過實驗證明,平臥更易引起誤吸,因為平躺會給氣管壓力,使之不能完全打開,半臥位能有效預防術後肺炎的發生。
Ⅲ:術後平臥傷口不痛?
通常在剖腹產手術後,媽媽們都會採取平臥位,一動不敢動,但是等到麻藥勁過了才真正痛。
正確的做法是側臥,可以將枕頭、毛毯等墊在腰後,與床保持大約30度角,才能最有效地減少傷口的疼痛。
Ⅳ:總結
「去枕臥位」是一種很難受的姿勢,很多產婦都抱怨按照這樣的姿勢保持6個小時頭暈眼花,身體不舒服。
這種姿勢既不科學,也有悖於我們的生理曲線,因此最佳的姿勢就是自由體位,讓產婦根據自己的身體感受自己調整,找到最舒服的姿勢即可。
除了產後體位之外,對於剖產媽媽來講,產後環境和恢復方式也尤為重要
①保持環境清靜:給產婦營造一個安靜修養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很多家屬們由於沉浸在孩子出生的喜悅中,很喜歡討論、喧譁,甚至會影響產婦的休息,也不利於產婦保持好的心情。
②適度按摩:做完手術如果麻藥勁過了會非常疼痛,這個時候家屬可以幫忙做一些按摩,以減輕產婦的疼痛。
剖腹產分娩擴展小知識,媽媽們有必要遵循
誤區1:術後應多吃?
很多產婦認為,自己剖腹產傷了很多元氣,術後應該多吃一些補充營養,增加體力。其實不是這樣的,手術後6小時是不能吃東西的,及時過了6個小時,也要逐漸加量,不能暴飲暴食,吃得太多,會導致腹壓增高,不利於傷口恢復。
誤區2:術後要靜臥?
不少家屬和產婦認為,剖腹產後應該躺著,不能下地活動。正確的做法是,做完手術24小時以後,就可以慢慢練習抬腿,翻身,也可以下床活動一下,這樣才能加速傷口恢復,如果長時間躺在床上,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誤區3:術後就可以減肥?
很多年輕媽媽減肥心切,孩子滿月以後就想要快速運動瘦身。適量的運動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可做劇烈運動,因為傷口的恢復是需要時間的,太劇烈的運動可能會撕裂傷口,導致感染等,為了避免二次縫合,還是等到半年以後再運動減吧。
大家還有什麼剖腹產的經驗和疑惑嗎?一起討論一下吧!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