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打開過電視了?
每天回家,要麼在各大視頻APP上追著當下最火的古裝劇,優酷騰訊愛奇藝會員一充就是一年;要麼拉上朋友同事一起組隊開黑、吃雞,不知不覺就玩到凌晨轉鍾。
電視屏幕反倒越買越大,不知道是手機、iPad的多少倍,現在卻成了家裡最大的擺設。
你是否會懷念當年和爸爸搶遙控器的日子?他要看新聞,你要看動畫片,抱怨為什麼經視直播和小神龍俱樂部要在同一時間放,兩個人每天為搶電視鬥智鬥勇。
當年的搶遙控器大戰,是你撒潑耍賴非要看動畫片,還是爸爸威嚴不可侵犯就是不換臺?這些把遙控搶過來都要看的武漢老電視節目,你還記得幾個?
在那個沒有智能電視、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每天回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個湖北經視陪伴的茶餘飯後,那些日子,還歷歷在目。
小時候對這家人真是記憶深刻,嚴爹爹嚴婆婆有四個兒子,取名「榮華富貴」,這也是父母對兒子最大的期許。
老大嚴子榮娶了個鄉下媳婦;老二嚴子華娶了本地媳婦,生了兒子叫嚴天樂;老三嚴子富娶了個北京媳婦;老么嚴子貴帶回來個洋妞。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總是碰撞出別樣的火花。
劇中演員說著一口地道的武漢話,很平凡的場景,嚴家老少的家長裡短,裡面的布景、情節,完全就是和身邊的生活一模一樣。
後來才知道,這部劇原來是引進的湖南版本,經視臺重新配了武漢腔,讓其具有濃鬱的「荊楚特色」。據說配音員在錄製的時候常常全場爆笑,都錄不下去了。
以前每天晚上七點鐘,都會準點守候在電視機前,等著看《經視故事會》。
《經視故事會》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根據真實的新聞故事改編而成。演員也全部採用群演。
故事中的對白全部是武漢話,就是為了追求地道的方言韻味,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觀眾。
裡面還有很多離奇的案件,小時候還真的被嚇到過。現在看來,真是一款很良心的節目了!
現在打開湖北經視電視臺,還能經常看見曉娜的身影。以前她的一個節目《曉娜手記》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
和經視故事會類似,曉娜手記也是通過真實事件改編,再演成電視劇的模式。不過後來好像有點跑偏了,故事變得越來越匪夷所思。
各種離奇事件,讓人不得不懷疑故事的真實性,還是只是為了奪人眼球。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節目就停播了。
說到阿星,那可是妥妥的武漢本地大紅人。他最火的那段時間裡,應該沒有武漢人不認得他。
他那一身翠綠格子襯衫,「吊八寸」的猩紅色領帶,是他電視機前的經典形象。《阿星笑長開講》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飆升,穩居湖北地區同一時間段電視收視率之首!
節目內容包括:阿星評時事、阿星講笑話、阿星出題目、阿星讀報紙、阿星抽大獎、阿星念簡訊。話只要從阿星口裡說出來,就變得格外搞笑。
星語錄:「有事問阿星,阿星來打聽」,"每天出個題目做,保證大家腦殼不生鏽」,「火來了擋不住,門板擋不住」,更是洗腦得不行。
好像是因為身體原因,阿星已經退出「笑長開講」。不過最近在微博上挺活躍,喜歡阿星的人可以去關注一波~
除了上面提到的阿星,還有好多陪我們長大的武漢本土明星,他們有的還活躍在大熒幕上,有的已經默默退居到幕後。他們當年的人氣,絕對不輸現在的小鮮肉。
外地人聽到田克兢可能覺得一臉懵逼,但這個名字卻深入每個武漢人的心中。武漢人一看到他就會忍不住喊出來:「一鵝,田克兢咧!」
田克兢是一代武漢諧星的代表,作品有《吃不了兜著走》《鵲橋熱線》《我的愛人》等十多個節目。後來參演的《都市茶座》,又讓他成了武漢人心目中的岔巴子。
田克兢的表演,為我們勾勒了一個活色生香的市井武漢。把他二十多年的作品倒帶重放,我們可以聞到熱乾麵撲鼻的香味,聽到了麻將清脆的撞擊聲,看到了老饞、麻廠長、岔巴子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武漢人。
年輕人可能會不認識,但以前如果你在街上隨便找個人問:「世界上誰的武漢話講的最好?」十個武漢人九個都告訴你是何祚歡。
有人說:「聽到何祚歡老師講武漢話,我才知道原來武漢話還能說得這麼好聽。」還有人說:「武漢話原本硬幫了的,但是何祚歡說出來就變得蠻肉坨!」
陸鳴也是武漢人一看就想笑的著名諧星。在武漢,他是人見人愛的「嘎巴子」!
陸鳴在都市茶座裡,和田克兢搭檔,嘎巴子與岔巴子一個捧一個逗,把大家樂得不行。在電視裡看起來更機靈一些的田克兢,在生活中其實還是陸鳴的下屬。
陸鳴本人在相聲上的造謠也很高,上過春晚,在央視還獲過獎,如今也是大師級的人物了。
十幾年前,武漢人的娛樂消遣除了看電視,還喜歡在吃完晚飯以後去解放大道的藍天歌劇院看表演。
被藍天歌劇院捧紅的武漢諧星有許多,其中最出名當屬歡喜坨。他不僅擅長唱歌,還經常扮傻逗笑觀眾,總能引起全場爆笑的高潮。
如今的歡喜坨不跑場子演出了,自己開了餐廳做生意,偶爾有大老闆辦酒席花重金請他當司儀,他才去賺點外快。雖然很久不活躍了,但是在武漢認識他的人還是不少的。
回到小學時光,每當下課鈴響起,是哪個節目、哪個角色,讓你每天都飛奔回家守在電視邊?要我說,作為一個武漢伢,我是看武漢七臺長大的。
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最想見到的就是這隻「恐龍」。90後的童年不可能沒有小神龍俱樂部,一看到這條小恐龍的logo,就能立馬喚醒童年的所有記憶。
小神龍俱樂部的主持人換了很多代,但印象最深的還是遲帥和胡可,還有後來的榕榕。而且何炅和舒暢竟然也主持過。
時光飛逝,胡可嫁給了老白,有了可愛的安吉和小魚兒;榕榕也變成了愛情公寓裡的Lisa榕。
在90年代日本動畫風行的時代,以播出美式動畫為主的《小神龍俱樂部》足夠吸引眼球,大量高質量的美式動畫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馬丁每天早上醒來,都會變成一個新模樣,比如超人、小龍人、國王、外星人.
波波安的頭髮總是讓人很想吐槽,還有他那群「稀奇古怪」的朋友,總是冒出很多新奇的想法,惹出一大串麻煩事。
哥哥叫花生,姐姐叫果醬,還有超級可愛的奶油小寶寶。三隻可愛的小水獺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湖畔的船屋上,和小夥伴們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精明靈活的丁滿,傻氣遲鈍的彭彭,一隻獴和一隻豬竟然成了好朋友,印象中的他們整天都在吵架,卻又齊心協力地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蒙娜是個愛惡作劇的搗蛋鬼,她豎起的一撮撮頭髮,兩顆小尖牙和紫色花布披肩的魔女造型還是很經典的。
你可能已經不記得他叫尼爾叔叔,但這身紅衣,這個熟悉的笑容,還有身後五顏六色的顏料背景,一定能一秒喚醒你的記憶。
尼爾叔叔的出現,總是代表著創意和好玩。在沒有人教我們玩創意的那些童年裡,他是我們眼裡最有意思的大人。
他是我們印象中的第一個「大觸」,尼爾叔叔總能用最簡單的材料和最有意思的玩法DIY出超可愛的作品。在他手下,白乳膠+餐巾紙成為了萬能的組合,雖然很普通卻似乎可以做出一切好玩的造型。
還記得這個會說話而且滿嘴冷笑話的石膏像嗎,恐怕是很多小朋友的童年陰影。看他大笑的時候總會擔心他的頭掉下來。
印象最深刻,最讓我們覺得尼爾叔叔簡直像超人一樣的環節,就是他的大型戶外藝術創作了!無論是在機場、草地還是雜貨店,他都能夠就地取材,創作出超大的畫作。
而多才多藝的尼爾叔叔可不僅是我們認識的紅色衛衣大神而已,畫畫如此出色的他,當然是位有才的畫家,但他還是一位攝影師,曾經的重金屬搖滾樂隊吉他手!
別的畫家用抽象或具體的畫作創造價值,而尼爾叔叔卻把自己的創意點燃,在電視機前付出了20年的青春,讓更多小朋友也能像他一樣熱愛藝術。永遠的童年男神!
在這個五花八門的綜藝層出不窮的年代,《超級變變變》一定是90後看過的第一個綜藝節目。
這個節目是要求參賽隊員,利用一些輔助工具或手段,用自己的肢體表演一個三分鐘左右的小節目。
各個參賽者都帶著自己精心編排的節目,自製的簡陋道具,自己錄製的背景音樂,還有群魔亂舞的穿幫者,每一位表演者都很賣力的演出。
這個節目絕對是腦洞的集中營,這些或新奇、或沙雕、或令人拍手稱讚的創意,總能吸引我們兒時的目光。
表演總在展現新奇的創意,唯有主持人阿欽從沒變過。還記得這個颱風幽默的大叔嗎,老爺爺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
記住的不僅是阿欽,還有經典的兔女郎也讓人印象深刻,每次看《超級變變變》都要看完頒獎才算結束,就是為了多看一眼兔女郎小姐姐。
由於這檔節目沒有大量引進國內,所以很多人都以為它停播了。但其實,從1979年播出到至今,《超級變變變》從未停止。
《超級變變變》已經30多年了。在日本,它被譽為「最長壽的電視節目」,也是「最具人氣、最有創意的綜藝節目」。
與現在的真人秀節目不同的是,《超級變變變》並沒有包裝出一個藝人,更沒有走出過一個偶像明星,但參賽者依舊絡繹不絕,這就是它的強大魅力。
小時候,每個星期五的晚上七點,我都會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就為了看一個星期一檔的《快樂家庭》。
《快樂家庭》每期都會請幾組家庭上來,表演節目,玩各種好玩的遊戲,然後選出最快樂家庭。小時候有個同學還上過這個節目,當時可羨慕她了。
主持人蓋麗和舒凱,小時候還天真的以為他倆真的是夫妻。還拍了一檔情景喜劇《凱麗一家人》,劇中還有個叫欣欣的女兒。
因為是方言出演,劇情輕鬆詼諧,非常貼近生活。後來《快樂家庭》節目停播了,這個情景劇反而獨立出來拍了幾百集。
兩個主持人也因為這部劇,給武漢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當時超喜歡看的校園情景劇,片頭曲簡單粗暴:張杰、丁亮、胡蝶、文杉杉、李奇、馬博士、羊帆、朱子豪、丁安安、狄迪、何勵雁影。現在都還能哼出來~
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很鮮明的個性,極度自戀的校花胡蝶,對胡蝶死纏爛打的丁亮,學霸文杉杉,書呆子馬博士,還有那個超級愛打小報告的何勵雁影。
考試考砸,上課睡覺,暗戀校花,男生之間的相互打鬧,女生之間說不完的小秘密,愛跟老師打小報告的討厭鬼.一切都真實得讓人十分入戲。
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中學生,就像身邊的同學一樣,每個人在他們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
或許我們已經不記得上課做的筆記、老師講的知識點、隨堂小測驗.但課間十分鐘,這短暫而又珍貴的快樂時光,卻承載著大部分學生時代的記憶。
聽名字你可能不記得,但是我一說溜溜球,你肯定一下就能想起這個真人版動畫《火力少年王》。
片中的每個溜溜球都有一個吊炸天的名字,各種溜溜球技巧也是花裡胡哨。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獨門技法,路見不平直接battle。
各大中學的溜溜球「扛把子」四處踢館,一決高下,比賽場上的溜溜球更是秀得閃瞎你的雙眼。
正是因為這個動畫片的熱播,引起了一陣玩溜溜球的熱潮。學校門口小賣部各式各樣的溜溜球,男生女生人手一個,課間更是能看到全員溜溜球的盛況。
有了溜溜球,當然少不了陀螺。這些童年的熱門玩具,一個個都作為主題拍攝了真人版動畫。
五位戰士分別代表風、雨、雷、電、火,他們要一路通關,打敗魔谷、魔域、魔童、魔靈、魔劍,才能取回晶石,阻止時空崩塌。
當戰士們不得不與反派交手時,都會穿越到一個異度空間,穿上戰服,使出渾身解數,進行激烈的陀螺大戰。
陀螺在當時也是火遍校園,印象中的陀螺是裡面插根線,然後把線猛地抽出來,陀螺嗖一下轉出去,土豪版還帶七彩燈光,十分炫酷。
這些節目曾經在電視機前帶給我們歡笑
填補我們茶餘飯後的空閒時光
在那個沒有iPad沒有王者榮耀的年代
我們反而比現在的小朋友還要快樂許多
這些關於武漢老節目、關於童年的記憶
你還記得多少?
出品:武漢愛黑馬文化傳媒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武漢吃喝玩樂整理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改版啦!
好看又愛吃的你可不能找不到組織啊
以防止大家在人群中走散
特意做了個小教程 趕快標星我們吧
更多美食福利精彩活動不再錯過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