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時尚集團董事長郭奎章先生在澳洲青年商會的倡議下,舉辦了第一次青年創業論壇,在講座中郭奎章先生把自己當年在創業過程中所經歷的失敗和經驗一一道來,此次講座受到了非常好的反響,後續又增開了兩場,這為澳洲青年創業團增加了很多新的粉絲,目前澳洲青年創業團成員已有四千多人。
在澳洲舉辦了創業講壇之後,澳洲華語電視臺Channel C《大話澳洲》人物訪談欄目特邀郭奎章先生做訪談嘉賓,以下是此次訪談節目的完整視頻及文字採訪實錄。
澳洲華語電視臺Channel C(以下簡稱Channel C):各位好,這裡是澳洲華語電視臺Channel C,今天我們的人物專訪請到了特別的來賓,他就是郭奎章先生。你好郭先生,感謝您百忙之中能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訪問。其實在我們節目一開始就遇到了一個困惑,那就是準備您的身份標籤的時候,因為在您身上這個標籤太多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您看您的身份,我們知道您大學讀的專業是藝術。
郭奎章:藝術,對。
Channel C:之後聽說您還專門當了一段時間老師。所以說,郭老師、郭藝術家,然後呢,您後來自己偶然的原因成立了自己的企業,結果沒想到做的風生水起,變成了郭董。
郭奎章:呵呵,因為我們好像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對自己人生定位,我年輕的時候,我一直想立志做一個藝術家,而且我那個時候,我感覺我可能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最好的一個藝術家。
Channel C:是什麼樣的原因,發生了什麼讓您從藝術家跨界到商人這個身份呢?因為我覺得這兩個離得好像有點遠。
郭奎章:呵呵,我記得當時有一個朋友來找我,說:「小郭啊,有一個廣告牌,我們想畫,你能不能來幫我們畫一下」,我說好啊,當時我也沒問他,他給我多少錢,然後就去了,等我去了,我們那個時候在北方,天特別冷,然後我們畫了十五天,把我們凍得夠嗆。
Channel C:十五天,很長時間。
郭奎章:對,然後畫了十五天之後,那個甲方,包給我們活的人來了,說:「哎呦,小郭,我們畫的這個廣告內容畫錯了。怎麼辦,你倆這麼辛苦,也凍了這麼長時間,這樣吧,一人給你們倆十五塊錢吧」。
Channel C:嗯,十五天,十五塊錢。
郭奎章:啊對,十五天十五塊錢,一天一塊錢。
Channel C:我雖然知道那個時候工資很低,但其實這個錢在當時也算比較低的吧。
郭奎章:對,其實更重要的是,第二天然後他的甲方就來了,來了說:「哎呦,你們廣告牌畫的不錯啊,你明天可以讓那個小王來結帳了」,我說不是不給錢嗎?他說:「給呀」,我說這個牌子給多少錢呢,他說給四千塊。
Channel C:從十五塊變成四千塊。
郭奎章:對,他掙了四千塊,給了我十五塊。但是從那以後,我才知道,原來我畫的廣告牌可以值4000塊錢。
Channel C:是有價值的。
郭奎章:對,突然在第一次被人家這種使用了以後我才發現,原來畫廣告牌也可以改變我們這種藝術家的窘迫,所以那個時候我就開始幫別人搞設計,接了很多設計的任務。
Channel C:但是我很好奇,郭先生,就是那個時候我們都知道老師這個崗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而且在中國叫鐵飯碗,不會被辭退,可以一生都靠著這個去生活。那您當時決定放棄老師這個職業,然後開始自己生意的時候,有沒有很多人反對呢?
郭奎章:其實當時反對的人很多,因為在那個年代,你出來做生意實際是很卑微的,下海的只有勞改犯和民工。一個在大學裡做老師的人說辭職了不幹了去下海經商,很多人認為這是不能理解的。
Channel C:但您就毅然決然的做了。
郭奎章:是,我感覺我的人生不能平凡,所以我說我應該來嘗試,這個時候就從學校辭職出來,到了上海。
Channel C:當時公司可以說是風聲水起,因為開始做了商場之後很迅速的成長。
郭奎章:對,我們那個時候在做第二家商場的時候,實際我們在當地已經被評選為十佳民營企業,而且在當地已經很有影響力,那個時候我們公司的團隊已經非常優秀了。但是我就在考慮一個問題,其實做企業是一個馬拉松賽跑,是一個萬米的馬拉松賽跑,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很難用百米衝刺的速度把全程跑完。再一個企業它本身就是舞臺,如果老闆老是坐在那個舞臺裡,員工就沒有他展示的機會了,那就是你一個人在唱戲,員工在看。那麼在那個時候,就是我36歲那年,公司的團隊已經非常成熟了,有很多人已經非常優秀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就選擇了離開。
Channel C:但是有您這份灑脫的老闆確實非常少,很多人放不下,那您當時離開有沒有擔心,說萬一我不在了,公司沒有以前好了,大方向上出現什麼問題,該怎麼辦呢?
郭奎章:你這個問題問的好,我離開以後呢,我就不在公司設辦公室,也很少回去,然後過了三個月以後,我突然接到很多員工的信,甚至有人給我打電話,說:「郭總啊,你趕緊回來吧,我說怎麼了,他說你再不回來,這個公司已經不姓郭了,已經姓別人了」。我當時我心裡一驚,我說是不是我離開以後這個公司變了顏色了,已經不是我的企業了,但是我在家裡靜想了一天,我想我之所以離開公司,就是希望展現我們的團隊,讓我們的總經理在這個企業裡更有威信,那麼大家已經知道了他比我更有威信,大家已經認可了現在這是總經理管理的企業,而不再是我管理的企業,我說這個是對的啊,這個正是我所要的,所以回去以後呢,我就大大的當著大家的面,表揚了一頓總經理。我說以後,他是你們的老闆,我不在的時候,你們認可他就對了。
Channel C:那之後您選擇什麼樣的一種生活呢,離開公司之後。
郭奎章:36歲那年,我離開公司以後,我說好,這回我自由了,我可以選擇生活,那麼我選擇在地球任何一個地方生活。那個時候,我去過以色列,我去看以色列為什麼和巴基斯坦老打架。
Channel C:去研究這個問題了。
郭奎章:我想知道他們為什麼有矛盾,然後我又去看這個阿富汗,那個時候阿富汗正在打仗,我也很好奇,飛過去看,我去看為什麼拉登可以跟美國去抗衡,我很好奇。我走了這麼多國家之後,我發現其實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來自於信仰,是靈魂的愉悅。
Channel C:是來自於內心的。
郭奎章:對,是來自於靈魂的愉悅而不是物質的愉悅,所以我走得越久,就讓我把物質的東西看的越淡,然後我的內心就愈加平靜,我愈加不感覺我所創辦的那家企業,他是我的企業。所以這也是我比別人更輕鬆的原因,因為我一直不認為我的那個企業是我的企業,我只是對他應該負一份責任,但是並不是他的實際擁有者。
Channel C:澳大利亞是第幾站到這個地球上的領地?
郭奎章:前幾年,我在公司的時候,我回公司,發現我們做的非常好,因為我們在這個行業已經成了這個行業裡做的非常出色的一家企業,那麼我就感覺我們應該國際化了。那天我跟我們高管談,我說我們應該國際化,應該尋求海外市場的發展。所以第一站我就選擇了美國,美國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在那裡應該有機會,但是到了美國我發現,美國是一個重稅的國家,遺產稅等你還沒死的時候,就把你的遺產一半收走了;第二個是在你活著的時候,美國又是一個全球徵稅的國家,我到了以後很多商人勸我:「不要到這裡,我們還準備往外跑呢,你怎麼還跑到這裡來投資」,所以他們在勸我往外跑。
Channel C:恩,離開。
郭奎章: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了雪梨。
Channel C:當時是過來玩的目的。
郭奎章:對,目的是來旅遊,我也是想來看一看這裡的投資機會,但是到了雪梨以後,我發現我很快內心就平靜了下來,因為到這裡我好像感受不到我到了異國。因為每天看到的華人,好像他們生活的都非常快樂,然後我看到這裡不僅有歐美的山水和風景人情,更多的是有我們亞洲人這種熱烈和祥和的文化,所以每次來這裡我都會感覺到流連,我都想下次再來。
Channel C:很親切,既能找到西方的文化和文明,也能找到我們東方這種熟悉的感覺。
郭奎章:所以我就想,這裡也許是我的一個好的落腳點,未來的一個好的落腳點,那麼我就選擇了在這裡住一段時間,感受一下,然後在這裡看看尋找一些好的投資機會,但是我在這裡住得越久我越發現,澳洲和中國有極強的經濟互補性。首先這種地域差,會讓我們中國人未來在選擇第二居所的時候會首先選擇澳洲,因為這裡文化環境都非常適合我們亞洲人;第二個,中國是最大的的資本輸出國,而澳洲現在是最大的資源輸出國,兩國的經濟貿易互補性非常大,所以我們看到了在這裡,在未來,將聚集著巨大的商機。所以我覺得我應該在這裡。
Channel C:您當時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這個機會,就是這些原因讓您決定留在這邊,開始海外的市場。
Channel C:那麼您到了澳洲之後呢?公司的生意現在已經開到了澳洲,也不需要您太多的操心,現在繼續在澳洲做自己半個和尚這種生活。您其實很關心年輕人的創業,更想幫助年輕人去發展他們的生活,那您比較一下,您覺得在中國年輕人創業的環境和澳洲有哪些不同。
郭奎章:這個問題很好,我剛來澳洲的時候,我碰到很多年輕人,80後,他們就在跟我講,他們在澳洲創業遇到的一些艱辛一些困難,多次交流之後,我發現,這些年輕人素質非常好,他們的想法,對未來的期盼和理想都非常高,只是苦於他們缺少經歷,甚至缺少一個高的平臺。後來我就說,那好,那我們就辦一個創業者經營團的講座,大家一起交流,我願意把我這些年經商失敗的教訓告訴大家,避免大家再走彎路,幫助他們和中國的這些商界大佬、澳洲的商界大佬對接,那個時候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和被社會認可度就大不一樣。
Channel C:所以之前很多年輕人都有困惑,說我在這邊讀了書,也學了很多知識,拿了很高的學位,到底是選擇在這邊創業還是在中國創業。
郭奎章:其實如果在十年以前,我到更鼓勵我們這些年輕人回到中國創業,因為十年以前在中國的機會非常多,那麼到今天為止,我到認為我們這些年輕人應該留在這裡,張網以待,守株待兔。因為大量的機會已經在國外開始了,第一個,中國這兩年已經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投資熱潮,在全世界的投資熱潮,這是一個趨勢;第二個澳洲的經貿和中國的經貿關係在這兩年會高速的發展,我們從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周期性看,澳洲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都是一個經濟高峰高發展的時期,所以這時候對我們青年創業者的空間和機會非常大。
Channel C:所以這個時候是我們留在這裡的一個好時機。
郭奎章:對,一定要留在這裡。
Channel C:抓住現在的黃金機會,尤其現在還有您這樣的人在背後支持,做他們的後盾,那麼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以走得更遠,看的更高。
Channel C:那其實本地的很多人,認識您,關注您,知道您來澳洲了是通過前段時間一個新聞開始的,我們知道有很多的明星,來到澳洲,到您家做客,這些明星有我們很熟悉的明星,那麼有這麼多的不管是演藝界的名人,還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其實都是您的座上賓,都很喜歡到您家裡跟您相聚在這,您覺得原因是什麼?
郭奎章:其實這個和我的心態有關,我感覺我的家裡,更像一個廟,因為我這個門總是開著的。我差不多所有的朋友都知道,反正去老郭家是不用打招呼的,隨時想去就可以去,所以我家裡經常有很多人會在這裡,但實際上百分之九十我都不認識,幾乎都不認識,我到國內的時候,有時候回到家裡,看家裡有一群人在那吃飯,他們有人會說:「你來找郭哥吧」,我說是啊,「啊,在這,你進來吧進來吧,你坐一會,一會他就回來了」,實際他們幾乎都不認識我。
Channel C:所以其實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大家關注的就是因為有這些明星在,有這些成功的商人在,但其實您家裡這些賓客們包含了各種行業各種層次的人,您對他們所有人都敞開大門。
郭奎章:因為在我的眼裡,我對一個公眾人物和一個普通的人,我是一樣的,看他們是一樣的,所以我看不出來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他們只是工作的角色不同,但是他們在我家裡的時候,我對他們的表情和態度是相同的。因為我家裡經常會來一些,自認為很有錢很有錢的人,然後他到我家之後,他就想跟我比較,他們會常常跟我說:「老郭你是做什麼的」,因為他看我住了那麼大一個房子,我說我是賣火柴的小男孩,他說:「那你怎麼還這麼有錢」,我說我沒什麼錢,他就又問我,「那你這房子有多大」,我說我記不太清楚,他又問我「那你這房子多少錢一平」,我說我真不知道。
Channel C:已經不是自己關心和在意的。
郭奎章:我知道他問我這一切目的,他是想跟我進行比較,他在比較你到底比我生意大,還是我比你生意大,因為他知道如果我比你生意大,那我就應該在你面前表示出傲慢的樣子,你就應該恭敬我,但是我說我沒有,我就是這樣的,你看我多大,我就多大,所以當他繼續要跟我比較的時候,我就會把他領到我下面那個草棚裡,我說你看,這就是我住得地方,我這裡沒有一個是花錢買的,都是我帶著兩個工人自己去搭建的,這就是我生活的地方,他看完以後,剎那間不再跟我比較了,從此以後這個人成了我非常好的朋友,他不再跟我比,因為我一無所有他跟我比什麼。
Channel C:讀懂了你。
郭奎章:實際上我們人生本來就是一無所有,我們光屁股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天還會光屁股走,我們所創造的這一切實際都是我們人生中短暫的一個臨時保管員,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隨著我們的離去而離去了,這也是我內心輕鬆的原因,我不認為這些都是我的,比如說我們這些經歷,如果我們能夠分享給這些年輕人,能夠給他們一點點創業的幫助,我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我們所創造的財富,在我們所活著的時候,能夠分享給那些需要的人,我覺得那也是有價值的。
Channel C:所以其實聽起來我們這麼多的身份,看起來矛盾,但其實並不矛盾。我們也希望通過今天我們這個專訪,讓大家能夠更全面的去了解您,認識郭奎章先生,其實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身份,包括藝術家,包括董事長,包括半個和尚,包括等等,其實成就了這樣一個完整的您,或者一個獨一無二的郭先生。好,最後再次感謝您接收我們的訪問。
製片/周天輝 編導/陸雲韻/郭肖宇 攝像/郭肖宇/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