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人民廣播事業誕生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從陝西王皮灣的窯洞裡發出了第一聲清脆的呼號,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廣播事業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它從炮火硝煙中走來,它見證了共和國的誕生,也伴隨著時代的每一次進步與成長。八十年,薪火相傳,八十年,聲聲不息,成為幾代人生命中無可替代的溫暖記憶。
全世界第一次通過電波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聲音
1949年10月1號開國大典 毛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毛澤東: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
一直在硝煙炮火中輾轉的人民廣播,第一次把話筒架在天安門城樓,進行了中國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全國性的實況廣播,全世界第一次通過電波聽到了中國的聲音。
齊越:各位聽眾,現在閱兵典禮就要開始了,朱總司令離開了閱兵臺.
當天,剛剛下過小雨的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空出現了金色的陽光。負責直播的兩位播音員是27歲的齊越和28歲的丁一嵐,他們站在天安門城樓的西側,在話筒前和全國人民一起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順利完成開國大典的直播,是所有廣播人的驕傲。齊越回到家後告訴妻子楊沙林,直播的時候他臉上一直在微笑,可是眼淚總是湧進眼眶。
北京新華廣播電臺直播開國大典這一天,距離人民廣播從延安王皮灣村的窯洞裡發出第一聲呼號,整整8年9個月。
播音員:剛才最後一響是上海時間19點整,延安新華廣播電臺XNCR現在開始播音,請記住,我們的頻率是波長61米,周率4940千周。全中國的同胞們……
「NCR」是英語「新華廣播電臺」的縮寫,前面冠以「X」,代表中國。這個呼號代表延安,也代表希望。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用的10千瓦的廣播發射機,是周恩來總理1940年在莫斯科療傷後從共產國際爭取到的。這臺龐然大物被拆卸成散件,裝進一個個大木箱中,千難萬險運回延安。
在那個炮火連天的歲月,廣播電臺也成為敵機轟炸的目標之一。耳邊聽著槍炮聲,嘴裡播著前線捷報,這是錢家楣、孟啟予、齊越等老一代播音員最激動的時刻。
播音員齊越:杜聿明將軍、邱清泉將軍、李彌將軍和邱李兩兵團諸位軍長師長團長,你們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每天兩個小時的播音照亮了億萬中國人的希望,紅色電波成了那個時代「茫茫黑夜中的燈塔」。從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平,雖幾番改名,多次轉移,廣播電臺一路跟隨黨中央,見證新中國從荊棘走向光明。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召開。五天後,全國人民第一次從收音機中聽到了毛澤東氣勢磅礴的聲音。
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民主聯合政府萬歲!全國人民大團結萬歲!
山河巨變,萬象更新,人民廣播記錄下新中國邁步從頭越的豪邁,而一個全國性的廣播電臺,也即將發出歷史性的第一聲。
新中國剛剛走過一年,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可當國門燃起戰火,哪怕只有小米加步槍,也要同仇敵愾,迎頭抗擊。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開始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當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辦了《對志願軍廣播》節目,前線的戰士們在艱險惡劣的環境下,冒著槍林彈雨收聽《對志願軍廣播》。大量來自朝鮮戰場的捷報、書信以及消息通過《對志願軍廣播》播送出去,迴響在朝鮮的上空,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由魏巍創作、齊越播音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可愛的人」從此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代名詞,也成為幾代廣播人反覆演繹的經典。
當這些「最可愛的人」在戰場上聽到播音員親切樸實的播音時,他們感受到的是親人般的溫暖,於是播音員潘捷,也成了他們眼中的「最可愛的人」。
播音員潘捷:路過北京,都來電臺找我,要跟我見個面。說他們戰友的故事,說著說著就大哭,在天安門城樓上,周圍的群眾都看著我們。
1953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齊越在朝鮮前線錄製節目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對志願軍廣播》鼓舞了炮火和硝煙中的戰士,而戰士們的英雄事跡,也深深地鼓舞了祖國人民。他們永遠不會忘記,是《對志願軍廣播》搭起了一座橋梁,讓志願軍和祖國緊緊地連結在一起。以下這段珍貴的歷史聲音,來自1953年中國赴朝鮮慰問團總團長賀龍將軍在朝鮮的講話,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志願軍廣播》播出。
慰問團總團長賀龍:敬愛的同志們,我們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今天在這裡開慰問大會……
彭德懷後來在做《志願軍工作報告》時,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多少歷史時刻,被刻錄為永恆的聲音
1954年青藏公路全線通車了,千百年來,人們的理想實現了!
通車實況:雅安各界慶祝康藏公路全線通車大會開始!向修築康藏公路的軍工、民工,及全體工作人員奏曲!
電話轉接:我是北京,我是北京中央臺。雅安雅安。北京!你是北京中央臺?我是雅安!
當戰爭的硝煙散去,幾乎從零開始的新中國邁開了經濟建設的步伐,全國上下到處充滿戰天鬥地的幹勁,廣播裡也接二連三傳出各地重大工程完工的喜訊。
南京長江大橋通車當天的廣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大橋是雙線雙層的鐵路和公路兩用橋。全長6700多米,長度為武漢大橋的4倍。
1971年,北京東風市場工作人員伴隨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聲音集體做廣播體操
那些年,雷鋒,焦裕祿,無數英雄模範的故事也通過電波傳送到億萬人的心裡。
1971年中央臺年輕播音員虹雲(後排左一)、於芳(前排右一)等人在天安門廣場合影
蹣跚起步的新中國日漸強大,以嶄新的姿態重新站上世界的舞臺,並以敞開的胸懷迎接四方賓朋。1972年2月21號上午11點30分,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艙門開啟,尼克森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幾乎同時,尼克森破冰之旅正式開啟的消息,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傳向世界。
女播音員:現在播送尼克森總統訪華的消息,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察尼克森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前來我國訪問,今天上午到達北京.
當年27歲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時政記者劉振英在現場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幕。
劉振英:尼克森一打開機門一露面,就開始播,我非常的緊張。世界各大通訊社都轉啊,中國的廣播電臺打破了正常的播音,插播了尼克森到達的消息,後來總理只知道咱們很快就播了,還表揚,不錯啊,電臺很及時嘛。
電影《高考1977》大喇叭廣播:凡是符合招生條件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自願報名……
有人說,1977年的中國,沒有冬天,那是因為,570萬考生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激情和渴望,驅散了寒冬。
77級考生回憶: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是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中聽到。
關閉十多年的考場,重新敞開大門,那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
鄧小平科學大會發言: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從事體力勞動的、從事腦力勞動的,都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者.
1978年春天,558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技工作者雲集北京人民大會堂。
兩周後,全國科學大會閉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王琦宣讀了時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的書面講話《科學的春天》。
王琦:譁……真是如雷如潮水一般的掌聲,我不講下面的這句話,這個掌聲一直延續下去,後來,掌聲沒停止我就繼續念,我下一句剛說完,下面又馬上呼應起來,又是熱烈的掌聲。
1978年12月18日,首都北京瑞雪滿天,「春天的故事」卻呼之欲出。四天後,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這一天的時令上寫著「冬至」,人們的心頭卻是暖意融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隨後播發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響徹千家萬戶。
公告播出第二天,距離北京930多公裡的安徽鳳陽小崗村,18個漢子就著微弱的煤油燈,冒死在契約書上留下了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首腦互致賀電,祝賀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也在這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這是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的《告臺灣同胞書》,這份只有1800多字的報告鄭重宣告了爭取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主持人徐曼:親愛的同胞,新年好!從今天開始,我給諸位主持《空中之友》節目。我姓徐,名曼,羅曼蒂克的曼。我願通過空中的電波,為海峽對岸的同胞服務……
1981年元旦的鐘聲剛剛敲響,臺灣島上千萬臺收音機裡,傳來主持人徐曼溫柔甜美的聲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廣播《空中之友》正式開播,祖國大陸的聲音第一次如此親切地傳入臺灣同胞的耳中。
主持人冬豔:《空中之友》就是這樣應時應運而生,它真的就像一場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融化兩岸的堅冰。
改革開放的大潮席捲神州大地,從炮火中誕生的人民廣播,也在改革中不斷壯大。個體戶,下海,萬元戶,特區……在廣播裡,人們聽到一個個日新月異的新名詞,也感受著火一樣熾熱的新生活。
在那個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的年代,人們驚奇地發現,電波中的節目也悄然發生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主持人親切自然的講話,如同家人一般溫暖。
主持人傅成勵:聽眾來信說,原來廣播節目還可以這麼說話的,記得當時北京日報有一個漫畫,就是談戀愛的兩人中午約會,到了時間,男的說,等會兒我得去聽《午間半小時》。
人民廣播一路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它見證了共和國的誕生與成長,並從此緊緊跟隨時代的步伐。
中英防務交接中方指揮官譚善愛: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
《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澳門回歸政權交接儀式:降葡萄牙共和國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在每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在每一個重要的新聞現場,人民廣播一直忠實守望,從未缺席。
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當選2008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成功敲錘……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陳建奇:點著了,著了!奧林匹克的火種終於在世界最高的8844.43米的珠峰頂端燃燒起來了……
2008年1月20號,中央氣象臺連續第四天發布暴雪橙色警報,我國南方發生大面積雨雪冰凍災害,廣播成為那些被困在風雪中的人們最溫暖的陪伴。
2008年5月12號14點28分,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一位回北川老家休假的軍人在倒塌房屋的廢墟中扒出了收音機,那一刻,他看到了生的希望。
在這場生死救援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隨救援部隊最先進入汶川,第一個發回有關震中災情的報導。
空中電波成為信息孤島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一時間,停在路邊的汽車也敞開車門,讓車載廣播最大聲音傳出車外,從而給困境中的人們帶去溫暖和希望。
2017年復興號動車組列車舉行首發儀式;2017年C919大飛機首飛圓滿成功;2020年電波中的高速通道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也變得更加廣闊,「雲聽」應運而生。
伴隨著新中國成長的腳步,人民廣播薪火相傳,聲聲不息。2019年9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了專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受眾的「大灣區之聲」。
80年,人民廣播始終用聲音記錄著每一個難忘的歷史瞬間,也見證著一個偉大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習近平: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
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80年,人民廣播見證了無數讓人心潮澎湃的歷史時刻,也見證了一個偉大民族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奮勇前行的信心和勇氣。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向人民廣播80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