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編劇輔導課1 I 寫作一個好故事,從築基劇本結構開始

2021-02-22 春信悅和

上課時間:2021年1月10日

課題:寫作一個好故事,從築基劇本結構開始

主講老師:林冰


新年伊始,林冰老師針對《編劇實戰課程》正在進行項目改編實戰的新同學,設計了第一堂公開課。課題為:寫作一個好故事,從築基劇本結構開始。在這堂課上,老師重點講解了劇本結構原理,和經典的「三幕劇」理論。聽課的stella同學,在課後,認真整理了老師的語音,將此內容無私分享給其他在學習的同學們。新年,願大家進步!

😊📝

林冰老師:首先講講,為什麼寫劇本,要先了解劇本結構?

我認為主要是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寫劇本就像建房子一樣,首先得有穩固的結構;二是,結構穩定,可以幫助編劇有信念地,將一部大作從頭到尾好好完成。下面我們就來細講一下。

為什麼創作劇本,我不建議大家提筆就開始寫?而是強調,要嚴格按照劇本創作規律來?有人文筆和想法確實非常好,或者完全有能力不打草稿就寫完一部小說,一個劇本,但我依然強調,寫劇本還是要先確定好結構,就是像建房子一樣,最先做的事情就是把鋼筋架築好。

沒有結構的劇本是隨時有可能崩塌的。比如,我們走在城市裡面,看到一些在建的樓,你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鋼筋架子搭建起來,房子是建不起來的。大廈不是一間房、一間房建的,而是,先搭好大廈的主體結構,再去一間房、一間房建的。

以往,我們在看電視劇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劇,看著看著,後面的劇情全塌了,那就是結構不穩固的原因。

國內外,有很多大師級別的編劇、導演,他們確實不用在乎打草稿、深度構思劇本結構的問題,他們提著筆就能寫,而且能寫好,能把一個劇本很順暢的寫完,把故事很流暢地寫出來。但對於初級編劇,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你正式開始寫作一個劇本時,一定要先從劇本結構開始打造,一定不能眼高手低。一是,你初創作的劇本這個「房子」,要隨時防止崩塌;二是,面對長篇大劇,如果你沒有劇本結構,你絕對建不成房子。三,結構不清楚的劇本,難以實現精彩的效果。

作為編劇,如果你有了一個很好的核心創意。那麼,你去思考整個故事的過程中,開頭、發展、高潮、結尾部分,要如何在劇情中多安排,這些就會體現為結構。不管你寫什麼題材的劇本,首先要有一個核心創意,之後要根據核心創意,搭一個很堅固又紮實的結構。

編劇寫劇本,要先習慣於把這些環節確定下來,把鋼筋架子搭好,再往後面寫,這樣你才能做一格一格的房間的牆、填水泥、打地板等工作。

2019年12月,林冰老師的《編劇實戰課程》正式在喜馬拉雅、知乎、網易雲課堂、完美世界教育等平臺上線。過去這一年的時間裡,老師在全國各地,有將近一千名學生,並且課程一致獲得良好的口碑。作為一門小眾的課程,有這麼多人願意學習,對於老師來說,也是莫大的欣慰。

林冰老師:第二個問題,我們來講講,什麼叫劇本結構?經典的「三幕劇結構」又是什麼?

我先給大家讀一段話,這段話出現在理察.沃爾特的《劇本》一書裡:

「亞里斯多德所謂故事結構的理論,根本不是理論,他只是對當年經典劇幕特性、狀態的觀察心得。他的詩學(亞里斯多德的《詩學》)簡明地表述了,他認為作品長久流傳的構成要素,是希望能使人和一個時代的作家都認識到,用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推動戲劇性的故事。就像古希臘的戲劇故事,跨越千年還能被觀眾關注。因此,亞里斯多德模式沒有絲毫的神秘色彩。他只是告訴我們,每一個故事都有開端、中間和結尾。開端就是在此之前,什麼都沒有;中間是開端的繼續和結尾之前;結尾是在此之後,什麼都沒有了。」

好,大家應該從這段話裡,get到了一個重點:亞里斯多德在他的《詩學》(這裡補充講解一下:《詩學》是指古希臘著名美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著作的美學名著,在這部著作中,有大量關於戲劇的經典理論)中,認為推動故事發展的結構特別簡單,就是靠「開端、中間、和結尾」,便成為了跨越千年的經典。於是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在上《編劇實戰課程》時,一定要給大家先講經典的「三幕劇」理論。

關於三幕劇,這是劇本創作,最經典的結構。在西方戲劇理論裡,一般叫「三幕劇」;在日本的能劇裡,習慣於叫「序、破、急」;在咱們中國,一般就很直接說,開端、高潮、結尾;或者在中國古代,戲劇講起、承、轉、合,如果將承和轉合併,也可以總結為三幕。

ps: 能劇,日文中念作「NOU」,「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能劇在日語裡的意思就是「有情節的藝能」。能劇是一種結合了舞蹈、戲劇、音樂和詩歌等的舞臺美學表演,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

結合今天的劇本實踐來說,我特別想跟同學們強調的,其實,是一個劇本的大結構和小結構問題。就拿經典三幕劇來說,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大結構,但落實到劇本的完整寫作過程,我們不能忽略小結構的存在。一個好的劇本,一定建立好穩定的大結構,再去創作大結構裡頭很好的小結構,然後小結構支撐著大結構,大結構又來保護著小結構。這樣,整個劇本就會顯得非常的紮實和踏實了。

但是,我們不能簡單認為:一個劇本的結構就是開端、高潮、結尾。如果真的那麼簡單,中西方的人就不會花如此多時間來研究三幕劇結構,這也是經典的三幕結構為何會在好萊塢及整個西方電影領域經久不衰的原因,而且中國的戲劇大師們去做戲劇的文化傳承的時候,也一定會從經典的三幕開始研究;每一部電影只要遵從這個原始結構的,在我們看的過程中,怎樣都不會覺得這作品不緊湊,感覺要崩塌。

林冰老師:好,接下來我們分講一下「經典三幕式結構中的三幕」。

關於劇本的開端,最重要的是,目的性的設置與表達。如果編劇要寫一個人,那麼開篇很多信息,在劇本的開端就應該被透露。比如,A.這個人生活在什麼背景下(時代背景下),他有什麼目的?B.他將會面臨什麼樣巨大的壓力?C.他又有什麼助力?D.他的情感會如何代入,讓觀眾陪著他走下去?

以上這些,就叫做劇本開端的目的性的設置。編劇寫劇本時,一定要是一個目的非常清晰的人。因為很多編劇覺得自己想表達的很多,以為可以慢慢寫,大家慢慢都會明白劇情。但是,編劇是要觀眾看到10集或者20集才明白嗎?其實,編劇寫著寫著,自己也把劇本寫散了,劇本的結構就也是這樣散了。這些就是,開端就沒有做好劇本目的的指向和傳達而導致劇本散了;開端必須要注意,目的的指向和傳達。

關於劇本的高潮部分。也就是經典三幕的第二幕,這是整個故事的主幹部分,這一部分要足夠的精彩。因為按照三幕在一個故事中的比重,一般開端和結尾各佔25%,中間的第二幕就是高潮這一部分,能佔到50%左右的比例,因為他是故事的主幹,也是最難創作的部分。為什麼這一部分會被叫做高潮,就是因為這一部分要足夠的精彩。

高潮也要分大高潮和小高潮,我們要創作一個精彩的劇本,從宏觀的視角看,會發現這個劇本的起伏延綿,就像海浪一樣。

舉個小小的例子,平時我們看電視劇,會發現很多電視劇到達第20集至23集左右的時候,會有一個大高潮出現。如果用拋物線來形容,這時候的劇情,應該就是處於峰值的部分。但我們不要忽略,在達到20集或者23集左右的這個大高潮之前,其實它每隔4(或5)集還有一個小高潮。這些所有的精彩(小高潮),每一部分的精彩,共同的構建了中間這個主幹部分的精彩。這第二幕的50%部分的精彩,肯定不止一個高潮,只是說一個大高潮裡含有小高潮,就像海浪一樣有很多小高潮來推動產生大浪。

那麼,也許同學會問,創作劇本,一定要遵循這個比例嗎?到第23集就得大高潮?每隔四五集,就得有小高潮?……我認為,不要這麼死板,但你要做到心中有數。要知道,精彩的劇情得有起伏,合理把握,即可。寫劇本更多還是要從劇情、人物行動本身,去合理推導出許多精彩來。

另外,中間段的高潮部分,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直接導向故事的結尾。所以實際上一個劇本,最難寫的就是這中間部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希望自己過的日子最好是平平安安的,各種順理成章的。但是,戲劇不一樣,戲劇是一定要有矛盾、有衝突。編劇要設置問題、解決問題的;要完成故事走向的高潮,要完成人物的成長,為了完成這些,編劇甚至要去刻意的設置重重障礙的。

那我們就來想,中間這個部分,得調動編劇的很多腦力,一帆風順的劇本絕對是很失敗的作品,牽動觀眾的肯定是比較曲折的、驚心動魄的、扣人心弦的。

有時候我很習慣以電影來講結構,因為電影比較短,但也可以被宏觀、微觀分析。高潮作為故事主體部分的第二幕,一定要懂得去拆分,製造推動大高潮的那些小高潮。因此,並不是能寫出一個大高潮,就意味著編劇寫的第二幕就非常精彩了的;更重要的是,你在寫這個大高潮來臨之前,是否學會寫作一些小高潮,去推動大高潮的到來。其次,也要能保持這個劇本戲劇節奏的一個緊密度,因為高潮作為第二部分,它是故事的主體。所謂的波折、障礙、阻撓或複雜的糾紛,各種情形基本都是在這個環節,編劇在這個環節去付出的腦力勞動,一定會特別多。編劇要想辦法的去製造很多衝突和矛盾,然後去讓劇情更加曲折,更加好看。

關於劇本的尾聲部分。結尾:它在一個劇本的比例中,大概也是25%。提到尾聲,不管電視劇或電影,千萬不要理解為就是最後一場戲或者最後一集戲。所謂的尾聲,它只是說編劇寫的整個故事發展脈絡中的尾部。千萬不能理解為最後一場戲,或者說大結局,或者叫做最後一集;它是整個故事的尾部,這一部分為什麼能佔到25%的比例呢?它和開端一樣的原理,開端的時候所有設置的問題,在這一部分都要得以解決。人物也要在這一部分完成自我的認知,實現改變或者成長等等的問題。其實所有的故事,經歷了中間那麼多的發展,到這裡就是有一個結局的指向了。

一個故事的尾聲部分,它不只是一個結果,同時也包含了一個結果的指向過程:比如,男主角、女主角走到一起之類的,這不是一個結果,而是指一個結果的指向過程。就是說到了這部分,主角們前面經歷了75%的內容,到這裡以後,故事的主角實現了什麼樣的認知?改變了故事的什麼問題,實現了什麼樣的解決方式?總而言之,只有前面的75%內容寫得越好,到結尾部分觀眾就會越滿足;因為觀眾也要在這一部分和編劇一起實現,這就是叫共鳴和成長,這也是尾聲最重要的一部分。

其實,尾聲部分包含了兩部分的內容,一部分是結果;一部分是走向結果的過程。尤其對於電影來,它也是一個主題升華的部分,可能在一些經典電影中,在尾聲到達之前還會有一個反轉。為什麼會這樣寫呢?其實它就是要製造一個全劇的大高潮之外的一個次高潮,目的就是希望到尾聲到來的時候,它的影響力更強,觀眾更加的滿足。

講到這裡,也許同學會說:老師,這個三幕劇太簡單了,就是開端、高潮、結尾嘛!是的,沒錯。但是,我想說的是,每一幕裡頭的,若干小細節,你吃透了沒有?哪些小細節呢?我最後再總結一下:

1、大結構裡,還要注意小結構,打造大小結構之間的關係。

2、三幕的每一幕,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功能。比如,開端是目的性指向的功能。高潮,是最精彩的段落更得有指向尾聲的功能。尾聲,不僅僅是個結果而已,而是編劇要完成的任務——故事講完了嗎?人物成長了嗎?任務完成了沒?設置的問題解決了沒?最終要講的東西升華出來了嗎?

3、創作小結構,也得有方法。對於編劇來說,許多時候也是挖空心思的事情。我們舉個例子,一個劇,打比方要寫50個大事件,編劇就得分清楚這些事件的主次、層次和功能了。如果編劇沒有辦法去安排矛盾、衝突在劇情中的展現,就屬於對事件把握不夠,對結構也沒有清晰的認知。缺乏起伏的劇本,最直觀的感受,就不夠精彩。

在日常創作中,有許多編劇,發現開始時野心勃勃的,寫到20集左右,或者10多集以後,寫不下去了。或者寫到30集以後,發現跟最初的設置相去甚遠了,脫離核心了。寫到最後,感覺這個故事讓自己好疲倦,勉強講完了而已。這些問題的發生,歸根結底到結構上來,就是沒有吃透結構,也沒有建立好好的結構。

那圍繞結構,在我的《編劇實戰課程》裡,還有一節課叫《緊緊圍繞核心寫作》。寫作一個電視劇,比如40集,一般來說,要一年兩年的時間,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結構,無法圍繞核心,寫到後面你就面目全非了。所以,大家也一定要去聽一下,《緊緊圍繞核心寫作》那節課,結合結構這節課來聽。

林冰老師:下面我們講講,大家最愛和劇本結構混淆的一個概念,劇本線索。

我們之前說的結構是一個鋼筋架子,是一個大骨架。而線索是編劇在故事的發展中,所埋下的伏筆。它是推進整個故事向前發展的一條線,根據性質分類有明線或暗線,或者根據內容分類有親情線、愛情線、權謀線、成長線之類。

關於線索,大家在看劇的時候都會很容易明白,有直觀的理解,啊這是親情線,這是愛情線,這劇的懸疑線怎樣怎樣?等到自己動手來寫的時候,就麻煩了——往往覺得,要理清楚一條脈絡興許不難,但要同時理清楚多條脈絡和它們之間的主次、交錯關係,卻那麼難。寫來寫去,發現最終它要麼不成為線索,要麼就是混淆在結構裡頭了。

其實,編劇創造一條線索的目的,是要引導你的觀眾去順著一條思路、一個角度往前去看這個故事的發展。

舉例:比如同學在改編創作實踐的一個懸疑愛情劇《倫敦的星光不散場》,這個劇我們如果來分析線索,表面上來看,破案是一條大線;隨著破案過程的跟進,其實我們真正要表達的核心,是一段複雜的愛情;隨著對愛情的表達,我們最終可能想說的是一種關於愛情的價值觀。我們通過幾條線交錯前進,最終把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準確地表達出來。

如果一個劇本,線索不清楚,會導致什麼問題呢?會導致故事的主次不分,人物與人物關係混亂,篇章脫節,結構崩塌等問題。有時候,並不是結構創造的不好,可能是編劇的線索不清晰,以至於有時候觀眾連這個女一號有什麼動機,女二號存在的價值是什麼都看不清楚,這就缺乏了故事的立體的生動性(其實線索不清楚,在小說創作中是最容易的犯錯誤,因為寫小說的過程還蠻嗨的,會有很多隨意的抒寫,但如果也在寫小說時,有線索與結構的概念,小說其實一定會變得不一樣的)。

總結下來,無論創作劇本、小說、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創作者都不能忽略一個功課,就是前期的梳理、構建。

林冰老師: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什麼叫好結構?什麼叫壞結構?

我們先來設定一個小事件。是兩個男生,張三和李四,約著一塊兒去釣魚。之後,他們又分別向他們的女朋友轉述釣魚的這個過程。結果卻發現,同樣的事情和結果,經張三、李四分別說出來,兩位的女朋友的反應,也大大不同。

張三是這麼跟他女朋友說的:

昨天我跟朋友出海釣魚,釣了條大魚。

我倆等了好長時間,費半天勁才釣上來。

高興死我了。

(結果張三女朋友的反應就是:噢。)

李四是這麼跟他女朋友說的:

昨天我跟朋友出海去釣魚。

結果特別難釣。

我倆就商量,反正也釣不到,乾脆回去吧。

於是開始收拾釣具。

結果你猜怎麼著,

就這會兒,釣竿突然動了!

那魚的勁兒特別大,差點給我倆拽到海裡去。

我倆拼了命往回拉,才把它給拉上來。

拉上來一看,吼,老大一條魚。

高興死我了。

(結果李四的女朋友的反應是:啊?哇!耶!)

通過這個小例子,大家應該能感到:同一件事情、同一種結果,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對面聽者(接受信息者)的反應,也絕對不一樣。

很明顯,張三講述的釣魚過程,像播報一個事情一樣。而李四講述的釣魚的過程,卻是一個精彩的、動態的過程,讓人聽了覺得很有趣,情緒會跟著他的說法而起伏。這就叫編劇。

編劇寫的劇本,最終要面對的人,是那些接受劇本信息的觀眾。要努力地做到,觀眾有反應,還不是自己把事情講完了就行。你在事件中,怎麼去安置、設定、排列你的故事節奏,這就關乎到劇本結構問題了。安排得連綿起伏的,就叫好結構。安排得平鋪直敘的,就叫壞結構。好編劇,會表達,會通過創作好結構,讓故事不平庸。

同時,也說明另外一個問題,劇本的使命不是簡單地傳遞信息,而是用信息去觸動人的感覺、內心和情感。

所以,不要因為不懂結構,創作出許多平庸的故事來。

林冰老師:最後,我想給大家總結一下,如果好好創作劇本結構,對編劇尤其初級編劇來說,有什麼好處?

1) 如果不寫結構,行不行?哪怕編劇覺得運籌帷幄,有本事去駕馭一個故事,我建議,還是要先真正地打草稿(分析故事情節、排列大事件、分析事件功能、安排起承轉合),而不是打腹稿或心稿。做編劇和創造劇本,這是一個非常自律的過程,能讓我們將一個劇本,以不忘初心的態度去做好,或者說很完整、很恰當地寫完。這個過程中,創造一個好結構,可以成為好的驅動力。

2)編劇不去創造結構,是根本完不成一個好劇本的。一集電視劇的劇本至少是15000字—18000字,40集劇本差不多是70萬字;如果你沒有一個大結構,沒有小結構,是無法很理想地完成整個劇本的。編劇創造結構,不僅僅是給自己寫作的安全感那樣簡單,更重要的,絕對能夠防止「寫著寫著寫不下去了、越寫越沒勁兒了」這些個特別糟糕的問題出現。

3)還有今天大眾審美的影響問題。我們的觀眾都有一個內在的需求,就是去看一個精彩的故事時,都是希望,越來越精彩!越來越精彩!越來越精彩!觀眾是沒有編劇思路的,編劇思路有時候允許沉澱、允許鋪墊、允許伏筆,觀眾許多時候簡單到就想直接要精彩。怎麼辦?你應該好好創造一個劇本結構。

4)今天,除了那些真的很經典的,遵守影視劇創作規律的電視劇,很多觀眾其實是沒有耐心去看完一部劇的。為什麼原來的老劇、經典的電影,每一部都能從頭看到尾,至今也一直覺得特別的精彩,給人留下好印象,歸根結底,首先就是它的結構具有穩定性。但今天的很多劇本頭重腳輕,就是到中後段基本上就塌了,最多尾聲的時候再提一提,其實觀眾早跑了。

好的。關於結構與經典三幕結構,今天就先講到這裡。

謝謝同學們。😊🙏

如果您還想了解林冰老師的其他編劇課程

可以閱讀往期回顧

年度總結 I 林冰老師編劇課程2020年年度小結

編劇課答疑12 | 編劇是創造性的職業

編劇課答疑 11 I 法務+實踐,編劇權益的一些建議

編劇課答疑10 | 如何創造有戲劇價值的人物關係

編劇課答疑 9  I 不做編劇的人也很想練文筆

編劇課答疑8 I 編劇功夫,在戲裡更在生活裡

編劇課答疑 7  I 和寫作有關的「類型化」問題

編劇課特別答疑 |  專為抗疫期堅強努力的你

編劇課答疑6 |  影視寒冬下,解析編劇生存技能

編劇課答疑5 | 願你腹有詩書氣自華

編劇課答疑4 |  一些西方經典戲劇理論

編劇課答疑3 |  了解人,才能寫「好」人

編劇課答疑2  |  做編劇 要眼觀八方

編劇課答疑 1 | 好好開始,好好加油

林冰老師衷心祝福你

2021年更加努力、更加進步

目前老師正在籌備第二季編劇課程

如果你想聽第一季課程

也可以進入老師的

個人課程線上平臺【初學堂】

😊

相關焦點

  • 課程▕ 線上編劇寫作課第二期招生,一起實現你的編劇夢!
    陳詠老師主講的線上編劇寫作課是拍電影網2016年新研發的班型,第一期課程作為試點,我們只在往期編劇課學員中進行了內部招生
  • 編劇||對照《救貓咪》的劇本結構表寫故事大綱
    還是原來的劇本大綱內容,只是在每段文字前面有個簡短的標題,一共十五個小標題,加上最開始的一句話,構成完整的表述。而這十五個標題行就是「布萊克劇本結構表」。原書中對每一個結構成份都有明確的解釋和要求,而且明確標有處於劇本中的頁碼位置。當然,這不能理解成機械不變。
  • 關於電影劇本,我們聊聊「原創劇本寫作」
    想要了解電影編劇行業?電影編劇如何進行劇本寫作?找不到靈感來源怎麼辦?1月2日,青年編劇陳舒以「原創劇本寫作」為題,開啟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2020年青年劇作扶持計劃系列講座輔導的第一課。
  • 編劇||劇本寫作格式例述
    ,導演,製片,投資等影視資源與人脈請馬上打開qq,查找群號進群許多油菜花沒有錢上電影學院,尋思沒錢就放棄吧,鬧到最後可能連嘗試都沒有嘗試就放棄了,這裡先說一下,假如你有個好的故事,你有個好的創意,怎麼給製片方看,人家到底要看一個什麼樣的本子?
  • 編劇||短片劇本寫作要注意的8個關鍵點
    80%以上,而掌握劇本或小說的結構和格式,頂多只能佔15%。在敘事方面,你必須非常專注,講清楚一個點就可以了。否則你的時間都會花在基調鋪墊上,實際上卻什麼都沒做。」③ 總是推進故事導演經常會遇到這個難題,當時你認為非常關鍵、堅持要拍的場景,在剪輯時卻發現是多餘的。一開始你就要明智一些,如果某場景或某時刻不能推動故事,在劇本階段就刪除,儘量讓情節緊湊一些。
  • ☆編劇課☆《劇本創作基礎》網絡班即將開始
    不以理論講授為主,而是通過具體創作話題、練習和方法,讓學員打開思路、嘗試技巧、從構思到最終完成一部短劇初稿。課程雖涉及「怎麼寫」,「寫什麼」,但重點在於啟發引領學員最大限度地擺脫常規束縛、尋找適合自己的創作方法,寫其「想寫」、並動手「去寫」。
  • 編劇||應該知道的7個短片劇本寫作策略
    很多優秀的編劇和導演都從短片起家。你知道嗎?《幸福終點站》的編劇薩沙·傑瓦西(Sacha Gervasi)找到他的美國經紀公司,然後和夢工廠合作,完成了他編劇生涯的首秀,獲得了不少收益,這一切都源於他寫的一個精彩絕倫的短片劇本。這種事雖然罕見但也並非沒有可能。無論如何,短片劇本都是鍛鍊你寫作能力和展示你寫作技藝的絕佳方式。
  • 編劇||劇本寫作技巧(收集匯總)
    >編故事的能力,在一個編劇/作者的成功裡佔80%以上,而掌握劇本或小說的結構和格式,頂多只能佔15%。編故事才是編劇/作者最基礎,最重要,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國內幾十萬人寫劇本,編故事能真正過關的不過1%。編故事這種技能,說真的,學校教不會,書上沒記載。自己一個人摸索,確實極難找到門徑。即使摸到了門徑,也需要漫長的學習和研究,才可能掌握和精通。那時候你已經老了。究竟應該怎麼學習編故事呢?
  • 編劇 劇本寫作的卡片系統
    在好萊塢,好萊塢的編劇們往往用5年、10年的時間做一個劇本。他們專門有人去完成故事大綱和創意,專門有人去編情節線、作情節點,甚至專門有人去寫臺詞。一切工作都非常細緻。細緻的工作才會出現一個無懈可擊的劇本。
  • 編劇||10個實用劇本寫作技巧範例
    但如果他從窗戶進來,你就創造了一個情境。」一個電影故事一定要用儘可能少的時間從故事儘可能晚的時刻開始講起。一個電影如果用太多的時間去建立角色們生活的普通世界,用三周的時間去描述一個三天內就能講述的故事,整個影片就會顯得鬆懈無神。在一些場景裡,不要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那些不必要的進進出出和打招呼上。試試看這個場景是否可以從中間開始。
  • 寫作 | 8款職業編劇必備的劇本寫作軟體,看看你認識哪一款?
    有沒有試想過自己某一天會成為一個出色的編劇,再或者是看到別人的優秀劇本時心痒痒想自己也嘗試寫寫劇本呢?那麼,務必讓大師哥來幫幫你,相信它會是你最好的幫手,以下是大師哥推薦的職業專業軟體!1、更新分解、預算、劇本信息:CostumeProCostumePro 是一款用於長片電影,電視電影,迷你劇和電視劇的專業分解和預算軟體。
  • 編劇||如何寫好話劇劇本
    懸念在劇本中的運用,一般分為兩類:總懸念與小懸念。亦稱整體懸念與主要場面中的小緊張格局。總懸念是全劇主要衝突的焦點所在,在劇本開始即要提出,並隨著衝突的上升而不斷加強,一直到高潮。它是貫串全劇的戲劇性結構的情緒支柱。
  • 編劇圖書推薦:《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美)悉德菲爾德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悉德·菲爾德,是美國著名編劇,製片人,最暢銷的電影編劇著作作家。
  • 編劇||5個方法幫你把編劇創意落實到劇本
    總之這是一個抑制拖延和強迫的好方法。 如果你現在還不具備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我建議你先試著寫一個短劇本。這個結構簡單的迷你劇本可以幫助我們完善一部分角色人物和故事段落;有時候寫著寫著,你會發現一些解不開的小疙瘩也會慢慢被打開。
  • 《搏擊俱樂部》編劇:我寫劇本的9個技巧!
    讓我們先來看看吉姆·烏爾斯對於《搏擊俱樂部》的結局是如何進行改編的:關於小說與劇本創作之間的相似性,烏爾斯提供了一個很小卻有趣的小道消息——他在開始做編劇之前就開始寫劇本了。他明智地指出,兩者的主要相似之處在於,都是通過角色的對話和行為來講述故事的。
  • 小說寫作 | 如何寫好故事的開頭?
    拉故事1.0編故事的能力,在一個編劇/作者的成功裡佔80%以上,而掌握劇本或小說的結構和格式
  • 編劇||「靶心人公式」7個步驟+5分鐘就能編出一個好故事,寫成一個好劇本?
    >編故事的能力,在一個編劇/作者的成功裡佔80%以上,而掌握劇本或小說的結構和格式,頂多只能佔15%。編故事才是編劇/作者最基礎,最重要,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國內幾十萬人寫劇本,編故事能真正過關的不過1%。編故事這種技能,說真的,學校教不會,書上沒記載。自己一個人摸索,確實極難找到門徑。即使摸到了門徑,也需要漫長的學習和研究,才可能掌握和精通。那時候你已經老了。究竟應該怎麼學習編故事呢?
  • 如何從零開始寫一個電影劇本?
    那麼今天就讓 Mr.K 來回答一個很多同學都想知道的問題:如何從零開始寫一個電影劇本?閱讀編劇書有用嗎?對此 Mr.K 頗有自己的見解。因為從紐約大學帝勢電影學院求學到畢業後的大概兩年期間,他讀完了幾乎所有主流的英文劇作理論書。 Mr.K 認為編劇理論書籍的價值是在於幫助大家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劇作理論框架。
  • 8款職業編劇必備的劇本寫作軟體,看看你認識哪一款?
    1、更新分解、預算、劇本信息:CostumeProCostumePro 是一款用於長片電影,電視電影,迷你劇和電視劇的專業分解和預算軟體。CostumePro在Microsoft Excel中的菜單欄上添加了一個自定義菜單,可以實現自定義功能.CostumePro的自定義功能可以根據內置的總表、劇本更改、預算等創建分解頁面。
  • 電影劇本就是結構,它是維繫你故事的脊椎
    當我們在談論"結構"一部電影劇本時,我們就是在談論有關"構築"或"集結"所有那些寫作電影劇本所必需的材料:場景,段落,人物,動作等等。我們是在構築或組織"內容"或事件,這將引導我們穿越故事線。結構一詞的第二個定義是"整體與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