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290多萬扶貧幹部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挨家挨戶走訪幫扶,尋求共同富裕的道路。8月5日晚,央視一套黃金檔接檔《什剎海》的是由哈斯朝魯執導,孟浩強、孫茜領銜主演的當代農村劇《楓葉紅了》。這部劇取材自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脫貧人物事跡,聚焦小人物有血有肉的扶貧故事。
《楓葉紅了》講述年輕的第一書記韓立帶領群眾脫貧摘帽、改變村莊面貌的故事,展現了我國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該劇是國家廣電總局推薦的22部脫貧攻堅重點電視劇劇目之一,自開拍起即獲得中央電視臺、中宣部及興安盟各級領導幹部極大重視,開播當晚亦登上了《新聞聯播》,排面不可謂不大。
《楓葉紅了》採用實地實景拍攝,豐潤遼闊的科爾沁草原風貌在劇中一一呈現,而女主角孫茜扮演蒙古族村婦高娃,是一個公婆生病、孩子先天心臟病、丈夫也因病去世的返貧戶。
該劇一開篇,孫茜的人物造型和狀態甫一出場即讓人印象深刻,由於家裡家外一肩擔不免形容有些憔悴,徹底顛覆了她既往光鮮亮麗的螢屏形象。
而孫茜本人分享的人物劇照,似乎看起來太過誇張、實則更貼近現實的村婦造型都一一出現。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孫茜在劇中不光做到了外形十分接地氣,角色氣質也被她拿捏得死死的,我想這應該就是一名優秀演員的專業素養與螢屏表現力使然吧。
無論是下跪的乾脆與無奈
還是面對金錢誘惑回擊時的堅決
無論是奔跑的姿態與肢體語言
還是怒砸物什表達出的滿腔怒火
孫茜用肢體、眼神包括微表情來詮釋,每每總是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人物當下應有的狀態,有情緒的爆發也有細膩情感的小藏匿,收放自如。
《楓葉紅了》播出當日,孫茜寫了一篇關於拍攝始末的小作文,洋洋灑灑將近1700字,真情實感得很,讓人看了鼻酸又感動。而彼時的她,仍在現實中身體力行延續助力脫貧攻堅的使命。
《楓葉紅了》扶貧事跡是當今時代下一幅感人至深的情感畫卷,實地實景拍出了韓立、高娃等堅守初心、善始善終的人與事,反映了科爾沁草原文化的豐富內涵和草原兒女櫛風沐雨攻堅克難的奮鬥歷程。
而對於演員孫茜來說,她要做的就是真真切切地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然後最大限度地貼近角色本身,用最誠摯的心賦予角色以生命。
正如她在小作文中提到的,她在開拍前趕赴興安盟科爾沁草原深處,紮根偏遠嘎查(村子)感受雨後的徹骨寒冷,也觀察並學習吃苦耐勞的蒙族女性,在此過程中也實實在在地一步步走近了高娃這個角色。
比如去工地上鋼筋
比如給孩子做面兔子
比如趕牛車
比如學習蒙古王府刺繡
從手藝活到體力活,孫茜來者不拒全然接受,只為呈現出最接地氣的高娃、最生動真實立體的角色。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一個角色的呈現如此,細數孫茜以往的角色同樣是經得起推敲的。從古裝到民國再到現代,也無論是熱辣叛逆的女土匪、溫婉智慧的後宮大宮女、八路軍戰士,還是北京大妞兒、婦產科醫生、端莊大氣的國母……她都能駕馭自如,在《後宮甄嬛傳》《二炮手》《婚戰》等劇中為觀眾奉上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而個性迥異的角色。
憑藉《長白山下我的家》,孫茜勇奪第五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最佳女主角金牛獎,業內嘆服。
孫茜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演員,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她先後參演了《駱駝祥子》《日出》《北京人》《小井胡同》等經典劇目。2013年在院慶大戲《甲子園》中飾演女主角陳愛林,並獲得了當年的話劇表演學院獎最佳主角。
在拍攝《楓葉紅了》前夕,孫茜剛剛完成了話劇《玩偶之家》的演出。
這樣的演員,信奉戲比天大,在舞臺和螢屏上懷著最虔誠的心,一次又一次地錘鍊演技,實在是觀眾的幸事。也無怪乎,孫茜在一眾青年演員中脫穎而出,一舉榮獲國家一級演員殊榮。
惹人豔羨的是,孫茜家庭事業雙得意,伉儷情深一家三口其樂融融,而她本人又難得的低調謙遜,讓人打心眼裡不得不喜歡。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北京人藝實力派到國家一級演員,孫茜才是真·乘風破浪的姐姐!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功勞簿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的艱辛與付出的汗水、淚水不足為外人道也。為了《楓葉紅了》高娃一角深入真實的中國貧困農村地區,力求為觀眾還原最真實的人物狀態,就是演員孫茜對作品本身、對角色本身的敬畏與信念。
孫茜曾表示,作為演員希望自己能拍出好作品讓觀眾感受中國精神,傳遞中國力量。《楓葉紅了》恰恰圓了她的這個夢,折射出了當代中國精準扶貧、共建美麗鄉村的美好願景。讓我們共同祝願風吹稻花香,秋來楓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