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廬山戀上映,這是我國第一部愛情題材的電影,當時電影的票價為2毛5一張,廬山戀僅上映一周就獲得了1億票房。可見這部電影的火爆程度,主角張瑜和郭凱敏隨之一炮而紅。
張瑜憑藉這部電影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和劉曉慶、陳衝、斯琴高娃,並稱「四大傳奇影后」。
前一段時間,張瑜曾在《天天向上》中亮相。雖然已她經63歲了,但狀態非常不錯,皮膚白皙緊緻,氣質優雅大方。
張瑜在年輕的時候就是一位大美人,成名後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還曾經去美國學習。
01
1973年張瑜從華山中學畢業,隨後便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正式成為一名演員,同年,她便出演了電影《一分之爭》。
在之後的幾年中,她出演了多部電影,真正讓她成名的卻是《廬山戀》。
《廬山戀》最初定下的女主角並不是張瑜,但是時任上影廠廠長的徐桑楚,覺得張瑜的氣質和周筠非常接近。他力排眾議堅持讓張瑜出演周筠。
《廬山戀》劇中的服裝造型走在了時尚的前列,周筠的衣服都是專門去香港買回來的,總共有43套服裝。
在這部電影中,張瑜還貢獻了「中國銀幕第一吻」。
拍這部戲的時候張瑜和郭凱敏都沒有戀愛經歷,兩個人都比較懵懂、羞澀,並且在之前的電影中也沒有這樣的鏡頭。他們覺得非常難為情,一度不知道應該怎麼拍這場戲。
導演黃祖模很著急,說這可不行,你們要這樣的話老出不來效果,要不你們就真的親一次吧,親到哪兒是哪兒。
張瑜想表演也是要有「沉浸式」體驗的,導演的說法比較可行,加上在劇中周筠是一個開朗活潑的華僑,由她親吻郭凱敏比較合適。
她在郭凱敏的臉頰上輕輕親了一下,這一吻也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一幕,開創了先河。而這一年張瑜只有23歲,她沒有任何戀愛經驗,完全是靠著對劇本的理解演出。
演完《廬山戀》之後,張瑜火遍全國,連出門都有些困難,有一次她只是在上海想買幾個粽子,戴了口罩、眼鏡、帽子等裝飾物之後還是被服務員認出來了。
最後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交通都受到了影響。最後她在別人的幫助下躲到了朋友家裡,躲了4、5個小時人們才散開。
張瑜在最紅的時候嫁給了丈夫張建亞。
02
張瑜能夠和張建亞相識,還是郭凱敏牽線搭橋的。
當時張瑜希望能夠見到焦晃老師,焦晃和張建亞關係非常好。張瑜就希望能通過張建亞找到焦晃。
郭凱敏主動對她說,我帶你去張建亞家裡。這次見面之後,張建亞去參加導演班學習,他們便常常寫信,在通信過程中兩個人產生了感情,最後決定在一起。
1984年他們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第二年,張瑜做了一個令廣大影迷吃驚的決定。
她想去美國學習表演和電影藝術,那時她剛剛和張建亞結婚一年,如果去求學,她擔心張建亞不會同意。
真正讓她下定決心的是她在廣州召開表演藝術家協會的會議上導演謝飛對所有演員的講話,你們都是有表演經驗,且取得過一定成績的演員,如果想要繼續深造就要走遠一點,美國是世界電影的王國,是信息的集中點。
這些話仿佛敲開了張瑜心裡的大門,她決定一定要去繼續深造,要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以彌補自己初中畢業便出來拍戲的遺憾。
張建亞不願她出去,但無奈之下還是選擇支持了她。
一開始到美國的時候,張瑜的日子過得並不好。她要一邊上學一邊找工作養活自己。
最難熬的還是對家人的想念,於是她經常給張建亞和家裡人寫信,曾經寫得手上都起了繭子。後來她琢磨出可以錄音,把磁帶由空乘服務員帶回國內。
張瑜最終取得了研究生學位,並且獲得過多次獎學金,可以說在學習上很有成就。
可惜的是她和張建亞的感情卻出了問題。
03
他們努力給對方寫信,告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是遙遠的距離和完全不同的生活軌跡,讓他們的心越來越遠。
張瑜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名存實亡的狀態,對她來說,這個家早已成了「空殼子」。她和張建亞提出離婚,1990年他們結束了為期6年的婚姻。
她知道張建亞很痛苦,自己也很痛苦,所以完成學業後,她接受了臺灣製作人的邀請,去臺灣發展。
在臺灣,張瑜依然發展的很好,她出演的電視劇也深受臺灣地區影迷的喜愛。但是那裡始終不是自己的家,她還是想要回來。
張建亞籌拍電影《王先生之慾火焚身》時,覺得張瑜很適合做主演。他打電話對她說不要管別人怎麼說,重要的是自己要生活的開心,這裡有愛你的親人和朋友,還有那麼好的觀眾,不要怕,回來吧。
在張建亞心中,雖然兩個人的婚姻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做好朋友、親人。
回國後,張瑜想把美國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拍攝中,在張建亞的鼓勵下,她嚮導演和製片人的方向轉型。
1995年張瑜獨立製作並主演了電影《太陽有耳》,這部電影獲得了第46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張瑜感覺自己在國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從此之後。張瑜拍攝了多部電視劇,並且成立了「張瑜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如今張宇已經63歲了,她一直沒有再婚。不管是對於愛情還是她出國求學這件事情,張瑜都認為一切不過是命中注定,有得有失而已。
現在張瑜特別愛健身、旅遊,過得十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