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小說廣泛意義上可指以相對於現代而言的古代為舞臺背景展開的以男女主角的情感糾葛為主線的古風小說。題材很廣,有種田文、宅鬥文、宮鬥文、仙俠文、武俠文、魔幻文、玄幻文、歷史文等種類繁多。早年大火的《甄嬛傳》《步步驚心》以及《華胥引》等等,都是在網絡上風靡一時的古言小說。
被譽為「悲情天后」的匪我思存以「虐」為賣點,賺足了讀者的眼淚。2019年根據其小說《東宮》改編的影視劇也掀起了一股「東宮熱」,其講述的一段蝕骨虐戀,更是讓讀者與觀眾欲罷不能。她的小說之所以能夠為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不外乎其擅於書寫愛情的糾葛,那一段段刻骨的愛情故事,使人產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震撼,並以其深刻的藝術感染力,引發人們深層次的審美感受。《廣州日報》有一段對匪我思存小說創作的評論:「生活是一襲華麗的錦袍,她終究只是一朵錦上花,點綴在他奼紫嫣紅的過往,靜靜凋謝在撕裂中。」這是匪我思存慣有的華美文筆,也是她成為一些文學網站上備受歡迎的愛情寫手的一大原因。
《東宮》講述的是西州九公主曲小楓與豊朝太子李承鄞的一段蝕骨虐戀。豊朝太子李承鄞化名顧小五潛入西州,借與小楓的愛情獲取丹蚩王信任,在成婚之日滅丹蚩全族,而後逼迫小楓前往豊朝和親嫁與自己為妃。遭受國破家亡與愛情背叛雙重打擊的曲小楓跳下忘川,李承鄞州也追隨其跳下。他們都失去了關於彼此的那段記憶,在東宮裡蹉跎了三年。彼時,李承鄞扳倒了陷害他的皇后,排除萬難穩固了東宮太子的地位,他終於可以向小楓表明自己的心意。但小楓卻在一次意外中恢復了三年前的記憶,她陷入對李承鄞的愛恨交織之中,決意要逃離東宮,卻被李承鄞逼得跳樓後自盡而死。李承鄞也終於記起了他就是顧小五,落得孤獨終老的結局。
受張愛玲、《紅樓夢》影響,匪我思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寫作特色,她的小說帶有濃厚的個人風格。她書寫純粹的愛情,用最掙扎的文字,寫出最虐心的愛情故事;用最蒼涼的筆觸,寫出最悲傷的心;將愛情抽絲剝繭,挖掘出愛情裡的絕望和痛苦。在她的小說中主要圍繞一個「虐點」呈現出掙扎的愛情,無法呼吸的疼痛和絕望,牽動著無數讀者的心。現在的愛情小說,不外乎是你愛他,他愛她,她又愛他,匪我思存的小說也是同樣的套路,但是她卻可以憑藉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在小說市場中異軍突起,自成一派,以「虐」俘獲讀者的心。在《京華時報》上有一段這樣的評論,「這類小說結構都不會太複雜,關鍵是看你怎麼樣去講故事。迪士尼可以將《哈姆雷特》講成《獅子王》,張藝謀可以將《雷雨》講成《滿城盡帶黃金甲》,區別就是對故事的表現手法不一樣。」
匪我思存借鑑了張恨水、張愛玲的文白相融的創作手法,故而其小說語言通俗易懂,可讀性亦強。她模仿張愛玲那種帶有淡淡憂傷的寫作方式,將哀怨融入語言中,並在比喻句中使用較為獨特的景物描寫,增加小說的可讀性和畫面感。比如在《東宮》中匪我思存借女主角小楓的想像描寫了十分生動形象的景物,「從問月樓出來,倒是滿地的月色,樹梢頭一彎明月,白胖白胖地透著亮光,像是被誰咬了一口的糯米餅。」以及對夜幕的描寫,「比如我們西涼的夜裡,縱馬一口氣跑到大漠深處,風吹過芨芨草,發出'沙啦沙啦'的聲音。而藍得發紫的夜幕那樣低,那樣清,那樣潤,像葡萄凍子似的,酸涼酸涼的,抿一抿,就能抿到嘴角裡。」這種文白相容的語言形式,讓匪我思存的小說更加細膩,不但語言密度大而且有一種緋句排列的美感。
(1)悲劇小說結局的沿襲
匪我思存沿襲了我國古代悲劇小說的結局手法,小說情節悲喜交加,以悲劇結尾,比如我國著名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等等,都是以悲劇收尾。魯迅先生曾說過,「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匪我思存先是將這段愛情描寫得十分美好,最後再將它一點點撕碎。小說的結局將悲劇最大化,在女主角小楓死去後,以一首歌謠突然完結,而男主角李承鄞的狀態描寫卻不著一字。「大地蒼涼,似乎有人在唱著那首歌:『一隻狐狸它坐在沙丘上,坐在沙丘上,瞧著月亮。噫,原來它不是在瞧月亮,是在等放羊歸來的姑娘……一隻狐狸它坐在沙丘上,坐在沙丘上,曬著太陽……噫……原來它不是在曬太陽,是在等騎馬路過的姑娘……』原來那隻狐狸,一直沒能等到它要等的那位姑娘。」《東宮》中對愛情的描寫是先幸福上天,再悲情入地,在悲喜的大起大落中鋪敘愛情悲劇,給人一種極大的落差,平添了更深的遺憾,帶來的是更多的意難平。
(2)暗含宿命論的結局
西方傳世之作《俄狄浦斯王》,就是一部關於宿命的悲劇,俄狄浦斯無論怎樣都無法逃脫「弒父娶母」的命運。作家通過這篇劇作透露出這樣一個矛盾心理:英雄的人的力量是值得敬畏的,但是另一方面,命運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東宮》中似乎也暗含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宿命論,小楓一次一次想要逃離、反抗,可是卻處在命運與情感的循環之中,無法自拔。三年前在西州,小楓愛上了李承鄞,被他欺騙利用、滅族,一度被逼迫得跳下忘川;三年後在東宮,忘卻前塵的小楓再次愛上李承鄞,卻同樣被欺騙利用,一直保護她的顧劍、與她相依為命的阿渡都因李承鄞而喪命,她被逼得跳下城樓後自盡,才算得以解脫。
首先人物設定還是依照古代世情小說的一貫手法,主人公皆才貌雙全,或者出生顯貴等等設定。《東宮》中的男主角李承鄞身為豊朝太子不僅才貌出眾,而且身手不凡並且擁有非一般的權謀和智慧,最重要的還是對女主獨一無二的痴情,以及對女主全心全意的好,這十分符合當代大部分女性讀者的愛情心理,她們都有一個這樣的愛情夢,在這個夢裡去尋找感情寄託,以彌補現實的缺憾,而匪我思存的小說恰恰滿足了這一要求。小說中李承鄞在西州時不僅為小楓捉了一百隻螢火蟲,而且還殺死了為患已久的白眼狼王,正符合其勇、智的品格,以及愛情中必不可少的浪漫。女主呢,是西州的小公主,得天獨厚的環境使她天真、率性,當然這是她的獨特之處。女主的設定也不負「佳人」這一美譽,即便不施粉黛也清新脫俗,善良、勇敢、單純,對待愛情堅定不移。
匪我思存的小說「新」處在於「佳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與「才子」相識,小說中小楓是為了擺脫去中原和親的命運,不得以通過「相親」的方式與男主角李承鄞相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借女主角的記憶恢復來敘述三年以前的經歷;以及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以「我」即女主小楓的身份和角度展開敘述,運用大量的心理描寫,直接向讀者敘述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增強了小說的代入感;反大團圓結局,以生離死別,天人兩隔為結局,與傳統的「才子佳人」小說大團圓的結局迥異,如經典世情小說《牡丹亭》《西廂記》都是以大團圓結尾。
為迎合部分讀者心理的無病呻吟,匪我思存塑造了「病態」的虐戀、「病態」的主人公,他們大都有不健全的人格,扭曲病態、佔有報復的心理,無法正確的自我認識,使小說在病態與頹廢中散發出悲傷的氣息。這種蝕骨的虐戀給不少讀者帶來了閱讀快感,正如四大悲劇給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因為悲劇能夠觸動人的心靈,給人一種深深的遺憾,一種企盼完美的渴望。而喜劇大多讓人一笑而過,因為已經達到了一種完美,人們輕易便可將其忘記。幸福快樂的結局往往是相似的,悲劇結局的所帶來的遺憾使讀者有千千萬萬個不能釋懷的如果。
男主李承鄞給人的愛情就是病態、令人窒息的,他確實很愛小楓,但他的愛情觀卻是有些盲目自我的。他寵趙良娣,殺顧劍,不顧阿渡,強留小楓,他自以為所做的一切是在保護小楓,是對她的愛,但其實是自己的佔有欲在作怪,絲毫沒有顧及到小楓的感受。三年來對趙良娣的寵愛,使小楓無法相信李承鄞的真心;顧劍的死讓小楓痛徹心扉;李承鄞不顧阿渡死活,一句「她不過是個奴婢」讓小楓心寒。作為守護女主角的男二顧劍都知道阿渡受傷會讓小楓傷心,所以他拼死保護阿渡,阿渡無恙,他卻被李承鄞的亂箭射死。
(1)男尊女卑的舊式小說人物設定
男性有絕對權威,女性自主意識強烈卻無法逃脫壓迫,最終以悲劇收尾。在《東宮》中女性角色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無論是女主角小楓,還是著墨不多的女配角們。女主角小楓即使身份尊貴,卻還是擺脫不了和親的命運。李承鄞滅了小楓母族並逼迫小楓嫁與他,將她逼到跳忘川,他卻還是一副「霸道總裁」的作風,揚言,「你要是敢跳,我就讓整個西州給你陪葬!」最後小楓由於力量的微薄被李承鄞逼死在玉門關。趙良娣被李承鄞一次次利用,最後被無情拋棄,三年溫情到頭來卻是真心錯付。皇后娘娘因為無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害死李承鄞的生母,最後被廢只能是一場空。緒娘只是李承鄞扳倒趙良娣的一顆棋子罷了,東宮裡不會有人記得她。
(2)在情感和仇恨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恢復記憶後的小楓對李承鄞愛恨交織,她恨得咬牙切齒,她甚至把髮簪狠狠扎進李承鄞的胸膛,對他說自己愛的是顧小五,而恨的卻是李承鄞,讓李承鄞一次次遭受心理折磨;可是她也愛得無法自拔,在李承鄞昏迷時,她試圖殺他,卻下不去手,臨死之際,也希望他好好活下去。一句「長命百歲,孤獨終老」是對小楓矛盾心理的很好詮釋。
古代言情小說在網絡上也是司空見慣,作品質量良莠不齊,而以匪我思存的《東宮》為主的古風小說脫穎而出,並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在於其精心構造出一個情感世界,讀者在這裡面找到情感的寄託和宣洩。《東宮》的情感描寫為在現實中受挫的人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出口,使讀者還能夠去追求唯美的感情。而且避免過多不必要的肉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現在的網絡文學就應該追求作品的優質,努力使其成為禁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參考文獻
1、《匪我思存小說創作模式探源——從她的幾部長篇愛情小說談起》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2013級碩士生(來源:湖北作家網)
2、《論網絡言情小說的悲情寫作——以網絡作家匪我思存的小說為例》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合肥,陶虹飛
3、《分析匪我思存經典小說,了解民國通俗小說的借鑑手法》小爽說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