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兌現的承諾
楊 豪
一
時間差不多過去三個月了,這次意想之外的事件給賈華造成的心靈痛楚,始終無法排解而如鯁在喉。
要放在前些年,件事的起因實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就是未能兌現一個承諾嗎?誰知道小事竟釀成大事了……但賈華到現在一方面無法釋懷,一方面也無法解決。躺在病床上,看著不見好轉的遍體傷痕,忍受著滿身疼痛,想起事件的前因後果,他勉強翻了個身,背開守候在旁的老父,他禁不住淚流滿面……這是他三十多歲的人生中碰到的第一次災難,於他而言,是不堪承受的生命之痛。
其實,賈華在住院之前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自己的承諾。白天照例滿滿地上班,只是每晚上床睡覺時又必然會想起,一想起又很難入睡。但當他第二天清早急匆匆進入工作狀態之後,又仿佛什麼事也沒有了,一天天的日子正是這樣過來的,所以快三月了承諾仍無法兌現,然後就攤上這件大事了。
二
正因為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賈華受到一幫朋友的不斷非議,說什麼現在很難見到他一面了,地位一變為人也跟著變了;說什麼當了官架子就大了,瞧不起老朋友了;還說不僅他變了,連他的老婆也跟著變了;當然也說他之前一向說到做到言出必行,現在已經無所謂誠信,說話如同放屁了……不一而足。其實賈華根本沒有什麼地位,普通公務員而已,在單位連小組長的話他也唯命是從,要說地位變化無非指兩年前他從農村調入縣城工作,說當官則是完全的譏諷。以前他很希望調入縣城,認為在城裡工作更有面子,而現在他算是感到在城裡工作的無奈了,工資沒有增加一分不說,所在單位很難準時下班,甚至周末也搭進去了;上班不能遲到,加班卻是家常便飯,而且從來沒有工資,如果遲到,扣工資倒是鐵面無私。因為工作太忙,自進城以來他的確極少與朋友們見面了。城裡的「面子」不但沒有給賈華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在朋友面前丟了面子。
賈華的工作,除了完成手上事情,學習與開會就佔了很大比重。中央領導的講話,省領導的講話,市領導的講話,縣領導的講話,書記的講話,局長的講話,以及科長和組長的講話,他都必須認真對待,從聽取到理解,從理解到分析,從分析到感悟,從感悟到總結,每一個環節都少不了,否則按領導說法就是沒有吃透上面精神,更遑論踐行於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
近期主要是學習中央領導的系列重要講話,不說大篇大篇的文稿,更不說一本一本的書,光是其中提出的新概念就是一大堆,為了強化自己的學習——既要學得好,還要記得牢,賈華依據自己發現的規律,在word上依序整理出這些概念:
一個夢想,一帶一路,一學一做,一崗雙責,一案雙查……
兩個百年,兩學一做,兩個責任,兩個倍增,兩個同步,兩免一補……
三嚴三實,三共原則,三個維護,三個支撐,三個要求,三個必勝,三權分置……
四個全面,四個堅持,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四個合格,四個確保,四個自我,四個依法,四個樹立,四個第一,四講四有,四不兩直……
五大思維,五大戰區,五大理念,五個一批,五個必須,五位一體……
六項禁令,六個精準……
七大品格,七個有之……
八項規定……
九個嚴禁……
十項規定……
全域旅遊……
黨的紀律,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廉潔紀律……
政治規矩,政治信仰,道德底線,組織原則……
……
賈華之所以在每個概念後面打上省略號,一是擔心自己尚未收集完整,二是估計還有新概念產生。他明白在單位上理論學習決非小事,其關係到一個幹部的政治素養,政治高度,政治敏感,政治覺悟,政治洞察力;關係到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所應秉持的信念,所應堅守的原則,所應執行的措施;關係到自己的站位問題,甚至是飯碗問題。作為一個既愛面子又珍惜榮譽的人,賈華對自己從來是高標準嚴要求,不僅要把每個概念的意思搞清楚,還要把它們所產生的政治背景弄明白,更要在生活中嚴於律己,至少要在自己身上讓每一個概念落地生根。正是因為付出了比別人更多更大的努力,每次理論考核他都是優秀的,這樣一來,既增加了自己的學習動力,又增加了自己的學習壓力。
在不斷的學習中,賈華領悟到這些概念對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具有約束力、規範性和重大指導意義的,雖然他不是領導,但他發現「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裡」這句話的確非常經典,一連串的概念如同鳥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篾條和篾片,而自己儼然成了籠子裡的鳥,雖然不能騰飛於大好河山之上,但仍然可以在籠子裡作局部的欣賞和全面的感受,他明白只要不超越於籠子,其實也根本不可能、不敢超越於籠子,在這樣的前置條件下,自己就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他對這些概念及概念背後的大好方針、政策感到心悅誠服,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充滿必勝信心,他把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當成座佑銘,並請書法家朋友寫成條幅,裝裱後懸掛於自己的書房,作為自己工作、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至上法則。
四
賈華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並沒有錯,他不過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奉公守紀,卻意外地招來朋友們的不斷非議,而且,光說他倒也罷了,現在連他的老婆也成了唾沫橫飛的對像,他從心裡極端鄙視這些朋友認識問題和判斷是非的素質,但對他的非議並不會因此減少,而是越來越多,大有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之勢。不到三個月時間,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局勢:如果不能兌現承諾,在單位上廣受稱譽的他,將在朋友中失去立足之地。一次在街上老遠就看見幾個朋友迎面走來,但走進他時都只用難以言說的表情笑了一下,沒人和他打句招呼就徑直擦肩而過,然後發出一陣狂浪的笑聲。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一個不但不受歡迎還要被排斥和孤立的人,這是他歷來不喜歡和懼怕的生活狀態。更讓他不舒服的,是他的老婆也因他而遭遇過這樣的窘境,他深感這是一種侮辱,已經上升到傷害自己的人格尊嚴了!這就是他近三個月來每晚臨睡時百思不得其解又難以放下的事情。
但他的老婆卻頗不以為然,不認為是朋友錯了,也不認為是他錯了,只持一種無所謂態度,卻看不慣他每天一上床就悶悶不樂,終於忍不住說了句「枉自是個男人,一點不大氣。」因為這句話,兩口子開始也只是爭論,誰知到夜半三更時老婆婆卻大吵大鬧,平素溫文爾雅的賈華既怕家醜外揚又怕影響鄰居,他請求老婆能小點聲,老婆非但不聽反而更加歇斯底裡,一時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了,竟失手把懷了二胎的老婆打倒在地,血流不止,而且突然沒有了聲音,昏過去了。驚魂未定,他趕忙打了急救電話才把老婆送進了醫院,醫生說二胎已經流產!悔愧交加卻不敢作聲,一邊要工作,一邊要照顧老婆和孩子,不敢在單位請假,還得每天裝著若無其事自吞苦果。可事情至此仍未結束,他小舅子原本是個混混,平時就是一條好打的牯牛,在聽到自己的姐姐被打流產住院後,二話不說跑到醫院,如提小雞一般把賈華從姐姐病床邊提到過道,不容分說一頓拳腳相加,打完揚長而去,嘴上說要讓賈華享受一下住院滋味,就真的把他打住院了,傷勢遠重於老婆。至此這事再也封堵不住,賈華把老婆打二胎流產住院再被小舅子打得半死住院,一時間成了縣委大院的爆炸性新聞,接著就成了縣城茶餘飯后街談巷議的流行話題。而打了他就溜之大吉的小舅子竟成為一些女人心中的豪俠之士,她們很羨慕有這樣的舅子。兩口子一個是國家幹部,一個是人民教師,從此雙雙形象大打折扣。
賈華的朋友們自然也知道了,但都覺得這是他家應有的下場而幸災樂禍,有的甚至認為他這種忘本的人就該斷子絕孫,住院幾天以來無一人到醫院探望;兩口子住在相鄰病房,賈華靠老父照顧,他老婆靠嶽母照顧,兩位老人只說了一句相同的話:出院之日就是離婚之時;雖然單位領導、同事都來看望,但噓寒問暖之時,神態也頗為怪異,仿佛賈華在單位上從來都是個爛人,局長的囑咐讓他百口莫辯:「在單位要處理好同事關係,在社會要處理好朋友關係,在家庭要處理好夫妻關係,這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幹部,以後一定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要有大局意識,要有擔當精神,要發揮正能量,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局本身也是工作,你要明白這些道理,不要只懂得埋頭工作。」賈華點頭表示認同,但心裡卻什麼也弄不明白了——他平時一直謹言慎行,少說話,多做事,屬於走路也怕踩死螞蟻的類型,從來沒有辜負過領導的期望和自己的工作,沒有拖過單位後腿,而且努力學習政治理論,還為單位贏得了不少榮譽,可現在得到的結局卻是飽受皮肉之苦和心靈之痛,深深感受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的別樣滋味……
五
思前想後,賈華總覺得憋屈,沒有地方出氣。他沒法把一個無法兌現的承諾與現在的結局聯繫起來,認為無論如何也不該存在這樣的因果關係,但卻不得不承擔現在的後果;他深感對不起老婆,尤其是把老婆打至流產,這是他從來想都沒有想過的事;他渴望再有一個孩子,這是父母的心願也是他的心願,但現在一切都雞飛蛋打了;他明白老婆的傷心不亞於他,不知道老婆會不會真的跟他離婚,也不知道老婆以後還能不能懷上孩子;他不知道出院後如何去面對一切,不知道社會上如何看他,領導與同事們又如何看他,很有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深切感受……很多很多的問題讓他想不通、想不透,看到白髮蒼蒼的父親,他難過至極!
窮竟是什麼承諾導致了這個後果,賈華心裡很清楚卻無法接受。他不過是參加了省電視臺舉辦的全省政治理論知識搶答賽,不過是憑藉自己一直的努力和積累奪得全省第一桂冠,不過是電視直播後朋友們紛紛打來電話祝賀並要求他請客他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應了,不過是比賽以來快三個月了他也未能兌現承諾令朋友們不理解,他只想當面解釋卻一直忙於工作而沒有找著機會。而他更清楚的是,不是他不想兌現而是無法去兌現承諾,這是他在每天的學習中得到的認識,他不能超越於自己的「籠子」。
作 者 小 像
楊豪,年逾天命,文化追求者。酷愛寫作,廣泛涉獵於各種文體;痴迷藝事,於書法、山水與花鳥各有所得;醉心治印,始於秦漢之跡修於齊氏印風;習玩攝影,常遊走於山水光色之間;鍾情設計,幸而保住了一家飯碗。各類作品均有小成,曾發表過多家報刊。現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貴州省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織金縣政協常委,織金縣作家協會主席,織金縣詩詞楹聯協會、美術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