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抹髮膠、住別墅、人手一挺機關槍,戰場上八路軍女戰士服裝精美、妝容精緻……
連日來,以「亮劍3」為噱頭的抗日劇《雷霆戰將》雷倒了大片觀眾。
抹髮膠、住豪宅、喝咖啡、抽雪茄......
《雷霆戰將》遭停播,官媒怒批不尊重歷史
11月3日,《雷霆戰將》正式開播,該劇用青春版《亮劍》作為宣傳點,以李雲龍為主要原型,以王近山將軍等英雄的故事為模板進行二次創作。
與原版《亮劍》不同的是,《雷霆戰將》在創作時暴露了諸多脫離史實,違背常理的誤區。例如劇中的指揮員抹著髮膠,穿著筆挺整潔的服裝、戴墨鏡、住歐式別墅、營地喝咖啡、戰壕抽雪茄、戰地護士妝容精緻,服飾精美……
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文點名批評《雷霆戰將》,稱其讓「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幾乎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距離歷史真實太遙遠,把「偶像劇」套路用在了抗日題材上。影視劇中考慮年輕人的習慣,創新表現方式,並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歷史,不能劍走偏鋒。
人民日報點名後,新華社、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官媒再度發文批《雷霆戰將》脫離歷史,將抗日劇排成了偶像劇。目前該劇在豆瓣上評分僅有2.8分,在6000多條評論中超過85%的觀眾給出了1分的評價。
在輿論壓力之下,開播13天後《雷霆戰將》從愛奇藝、芒果TV等平臺下架,與此同時原本在湖南衛視22點檔播出的該劇,也被另一部電視劇《最好的時代》替檔。
然而面對一致的差評,《雷霆戰將》並未就此罷休,16日下午,官方髮長文對網上熱議的一些情況,如關於劇中在抗戰初期出現國民政府戰地救護隊女隊員的裙裝問題、年輕演員不適合出演八路軍將領、劇中國軍愛國師長郭勳魁在戰場抽雪茄、喝咖啡的形象等問題進行了說明。
官方表示,本劇創作之初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瑕不掩瑜,主要劇情都經得起歷史考證。
從創作初衷來看,《雷霆戰將》似乎想用偶像劇的套路來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以此提高收視率,然而從開播到現在,這部以亮劍為噱頭的「抗日神劇」在短短數日便遭到了觀眾的群嘲和抵制,從央媒揭批到平臺下架,《雷霆戰將》的失敗也將讓該劇背後的投資方面臨不小的損失。
亮劍宇宙來臨?《雷霆戰將》之後還有《星空大戰》《未來戰士》
據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雷霆戰將背後有多家出品方,分別為浙江東陽中廣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東陽亮劍傳媒影視文化有限公。聯合出品方包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北京雲端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普羅文化等。
作為主要出品方,浙江東陽中廣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廣影視)此前已打造過《亮劍——鐵血軍魂》(《新亮劍》)、《槍神》、《步步殺機》等多部知名影視劇。
據天眼查app顯示,中廣影視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為萬榮,持股26.49%,公司主要從事電視劇、電影的投資、製作、發行及相關衍生業務。2015年年底,中廣影視在新三板掛牌,自新三板上市後,中廣影視便在IP購買方面頻頻出手。
中廣影視先是購買了《花千骨》的電視劇及電影改編攝製權,然後又與《亮劍》小說作者都梁籤下獨家IP授權。
記者了解到,公司曾計劃圍繞「亮劍IP」推出新三部曲——《亮劍之雷霆戰將》、《亮劍之未來戰士》、《亮劍之星空大戰》,剛剛下架的《雷霆戰將》便是亮劍宇宙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而後續兩部仍在積極策劃中,如今在輿論的壓力下,「未來戰士、星空大戰」是否會正常上映還不得而知。
連續3年未盈利,中廣影視難解虧損困境
業績方面,據中廣影視公布的2020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86.81萬元,同比減少39.85%。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虧損2775.1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2024.5萬元,同比擴大37.08%。
營收結構方面,影視劇銷售收入為107.37萬元,佔總營收的22%。經紀業務收入為378.90萬元,佔總營收的78%。由此可見,影視劇業務僅佔中廣影視的一小部分營收,而其主要收入則是來自於經紀業務。
對於業績的下滑,公司表示,一方面上半年沒有大型電視劇發行,只有少量多輪影視劇發行收入及參投網絡電影分成收入,另一方面明星廣告代言受疫情影響,收入下降。儘管公司上半年日常經營的相關費用也有所下降,但籌資的利息支出金額較大,且由於應收款項回款緩慢,按帳齡計提了較多壞帳準備,因此虧損較多。
常年深耕軍旅題材影視劇,中廣影視的盈利能力並不樂觀,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公司便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至去年,中廣影視虧損高達9366萬元,創歷史新高。面對巨額的虧損公司給出的原因是,近兩年行業環境持續緊張,公司將擬主投的影視劇項目暫緩開機,導致2019年無大額影視劇發行收入。
事實上,本次《雷霆戰將》的下架並非無跡可尋,今年7月,國家相關部門出手整治「抗戰神劇」,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相關播出機構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常理、隨意戲說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並附《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播出參考劇目》,《亮劍》、《戰長沙》等24部影視劇在內。
如此看來,《雷霆戰將》被下架也在情理之中。事實證明,在當下逐漸良性的電視劇生態環境中,披著抗戰外衣的「低級偶像劇」已然無法讓觀眾買單,脫離歷史、過度娛樂化的雷人劇情也勢必無法通過市場的檢驗。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