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 特力屋

2021-01-13 TechWeb

在IBM任職27年的童至祥,兩年前空降至臺灣特力集團任執行長。甫一上任,她便面臨著將特力集團轉型為全球整合型企業的挑戰。

成立30餘年的特力集團,如今已發展為涵蓋零售、貿易、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大型集團,其中,特力貿易在全球19個國家設有22個辦事處。童至祥要做的,是通過組織架構的重組,促進各個板塊間跨業務的協作,實現龐大集團內的協同增效。

在整合之前,特力集團在臺灣地區旗下擁有四個零售品牌,分別為特力屋、特力和樂、特力和家與HOLA Casa和樂名品家具。這四個零售品牌都是獨立實體,分別擁有自己的人事、營銷、採購和IT體系。為了讓資源在集團內互通得更加徹底,童至祥決定將四個零售渠道進行全面重組。

對於整合的難度,博斯公司合伙人徐滬初指出,「將幾個公司進行合併,通常情況下機構會變得臃腫,因為誰也不願把人砍掉。」在這種情況下,「新組織變為原先幾個機構的疊加,管理的難度增加了,流程上的環節加長了,效率反而會降低」。

特力集團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對公司高層而言,他們必須扎進複雜而嚴峻的形勢中,在眾多權力層級間遊刃有餘——既要讓新架構變得簡潔有效,還要彌合文化和觀念上的差異。在此過程中,童至祥做了不少斡旋,如今,這場組織再造創造的效益已漸漸浮現。2010年,即整合的第二年,特力集團合併營收超過了330億元新臺幣(折合69.57億人民幣),相較於2009年增加了13%。

事實上,不僅是特力集團,在這個變化飛快的年代,組織的自我更新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某種程度上,能否擁有不斷學習和調整的能力,建立靈活而沒有邊界的結構,已經成為決定組織成敗的關鍵。

化零為整

2009年至2010年的上半年,特力集團將臺灣地區的四個零售品牌合併為一家公司,採用「特力屋」的法人名稱。前端的四個渠道品牌保留不變,但後臺的部門與系統完全整合到了一起。到2010年下半年,臺灣與大陸門店的後臺整合開始進入日程表,貿易與零售業務的協同也開始著手推進。

在特力集團的願景中,企業從設計、生產、渠道、服務到整個組織,都應該形成「握指成拳」的規模效應。只有將那些散落在各個實體中的職能部門聚合起來,才能發揮出不同以往的能量。

對特力集團來說,整合的第一步是將臺灣的四家零售企業合併為一家法人企業,即新的特力屋公司。原先的零售品牌依舊保留,但後臺的人事、IT、採購、行銷等體系完全整合到了一起。換言之,人們在前端看到的仍是四個風格各異的零售渠道,但後端的運營變成了一個系統。

以採購部門為例,過去的四個採購部合併成了一個大採購部,在一個部門主管的領導下,新的採購部又以品類劃分為若干個小單位,單個品類下則設置幾個負責不同渠道的採購人員。

事實上,無論是側重於硬裝的特力屋,還是只做軟裝的特力和樂,時常都會面對相同的採購品類,甚至同一個供應商。合併後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公司在某些品類上的採購金額一下子擴大了,對供應商的話語權也相應增強。當集中採購的規模優勢顯露無疑,集團要做的就是將各渠道中相似的地方找出來,「共享資源,降低成本」。

於是,對於某些重合度較高的品類(譬如床品),原先一個渠道的採購人員如今要負責為四個渠道進行採購。

在此基礎上,特力集團並不滿足於零售渠道的「化零為整」,在初步見到整合的成效後,公司開始思索著不同板塊,例如將貿易與零售板塊緊密聯動起來。

而特力集團的第三步整合,是將臺灣與大陸的採購與運營體系糅合於一體。一個明顯例子是,隨著集團對大陸市場的日益重視,不少臺灣的資深員工開始頻繁往返於兩岸,總部正有意識地向大陸傾斜更多人才資源。

對於這一點,特力和樂華東事業一處副總經理翁斯建體會頗深。「在大陸,優秀的零售業人才相當缺乏,我們過去依靠大陸特力屋自身的體系培養,但人才的成長遠遠跟不上公司快速的擴張,」他說道,「自從兩岸的業務整合啟動後,集團派了100多個擁有零售經驗的臺灣員工來大陸紮根,我們就此結束了單打獨鬥的局面。」

眼下,特力集團在臺灣的業務已完全整合到了一起,包括組織、流程、系統等;但在兩岸業務流程的整合上,公司仍處於摸索中。對此,童至祥顯然有著更多的考慮:「臺灣與大陸地區的內部流程是否需要完全一致?有些東西勉強不得,這也是我正在評估的地方。」

在博斯公司合伙人徐滬初看來,公司確定整合對象的時候,需要考量兩方面:首先是戰略的一致性,即這樣的整合是否與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或未來的願景相匹配;第二是協同效應,及公司能否通過組織整合實現1+1>2的目標。畢竟,有時過於強調統一意味著高成本,管理者需要在兩者間取得巧妙的平衡。

消除溝壑

特力集團希望,新組織內的各大渠道和板塊不僅能共享採購及生產,還可以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行調整各業務間的關係。促使管理者調整合作網的原因,可能是市場發生了變化,也可能是業務單元本身開始追求新的方向,或是要順應兄弟部門業務角色的變化。

打個比方,集團內的貿易和零售板塊過去各自為政,「貿易的員工習慣了與進口商談,會覺得找自家人反而麻煩」,另一廂,零售板塊也時常挑出一堆理由,認為貿易的商品不適合國內消費者。儘管同屬一個集團,但兩者間幾乎沒有互動。於是,童至祥經常要求貿易部門將特力和樂看作自己的大客戶,「要儘量把自己的商品與設計理念與和樂分享,並邀請他們挑選你的商品」。畢竟,兩者一旦整合,貿易板塊的收入就會大大提升,在童至祥看來,只要讓雙方看到合作的益處,組織內原先的壁壘就能被突破。

進一步說,集團試圖在整合後的組織內創造合作的環境,讓各業務單元負責人自行發展合作關係。對此,徐滬初指出,整合方案內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要讓各方利益在新的格局內得到平衡和協調。除了貿易和零售業務的協同,在整合後的零售板塊內部,管理者應該要發揚一種新的文化氛圍,「使不同部門與不同機構的員工能持續地對公司保持一種熱情和忠誠」。

在這一點上,特力屋採取的是「鼓勵良性競爭」的新導向。雖然管理者們並不主動在公司內尋求競爭,但如果新商業模式或新分銷渠道的出現使得公司內部自然產生競爭,他們也不會阻止。「這是一種友善的競爭和學習,」童至祥說道,「過去,特力和樂在床品銷售的領域是強項,但床品並不是特力屋的主要品類,在特力屋門店,床品的陳列向來都很隨便。自從將兩者合併後,特力屋開始偷偷學習和樂的門店布置,甚至邀請和樂的專家去店內指導。這就是一種良性的競合關係。」

儘管鼓勵競爭,但集團並未在各個渠道的績效考核上「一刀切」,而是針對每個渠道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策略。打個比方,就成長率而言,特力屋在臺灣已經趨於成熟,開新店的空間並不大,因此,集團對於特力屋的成長率的要求就沒有和樂定的那麼高。但另一方面,由於特力屋的門店歷史較長,前期的投資已經收回,於是它在回報率與獲利率上的絕對值相比和樂定得更高。此外,特力屋提供的是硬裝產品,而特力和樂主推的是「精緻軟裝」,兩者對於客戶滿意度的要求也會有所差異。

對特力集團而言,績效整合的難度還不止於此。事實上,四家零售品牌原先的薪資水準參差不齊,特力屋每年發14個月的薪水,而和樂每年發13個月;此外,在原來的架構中,有的渠道為主管配車,有的渠道不配,這些都是需要統一協調的地方。特力屋的做法是,員工發薪的次數從每年14次調整到13次,次數減少但總的薪酬數目不變;和樂則相對提高了員工的薪酬,一些單位則將配車的福利改為了交通費。從某種程度上看,重組後的人力成本相較之前有所提高。

據介紹,此次合併過程中沒有進行裁員,其間「精簡下來的人去了電子商務渠道之類的新崗位」。

在此基礎上,這套新的績效體系並非一步到位,而是由部門主管開始試點,再層層往下推行。童至祥坦言,這麼做是為了讓員工慢慢習慣新的績效文化,如果讓它與組織變革同時進行,恐怕會欲速而不達。

順應變革

儘管兩年前就開始啟動了整合,但這場變革如今仍處於推進的過程中。「從形式上看,只要花半年的時間就可以把組織由四變一,但後臺的流程、架構、IT系統並非兩三年內就可以完成。」

在此過程中,一個比較明顯的挑戰是溝通的障礙。過去,各個渠道自成一體,可以看做是垂直型組織,而一旦合併後,新組織就變為了矩陣式。換句話說,每個渠道原來有專屬於自己的採購、IT、行銷,但現在「一切都似乎變得不方便起來」。

翁斯建有著同樣的體會。在他看來,跨單位的溝通變多了,原先大陸公司可以獨立解決的事,現在需要和集團的相關部門溝通。除了接觸的程序變多,「我們在內地碰到的情形,臺灣公司的人不一定理解,認知上的差異需要慢慢磨合」。

除了溝通上的挑戰,新組織日常管理的難度也不同以往。「這種情況下,管理者的績效和能力都需要很大的提升,對他們的領導力是很大的考驗。」徐滬初指出。

相較於溝通和管理,最大的挑戰仍舊來自於「人」。在童至祥眼裡,員工未必害怕變化,他們怕的是未知的變動,因此,「我們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告訴員工變革的意義,對每個人意味著什麼,幫助他們看到未來的方向」。

譬如,公司經常會向員工灌輸新組織為每個人帶來的職業機會。不難發現,組織越大,員工晉升的機會和通道就越多,從這個角度看,整合為每個人的職業發展打開了瓶頸。

對此,徐滬初表示,在整合的不同階段,企業會制定不同的目標。在整合的早期,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是讓大家儘快地看到目標、受到鼓舞——只有將目標量化,並儘快將目標與策略和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整個重組的方案才會順利地推進。

即便如此,公司依然會不可避免地遇到意料之外的問題。舉例來說,合併後的法人叫「特力屋」,對特力和樂、HOLA Casa和樂名品家具與喬蒂斯寢具的員工而言,他們感覺到自己「被大的渠道品牌並了」,這種不安無疑會對原有的企業文化造成衝擊。

事實上,儘管合併前的四家公司同屬一個集團,但四個品牌本身的文化也「各有說法」。為了儘快統一新組織的願景,童至祥開始在內部力推「特力新文化」,希望通過「客戶導向」、「高績效」等關鍵詞,將散落在不同渠道的員工凝聚到新的氛圍下。

在徐滬初看來,要消除員工的不適感,除了重新制定企業文化,公司更需要通過相對公正的薪酬激勵、職業發展等體系來證明,「集團實際對大家都是一視同仁的」。

不得不提的是,在特力集團的這場變革中,依舊有一部分員工選擇了離職。「這裡可能有幾種原因,一是原先的職位無法保留,二是對新成立的公司缺乏信心,」徐滬初說道,「面對重組後的人員的流失,集團總部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證企業的核心人才能夠繼續留任,並在核心的崗位上穩定下來。」

相關焦點

  • 特力屋:特立獨行
    和其它首批獲得世博特許商品經營權的商家不同,特力屋從3000種特許商品中甄選出紡織品、箱包、飾品、玩具、禮品、家用金屬製品等七類家居生活用品,而不是泛泛出售紀念品。顯然,這家全球頂級零售建材供應商對世博營銷有自己的見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有助於推介特力屋倡導的東方式高品質生活理念。  與此同時,特力屋當然沒有忘記徵服欲強烈的零售商的標誌性舉動:逆勢擴張。
  • 特力屋開新店 進駐朝陽大悅城
    近日,國際時尚家飾家用品牌HOLA特力屋正式進駐朝陽大悅城購物中心,這個也是特力屋在北京的第九家門店。HOLA特力屋自2004年進入大陸市場以來,憑藉國際化的先進設計理念以及對家居流行趨勢的精準把握,贏得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睞。
  • 特力屋北京第九家門店近日開業
    近日,國際時尚家飾家用品牌HOLA特力屋正式進駐朝陽大悅城購物中心,這個也是特力屋在北京的第九家門店。為慶祝新店開業,特力屋推出在購物滿399元送神秘禮物的基礎上,還可享受五重厚禮的促銷活動。  HOLA特力屋自2004年進入大陸市場以來,憑藉國際化的先進設計理念以及對家居流行趨勢的精準把握,贏得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睞。
  • 特力屋顧憶華:首闢虛擬渠道
    近日,新浪記者專訪特力屋上海商貿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顧憶華。   特力屋上海商貿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顧憶華  時間:2010年11月22日  嘉賓:特力屋上海商貿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顧憶華  以下為採訪實錄:
  • HOLA特力屋顧憶華:觸網不是取代是互補
    幾年前,聯商網編輯曾在某次活動中專訪過特力屋中國區總經理顧憶華,這位愛家、愛生活、愛特力屋的臺灣女強人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不久,筆者再次電話採訪了顧憶華,在她自信爽直,又極具親和力的笑聲中,我們開始了談話。這次她跟筆者談的最多的依舊是HOLA特力屋以及他們的成長故事。
  • 特力屋杭州拱墅店店長黃鍵:引領軟裝生活潮流
    2008年特力屋還喜獲四個獎項中的兩大獎項:「年度優秀經銷商」和「行業特殊貢獻獎」,成為2008年度(中國)家居用品風尚大獎的大贏家。今天做客我們嘉賓演播室的是來自特力屋杭州拱墅店店長黃鍵。特力屋從臺灣創立,04年來到大陸,一直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著,也引領了整個軟裝的潮流市場,首先跟我們網友們回顧下我們特力屋的發展歷程吧。  【黃鍵】:HOLA特力屋是隸屬與臺灣特力集團的一個以軟裝為主的家居賣場。那我們是在20世紀末1995年在臺灣創立。那麼在2004年的時候,HOLA特力屋正式進入大陸,首先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
  • 特力屋顧憶華:挖掘東西方文化差異
    特力屋(上海)商貿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顧憶華女士  提升居家生活品味培育消費市場  HOLA特力屋從進入大陸市場之初,就以最了解中國人的軟裝風格和美學需求作為品牌定位。HOLA特力屋每季都會推出符合時令的商品,以縮短更新換代的周期。  兩岸聯採,加強優勢  整合大陸和臺灣兩地的優勢資源,實現1+1>2的最大效應,積極地在全球範圍內甄尋優秀供應商,實現持久友好的合作,引進國際一線的商品,首先在商品特色上實現差異化,讓消費者享受到負擔得起的奢華,以專業的精神和對流行風潮的敏銳嗅覺,引領時尚家居潮流趨勢,走在軟裝布置風尚的最前沿。
  • 特力屋華北區營運總經理陳國楨:注重生活品質和情調
    11月29日HOLA特力屋北京永旺店正式開業,永旺店的開業宣告著HOLA特力屋在大陸的門店總數正式超越臺灣。此次,HOLA特力屋入駐永旺國際商城購物中心,則是再次以精準的著眼點和讓業界吃驚的企業實力,第一時間佔領了京郊北部這塊極具潛力的旺地之源,同時與日本永旺集團的合作,也預示著2009年,一場商業大動作即將上演。
  • 德國百年衛浴品牌BRAVAT結盟特力屋布局臺灣
    9月30日,德國貝朗BRAVAT聯袂全臺大的居家修繕通路臺灣特力屋,舉辦特力屋引進德國貝朗BRAVAT暨新品發表會,今天發布創新與安心打造的優美龍頭新品
  • 買清潔布發現中韓標籤不符 起訴特力屋
    攝/記者 林暉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鄭先生在特力屋(中關村歐美匯店)購買了33個克林萊無紡布清潔巾,共花費了1400餘元,之後發現該批產品中文標籤原產地寫的韓國,而韓文標籤卻寫的是中國。認為該商品偽造產地構成欺詐,鄭先生起訴特力屋,要求退貨退款並三倍賠償,共5800餘元。今天(3月17日)上午,此案在海澱法院開庭審理。
  • 特力屋整合兩岸業態 正式更名換標
    網易財經8月19日訊 國際家居品牌HOLA特力屋
  • 特力屋:享夏時光享童趣 快樂成長每一天
    國際家飾家用品牌HOLA特力屋今年6月,將會推出多款童趣商品和趣味遊藝,讓寶貝吃得盡興、玩出創意、睡得舒適、快樂學習。    HOLA特力屋此次推出的日本進口小兔/小鹿餐具組,將可愛粉嫩的動物圖案運用在餐盤上,釉下彩的工藝不僅使得圖案逼真出彩,也保證寶貝進食的衛生健康,專為寶貝設計的兒童餐具更方便寶貝小手的抓握。搭配HOLA特力屋的一款兒童心型圖案小方桌與靠背椅,粉紅粉綠的色澤可愛有趣,高度適中的設計不僅方便寶貝進食,而且也為「TA」創造了另一片小天地,讓「TA」更快獨立起來。
  • 臺灣Hola特力和樂(特力屋)家飾/家居用品
    Hola特力和樂(特力屋)家飾/家居用品由創始人何湯雄和妻子李麗秋始創於1996年,是臺灣居家產業的龍頭「特力集團」旗下品牌
  • 特力屋今年斥資2億開拓4大城市 明年有望扭虧為盈
    由特力轉投資的HOLA(需求面積:30-60平方米)特力屋今年斥資近2億元,擴增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大城市通路。HOLA特力屋中國區總經理顧憶華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大陸消費力道快速提升,每年以新增八到十家的速度,搶佔中國內需市場。
  • 北京床品抽檢 特力屋、孚日等品牌上黑榜
    (央視財經《消費主張》)今天的消費權威發布我們來關注:國家旅遊局公布中秋假期旅遊投訴情況;重慶部分電梯企業被拉入安全生產黑名單;北京床品抽檢,特力屋天氣逐漸轉涼,很多朋友可能開始考慮購買冬季的床上用品了。
  • 特力屋*三麗鷗首度聯名推出超好玩Kitty彈珠檯!
    【Kitty新聞播報】三麗鷗家族也加入特力屋的行列啦!
  • 「特力屋」賣「神枕」吃了大虧
    郭女士以使用上述產品並未體驗到所謂的醫療功效、特力屋公司欺騙消費者構成欺詐為由,向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判令特力屋公司北京龍德店所屬公司特力屋(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北京第二分公司「退一賠三」。
  • HOLA特力屋將參加2011聯商網十周年大會
    HOLA特力屋有限公司簡介:  HOLA 特力屋隸屬於國際知名貿易集團——特力集團。特力集團是一個全球性的集團,擁有超過30年的對外貿易實務經驗,為全世界各地的知名零售賣場提供商品。目前特力集團已發展為一個涵蓋零售、貿易、營造、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大型事業體,在全球19個國家設有31個分支機構,10個關係企業。
  • 特力屋更名為「HOLA特力和樂」2014年門店增至55家
    來自於臺灣的家居品牌特力屋,日前正式升級更名為「HOLA特力和樂家居」。HOLA特力和樂家居營運處副總翁斯建表示,此次更名是為為了將兩岸軟裝品牌整體統一,更是藉助母公司特力集團搶佔大陸市場的重要舉措。據悉,HOLA特力和樂家居自2004年進入大陸市場,目前已開設27家門店,計劃到2014年在大陸地區門店總數達到55家。
  • 滬毛巾抽檢不合格率為12.5% 「特力屋」被檢出部分問題
    「特力屋」等品牌毛巾被檢出部分問題,個別標稱等級高的樣品未必比標稱等級低的好。  市消保委指出,這次比較試驗的毛巾樣品通過大型商場、品牌專賣店、超市賣場及網絡電商平臺等渠道購買,其中優等品3件,一等品33件,合格品20件(2件樣品未標註質量等級,默認為合格品);線下實體店42件,線上電商平臺14件,價格從4元至90元不等,涵蓋了馨牌、潔麗雅、水星家紡等主流品牌。